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高鸿业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高鸿业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高鸿业版.doc(8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整理高鸿业版试卷宏观经济学复习提纲各章复习大纲:第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 GDP概念、核算方法、其他国民经济各相关概念及计算、名义GDP和实际GDP、投资储蓄恒等;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均衡产出、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两(三)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各部门的乘数计算;第三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推导、斜率、移动、计算等)
2、、投资函数、利率的决定、货币需求动机;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财政政策效果、货币政策效果、挤出效应、政策的混合使用;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失业的相关概念、奥肯定律、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与存款创造乘数;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及计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第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效应、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应用;第八章 开放经济:汇率、对外贸易第九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周期第十章 宏观经济学理论演变:凯恩斯学派与货币主义学派的假设、主要观点(其中第八-十章内容约占3-4%,以选择和判断为
3、主)第12章 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1、测量一个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以及增长、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2、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GDP的计算遵循国土原则。区分最终产品和劳务:指的是由最终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不投入生产。中间产品和劳务:是指作为其他产品和劳务生产过程中的投入品存在的产品和劳务。【注:判断一件产品或劳务究竟是最终的还是中间的,取决于谁购买了它以及用于什么目的】你3、名义GDP与实际GDP(1)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
4、市场价值。(2)实际GDP: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市场价值。实际GDP名义GDP(3)GDP折算指数=,用来反映物价变动程度4、国民生产总值(GNP):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GNP的计算遵循国民原则。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净支付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1、生产法:又叫增值法,采用对每个生产过程新增价值加总的方法计算GDP。2、支出法:GDP=C+I+G+(X-M)GDP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注:(1)住宅购买不包括在消费支出内。 (2)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政府购买支出内 (3)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
5、资=(净投资+重置投资(即折旧))+存货投资3、收入法:GDP=税前工资+利息+税前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三、国民收入其他衡量指标及计算1、国内生产净值(NDP):指一个国家一年内新增加的产值,即在国内生产总值扣除了折旧(当期资本耗费)之后的产值。 NDP=GDP-折旧2、国民收入(NI):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 NI=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 =工资+利润+利息+租金3、个人收入(PI):PI=NI-企业所得税和企业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转移支付4、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税后个人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5、从国内生产总
6、值(GDP)到个人可支配收入(DPI)GDPNDPNIPIDPI+政府补助金+转移支付+转移支付税前工资税前工资税前工资税前工资税前工资利息利息利息利息利息税前利润税前利润税前利润税前利润税前利润租金租金租金租金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企业所得税和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企业所得税和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折旧-个人所得税四、 储蓄投资恒等式(一)两部门经济:I=S,投资=储蓄1、两部门经济是由家户部门和企业部门构成的经济。2、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即Y=C+I;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即Y=C+S;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C+S,即I=S(二)三部门经
7、济:I=S+(T-G),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1、政府经济活动表现在,一方面有政府收入(主要是像企业和居民征税),另一方面有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2、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即Y=C+I+G; 总供给(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净收入,即YC+S+T;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G=C+S+T,即I+G=S+T(三)四部门经济:I=S+(T-G)+(M-X+Kr),投资=私人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1、三部门经济加进国外部门就成了四部门经济。2、总需求(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即Y=C+I+G+(X-M); 总供给
8、(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净收入+本国对外国转移支付, 即YC+S+T+Kr;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式为:C+I+G+(X-M)=C+S+T+Kr, 即I+G+(X-M)=S+T+Kr第1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均衡产出1、含义:均衡产出即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2、均衡收入的决定条件:投资=储蓄3、i=s 的含义:经济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回顾】在国民收入核算中,储蓄投资恒等式i=s,指的是实际发生的投资(包 括计划和非计划存货投资在内)始终等于实际储蓄。 而i=s指的是均衡的条件:即计划投资不一定等于计划储蓄,只有
9、二者相同时,收入才处于均衡状态。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一)消费函数1、消费函数: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称为消费函数,可记为cc(y)。这里c表示消费函数,y代表收入,即个人可支配收入。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消费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2、消费又称为消费倾向,凯恩斯把消费倾向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1)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以MPC表示。C表示消费增量,y表示收入增量,则MPCc/y【边际消费倾向的特征】a) 图形上,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b) 0MPCMPC,且随着收入的增加,APC逐渐趋近于MPC(3)线性消费函数:c+y其中,为必不可少
10、的自主消费,为MPC,y为可支配收入,c为消费支出,y是随收入引致的消费。(二)储蓄函数1、储蓄函数:储蓄与收入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或称为储蓄倾向。可表示为ss(y),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随收入减少而减少。2、储蓄倾向也分为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1)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公式为:APSs/y APS是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2) 边际储蓄倾向:是储蓄增量与可支配收入增量之比。以MPS表示。s表示储蓄增量,Y表示收入增量,则MPSs/y MPS为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3)从消费函数C+y中能够得出储蓄函数,即s=y-c
11、=-+(1-)y注:(1)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互为补数,如下式:APC+APS1 (2)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互为补数,如下式:MPC+MPS1(三)两部门经济收入的决定1、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其中i、均为常数 y=c+ic+yy=c+i=+y+i2、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其中i、均为常数i=s=y-cs= -+(1-) 3、 乘数论:投资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1-1-MPC11 K= = (四)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1、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y-t+ 这里略去i+g=s+ts=-c =-(+) = -+(1-)设c=+=y=c+i+gy=+(y-t)+i+g
12、 2、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3、 三部门经济各乘数(1) 投资乘数:(2)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3) 税收乘数:(4)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第14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一、 投资函数1、 决定投资的因素包括: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2、 投资函数:投资与利率之间的这种反方向变动关系称为投资函数,可写作: i=i(r)=e-dr i=e-dr 其中,e为自主投资,即利率r为零时也有的投资量;d表示利率每上升或下降一个百分点,投资会减少或增加的数量,可称为利率对投资需求的影响系数;-dr即投资需求中与利率有关的部分,即引致投资。二、IS曲线1、IS曲线表示的是在产品市场上,
13、当投资等于储蓄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2、IS曲线的推导3、 IS曲线的斜率 (1) IS曲线的斜率:dr/dY=-(1-b+bt)/h=-1-(1-t)b/h 0(2) 影响IS曲线的斜率的因素:b和hb值越大,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即IS曲线越平坦),国民收入的乘数越大,Y对r的反应越灵敏;b值越小,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国民收入的乘数越小,Y对r的反应越不灵敏。h值越大,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即IS曲线越平坦),I对r的变化越灵敏,Y对r的反应越灵敏;h值越小,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I对r的变化越不灵敏,Y对r的反应越不灵敏。
14、4、IS曲线的移动(1)投资的影响:投资需求增加,IS曲线会向右方移动;反之,若投资需求减少,IS曲线就向左移动。 注意:i=e-dr, 这里d指投资对于需求的敏感程度,一般而言,这个与社会整体的偏好有关,这里假设不变,变动的主要是e。(2)储蓄的影响:储蓄增加,IS曲线就会向左方移动;反之,若储蓄减少,IS曲线向右移动。(3)政府购买的影响(政府购买与投资等价): 政府购买增加,IS曲线就会向右移动;反之,若政府购买减少,IS曲线向左移动。(4)税收的影响:税收增加,IS曲线向左移动;反之,若税收减少,IS曲线向右移动。(5)政府转移支付的影响:政府转移支付增加,IS曲线右移;反之,政府转移
15、支付减少,则左移。二、利率的决定1、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给量和对货币的需求量。2、货币需求动机(流动性偏好)第一,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日常交易或者支付。 出于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量主要决定于收入,与收入成正比。 第二,谨慎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一般认为: L1 = 交易需求量预防需求量 = L1(y)= k y 这一动机基础上产生的货币需求量也和收入成正比。第三,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在手边持有 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对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取决于利率,与利率变动呈反方向变动关系。 L2L2(r)=hr3、货币需求函数L = L1 +
16、 L2 = L1(y) + L2(r) = ky - hr4、货币供给(1)货币供给量指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总和,或企业、个人及外国所持有的现金及其他随时可自由支用的存款货币的总和。 (2)货币供给量主要指狭义的货币M1,即现金活期存款。(3)简单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供给量由国家用货币政策调节,是一个外生变量,与利率无关,因此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5、名义货币供给量与实际货币供给量(1)名义货币供给量:指不问货币的购买力而仅以面值计算的货币供给量。用 M 表示。(2)实际货币供给量:指按照货币实际购买力计算的货币供给量。用 m 表示。(3)m=
17、M/P6、利率的决定 当对货币的实际需求量等于实际货币量L = m时,货币市场达到了均衡。三、LM曲线1、LM曲线反映货币市场上,Lm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关系。2、LM曲线的推导 m=ky-hr,或 y=hr/k+m/k或 r=ky/h-m/h3、LM曲线的斜率4、 LM曲线的三个区域第一,凯恩斯区域或萧条区域 凯恩斯区域是一条水平线,斜率为零,货币政策在这时无效,而扩张性财政政策有很大效果。政府发行货币,希望能够降低利率,拉动投资,但如果位于流动性偏好陷阱中,那么就不能实现目标。这时就应该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第二,古典区域 古典区域是一条垂直线,斜率为无穷大,财政政策无效而货币政策有效。第三
18、,中间区域 中间区域向右上方倾斜,斜率大于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均有效。 5、LM曲线的移动 (1)名义货币供给量M变动的影响 在价格水平不变时,M增加,LM曲线向右移动,反之,LM曲线向左移动。 (2)价格水平的变动的影响价格水平P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m就变小,LM曲线就向左移动;反之,LM曲线就向右移动,利率就下降,收入就增加。四、ISLM模型分析1、货币市场与产品市场的相互影响。区域产品市场 货币市场is有超额产品供给LM有超额货币供给is有超额产品供给LM有超额货币需求is有超额产品需求LM有超额货币需求 is有超额产品需求LM有超额货币供给 2、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IS和
19、LM交点所决定的均衡收入有时候会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3、 两个市场的失衡及其调整。 IS不均衡会导致收入变动:投资大于储蓄会导致收入上升,投资小于储蓄会导致收入下降;LM不均衡会导致利率变动: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上升,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下降。这种调整最终都会趋向均衡利率和均衡收入。 投资大于储蓄,说明总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产出需要增加,反之,投资小于储蓄,说明生产过剩,因此产出需要减少。第15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一、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2、财政政策效果:均衡收入变动越大,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3、财政政策的I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学 期末 复习资料 整理 高鸿业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