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课程标准及解读.doc





《小学信息技术课课程标准及解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信息技术课课程标准及解读.doc(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小学信息技术课课程标准及解读小学信息技术课课程标准及解读小学信息技术课课程标准及解读课程标准 一、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
2、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学内容安排要有各自明确的目标,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各学段的教学目标是: 小学阶段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
3、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二、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目前要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模块和拓展模块(带*号),基本模块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拓展模块是对学生的较高要求各区县可根据教
4、学目标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模块内容的基础上,适当选取拓展模块的内容。 课时安排: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不少于68学时,建议102学时; 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70%。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 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列入毕业会考试科目考试实行等级制。 四、课程教学内容 小学 模块一 信息技术简介 (1)初步了解信息技术基本工具的作用:采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如录音机、电话机、传真机、电视
5、机、磁盘、光盘、照相机、雷达、计算机等。 (2)从外观上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3)比较熟练地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4)初步了解承载信息的几种媒体;了解计算机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5)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道德和责任;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 模块二 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1)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 (2)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方法。 (3)学会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 模块三 用计算机画画 (1)学会使用基本的绘图工具; (2)学会绘制图形。 (3)学会给图形着色。 (4)学会编辑修饰图形。 模块四 用计算机作文 (1)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2
6、)学会文章编辑、排版和保存的基本方法。 (3)学会插入图片、艺术字(美术字)和表格。 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 (1)了解有关网络的基本常识。 (2)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信息、下载并保存有用信息。 (3)学会收发电子邮件。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1)了解多媒体素材类型。 (2)学会一种常用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编辑简单的多媒体作品。 (3)学会展示多媒体作品。 模块七LOGO绘图 (1)学会用LOGO基本绘图命令绘制基本图形;添加颜色;并组成组合图形。 (2)学会用LOGO音乐命令演奏乐曲。 (3)了解用控制命令操作机器人的方法。 (4)了解LOGO简单编程。解读一: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7、标准(简称新课标)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
8、术创新意识;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积极参加信息技术
9、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解读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应用技能信息素养技术创新小学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初中巩固兴趣发现特长拓展+提升初步具备一技之长自主选择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培养,改进方案,动手创新高中专业学习和发展兴趣自选门类专业发展信息知识智慧某一技术门类的设计
10、、制作、创造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三、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以此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的价值的理解,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四、适应地区差异,体现地域特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信息技术 课程标准 解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