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doc(5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微信关注公众号:K12课件资源池,免费下载课件(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第七单元 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材第5664页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运用加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相应简便计算。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和乘法运算律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
2、些简便运算。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根据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灵活地使用各种运算定律,体验运算律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会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教时安排:共计7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课时应用加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 1课时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相关简便计算2
3、课时练习七 1课时单元练习 2课时运算律教学内容:教材第5658页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的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教学重点: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归纳、总结。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运算的揭法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 口算 42+38 75+6 13+21 揭示课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加法的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花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一些加法的规律性知识,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 3.课前谈话。 师:我们来玩个语言游
4、戏好吗?老师说个词,你们把它倒过来说一遍,比如,我说“喜欢”你们就说“欢喜”,会说吗?好,现在开始:“你们”(生:们你)啊?什么意思?想“蒙”老师呀?那可不行。开个玩笑,不过学习可千万不能蒙人,对吧?好,接着来,声音响亮些!“好听”(生:听好);“好说”(生:说好);“好学”(生:学好)。 师:好!这可都是你们自己说的哦!“听好!说好!学好!”老师希望大家在这节课的学习中都能做到这三点。 )二、教学新课 教学加法交换律(1)出示课题图. 提问:要求跳绳的人有多少人,应如何列式? (谈话:同学们,你们看,今天李老师把谁请来了,(出示福娃)2008年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全国人民的体育锻炼的热情可高
5、了,这是一个班级进行体育活动的情况。我们一起看看吧!(课件出示学生们体育活动场面图两部分图) 提问: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同学们提出 “跳绳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2)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算式.提问:要求跳绳的有多少人为什么要用加法来计算?(提问:谁能解决“跳绳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怎样列式计算?(板贴:列式计算)还有不同的列式吗? )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是相同的?又有什么是不同的?说明:这两个算式算出的都是跳绳的有多少人,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 (师先后手示两式问:这是用(生: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女生人数加男生人数),师:两式都表示(生:求
6、男生和女生一共的人数),师:它们的结果计算结果相同,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 (生:等号相联)。师手示28+17=17+28引导观察比较:请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两组等式,你们有什么发现?(板贴:观察发现)学生在交流中得出和相同,两加数相同,只是交换了两加数的位置。)(2)枚举归纳,积累感知。 出示计算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结果,在圆圈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38+12 12+38 420+30 30+420 123+235 235+123(猜想:是不是其他的式子也有这样的规律?咱们举些这样的算式来验证一下!(板书:举例验证)师:你们能按这样的格式写出几道算式吗?生说师即利用课件输入。提问:
7、这样的式子你能写几个吗?好,给你30秒钟,看谁写得多!生“很多。师点上省略号。请写得比较多的学生谈谈:你为什么写得这么快?在写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四人一组互相说说,发现了什么。生1:都是加法,等号左右的和相同,加数都同,但换了位置。生2:在加法里,加数的位置变了,和不变。师:大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了规律,其实还有更好的形式来表示,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写一写。生说师板书。)(3)合作交流,概括规律。 出示: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4)个性创造,构建模型。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上几组算式.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能用字母或其他的一种方式表示出这一发现吗?指出:这个规律可以用加
8、字母或符号来表示.(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很多,写不完怎么办呢?能不能想个办法把这些式子全表示出来?学生尝试用符号、图形或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教师巡视,并选一些典型的进行板书。交流:谁愿意向其他同学介绍你的表示方法。 比较:如果要向一个没学过这部分知识的同学介绍这个规律,你会选用哪个式子?小结:这个规律在数学界通常用“a+b=b+a”来表示。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 谁给我们大家发现的这个规律起个名字?这个规律叫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 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板书:得出结论)(5)指出:我们学过的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就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这个规律其实
9、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你们记得以前在什么地方见过它吗? 小练习:计算并验算 357+218= 提问:刚才验算时,应用到了什么规律? 你能根据运算律填一填吗?96+35=35+ 204+ =57+204 37+ =59+ 76+ = +76) 教学加法结合律:(刚才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个规律的呢?(板书:列式计算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得出结论)下面我们就用这种研究方法来研究第二个问题,看解决了第二个问题我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1)发现问题。 提问: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可先求出什么?生:可先求出跳绳人数(课件搬动,把跳绳的女生人像与男生人像靠在一起)。师让生列综合算式。生口头列式后,课件打出:28+1
10、7+23。师:就是先算(生:先算跳绳的人数)。课件打出:(28+17)+23。生:还可先算女生的(师再次搬动,把跳绳的女生图像与踢毽子的女生图像靠在一起),17+23+28。师:男生有意见了,说,列式时还得把我们放在前面。那怎么办?生:28+(17+23)。师:想一想,两式的结果相同吗?两式完全一样吗?生:两式都等于68人,两式的运算顺序不一样。师:为什么运算顺序不同,结果却相同呢?生:这两式都是求的总人数是多少,所以结果是相同的。师:那这两式之间也可以(生:用等号联结)。引导观察:比较两个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你发现了什么?出示: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
11、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你们能不能从加法交换律中得到启发,用字母a、b、c表示三个加数,写出你们的发现,自己尝试一下。 (4) 师引导小结: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就是“(a+b)+c= a+(b+c).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条运算律。(5)你能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吗?(45+36)+64=45+(36+ ) 72+20+ =72+(20+8) 560+(140+70)=(560+ )+ )三、巩固练习 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评讲。(.你能把得数相同的连一连吗?72+16 A.(75+25)+4845+(88+12)B.16+7275+(48+25)C.(45+88)+12学生
12、练后又出示:(84+68)+32D.84+(68+23)师:这两题只用眼看不动笔,认为对的起立。2.分组练习课件打出:45+(88+12)(45+88)+12师:请左边两组同学口算左边一题,右边口算右边一题,算出的起立,开始。师:现在老师提供两题,请你们自己选一题口算,算好了起立。(75+25)+4875+(48+25)老师笑了起来:看来大家都选做了哪题?师:看来,运用运算律能使计算简便。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一些简便计算。)四、全课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1.学习情况调查表 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1)会 (2)不熟练 (3)不太会 用自己的话说说加法交换律 (1)能 (2)不熟练 (3)说不好 字
13、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1)会 (2)不熟练 (3)不太会 这节课自己的表现 (1)很棒 (2)良好(3)一般 2.送给学生的话 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 数学中有无限的奥秘,希望同学们能做一个探索者、发现者。 3.课后思考 加法结合律在四个加数、五个加数甚至更多加数之间是否也存在?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乘法运算中是否也会有这样的规律存在?)五、布置作业课本第58页第3题。板书设计: 运算律加法交换律 a+b=b+a加法结合律 (a+b)+e=a+(b+c)教后记:这节课作为”雨花杯赛”的校内选拔课,之前我上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其中梅岭小学的一位老师设计的教案给我印
14、象特别深刻,但是我采用了优质的教案,发现教案只是预设,教学更重要的关注生成的问题。预设再完整,再充分,但是要想教学效果好还要做到与师生互动,生成融合,有机交融,这样 才是真正的达到教学境界。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5960页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和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重点: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 什么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怎样表示?什么叫加法结合律?用字母如何表示。2.口算186+100 325+100 186+30 325+20 186+75 325+8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四年级 数学 上册 第七 单元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