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上海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doc(7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上海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上海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一、导 言1。课程定位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中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语文课程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2。课程理念(1
2、)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课程活动中的学得,也要关注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的习得,要将语文课程活动和其他课程活动,将课堂学习和课堂以外的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的环境;要引导学生在多渠道的学习活动中,加强人际交流,提高语言感受,运用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2)开发语言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要有利于学生语言潜能的开发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能力和发展可能,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引导学生依据个体
3、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状况,探索适应于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不断地通过已知认识,探求未知;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在有选择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终身发展打扎实的基础。(3)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运用规范的掌握,而且要重视学生情操的陶冶和文化品位的提升。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吸取精华,充实底蕴,形成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并提高比较辨别能力和鉴赏评价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
4、(4)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语文课程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转变为接受性,体验性,研究性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依据自己的体验,感受与发现,主动地与作者对话,与同学,老师交流,逐步地形成问题意识,并在对问题的思考,认识,解决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探究意识和研究性学习能力。(1)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评价意见,以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核心,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2)课程内容部分分别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等方面提出要求。课程内容对十二年的课程学习分阶段提出具体的要求,使小学
5、,初中,高中三个学习阶段坡度明显,增强可操作性。课程内容适度强化文言诗文的学习,目的是促使学生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并在学习文言诗文的过程中,吸收语言精华,提高书面语表达能力。汉语知识的学习不求系统,而是让学生随文学习适度,有用的语言知识,重在提高语言运用能力。(3)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以基础型课程为主,在基础型课程的学习中,渗透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综合学习部分以探究型课程内容为主。高中阶段分为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两类课程有明显的区别:基础型课程为全体学生共同学习的内容,拓展型课程为自主选修内容,每一位学生在三年学习中必须选学二至三项
6、内容。研究型课程的内容,主要融于综合学习的内容与要求之中,也渗透于基础型,拓展型课程的学习中。(4)实施意见部分,从教材编写意见,教学建议,评价意见,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同时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教材编写,教学建议和保障措施等实施意见中要求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程。二、课程目标(1)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持久的学习热情,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尊重世界优秀文化,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养分。(3)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
7、,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4)认识并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有一定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具有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5)具有独立阅读现代文的能力:能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见解,有个人的体验与发现;能赏析,评价文学作品,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能运用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问题。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浅易的文言诗文。(6)养成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能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能用规范的书面语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
8、各种表达方式写作。(7)能正确运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口语交际,能在不同场合,得体,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感情;有一定的演讲能力和辩论能力。(8)有综合学习的能力。能运用网络平台查找资料,研究问题,进行人际交流;在各项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独立研究的能力。2,阶段目标六至九年级目标到九年级结束时:(1)能认识并正确书写3500个汉字。(2)能正确理解现代文化作品的内容;能用分析,归纳,比较,质疑等方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自觉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初步的鉴别能力和评价能力。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顺,读通浅易的文言诗文。能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知识水平,选择课外阅读内容,有持
9、久的课外阅读兴趣。(3)养成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现象的习惯,能依据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选择生活材料,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写出对所读作品的感受或评论。能写常用的应用文。(4)养成尊重他人发言的好习惯;能及时概括他人发言和报告的主要意思;能在不同场合清楚,得体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根据需要作演讲或辩论。(5)在课堂学习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初步形成课题意识,确定并完成研究内容。(6)能自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探讨问题,交流思想感情,并借助网络等工具研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十至十二年级目标至十二年级结束时:(1)能综合运用归纳,演绎,类比和比较,质疑等方法正确理解现代文化作品的内容,
10、能独立分析文章的主旨,思路,结构和写作特点,能自主地梳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有文学鉴赏水平,能感受和体验作品主题,社会意义及表现手法,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评论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浅易的文言诗文,了解古代文化常识。能在课外有选择地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感受作品的魅力。(2)能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抒发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的感情,并能针对某些现象或观点发表见解;能说明事物或事理特点;能根据需要写常用的应用文。有写作的热情,养成随时动笔的习惯。(3)能尊重他人发言,及时把握他人发言的要点;有收听,收看广播和影视新闻的习惯,能概括视听内容的
11、中心。能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需要即时发表自己的意见,能进行即兴演讲或辩论。(4)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有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个性爱好,有独立的人格意识。(5)能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趋势,选择拓展型课程或研究型课程的内容进行学习和探究。三,课程设置1,阶段设置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至九年级)以基础型课程为主;高中阶段(十至十二年级)增加拓展型课程部分,拓展型课程内容为自主选修。2,课时安排六至九年级,每学年总课时为136课时。高中阶段:十至十一年级,每学年基础型课程部分的总课时为102课时,每学年学分为6分;十二年级,基础型课程部分的总课时为90课时,学分为6分。十至十二年级,拓展型课程部分的总学分为6
12、至10分。四,内容与要求1.六至九年级识字(1)巩固2500个常用汉字,并将识字量扩大到3500个;能随阅读材料,依据自己的能力,继续扩大识字量(2)能正确理解,运用3500个汉字写字(1)正确书写3500个汉字(2)能写楷书和行书,做到姿势正确,书写规范,字迹清楚,文面整洁阅读六至九年级课文阅读现代文化作品(1)能独立阅读课文,体验并正确理解文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观点,有自己的感受;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的思路(2)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语言能力,结合文本内容,发现并把握文章的关键词句。能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典范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3)了解叙述,描写,说明
13、,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特点;理解设问,反问,对比等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能结合阅读感受,分析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4)在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问题意识,探索适应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能运用注释,工具书以及有关资料,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问题;能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与作者对话,与同学,老师交流,能清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5)有一定的阅读速度,每分钟阅读字数不少于300字,并能把握文章的要点(6)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了解相关知识,扩展阅读内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主动与他人探讨问题,交流思想感情;培养围绕某一问题作深入研究的意识六至九年级课文阅读文言诗文(1)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
14、体理解浅易的古诗文的内容,了解文言诗文涉及的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知识(2)能理解古诗文中词句的含义,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四年的实词积累量达到150个左右;能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或作用;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句子,能结合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意思(3)能欣赏优秀的古诗词的意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4)能背诵一定量的文言诗文,四年的背诵总量在10000字左右课外阅读(1)能自觉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四年的阅读总量不少于200万字(2)能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读报刊文章和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作品,四年的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3)能独立阅读课外浅易的文言诗文。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积累,借助注释,
15、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大体读懂文言诗文的内容(4)能自觉做读书笔记,逐步形成专题阅读的意识和习惯写作六至九年级随 笔(1)能对阅读内容进行独立思考,随时用文字简要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认识和见解(2)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养成写随笔的习惯(3)写随笔做到有中心,有内容,有一定的语言表现力(4)能主动与同学,老师交流随笔的内容,在交流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六至九年级一般体裁的文章(1)能结合阅读内容按要求作仿写,扩写,缩写,改写,续写;能依据阅读材料提供的情景,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对阅读内容作评价(2)能根据作文题目,有关情景或材料,确定写作要点和中心;能调动已有
16、的生活,知识积累,选取符合题意的材料;能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写出感情真实,内容充实,中心明确的文章(3)能记叙自己熟悉的人,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并能以自己的生活为基础,展开想象和联想,表达对未来的向往和憧憬;能清楚地说明自己熟悉的事物或事理,表现其特点;能对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发表议论,提出自己的见解(4)文章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句通顺,连贯,得体,标点符号使用正确,避免写错别字;力求语言有一定的表现力(5)在八,九年级,能围绕某一题材或范围,选择不同对象,从不同角度或运用不同表达方式写一组文章,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6)能体会写作的得失经验,发现自己的进步;
17、有修改作文的习惯(7)有一定的写作速度,每课时能写出500字左右的文章应用文会写书信,总结,倡议书,访谈纪要,调查报告等常见应用文口语交际六至九年级口语表达(1)正确,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观点,说话时态度大方,12I齿清楚,音量适中,语句流畅(2)能主动与他人交流,能在交流过程中大胆提出问题或发表意见,表达时,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用语得体(3)能根据已定主题和有关要求作10分钟左右的演讲,做到中心明确,感情真实,条理清晰,语句顺畅,连贯,有一定的感染效果(4)能依据辩论主题,有针对性地发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说理得当,用语文明综合学习六至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1)主动参
18、与班级,学校,社区及社会的各项活动,有合作精神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2)能独立进行采访,社会调查等活动,并完成相关的报道或报告;能独立编辑小报(3)能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演讲,辩论等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有文学兴趣,能积极参加文学社团活动。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华(4)关心学校,社会发生的事,对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能收集资料,作调查研究,进行讨论交流,并能根据需要书写,阐述自己的见解(5)能利用网络平台,研究有关问题,并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专题研究自觉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作品,确定主题,能查找并引用资料,写出有关的读书报告或小论文2。高中阶段内容与要求高中现代文学作品(1)
19、在整体感悟的前提下,领会各种体裁文学作品的特点和语言表现力,感受作品的魅力。读诗歌,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色彩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读小说,能体验人物形象的特点和社会意义;读散文,能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脉络,体会情与景(或物),情与理的内在联系;读剧本,能感受矛盾冲突反映的人物思想性格和表现的主题,体验剧本所营造的氛围(2)能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3)能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积累,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和比较,质疑等方法体验并赏析作品内容和表现形式(4)能在鉴赏的过程中,感受优秀的人类文化结晶,吸收人类文化的养分,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和思想认识水平其他现代文化作品(1
20、)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概括文章内容,作者的见解和感情倾向,理解词句的含义及其内在联系,体会关键词句在文中的作用(2)能独立阅读当代科技作品。能准确概括文章所表现的事物特征,理解文中阐述的科学原理;能正确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3)在正确理解调查报告,新闻报道,大型座谈会纪要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文体格式和语言特点课文阅读文言诗文(1)读懂,理解浅易的文言诗文。能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基本思想,有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能了解著名作家的生活背景,创作特点及相关的文化常识(2)能鉴赏优秀的文言诗文作品,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作简要的评析(3)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每
21、学年的积累总量不少于100个。能根据语言环境正确把握重要词,句的意思;能记住常见的通假字。能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的意义或作用;能结合语言环境了解常见的文言词法和句式特点(4)有一定的文言诗文的背诵量,三年背诵总量达到10000字左右课外阅读(1)有课外阅读兴趣,能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发展方向和语文学习的目标进行广泛的,有选择的阅读。三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00万字(2)形成课题意识,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语文学习目标,确定阅读专题;有写读书报告或专题报告的意识(3)养成每天阅读报刊的习惯,能了解各种信息,记住重大事件,并及时与他人交流写作随笔(1)能随时记录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及时表
22、达对生活,社会的思考和认识,养成每天动笔的习惯(2)能写读书笔记,对所读内容及时梳理,归纳,并随时表达自己的见解一般体裁的文章(1)能在积累语言材料和生活材料的基础上,把握不同材料的要点,表达对材料的感受与认识(2)能正确把握命题要求,选择相关材料,确定文章的立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独立见解 (3)能针对社会现象,生活现象,用议论的方式阐述自己的思想;能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人,记事,状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并能恰当地展开想象和联想,扩展写作的内容(4)能写鉴赏,评论性文字。能依据阅读内容或视听内容,选择相应角度,对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作评析应用文(1)会写座谈会纪要,迎送辞,自荐
23、书,总结,调查报告,实验报告以及事物说明等应用文,做到要点明确,条理清楚,格式正确,语言顺畅(2)会写专题报告,做到题旨明确,条理清楚,资料充分,语言顺畅口语交际聆听(1)养成尊重他人发言,认真听话(听广播,影视作品)的习惯,能在听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2)能迅速把握他人发言(或视听内容)的要点,并作出自己的判断(3)能听懂对方(或所听内容)说话中隐含的潜台词发言(1)根据一定的情景表达自己的感受,做到中心明确,感情自然,语言简明(2)能以介绍新闻,说事件,讲故事等形式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认识,做到事实(情节)清楚,表达生动对话(1)养成与他人交流的习惯。在交流过程中,尊重他人的意见,及时表述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 中学语文 课程标准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