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docx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考点第一章 教育基础第一节 教育与教育学我国古代的小学教育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2. 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3. 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教育的形态:P41. 家庭教育2. 社会教育3.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导形态。三种教育形态的
2、功能整合: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有着各自的目的、地位、作用和特点,同时他们也有各自自身难以克服的局限性。这就需要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实现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有利于教育在时空上的相互衔接,有利于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有利于加强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实现教育的整体效应。P5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 教育是通过专门培训出来的教师所进行的活动,对学生的作用力比较强;学校教育能对其他各种环境因素加以控制,选择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因素,克服和排除那些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因素。P5学校教
3、育主导作用的实现,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积极活动:1. 教育者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加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活动;教育者要争取社会力量的配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P6教育目的的作用:1. 规范作用:规范了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的教育方向;规范了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规范了学校管理。2. 激励功能;3. 选择功能;4. 评价功能:教育目的既是一个国家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同时也当然是衡量教育质量和效益重要依据。P8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20世纪后的教育的特点:1. 教
4、育的终身化2. 教育的全民化3. 教育的民主化4. 教育的多元化5. 教育的信息化小学生的身心发展:1. 小学生的记忆的主要方式是形象记忆。2. 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思维缺乏自觉性、灵活性。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是体现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又是学校组织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教材是学校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 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1. 全民性2. 义务性3. 全面性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沟通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1. 信息传递作用2. 控制作用3. 激励作用4. 情感交流作用第二节 小学教育小学教育的义务性:1.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义务教育的
5、性质,对于每个公民来说,教育机会是均等的,是应当享有的权利。学校组织的机构类型:1. 直线型结构是最早,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学校组织机构的结构类型。教育的概念:1.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P3教育的本质属性:1.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2.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P3教育目的的概念:1. 教育
6、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1. 德育:在全面教育中起着灵魂和核心作用,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2. 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3. 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4. 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5. 劳动技术教育: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 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 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6. 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
7、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教育制度的概念:1. 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相互衔接关系。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地位。2. 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3. 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是学制的建立。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堂”,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4. 提出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正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
8、0指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课程标准:1.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2.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教材:1.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2. 教材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3. 教材也
9、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为教师备课、上课、布置作业、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提供了基本材料。4. 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1.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3.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学生观:1. 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 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
10、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教师劳动的特点:1. 复杂性2. 创造性3. 主体性和示范性4. 劳动时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5. 长期性和间接性6. 系统性教师的专业能力:1. 教学设计能力2. 教学语言能力3. 教育教学交往能力4. 组织和调控课程的能力5. 教育研究能力6. 创新能力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1. 关注生存阶段:一般是新老师。2. 关注情境阶段:专家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3. 关注学生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
11、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1.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 开展微格教学。3. 进行专门训练。4. 反思教学经验:经验+反思=成长第三节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P40-411. 教育观察法2. 教育调查法3. 教育实验法4. 个案法5. 历史法6. 比较法教育观察法的类型:1.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2. 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3. 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教育调查法的类型:1. 普遍调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2. 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和预测调查。3. 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教育调查的基本方法:1. 抽样调查法2.
12、问卷调查法:包括封面信、指导语、问题和答案、结束语。3. 访谈法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P48-49,选择题或简答题1. 客观性原则;2. 系统性原则;3. 创新性原则;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小学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P49-53 材料分析题或教学设计题1. 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选择研究课题;查阅研究文献;提出研究假设;设计研究方案;2. 教育科学研究的组织与实施:研究条件的控制;操作定义的执行;研究过程的监控和调整;研究数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3. 教育科学研究成果的分析与表述:研究数据资料的分析;研究成果的表述;第四节 小学教师的职业角色与专业发展教师的职业角色:P55-56
13、选择题或材料分析题1. 传道者角色;2. 授业、解惑者角色;3. 示范者角色;4. 管理者角色;5. 父母与朋友角色;6. 研究者角色;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各个阶段:P58 1. 三阶段发展论: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2. 五阶段发展论:新手、进步中的新手、胜任型、能手、专家。3. 原型发展论:方向就是成为一名专家型教师,由新手到专家的过程。专家型教师的三个基本特征:P61 1. 丰富的和组织化的专门知识2. 解决教学问题的高效率3. 对教学的洞察力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P61-62 选择题或简答题1. 遵守教师职业道德2. 拓展个人专业知识3. 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教学设计能力
14、、教学语言能力、组织和调控课堂的教学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与学生及他人的交往能力、创新能力。4. 建构教师专业人格5. 形成专业思想6. 发展专业自我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P63-641.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保证:个体学习、互动学习、团队学习。2. 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3. 行动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行动研究的过程:对教育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发现并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寻找问题的症结;假设一种或多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或途径;实践、尝试解决问题;反思总结。行动、合作与反思相结合。4. 同伴互助-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学术沙龙、磨课、开展微格教学、展示。5. 课题研究-教师专业
15、成长的有效载体6. 专业人士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阐释教育教学理念;共拟教育教学方案;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尝试;引导反思教育教学行为。7. 网络远程研修-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8. 教师成长记录袋-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动力:主要包含个人简介、理论学习、听课记录、科研公开课专题、研究课题、文字成果、获奖记录、班主任有班级管理栏。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1. 确定研究课题2. 拟定研究计划3. 实施行动研究4. 进行总结评价第二章 学生指导第一节 学生发展指导感觉的特性:1. 感觉适应:暗适应:由亮转暗;明适应:由暗转亮。2. 感觉对比:同时对比;继时对比。3. 感觉后像4. 感觉的相互补偿5.
16、联觉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 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 2-7岁;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形式运算阶段 11岁以上。2. 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 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 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P75-77 选择题或简答题1. 小学生感知发展的特点与教育:感知由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由笼统性向精确性发展;由表面特征向本质特征发展;2.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随着年龄增长有意注意由被动变为主动,注意的内容由具体直观发展到抽象概括;3.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与教育:由无意思记占优势到有意识记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由机械识
17、记占优势逐渐向意义识记发展;由具体形象记忆占主导向词的抽象记忆发展;4. 小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教育: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的表现: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性表现在身、心得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再次,是发展时间的不同,有的少年早慧,有的大器晚成。发展关键期的概念: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对个体某一方面的训练可以获得最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
18、的潜力。关键期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将会带来后续发展的影响,甚至可能无法弥补。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具体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体验的发展。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是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遗传素质的作用:1.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 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3. 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别差异的重要因素;4. 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环境对人的作用:1. 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2. 环境决定人的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2. 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
19、师来进行的,教育效果较好3. 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知觉的种类:1. 空间知觉2. 时间知觉3. 运动知觉知觉的特性:1. 选择性2. 理解性3. 整体性4. 恒常性注意的分类:1. 无意注意2. 有意注意3. 有意后注意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 学习材料的性质;2. 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3. 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4. 识记的方法;5. 时间因素;6. 识记者的态度。遗忘的原因:1. 消退说2. 干扰说:前摄抑制倒摄抑制3. 压抑(动机)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4. 提取失败说:代表人物图尔文第二节 小学生学习指导记忆规律在教学中
20、的运用:1. 明确记忆目的,增加学习的主动性;2.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 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复习的方法:1. 及时复习,在学习的当天进行复习;2.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在识记后不久,复习的次数要多一些,时间间隔要短一些;3. 做到分散与集中相结合;4. 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5. 复习方法要多样化;6. 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思维的种类:1. 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和凭借物划分: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 根据思维的逻辑性划分:直
21、觉思维分析思维3. 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划分:聚合思维发散思维4. 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划分: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5. 根据思维过程的依据划分:经验思维理论思维想象的分类:1. 无意想象2. 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情绪状态分类:1. 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2. 激情:具有爆发性和冲动型;3. 应激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动机冲突:1. 双趋冲突:鱼与熊掌不可兼得2. 双避冲突:前有断崖,后有追兵3. 趋避冲突: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4. 多重趋避冲突: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兴趣的品质:1. 广阔性2. 倾向性3. 稳定性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教师 资格证 教育 教学 知识 能力 考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