广东省广州市2016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doc
《广东省广州市2016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2016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广东省广州市2016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精品文档.试卷类型:A2016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语 文20164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民文学杂志把我的两篇文章放在“非虚构”栏目,无意间使其
2、获得了一种命名和意义。但是,它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非虚构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也即 “真实” 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就文学而言,“真实”是一个很奇怪的词语。在通行的文学标准中, “真实”只是最低级的文学形式。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谈到现实主义时认为, “现实主义的理论从根本上讲是一种坏的美学,因为一切艺术都是创作,都是一个本身由幻觉和象征形式构成的世界” 。“真实”从来都不是艺术的标准。但是,必须注意到,韦勒克所反对的“现实”和“真实”是就其最基本意义而言的,是指物理意义的现实和真实。“那儿有一朵玫瑰花”,这是物理真实,但这还不是文学。文学要求比物理真实更多的真实, “那儿是哪儿?庭院、原野、书桌?谁
3、种的,或谁送的?那玫瑰花的颜色、形态、味道是什么样子?”这才进入文学的层面,因为关于这些会是千差万别的叙述。即使是非虚构写作,也只能说:我在尽最大努力接近“真实”。 在“真实”的基础上,寻找一种叙事模式,并最终结构出关于事物本身的不同意义和空间,这是非虚构文学的核心。非虚构文本并不排斥叙事性,相反,这也是它的必由之路。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大量的非虚构作品, “一种依靠故事的技巧和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去记录当代事件的非虚构文学作品的形式”。 非虚构文学融合了新闻报道的现实性与细致观察及小说的技巧与道德眼光倾向于纪实的形式,倾向于个人的坦白,倾向于调查和暴露公共问题,并且能够把现实材
4、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着力探索现实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困境。一个最基本的逻辑是,只有在你声称自己是进行非虚构写作时,你才面临着“是否真实”的质疑。假借 “真实” 之名,你赢得了读者的基本信任,并因此拥有了阐释权和话语权。它使你和你的作品获得了某种道德优势,更具介入性、影响力和批判性。同样的题材,同样的人物故事,当以虚构文学面目出现的时候,读者可能会读出趣味、人性和某种幽深的意蕴;但当以非虚构面目出现的时候, 这一趣味和人性叙述就更具现实感和迫近感, 它打开一个内部场景,让读者从“旁观者”变为“剧中人”,从“品味把玩”变为“息息相关”。非虚构文学, 作为近几年才在国内被频繁提起的概念, 总是容易
5、被和虚构文学对立起来谈。作家一方面被吸引,因为它在短时间内引起的关注要大于虚构性文学,并且里面似乎包含着某种朴素且深远的品质; 另一方面又有所疑惑,认为它与文学的本质, 即虚构性,不相符合。但我认为,通往文学的道路有多条,好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挑战既有的文学概念,从而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和辨析。(摘编自梁鸿非虚构的真实)1下列关于非虚构文学的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A非虚构文学在国内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概念, 要想被文学界认可, 首先要解决的是“真实”在文学中的合法性问题。B非虚构文学的核心就是在“真实”的基础上, 寻找一种叙事模式,并最终创造出关于事物本身的不同意义
6、和空间。C非虚构文学的叙事性,就是运用小说家的直觉洞察力, 把现实材料转化为有意义的艺术结构,着力探索现实的问题。D非虚构文学能够打开一个内部场景,从而让读者从“旁观者”变为“剧中人”,可以体验到更多的现实感和迫近感。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韦勒克反对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理论, 他认为文学艺术创作出来的都应该是一个由幻觉和象征形式构成的虚拟世界。B非虚构文学的写作要具有文学的意义, 就必须对真实事件进行千差万别的叙述,提供比物理真实更多的真实。C对作家创作的虚构文学作品, 读者不会质疑其题材的真实性而可能会去寻找其中的趣味、人性和某种幽深的意蕴。D作者认为非虚构文学与虚构文学是对
7、立的, 这样就使我们对文学本质、文学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新的思考和辨析。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虚构文学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同时也使人们产生顾虑,因为它与传统观念中文学的虚拟性不相符合。B从韦勒克的文学理论中我们可以认识到: 物理真实是客观存在的,文学真实是在物理真实的基础上融入了作者自身的认识。C作者以倾向纪实的形式叙事,不作隐瞒,作品就不会产生由写作技巧带来的种种误读,非虚构文学就可达到真正的“真实”。D非虚构文学可以借“真实”之名,赢得读者的基本信任, 并因此拥有了阐释权、话语权,但同时也必然接受真实性的质疑。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牟子才,字荐叟,井研人。八世祖允良生期岁,淳化间盗起,举家歼焉,惟一姑未笄,以瓮覆之,得免。子才少从其父客陈咸,咸张乐大宴,子才闭户读书若不闻见者,见者咸异之。嘉定十六年举进士。 时丁大全与宋臣表里浊乱朝政,子才累疏辞归。 初,子才在太平建李白祠,自为记曰: “白之斥,实由高力士激怒妃子,以报脱靴之憾也。力士方贵倨,岂甘以奴隶自处者。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其后分提禁旅,蹀血宫廷,虽天子且不得奴隶之矣。” 又写力士脱靴之状,为之赞而刻诸石。属有拓本遗宋臣,宋臣大怒,持二碑泣诉于帝,乃
9、与大全合谋,嗾御史交章诬劾子才在郡公燕及馈遗过客为入己,降两官,犹未已。帝疑之,密以椠问安吉守吴子明,子明奏曰: “臣尝至子才家,四壁萧然,人咸知其清贫,陛下毋信谗言。”帝语经筵官曰:“牟子才之事,吴子明乃谓无之,何也?”众莫敢对,戴庆炣曰:“臣忆子才尝缴子明之兄子聪。” 帝曰: “然。” 事遂解。盖公论所在,虽仇雠不可废也。未几,大全败,宋臣斥,诬劾子才者悉窜岭海外,乃复子才官职,提举玉隆万寿宫。帝即欲召子才。会似道入相,素惮子才,仅进宝章阁待制、知温州;又嗾御史造飞语目子才为潜党,将中以危祸。上意不可夺,遂以礼部侍郎召,屡辞,不许。乃赐御笔曰: “朕久思见卿,故有是命,卿其勿疑,为我强起。
10、” 故事,近臣自外召者,必先见帝乃供职;子才至北关,请内引奏事,宦者在旁沮之,帝特令见,大说,慰谕久之。时士大夫小忤权臣,辄窜流,子才请重者薄惩,轻者放还。度宗在东宫,雅敬子才,言必称先生。即位,授翰林学士、知制诰,力辞不拜,请去不已。进端明殿学士,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赠四官,官其后二人。(节选自宋史牟子才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B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
11、之盛/遂自是始/C 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D 白非直以气陵亢而已/盖以为扫除之职固当尔/所以反其极重之势也/彼昏不知/顾为逐其所忌力士/声势益张/宦官之盛/遂自是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笄”是古代用以盘头或别住帽子的簪子,特指男女十五岁成年可以插簪子的年龄。B“记”是古代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如桃花源记;也可按时间记述史实,如史记。C“拓本”是把碑刻、铜器等器物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像拓下来的纸本。D“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设的御前讲席,宋代以翰林
12、学士等任经筵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牟子才少年时苦学上进。 他随父亲寄人篱下,闭门读书,专心学习,不受外界干扰,见到他的人都认为他与众不同。B牟子才敢于为国得罪宦官。 他借为李白作记表达了对宦官专权的不满,以致后来他从外地召回皇宫时,宦官董宋臣从旁阻挠。C牟子才屡遭权臣忌恨。 丁大全、贾似道都曾唆使御史对他诽谤诬陷,罪名分别是侵吞公款和暗结叛党,但均未能完全得逞。D牟子才深得皇帝信任。 他被人中伤,皇帝暗中写信给吴子明询问真实情况;度宗做太子时,就对他很尊敬,即位后给予重用。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乃赐御笔曰:“朕久思见卿,故
13、有是命,卿其勿疑,为我强起。”(2)时士大夫小忤权臣,辄窜流,子才请重者薄惩,轻者放还。(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浪淘沙 九日会饮分得雁字赵 鼎霜露日凄凉。北雁南翔。惊风吹起不成行。吊影苍波何限恨,日暮天长。为尔惜流光。还是重阳。故人何处舣危樯。寄我相思千点泪,直过潇湘。注 九日会饮分得雁字:指在重阳节宴饮时写诗分到了“雁”的题目。 赵鼎(1085-1147):字元镇,南宋中兴贤相。这首词是作者南渡后所作。 舣:停船靠岸。8作者在上阕中是怎样描写“雁”的?请简要赏析。(6分)9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
14、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两句,表达作者对刘裕北伐立下赫赫战功的赞叹。(2)庄子逍遥游中“_,_”两句,表明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因为外界评价而兴奋或颓丧。(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_,_”两句,描写了小鱼由静而动的活泼情景,生动形象。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号右边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评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父 亲智利 奥莱加里奥拉索巴埃
15、萨一个小老头下巴蓄着又白又长的胡须,上唇的小胡子被尼古丁熏成了红色。他披着一件大红斗篷, 脚登高跟皮鞋,头戴一顶龙舌兰编的草帽,胳膊上挎着一个小篮子, 来到兵营的门口,走过去,倒回来,走过去,倒回来,反反复复,显得十分胆怯。他想向哨兵打听什么,但哨兵没等他开口就高声喊道:“警卫班长!”一个班长从门后跳了出来,仿佛是埋伏在那儿的。他仰起头用询问的目光打量着他,老头儿说:“我儿子在吗?”班长笑了起来。“他叫曼努埃尔叫曼努埃尔萨巴塔,先生。”“我不知道哪个士兵叫这个名字。”乡下人骄傲地直起身子讥讽地笑了: “可是,我儿子不是士兵,他是军官,是正儿八经的军官”警卫团的号手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凑过来低声告
16、诉班长:“是新来的,刚从学校来的”班长看他是个穷人,没敢请他去军官俱乐部,而是叫他去了警卫团。老头儿坐在一条木凳上,把篮子放在伸手可及的身边。士兵们一下子围拢来,他们以好奇的目光看着那个农民,对那个篮子很感兴趣。篮子不大,用一片口袋布盖着。那帆布下面先是听到啄食声,接着便有一只红冠老母鸡露出头来,由于闷热,它的嘴张开着,不停地喘着气。看到那老母鸡,士兵们一边鼓掌一边像孩子似的高声叫道:“炖鸡吃!炖鸡吃!”农夫急切地想见到自己的儿子, 面对那么多持枪的士兵又十分紧张, 不禁傻乎乎地笑起来,思想也乱了:“哈,哈,哈对,炖鸡吃,炖了给我儿子吃。”说罢,老人却是一阵心酸,脸上立刻蒙上了一层阴影,接着又
17、说道:“我都五年没见他了!他不愿意回村里去”一个卫兵去叫中尉。中尉正在驯马场上跟一伙军官在一起。他个子矮小,长得黑不溜秋,躯干粗得像个木桶,面容俗气。卫兵打了个立正,两脚并拢时靴子底掀起一股尘土,报告道:“有人找您我的中尉。”不知怎么回事,中尉的脑海里一下就闪现出了他老父亲那干瘪矮小的身影。他仰起头,为了让他的同事们听到,以鄙夷不屑的语调大声说道:“在这个镇子上,我谁都不认识”卫兵又主动解释说: “是个满脸皱纹的小老头,披着斗篷他从很远的地方来,提着一个篮子”虚荣心顿时把中尉闹了个大红脸,他把手举到帽檐上说: “行啦您走吧!”军官们的脸上露出诡异的神色,他们不约而同地朝萨巴塔扫了一眼。那么多道
18、询问的目光令中尉实在难以承受,他垂下头,咳嗽了一声,点上一支香烟,开始用刀鞘包头在地上胡乱划起来。过了五分钟,又来了一个卫兵: “有人找您,我的中尉!是一个乡下老头子他说他是您父亲”中尉没有纠正卫兵的话,他把香烟扔到地上,怒冲冲地一脚踩灭,喊道:“滚吧!我就来。”为了不做任何解释,中尉一头钻进了马厩。老人坚持要见儿子,卫兵班长每五分钟向上司报告一次,上司军官被弄得烦了,就去找萨巴塔。与此同时,那个变得像孩童似的可怜的老父亲越来越心神不宁。他竖起耳朵听动静,只要听到一点儿声响他就伸长脖子往外看。那脖子又红又皱巴,跟火鸡脖子一样。听到脚步声,他就激动得浑身发抖,以为是自己的儿子来拥抱他,来给他讲述
19、他的新生活,让他看他的武器、马具和马匹来了。警卫团军官佯装检查马厩找到了萨巴塔。他开门见山、干巴巴地对他说: “有人找您说是您的父亲。”萨巴塔移开目光,没有回答。“他在警卫团一定要见到您才走。” 萨巴塔狠狠地往地上跺了一脚,恼怒地咬了咬嘴唇去了那儿。他一进警卫团,有个士兵就喊道: “立正!”听到喊声,士兵们立刻如弹簧一般霍地站了起来,团部里响起一阵大刀声、脚步移动声和鞋跟撞击声。士兵们对儿子的尊敬弄得老头儿晕头转向,他忘掉了篮子,也忘掉了老母鸡,张开胳膊向儿子迎过去。 他那像老树皮一般的面庞上绽出了欢欣的笑容, 兴奋得浑身颤抖着高音叫道: “我亲爱的曼努埃尔!我的小曼努埃尔”尉官只冷冷地向他打
20、了招呼。农夫的双臂落了下来,脸上的肌肉抖动不止。中尉偷偷地把他拉出军营,到了街上,悄悄地对他说: “你都干了些什么呀干嘛到这来看我我有军务在身不能出去。”说罢,转身走进了军营。乡下老汉又回到警卫团,浑身哆哆嗦嗦,茫然不知所措。他狠狠心把鸡从篮子里掏出来给了警卫班长。“给你们吧,就你们吃。”他向士兵们告了别,失望之下,拖着沉重的步子慢慢离开了。走到门口时,他又转过身来两眼含泪地补充了一句:“我儿子特别喜欢吃鸡脯,你们给他一块”(选编自2005年外国文艺)(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A儿子一再拒绝与父亲见面,直到军官来找他时,才迫不得已去警卫团,这是
21、因为他虚荣心作祟,不想让同僚知道他的出身,以免影响前途。B小说注重从细微处表现人的心理,儿子以鄙夷不屑的语气大声说话是为掩饰内心的紧张,他点上香烟用刀鞘包头划地是逃避他人询问的目光。C小说背景设置在兵营,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塑造了警卫班长、哨兵、号手等军人形象,这些人物虽着墨不多,但都性格鲜明,栩栩如生。D小说地域特征鲜明,尤其是父亲外貌的描写和人物之间的对话,不但增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南美的风俗人情画。E 发生在父子之间的故事令人感慨, 其中蕴含着作者对人性的反思和对亲情伦理的忧虑,中国读者也能从中得到启示,这是小说的价值所在。(2)小说主人公父亲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22、。(6分)(3)小说中两次说到吃鸡, 父亲的表现和心情都不同, 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请简要分析。(6分)(4)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父亲,但有较大篇幅是在写儿子,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看法。(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弗朗西斯高尔顿与优生学弗朗西斯高尔顿以创立并且热情地传播优生学而被大家牢牢记住。优生学是一种建议人类可以像动物一样促进“好的”特性,抑制不必要的遗传的理论和计划。1822年高尔顿生于英国伯明翰,父亲是一位银行家,母亲是伊拉兹马斯达尔文的女儿。父母最初计划让他学习医学,因此十六岁的时候他开始在伯明翰综合医院学
23、习,之后进入伦敦的国王学院。1844年1月他在剑桥的三一学院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不久他父亲去世了。高尔顿继承了巨额遗产变得十分富有,因此可以做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从1845年开始,他和朋友一道赴尼罗河流域进行考察,穿越萨哈拉大沙漠,游览贝鲁特和耶路撒冷。1850年,经过与皇家地理学会协商, 高尔顿决定考察从非洲西部和南部到恩加米湖的道路。这次探险充满了困难和危险。在两年的时间里,他与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历尽艰辛,获得了大量西南部非洲资源和风土人情的第一手资料。到了夏季,他喜欢到设得兰群岛去捕鱼和收集海鸟标本,有时也驶帆出海,或者乘热气球升空。 后来, 他通过观察发现了一种顺时针旋转的大规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广州市 2016 普通高中 毕业班 综合测试 语文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