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
《七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docx(9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七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七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七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杨村六中王玉娟第一单元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学习目标:1、 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2、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3、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学习过程:学习任务一: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 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
2、计划:参见课本,完成课本的讨论题和以下内容。 1号 2号 3号 4号水分 无 有 有 有温度适宜 适宜 冷 适宜空气(有 有 有 无)1号瓶与2号瓶的实验变量是3号瓶与2号瓶的实验变量是4号瓶与2号瓶的实验变量是;所以号瓶是本实验的对照组。2) 、实验结果是2号瓶中的种子萌发了,这说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3)、请举例说明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光照?学习任务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4、 阅读课本,思考下列问题:1)、干瘪的种子可以萌发吗?被昆虫咬坏的种子可以萌发吗2)、储存时间过长的种子已经死亡,可以萌发吗?5、拓展应用:1)、炒熟的种子不能萌发,为什么?2)、大米即使提供适宜的外界条件,也不能萌发,
3、为什么?6、讨论得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学习任务三:测定种子的发芽率7、 思考下列问题:1)、为了避免浪费,用三五粒种子测一下发芽率就可以了吗?2)、测发芽率时应当尽量挑个大的种子,对吗?3)、测发芽率时,给种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8、学生阅读课本93页,完成下列内容:1)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测时,可以从检测对象中抽取个体作为,对样本进行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2)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的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尽量避免的影响3)种子发芽率的计算公式:_4)重复测定1或2次,取几次的作为测定结果9、拓展应用:选200粒种子来测定发芽率,结果有180粒发了芽,该种子的发芽
4、率是学习任务四:种子萌发的过程10、 阅读课本94页的种子萌发过程观察图片,思考下列问题:1) 、最先突破种皮的是什么?_2)、胚根发育成什么?_3)、种子萌发过程中,胚轴发生了什么变化?_4)、种子萌发后,子叶为什么变得干瘪?_11、拓展应用:我们所食用的豆芽菜中白嫩细长的部分,主要是种子的哪一部分发育成的?12、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是:吸水、物质转运、胚根、胚芽分别发成。五、自我检测:1、下列条件中不是种子萌发所必须的条件是()A.水分B.空气C.阳光D.适宜的温度2、北方常在旱春播种后进行地膜覆盖,起主要意义()A.保持地温B.防止鸟兽危害C.保持水分D.防止风沙3、种子萌发时需要充足的
5、空气,这是因为()A.种子吸水膨胀B.光合作用加强C.无机物转变有机物D.呼吸作用加强4、 炒熟的种子,置于适宜的外界条件下也不能萌发,其原因是()A. 种子处于休眠期B.胚乳失去了活性C.胚不完整D.胚失去了活性5.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在一袋小麦种子里随机抽取100粒,共抽取4份,分别放在有吸水纸的甲、乙、丙、丁4个培养皿里,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并记录萌发的种子数。如下表所示。(1)根据表中数据可计算出,该种子的发芽率是。(2)该实验包括哪几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甲和丁能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吗?理由?根据甲与丙之间的对照实验的结果,你作出的假设是,得出的结论是。(3)通过该实验能
6、证明种子的萌发需要的条件。(4)甲组和丙组中都有几粒种子没有萌发,你认为原因可能有6连线题胚芽根胚轴 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根茎和叶种子的萌发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 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2.阐明种子萌发的过程。3.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4.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来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学会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懂得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2.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并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3.学会抽样检测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7、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同学间的合作精神和协作情感。2.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二教学重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2.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3.抽样检测法测定发芽率的方法及原理。三教学难点1.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的结论的得出。2.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现象分析。四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分析法。五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种子结构及种子萌发过程的CAI课件。(2)培养皿、滤纸等,分发给各小组。2.学生准备:(1) 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做好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演示实验。(2) 可自己再收集一部分种子。(3)玻璃
8、瓶、罐头瓶或烧杯。六课时安排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教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倒背如流的诗句。那它的意思是什么呢?学生解释:这是一首描写草的生命活动的诗句,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教师:非常正确,这不但是草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也是被子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被子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我们这一章就来详细地认识一下被子植物的一生。讲授新课教师:当我们步入茂密的大森林,抬头仰望那参天的大树时,都不禁会感叹生命的伟大。但是不要忘记,对于被子植物来说,生命的起源要从种子的萌发开始。一提到种子,我们就不由自主地
9、会想到在春暖花开的春天,农民要播撒种子。俗话说的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么,农民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呢?这还得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说起。下面,我们就来试着探究一下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教师:我们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在生物园中种植过菜豆,请问谁能把种植菜豆种子的过程描述一下?学生:将种子放于疏松的土壤中,置于温暖处,每天浇点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请同学们读课本91页的资料,并结合我们种植菜豆时的经验,做出假设。学生: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可能有:水分、土壤、阳光、温度、空气、肥料等。教师: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学生:种子本身有贮存养料的结构
10、,种子的萌发不需要肥料。学生:水、阳光、空气、土壤、适宜的温度可能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学生:我不同意上述看法,我认为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是充足的水和空气以及适宜的温度。教师:那么到底我们的假设哪一种情况正确呢?这就需要我们学生:这就需要我们设计实验来检验假设。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 植物的种子能够孕育生命,条件适宜时种子就会萌发,新的生命就会开始生长。2、植物种子最重要的部分是胚,胚是有生命的。3、 种子的各个部分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进行对比实验并做记录。2、运用感官和工具研究种子的内部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究种子奥妙的兴趣,养成认真细致、坚持
11、观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观察蚕豆种子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子叶在蚕豆发芽过程中的作用。教学准备:演示:课件分组:培养皿、镊子、小刀、放大镜、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不同发芽阶段的蚕豆种子教学过程:一、引入复习:植物妈妈利用哪几种方法将种子散播到了远处?讨论:种子在怎样的环境下可以萌发呢?板书课题:种子的萌发二、探究过程1、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1)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首先要了解种子的内部构造。(2)介绍实验材料。浸泡2天的蚕豆、油菜、黄豆的种子。(3)演示解剖方法。示范用镊子剥蚕豆皮的方法,强调要领:a不要着急;b把剥了皮的蚕豆从开口的那边小心掰开,放在
12、培养皿中第二单元 自我成长 手机与生活第六课时 方法指导课-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与处理一、学习目标:1、掌握资料收集的方法。2、提高收集与处理信息、获得新知识等多方面的能力。3、通过资料检索与查询,培养敏感的信息意识。二、学习内容:1、资料分类2、收集资料的一般过程3、收集资料的方法4、文献收集的一般程序三、学习重点:资料搜集的方法四、学习过程:1、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认真阅读目标(大概1分钟)2、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平常都是用什么方法搜集资料的,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大概30分钟)3、学生相互交流和各个课题相关的一些内容,并做记录(大概14分钟)五、板书设计:资料的搜集与查询资料分类收集资料的一般
13、过程收集资料的方法文献收集的一般程序第五课时 方案修订课补充内容一、活动方案制订的要求1、 内容要清楚、翔实。要写清楚活动的具体内容有哪些,由哪些人负责,也可以分步骤把活动的各个环节写出来。2、 分工要细致、具体。小组的分工关系到活动每个环节的落实,活动中哪些事情具体由谁负责,哪些事情由几位学生合作完成,都要在计划中体现。这样在活动结束时便于总结、检查每个人完成活动任务的情况。3、 目标要明确、全面。在确定活动目标时,不能只重视技能目标、知识性目标,而忽略情感目标。比如,法律4、 要切实可行。二、活动方案评价表表1 活动方案评价表活动方案名称: 评价者:评价项目等级评定质的描述 备 注 优 尚
14、可 待改进 列出优缺点活动的主题表述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过程与方法活动保障与条件人员参与安排活动步骤与时间安排活动成果的表达教师指导-讨论修改方案内容、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及对活动方案进行评价一、学习目标:1、学会调整、修订、完善活动方案2、了解方案评价的内容及可行性的内容3、积极参与小组互评,学会制订可行性方案二、学习内容:1、能够调整、修订、完善活动方案2、方案评价的内容及可行性的内容三、学习重点:调整、修改、完善活动方案四、学习过程:1、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分类让不同课题的同学和大家讲讲自己的课题研究方 案,其他同学注意听,看看哪个地方不合理,需要修改,哪个地方值得肯定,然后提出来。2、教师指
15、导,看看学生的方案是不是具有可行性。3、学生根据刚才的讨论交流和指导内容,修改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4、看白板内容,活动方案评价表大家给刚才讨论修改的几个方案进行评价。五、板书设计:1、调整、修订、完善活动方案2、活动方案具备可行性方法指导课 -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与处理补充内容一、根据载体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1、印刷类:将知识和内容印刷记载在一定物质载体(主要是纸张)上的文献。2、试听类:是指脱离文字形式,直接记录录音和图像信息的文献,例如唱片、录像带、磁带、电影、幻灯片和相片等。这类文献具有形象性特征,常常可以使研究更有说服力。3、网络类:指以计算机网络为第一载体,通过网络存储,传递
16、图、文、声、像等信息,以网页的形式表现的信息资源或信息集合。二、收集资料的一般过程1、确定研究主题和目的。研究主题和目的的不同,收集的的范围必然不同、分析的重点也不同。2、收集与整理资料。这个阶段主要是根据研究主题和目的收集相关资料,然后对资料进行整理,使收集到的大量粗糙、杂乱的原始资料条理化、系统化、简明化。3、分析资料。对资料进行初步的整理和记录后,就要对资料的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三、收集资料的方法1、 方法:主要有(1)查阅书报(常用)。运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费用相对比较低。主要集中在图书馆、档案室、资料室等,更节省人力、经费和时间;可以作为主要研究方法,比如要研究某一历史时期中的人或者
17、事件,若采用其他研究方法,如调查、实验、观察等是不可能的。运用文献研究法,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只要找到足够的与这些人或者事件有关的文献资料就行。缺点是难以保证质量。无论是个人的论文、专著,还是报纸上的各种报道、统计资料,都含有个人或者作者的主观意见;有些资料不易获得。(2)上网(常用)。它的优点也是查找方便,费用低,好多有价值的资料不易获得。(3)调查、访问等。可以获得第一手的资料,比较真实可信,具有说服力。2、网上搜集资料的方法:(1)进入搜索引擎站点。启动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要进入的网站地址,如“谷歌”,百度,雅虎,然后按回车键,即可进入网站。可以在多个搜索引擎上进行搜索 。(2)搜索信息
18、:关键词搜索、类别搜索以及类别与关键词结合方式的搜索等。如在“百度”的搜索栏中输入关键词“晋商文化”进行搜索,稍后便显示搜索结果:再单击搜索结果中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某条具体内容,就可以看到详细的内容。(3)保存文件另外也可以去提问,懂这些问题的人就会给出答案。第七课时 方法指导课问卷调查-指导学生制订调查问卷一、学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问卷调查法的过程。2、能够设计出合理的调查问卷。二、学习内容:调查问卷的设计1、问卷的基本结构。2、问卷设计的一般程序。3、问题设计的一般原则。4、答案设计的原则。三、学习重点:制订合理的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四、学习过程:1、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认真阅读目标,回忆以
19、前学过的相关内容(大概2分钟)2、学生小组交流问卷的基本结构等以上4个学习内容,教师指导,给出明确答案(大概20分钟)3、学生相互交流各个课题应该设计哪些问题,并做记录(大概23分钟)五、板书设计:问卷的基本结构1、标题2、前言3、指导语4、个人基本资料5、问题和答案6、结束语第七课时 方法指导课问卷调查补充内容调查问卷的设计1、 问卷的基本结构一份完整的问卷,一般由标题、前言、指导语、个人资料、问题和答案、结束语等部分组成。a、标题:是对客体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b、前言:又称“封面信”,用于向调查对象介绍和说明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的目的、保密原则、向调查对象致谢等。语言简洁、明了即可。c、指导
20、语:是用来指导调查对象正确填写问卷的一组说明,其作用是对填写的要求、方法、注意事项等作一个总的说明。指导语也可以和前言部分合在一起。d、个人基本资料:个人基本资料的设计是要掌握调查对象信息,这些信息是调查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如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年级、学历、职业、家庭情况等。例如,要比较男女生的兴趣差异,应考虑性别因素;要了解父母文化程度对子女的学业成绩是否受影响,父母的文化程度就应该列入调查范围。e、问题和答案:这是问卷的主体。问题一般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f、结束语。结束语时对调查对象的合作与支持再次表示感谢,也可提醒调查对象检查调查问卷有无遗漏或大错的地方。2、 问卷设计的一般程序(1
21、)明确调查目的,提出相应假设,并收集相关资料。(2)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的确定将决定如何进行问卷设计,因为有几类调查对象,就要设计几种不同的问卷。如果调查对象有学生和家长,相应的,在设计问卷时应分学生和家长两种。对不同的调查对象,在设计问题的提问方式、语言表达风格等方面应有所不同。(3)围绕调查目的和假设,草拟调查提纲。(4)根据问题提纲选定问题类型,列出问题和答案选项。(5)问卷的试测与修订。设计好的问卷,一般要经过反复多次的修改才能完成初稿。由于调查问卷一旦进行,即使发现错误也无法弥补,所以设计好问题初稿之后还必须经过试测和修订这两个环节,才能用于正式调查。3、问题设计的原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研究性学习 年级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