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提示性默写,赏析,题.doc
《杜甫诗三首提示性默写,赏析,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甫诗三首提示性默写,赏析,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杜甫诗三首提示性默写,赏析,题.精品文档.杜甫诗三首理解性默写望岳1、抒发人生誓言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诗中表现其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两句诗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6、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造化钟神秀,
2、阴阳割昏晓。7、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8、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9、杜甫的望岳中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0、望岳中表达诗人心情激荡、眼界空阔的两句诗是: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春望1、用拟人手法写作者感时伤世感情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3、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4、诗人通过刻画自己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5、诗中描写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6、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7、表现诗人对家人的眷念之情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8、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9、将白发稀疏、孤立于长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0、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11、诗人感时伤怀、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的语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2、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
4、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13、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4、诗中用拟人手法写望见花鸟时的心情(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忧时伤经乱,忧国思家的感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5、作者用反衬手法写出荒凉残破的景象的句子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16、春望中言明春望所见的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17、以乐景写哀表现诗人忧国之情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18、写出了战火不断、盼望家中亲人消息的迫切心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石壕吏1、写妇人与官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2、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句
5、子是: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3、说明兵役之苛酷:三男邺城戍4、说明战争之惨烈:二男新战死5、战争破坏之严重:出入无完裙6、表现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7、哪两句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了: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8、官吏的强暴与老妇的悲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诗句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9、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11、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
6、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14、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15、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杜甫诗三首赏析望 岳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其南为鲁,齐、鲁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这里,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
7、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8、”,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诗人早年就“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常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自任,没有这样的情怀,是写不出如此动人的诗句的。这首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又都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
9、究平仄,而且押的是仄声韵。春 望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人写 于安史之乱期间,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惊心呢!司马光在温公续诗话里曾写道:“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曾几何时,竟被毁坏到了“无余物”“无人”的地步,是何等可悲啊!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
10、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耳,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意思是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据史载,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初期,自京畿、坊至于岐、陇都曾遭到叛军的侵扰,百姓惨遭杀戮。诗人家在于州(今陕西富县),一家人的安危使他魂牵梦绕,家书不至,他如何放心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杜甫 诗三首 提示 默写 赏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