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输血指南().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围术期输血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围术期输血指南().docx(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围术期输血指南(2014)围术期输血指南(2014)围术期输血指南(2014)叶铁虎、田玉科(执笔人/负责人)、吴新民、杨辉(执笔人)、岳云、姚尚龙、黄文起围术期输血是指在围术期输入血液(包括自体血以及异体全血、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等)。成分输血是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输入有关的血液成分;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
2、优点。辅助治疗是指为避免或减少失血或输入异体血所使用的药物和技术。本指南不具备强制性,亦不作医学责任认定和判断的依据。一、术前评估1.了解过去有无输血史,有输血史者应询问有无输血并发症;2.了解有无先天性或获得性血液疾病;3.了解有无服用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华法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4.了解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急、慢性贫血情况;5.运用临床结构化问卷法1-5了解患者出血史、家族出血史及详细用药史6.一般体格检查;7.了解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肝功能、血型鉴定(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乙肝和丙肝相关检查、梅毒抗体以及HIV抗体等,对有出血史的病人应进行术前血小板功能评估
3、;8.术前重要脏器功能评估;9.告知患者及家属输血的风险及益处。二、术前准备1.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2.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3.停止或调整抗凝药物,可预防性给药改善凝血功能(如氨甲环酸和6-氨基乙酸等)。择期手术患者可推迟手术直至抗凝药物的效力消失;4.往有出血史的患者应行血小板功能检测,并判别血小板功能减退是否因使用抗血小板药所致6;5了解患者贫血的原因(慢性出血、缺铁、肾功能不全、炎症等),并根据病因治疗贫血,首先考虑铁剂治疗,排除缺铁因素,术前可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6.血液病患者术前应进行病因治疗和/或全身支持治疗,包括少量输血或成分输血、补铁、加强营养等;8.如
4、患者选择自体输血且条件许可时,可在术前采集自体血;9.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术前应备好预估的需要血量。三、围术期输血及辅助治疗1.围术期输血相关监测:(1)失血量监测:密切观察手术失血量(如吸引器和纱布计量)(2)重要脏器灌注或氧供监测:包括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尿量、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ct),必要时监测血气和酸碱平衡、电解质、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pHi(3)凝血功能监测:包括标准实验室诊断项目7,8如血小板计数、PT、APTT、INR、纤维蛋白原等,必要时应进行床旁及时凝血监测9-11如血栓弹力图(TEG)、Sonoclot等。(4)监测原则:A.除常规监测外,术中出血患者应
5、在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和凝血功能的监测下指导成分输血B.围术期应维持患者前负荷,但应避免全身血容量过高12,13;严重出血时,应考虑动态评估液体反应性和无创测量心排血量的测定,而不应仅仅依赖中心静脉压和肺动脉楔压作为唯一判断血容量的标准14-16;C.出现急性出血时,建议反复测量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清乳酸水平以及有无碱不足,以监测组织灌注、组织氧合及出血的动态变化。D.活动性出血患者,在避免高氧血症的同时,吸入氧分数应该足够高,以预防动脉低氧血症的发生PaO22.0,创面弥漫性渗血;B.患者急性大出血输入大量库存全血或浓缩红细胞(出血量或输血量相当于患者自身血容量);C.病史或临床过程表现
6、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D.紧急对抗华法令的抗凝血作用(FFP,58ml/kg);(3)使用说明A.新鲜冰冻血浆内含全部凝血因子及血浆蛋白,规格常为200ml,100mlB.每单位(相当于200ml新鲜全血中血浆含量)新鲜冰冻血浆可使成人增加约2%3%的凝血因子,应用时需要根据临床症状和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剂量;C.普通冰冻血浆用于因子和以外的凝血因子缺乏患者的替代治疗;D.不应该将血浆作为容量扩张剂;E.小儿使用FFP有致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234.冷沉淀输入冷沉淀的目的是补充纤维蛋白原和(或)因子,纤维蛋白原浓度150mg/dl,一般不输注冷沉淀,若条件许可,对出血患者应先测定纤维蛋白原浓
7、度再输注冷沉淀。以下情况应考虑输冷沉淀:A.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纤维蛋白原浓度小于80-100mg/dl;B.存在严重伤口渗血且已大量输血,无法及时测定纤维蛋白原浓度;C.儿童及成人轻型甲型血友病、血管性血友病、纤维蛋白原缺乏症及凝血因子缺乏症患者;D.严重甲型血友病需加用因子浓缩剂。围术期纤维蛋白原浓度应维持在100150mg/dl之上,应根据伤口渗血及出血情况决定冷沉淀的补充量。一个单位冷沉淀约含250mg纤维蛋白原,使用20单位冷沉淀可恢复到必要的纤维蛋白原浓度。5.全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丢失可能出现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对下列情况可
8、考虑输入新鲜全血A.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需要输血或换血者:B.严重肝肾功能障碍需要输血者;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需要输血者。6.大失血时药物辅助治疗(1)纤维蛋白原: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1.5g/L或血栓弹力图指示功能性纤维蛋白原不足时使用24,25,初次输注的纤维蛋白原浓缩物剂量为2550mg/kg;(2)凝血因子浓缩物:应用于凝血因子活性60%时,治疗剂量为30IU/kg26,27。(3)凝血酶原复合物:若出现出血倾向增加和凝血时间延长的情况,建议使用凝血酶原复合物(2030IU/kg)。如曾接受口服抗凝药治疗的患者28,29,在运用其他凝血药品处理围术期严重出血之前,应给予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
9、物(PPC)和维生素K。(4)重组活化凝血因子:大失血时,若传统的治疗手段均失败,可考虑使用重组活化因子30,它还可用于治疗合并低温或酸中毒的凝血障碍31,32,其使用剂量为90-120ug/kg,可反复使用。(5)氨甲环酸:应用于纤溶亢进时,可明显减少患者输血量33,34,推荐剂量为2025mg/kg,可反复使用或1-2mg/kg/h静脉泵注维持。(6)Ca2+:维持正常的钙离子水平(0.9mmol/L)有助于术中止血;(7)去氨加压素:预防性应用可使甲型血友病和血管性性血友病患者术中出血减少,但重复使用可使疗效降低。7.相关因素的治疗(1)避免围术期低温,当体温34将影响血小板功能和延长凝
10、血酶激活。(2)及时诊断并有效治疗严重酸中毒和严重贫血,当pH7.10也明显影响凝血功能。Hct明显下降也影响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四、自身输血自身输血可以避免输注异体血的输血反应、血源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抑制,对一时无法获得同型血的患者也是唯一血源。1.贮存式自身输血术前一定时间采集患者自身的血液进行保存,在手术期间输用。(1)适应证只要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或红细胞压积0.33,行择期手术,患者签署同意书,都适合贮存式自身输血;术前估计术中出血量超过自身循环血容量15%且必须输血的患者;稀有血型配血困难的患者;对输异体血产生免疫抗体的手术患者。(2)禁忌证血红蛋白100g/L的患
11、者;有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和造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对输血可能性小的患者不需做自体贮血;对冠心病、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脑血管疾病及重症患者慎用。(3)注意事项按相应的血液储存条件,手术前3天完成采集血液(可一次或分多次);每次采血不超过500ml(或自身血容量的10%),两次采血间隔不少于3天;在采血前后可给患者铁剂、维生素C及叶酸(有条件的可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等治疗。2.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患者一定量自体血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同时输入胶体液或一定比例晶体液补充血容量,使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份丢失减少。待主要出血操
12、作完成后或根据术中失血及患者情况将自身血回输给患者。(1)适应证患者身体一般情况好,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压积0.33),估计术中有失血量大,可以考虑进行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年龄不是该技术的禁忌;手术中需要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时也可采用。(2)禁忌证血红蛋白100g/L;低蛋白血症;凝血机能障碍;不具备监护条件;心肺功能不良患者。(3)注意事项血液稀释程度,一般使红细胞压积不低于25;术中必须密切监测患者血压、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和度、红细胞压积以及尿量的变化,必要时应监测中心静脉压。4.回收式自身输血血液回收是指用使用血液回收装置,将患者体腔积血、手术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
13、凝、洗涤、滤过等处理,然后回输给患者。血液回收必须采用合格的设备,回收处理的血必须达到一定的质量标准。体外循环后的机器余血应尽可能回输给患者。回收式自体输血推荐用于出预计血量较大手术如体外循环、骨科手术、脑外血管手术、胸腹腔闭合式出血手术及产科手术等,回收血的禁忌证如下:(1)血液流出血管外超过6小时;(2)怀疑流出的血液含有癌细胞;(3)怀疑流出的血液被细菌、粪便或羊水等污染;(4)流出的血液严重溶血;(5)和白细胞滤器联合使用可适当放宽使用适应证。五、围术期输血不良反应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输
14、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传播感染性疾病等。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12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小时后缓解。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3.溶血反应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
15、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4.细菌污染反应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但因多数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5.循环超负荷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胸部拍片显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6.出血倾向大量快速输血可因凝血因子过度稀释或缺乏,导致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等凝血异常。7.电解质及酸碱
16、平衡失调库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浆酸性和钾离子浓度越高。大量输血常有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若机体代偿功能良好,酸中毒可迅速纠正。对血清钾高的患者,容易发生高钾血症,大量输血应提高警惕。此外,输注大量枸椽酸后,可降低血清钙水平,影响凝血功能;枸橼酸盐代谢后产生碳酸氢钠,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会使血清钾降低。8.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是一种输血后数小时出现的非心源性肺水肿,病因是某些白细胞抗体导致的免疫反应。表现为输血后出现低氧血症、发热、呼吸困难、呼吸道出现液体。9.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是输血的最严重并发症之一。多于输血后12周出现,其机制是受血者输入含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主要是T淋巴细胞)的血液或
17、血液成分后发生的一种与骨髓移植引起的抗宿主病类似的临床征候群,死亡率高达90%100%。临床症状初期多为高热,全身皮肤剥脱和消化道症状为主,发展至终末期为骨髓衰竭。10.传染性疾病输异体血主要是传播肝炎和HIV,核酸技术的应用减少了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率,但迄今为止,疟疾、SARS、Chagas病和变异型Creutzfeldt-Jakob症仍无法监测。11.免疫功能抑制输入异体血可明显抑制接受者的免疫功能,会影响疾病的转归。应严格遵循输血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六、围术期输血不良反应的防治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输血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往往被掩盖,不易观察和早期发现,并且还可能会被漏诊,应引起麻醉科医生
18、的警惕。输血前应由两名医护人员严格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床号、血型、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此外,在输血过程中应仔细、定时查看是否存在输血反应的症状和体征,包括荨麻疹、发热、心动过速、低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气道峰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伤口渗血等。如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治疗措施包括:(1)首先应立即停止输血。核对受血者与供血者姓名和血型。采取供血者血袋内血和受血者输血前后血样本,重新化验血型和交叉配血试验,以及作细菌涂片和培养;(2)保持静脉输液通路畅通和呼吸道通畅;(3)抗过敏或抗休克治疗;(4)维持血
19、流动力学稳定和电解质、酸碱平衡;(5)保护肾功能:碱化尿液、利尿等;(6)根据凝血因子缺乏的情况,补充有关凝血成分,如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及血小板等;(7)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8)必要时行血液透析或换血疗法。参考文献1.Chee YL, Crawford JC, Watson HG, Greaves M. Guidelines on the assessment of bleeding risk prior to surgery or invasive procedures. British Committee for Standards in Haematology. Br J
20、Haematol 2008; 140:496504.2.Fries D, Innerhofer P, Perger P, et al. Coagulation management in trauma-related massivebleeding. Recommendations of the Task Force for Coagulation (AGPG) of the Austri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y, Resuscitation and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OGARI). Anasthesiol Intensivmed
21、 Notfallmed Schmerzther 2010; 45:552561.3.CosmiB,AlatriA,CattaneoM,etal.Assessment of the risk of bleeding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or invasive procedures: Guidelines of the Italian Society for Haemostasis and Thrombosis (SISET). Thromb Res 2009; 124:e6e12.4.Liumbruno GM, Bennardello F, Lattanzio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围术期 输血 指南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