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与修复1.doc
《文物保护与修复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物保护与修复1.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文物保护与修复1.精品文档.文物保护与修复保护:以延长器物的寿命、防止自然老化或意外破坏为目标的一切操作行为。修复:除去外部增生、替换损坏或缺失的材料,直到器物的原初状态。文物保护,预防自然老化、人为损坏;停止、延缓败坏发生;稳定现有状态。目标:持久保护文物;文物修复,目标:恢复文物原貌。清洗污渍;修补残缺;复原、修饰缺失部分等。修复的职责:安排决策;诊断检查;起草保护计划和处理建议;预防性保护;保护-修复处理;对观察到的和干预性的处理进行记录。预防性保护:通过创造文物保存的最佳环境来延缓或者预防损伤的间接行为,要尽可能与其社会用途相符。包括
2、正确的取放、运输、使用、存放、展示方法。也涉及出于保存目的而复制的相关问题。要遵循的道德准则:1.检查与诊断(基础):分析文物的物质现状;评估文物的文化价值。2.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所用保护修复材料的稳定性,材料要尽可能长久保持其特性;提供适宜的保存环境,确保文物材质和修复材料的稳定性。3.修复材料的相溶性:直接与文物接触的修复材料(粘结剂、加固剂、保护涂层、填补材料等),必须与器物的原材质相溶(涉及材料在机械、化学、物理、美观度等方面特性),但并不意味要选择与原器物一样的材料和技术。4.操作与材料可逆性:即对文物实施的所有干预性操作均能被安全解除,不会对文物造成任何影响和变动。加载到文物上的修
3、复材料也能用无害的方式去除,将文物恢复到修复前状态。5.修复后的可读性:一是文物的可读性,恢复原貌,便于理解与观赏;二是修复操作的可读性,可区分重建部分与原来部分。不能遮盖文物的现实情况和历史痕迹,修复要有附属记录。6.文物修复的文档记录:登记检查、诊断分析、保护/修复计划的制定、保护/修复计划的实施、储存与养护(文字、绘图、照片等形式)。修复报告还应附带工作期间相关资料。7.文物修复最小干预:强调文物修复操作的慎重性。首先,要明确干预操作的必要性,确定修复的目标;其次,慎重选用材料与方法,评估其对文物材质可能造成的即时和长期的影响。8.修复的预防性保护:通过提供理想的存放、陈列、使用、取放和
4、运输条件来延缓或者避免文物遗产败坏的行为。预防性保护优先于干预性保护,即先让环境适应文物,而不是文物适应环境。什么是古陶瓷修复?包含陶瓷器文物的检查、清洗、拼接、加固、配补、上色等一系列保护与复原的操作。古陶瓷修复是以研究与欣赏为目的的,利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恢复器物的完整造型和外观的视觉效果。考古修复:又称研究修复,指对于拼缝、补缺部分,保留修复的痕迹,可却分修复部分。这种方法完全忠实于原物。美术修复:也称商品修复,指对于器物的修复部分进行上色,以淡化修复痕迹。这种方法的合法性有争议。陈列修复:修复效果介于前两者之间。修复痕迹远距离还以区分,近处可以辨别;或者在朝向观众一面看不出,而背部有痕迹
5、修复室内布局:平坦的修复桌,桌面铺毡布或橡胶垫,桌子有边栏;修复桌有隔层放置修复材料、工具,配备水斗、操作台(耐腐蚀)、储物柜、通风橱、垃圾桶;地面要防滑。(修复室应尽可能做到干湿分开,功能分开。如清洗、拆分等使用液体试剂的工作可以在修复室内的其他区域完成,而修复桌及周边应该保持干燥、清洁、无污染。)修复室内环境要求:光照:修复时的光照应该同器物在展览时的光照一样,上色等工作应尽量安排在光线好的白天,避免在黄昏的阳光下操作,也不要在荧光灯或白炽灯等人工灯源下进行。温湿度:修复室温度保持在15-25,相对湿度在50%-70%。温湿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粘结剂、涂料等修复材料的使用效果。修复室一般要安
6、装空调。防尘:保持整洁,防止灰尘杂质飘散,玷污修复器物。因喷涂和清洗要使用挥发性有毒材料、试剂,修复室应配备通风橱,修复人员也要配备口罩、手套等防护装备。化学药品管理:应放在避光的试剂柜,易燃材料,如乙醇、丙酮等切勿大量集中储存。使用后的化学材料尽可能回收、重复利用,不可随意丢弃。化学药品要选用合适的化学玻璃器皿,并贴好药品名称的标签。修复工具:除日常使用的工具外,医疗、雕刻、绘画、模型制作甚至化妆美容等的专用工具也要借用,必要时还要自己动手制作。(检查工具,放大镜、紫外荧光灯、显微镜。清洗工具,毛笔、牙刷、尼龙刷、竹签、棉签、纸、抹布。拆分工具,手术刀、锥子、螺丝刀、锤子、电钻。测绘工具,直
7、尺、三角尺、曲线尺、卷尺、圆规。塑形工具,各种形状的不锈钢刀,自制牛角调刀。固定工具,透明胶带、医用胶带、热熔胶(用热溶枪)、橡皮筋、绳子、各种夹子、铁架台、沙盘等。打磨工具,手术刀、剃须刀片、锉刀、美工刀、锯条、微型电磨;各种型号砂皮纸、砂条、研磨膏。上色工具,各种规格毛笔、油画笔、水彩画笔等,调色板。防护工具,橡胶手套、防紫外线眼睛、防护口罩、工作服。其他,搅棒、橡皮碗、搪瓷盘、电吹风、实验用玻璃器皿)修复设备:大型干燥箱:用于拆分器物或者烘干仿釉层等。台虎钳:用于加工制作工具超声波清洗器:清洗陶瓷器碎片蒸汽清洗器:用于清洗陶瓷器碎片喷笔及空气压缩泵:用于喷涂上色体式显微镜:用于检查古陶瓷
8、器冰箱或冰柜:存放粘结剂等化学试剂照相机和摄像机:记录文物修复过程陶瓷检查定义:所有确定文物遗产的结构、材料、有关历史和环境而采取的行为,包括确定败坏程度、变更和丢失部分。检查也包括对材料的分析和研究,以及对于有关历史和当代信息的研究。两方面内容:一是从资料文献入手,了解文化遗产本身及其所处的文化历史背景;另一方面就是对器物的基本物理现状进行评估,确定器物的稳定性、真实性并检查出器物外在或隐藏的缺陷。修复人员也可根据器物的价值和重要性,估算工作所需的材料和人力上的花费。检查的工具:光学显微镜:5倍到100倍的双目体式显微镜适合检查陶瓷的胎釉结构以及修复情况的细节。三目显微镜可以连接数码相机拍摄
9、照片。CCD显微镜与电脑连接,能在电脑上观察并且截取图像。光源:检查需要强烈的人工光源,用来观察器物内外的情况,甚至是器壁内的结构。还需紫外灯铺助观察,用来区分原器物和老旧的修复部分。检查内容:修复之前,要对修复对象进行基本检查,如,器物的真伪、确定损害的范围和原因、判断陶瓷器胎釉的状态。对这些信息的掌握,以便确定器物是否有修复的必要,便于在制订修复方案时,选择针对性的修复材料和方法。鉴别古陶瓷器的类型:陶瓷制品虽然有粘土制成,但物理特性不同,国内将陶瓷制品分为陶器和瓷器两大类:陶器:普通粘土在约800-1100下烧制而成,胎体密度小,孔隙率高,有的陶器表面有釉,如东汉铅釉陶、唐三彩等。瓷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物保护 修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