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名词解释05925.doc
《心理学名词解释05925.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名词解释05925.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心理学名词解释05925.精品文档.心理学名词解释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神经元:又称神经细胞,是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体内外刺激产生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人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再到老年的心理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应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的特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第二信号
2、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非智力因素:指除智力因素之外,影响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功力作用的个性心理特征。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注意的选择:即选择有意义的、符合需要的和与当前活动相一致的刺激,避开与之无关的、干扰当前活动的各种刺激并抑制对它们的反应。注意的保持:即使注意对象的映像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得到清晰、准确的反映。注意的调节和监督:即控制心理活动向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须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
3、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范围:也成为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地知觉出来的对象的数目。分心:也叫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能够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同时进行不同活动的数量。注意的转移:是人们的注意有目的地从一个事物及时地转移到另一个事物上。它是主动进行的,不是被动发生的。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
4、个别属性的反映。外受感觉:即接受身体外部的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等。内受感觉:是人对机体内的刺激即身体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反映。如饥饿觉、渴觉、内脏痛觉等。感受性:是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明适应:是从暗处到光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感到发眩耀眼,几乎什么都看不清楚,经过几秒钟后就能看清物体的感受性变代。这是视觉感受性逐渐降低的过程。暗适应:是从亮处进入暗处时,由看不清到逐渐看清物体轮廓的视觉感受性的变代。这是视觉感受怀逐渐提高的过程。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
5、,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感觉阈限:是指持续一定的时间并刚刚能引起某种感觉的刺激量,它是对感受性的度量。绝对感受性:就是人感觉最小的客观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那种刚刚能感觉到的最小刺激量叫做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是对两个刺激量强度差别的感沉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空间知觉:是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应,包括形状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大小知觉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的反应,
6、是一种以内脏机体感觉为主的复杂的知觉过程。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知觉,如鸟在飞,鱼在游等等。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意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向反方向运动,这就是运动后效。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如光点、直线、图形等)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距相继呈现时,我们就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就是动景运动,也叫最佳运动。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是知觉的一种特殊情况。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在知觉的过程中,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表
7、达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象仍然相对不变。观察: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的目的性:是指善于组织知觉活动达到预期观察目的的品质。观察的客观性:是指善于实事求是地去知觉事物的品质。观察的精确性:是指在观察中善于区分出事物细微而重要特征的品质。观察的敏锐性:是指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实物直观:指在感知实际事物的基础上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模像直观:是指观
8、察与教材相关的模型与图像,形成感知表象。言语直观:是指在生动、形象言语的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也可以说是人脑对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它是比感知觉更为复杂的心理现象。形象记忆:这是以个体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为记忆内容的记忆。逻辑记忆:这种记忆是个体与词语所概括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以事物之间的意义和性质为内容的记忆,如概念、规则、定理、公式等。它与人的抽象思维关系密切,随着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而发展。情绪记忆:情绪记忆是个体以曾经体验过的以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动作记忆:动作记忆又称运动记忆,是以个体过去经历过的身体运动状
9、态或动作形象为记忆的内容。瞬时记忆:瞬时记忆又称为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或瞬时记忆,它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瞬时记忆的信息受到主体的注意选择,就被输入到短时记忆中去。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单位。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这是一种永久性储存。陈述性记忆:是以陈述性知识为内容,即事实类信息,包括字词、定义、人名、时间、事件、概念和观念。陈述性记忆的内容可以用言语表达。程序性记忆:又称技能记忆。即对程序性知识进行记忆,
10、如怎能做事情或如何掌握技能,这通常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过程,既有多个动作间的序列联系,也包括在同一瞬间同时进行的动作间的横向联系,这两方面共同构成的复合体是无法用言语表达清楚的。外显记忆:当个体需要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表现出来的记忆。内隐记忆:不需要意识或不需要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已有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表象: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它是人脑重新回忆出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保持:是指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活动的第二个环节。回忆:过去经历过的过程
11、不在面前,能把它们在人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把它们加以确认的过程称为再认。遗忘:是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发生干扰作用。机械识记:是指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或表面形式,采取简单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意义识记:是指通过理解材料意义及把握材料内容进行的识记。有意识记:是指有预定的识记目的,并灵活运用一些有效方法的识记。无意识记:是指没有自觉的识记目的,没有有意采用任何识记方法,也不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识记。过度学习:也叫超额学
12、习,是指识记一种材料的学习次数超过那种刚好能回忆起来的程度的次数。研究表明,过度学习可使材料保持得更好,150%的过度学习最为经济合理。舌尖现象: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现象称为舌尖现象。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粘合:是把客观事物中从未结合过的属性、特征、部分在头脑中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的形象夸张:又称为强调,是通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或者突出某些特点而略去另一些特点在头脑中形成的形象。典型化:是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是文学、艺术创作的重要方法。联想:是指由一事物的映象、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映象、观念
13、的心理过程。有意想象:又称随意想象,指有预定目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无意想象: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再造想象:是一句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理想: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空想: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灵感:是指创造者经过长期酝酿,新假设产生或对考虑的问题豁然开朗的
14、现象。语言: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书写、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是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是句子。言语:是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过程。对话言语:是指两个人或几个人直接交际时的言语活动,如聊天、座谈等。独白言语:指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言语。它表现为报告、讲演等。书面言语:是指一个人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阅读来接受别人言语的影响。内部言语:是一种自问自答或不出声的言语活动,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隐蔽性和简略性。语言理解:是指人们借助于听觉或视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语音知觉:也叫言语知觉,
15、描述的是人们对语言的识别过程。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的间接性:是指思维活动不直接反映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而是借助一定的中介和一定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这就是思维的间接性。思维的概括性:思维可以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这就是思维的概括性。直觉动作思维:是通过实际操作解决具体直观问题时的思维过程。具体形象思维:是利用人脑中的表象进行的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也叫词语逻辑思维。它是利用语言符号进行的思维。分析思维:是遵循严密的逻辑程序和规律,逐步推导的,然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作出合理的结论的思维。直觉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整体及其本
16、质直接领悟的思维活动。集中思维:也叫求同思维,聚合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分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再造性思维:也称常规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思维的方式。分析:是指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或个别属性。综合:是在人脑中把事物或对象的个别部分或属性联合为一体。比较:是指在人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来确定他们之间的异同点和关系的思维过程。分类:
17、是思想上按照事物的异同,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类的思维过程。比较是分类的基础。抽象:是人脑中提炼各种对象或想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概括:是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的过程。系统化:是指人脑把具有相同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事物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思维过程。具体化:是指人脑把经过抽象概括后的一般特征和规律推广到同类的具体事物中去的过程。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思维形式。具体概念:按事物的指认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具体概念;抽象概念:按事物的内在的、本质的属性形成的概念称为抽象概念。合取概念:是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和多个相同属性
18、形成的,它们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析取概念:是根据不同的标准,由单个或多个属性的结合形成的。关系概念:不是根据事物的特征和属性形成的,而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形成的。前科学概念:又称日常概念,它是人们在日常交际过程中形成的,这种概念受狭窄知识范围的限制,其内涵中有非本质属性、片面性的错误。科学概念:是在有计划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如学习的定义、定律、原理等。判断:是指认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它是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相互联系的已知判断推出合乎逻辑的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归纳推理:是由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推理过程,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过程。演绎推理:是从一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名词解释 0592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