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双体系安全培训—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ppt课件.ppt
《最新双体系安全培训—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双体系安全培训—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ppt课件.ppt(9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CONTENTS PAGE目录页1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治理2目录目录危险有害因素人的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10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风险分级: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风险分级管控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
2、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风险级别:风险级别:四级四级“红红橙橙黄黄蓝蓝”(红色最高)(红色最高)风险分级管控排查风险点辨识危险源风险评价与分级制定实施风控措施全面系统辨识风险分级与管控排查伴随风险的部位、场所、设备、设施或区域。按照人、物、环境和管理四个层面进行危险源辨识。 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按照工程技术、管理、防护和
3、应急处置逻辑顺序制定实施完善的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级管控过程 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排查风险点是风险管控的基础,对风险点内的不同危险危险源源(与风险点相关联的人、物、 环境及管理等因素)进行识别、风险评价以及根据评价结果采取不同控制措施识别、风险评价以及根据评价结果采取不同控制措施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是风险分级管控的核心。1、排查风险点1、排查风险点-风险点识别(单元划分)风险点的识别过程风险点的识别过程作业活动作业活动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流程流程装置装备装置装备设施设施生产场所生产场所区域区域多种结合多种结合12111122221、排查风险点-风险点确定根据以上系统的划分系统的划分,可明确到
4、特定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作为危险源辨识的基本单元,即确定的“风险点风险点”。要求:以分厂为单位,分厂再按照车间或班组为单位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风险点里所有涉及的每项工作任务(作业活动)进行确认。要求作业步骤的划分要合理,每个作业步骤均应有明确的范围界定,作业步骤的一般限定在3-10步为宜。风风 险险 点点 登登 记记 表表1、排查风险点-风险点确定2、危险源辨识识别危险源的存在识别危险源的存在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 危险物质危险物质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根源根源状态状态确定其
5、特性确定其特性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如人员高处作业、吊装物等)类类第第 一一产生、供给能量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 备(如供电设备、压力容器 等)能量载体能量载体(如压缩气体、运转的皮带、运转的球磨机等)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易燃液体换热器等) 危危 险险 源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 危险物质危险物质(如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等)2、危险源辨识第第 二二类类 危危 险险 源源人的因素(人的失误)人的因素(人的失误)物的因素(物的故障)物的因素(物的故障)环境因素(作业条件)环境因素(作业条件)管理因素(管理缺陷)管理因素(管理缺陷)2
6、、危险源辨识 根据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危险有害因素可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作业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其中,涉及人的因素具体表现共计23项;涉及物的因素具体表现共计87项;涉及作业环境的因素具体表现共计45项;涉及管理因素具体表现共计10项。针对每个作业步骤可能伴随的危险源进行分析,并对每个危险源可能导致的潜在事故类型进行确认。要求:考虑到分析表格使用的方便,针对车间/班组的每个风险点进行工作任务划分和作业步骤分解,并对每个作业步骤伴随的危险源进行分析。作业步骤危险源分析应从以下两方面分析:(1)确定每进行一项工作内容可能存在的危害类型(第一类危险源及可
7、能导致的后果);(2)从人、物、环、管等方面,分析导致危害发生的途径及原因(第二类危险源)。2、危险源辨识-步骤尽可能自下而上地开展;必要的准备,包括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事故案例等的资料收集和学习;工作表格等的准备等;案例引导;及时对成果进行确认、指导、调整。2、危险源辨识-要求以动态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识别可选用以动态作业活动进行危险源识别可选用“工作危工作危 害分析(害分析(JHA)法)法”。以静态设备设施为基础单元进行危险源识别可选以静态设备设施为基础单元进行危险源识别可选 用用”安全检查表法安全检查表法”。常用的辨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常用的辨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8、询问、交淡; 查阅有关址录; 现场观察; 获取外部信息; 工作危害分析(工作危害分析(JHA);); 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SCL);); 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事件树分析(ETA)。2、危险源辨识-方法2、危险源辨识-工作危害分析(工作危害分析(JHA)特点: 方法简单易行。工作危害分析方法较为直观,分析过程简单,没有复杂的理论推理,便于 在班组基层推广。 该方法不进行风险大小的判定,只需找出危险源并提出治理措施和补偿措施。 作危害分析实现了对工作场所和作业活动的全面覆盖。 工作危害分析是基于工作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因此能够全面地识别出生产作业活动中所有可能的风险,并针对可能风
9、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第一章工作危害分析 (JHA)的工作步骤分解说明后果现有措施把正常的工作 分解为几个主 要步骤,即首 先做什么、其 次做什么等等。用3-4个词说 明一个步骤, 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识别每一步 骤的主要危 害后果。识别现有的 安全控制措 施。风险评估进行风险评 估,确定风 险等级工作步骤工作危害分析 (JHA)注意事项分解时应注意:-观察工作-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结合上述三条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 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高温、毒气、辐射、焊光、
10、酸雾 等等。工作危害分析 (JHA)举例2、危险源辨识-安全检查表法SCL安全检查表法SCL:是系统安全工程的一种最基础、最简便、广泛应用的系统危险性评价方法。目前,安全检查表在我国不仅用于查找系统中各种潜在的事故隐患,还对各检查项目给予量化,用于进行系统安全评价。安全检查法是由一些对工艺过程、机械设备和作业情况熟悉并富有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经验的人员,事先对分析对象进行详尽分析和充分讨论,列出检查项目和检查要点等内容并编制成表。组织分析措施建议分析人员从有关渠道(如标准、 规范、作业指南、经验、教训)选择合适的安全检查表。如果 无法获取相关的安全检查表, 分析人员必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
11、资料制定检查表。问题分析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 人的理解,通过回答安全检查表 所列的问题,发现系统的设计和 操作等各个方面与标准、规定不 符的地方,记下差异。分析差异(危害), 提出改正措施建议。安全检查表法(SCL)的工作步骤使用安全检查表法(SCL)的注意事项4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抓住要害。1235各类检查表各有侧重,各有使用范围和对象,不能混淆。安全检查表是基础,应着眼于对操作与操作有关的工艺、设备、环境条件的具体案情检查,不能混同于安全操作规程。检查中要注明检查时间、地点,检查人和负责解决问题的人都应签名。 凡是检查出的问题,检查者能够解决的应立即解决
12、。安全检查表法(SCL)表格样式3、风险评价与分级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 安全检查表法; 专家评议法; 危险指数法; 危险性预先分析方法; 故障树分析; 故障假设分析方法; 事件树分析; 故障假设分析/检查表分析方法;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 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从方便推广和使用角度,建议采用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重大危险源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判断是否存在重大危险源,如存在,按照法规要求登记备案重点管控。 风险级别划分 将识别的风险按照
13、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或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进行分级,按照鲁政办发201636号要求,为便于下一步更好的开展工作,风险统一列为四级风险(1级最危险,依次降低)。 风险级别:风险级别:四级四级“红红橙橙黄黄蓝蓝”(红色最高)(红色最高)3、风险评价与分级 R=LSR代表风险值; L代表发生伤害的可能性; S代表发生伤害后果的严重程度。 风险矩阵方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方法,它给出了两个变量,分别表示该危险源潜在后果的可能性(可能性(L)和后果(后果(S)。识别出每个作业活动可能存在的危害,并判定这种危害可能产生的后果及产生这种后果的可能性,二者相乘,得出所确定危
14、害的风险。然后进行风险分级,根据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适用于规模较小的中小型企业风险分析适用于规模较小的中小型企业风险分析风险矩阵评价法(LS法) (1)确认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可从两个角度:1.固有风险固有风险:指该危险源现实如果存在,该危险源导致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如:皮带轮无防护罩导致人员机械伤害。可能性是指如果在没有防护罩的情况下,发生事故的可能性。2.现实风险现实风险:是指现场实际状态下,该危险源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少。即:皮带轮无防护罩这种现象存在的可能性。对照下表从偏差发生频率、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员工胜任程度、控制措施五个方面对危害事
15、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的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L值。风险矩阵评价法(LS法)确认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取值表 严重程度的确定应充分考虑风险点的相关的风险类型和程度; 对照表从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法律法规符合性、环境破坏和对企业声誉损坏五个方面对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S值,S值的确定应与风险点的风险类型和风险程度相适应。(2)确定危害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S)风险矩阵评价法(LS法)危害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S)取值表(3)确定风险度(R)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在具有潜在危险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
16、对比为基础,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为因变量(D),事故或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危险严重程度(程度(C)作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D=L E 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根据实际经验得出3 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按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断准则发生事故事件偏差
17、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别准则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D)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D)举例-检维修作业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 基本原理是根据危险源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即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MES。控制措施的状态M判别准则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如碰伤、灼伤、轧入、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如死亡、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仅需急救、轻微设备损
18、失等)而言,无控制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程度E判别准则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越大,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越高,发生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事故的可能后果S判别准则按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方面不同事故后果。风险程度(R)根据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程度R=LS=MES 将控制措施的状态M、暴露的频繁程度E(E1或E2)、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S分别分为若干等级,并赋予一定的相应分值。风险程度R为三者的乘积。将R亦分为若干等级。针对特定的作业条件,恰当选
19、取M、E、S的值,根据相乘后的积确定风险程度R的级别。风险分级轻度(一般)危险,可 以接受(或可容许的)。 工段、班组应引起关注。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 制整改。车间应引起关注。高 度 危 险 ( 重 大 风 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生产厂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安环部监督。不可容许的(巨大风 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 业。公司监督。重大(重大(D级级/2级级/橙色)风险橙色)风险开停车作业、非正 常工况的操作涉及重点监管的主要装置厂区外公共区域的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构成重大危险源 的罐区10人以上的检维修作 业及特殊作业风险等级判定同一爆炸危险区域内,
20、现场作业人员10人以上的4、风险分级管控-典型控制措施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如:一级、二级风险可由公司直接监管,风险点所在车间总体管控,班组、岗位负责责任范围内容的危险源管控;三、四级风险点可由车间级监管,班组、车间管控;四级可由班组或岗位管控或因风险较小可直接忽略。第一章应急应急控制控制个体防护个体防护控制控制
21、管理(行政)控制管理(行政)控制工程控制工程控制典型控制措施的制定(1)消除或减弱危害消除或减弱危害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实施;(2)密闭密闭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3)隔离隔离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 隔开;(4)移开或改变方向移开或改变方向如危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口。工程控制本质安全本质安全 (1)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2)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3)监测监控(尤其是使用高毒物料的使用);(4)警报和警示信号;(5)安全互助体系;(6)风险转移(共担);(7)安全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管理
22、(行政)控制个体防护(1)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2)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3)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4)当发生变更,但风险控制措施还没有及时到位时,应考虑佩戴防护用品。应急控制(1)应急风险的控制属于“现实风险”控制,是风险控制中难度最大的一类,关键原因在于“急”,“急”到无法进行充分的风险分析,“急”到人容易判断和决策失误;(2)做好应急风险的控制,重要的是对自身可能发生的应急事件进行事前的分析和应急准备;(3)编制应急预案的目的重在“防”。确认和提高应急事件所在位
23、人员的应急能力;现场处置方案是应急预案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英国应用的TRA提供的风险控制措施第二章第二章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治理第二章第二章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现场隐患排查实例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隐患的分级是以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为标准的,可以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体系 安全 培训 风险 分级 隐患 排查 治理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