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S-PAGE测量蛋白质分子量解析.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SDS-PAGE测量蛋白质分子量解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DS-PAGE测量蛋白质分子量解析.ppt(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验目的n学习聚丙烯酰胺凝胶聚合原理;n学习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分离原理;n掌握垂直板电泳的操作方法;n学习SDS-PAGE测蛋白分子量原理并测定。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 (Polyacry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支持介质聚丙烯酰胺凝胶聚合原理:单体丙烯酰胺Acr交联剂N,N-甲叉双丙烯酰胺Bis化学聚合光聚合引发剂(NH4)2S2O8 (NH4)2S2O8 核 黄 素 加速剂TEMEDDMAPNTEMED注:(NH4)2S2O8 过硫酸胺在凝胶形成中提供始自由基,通过自由基的传递,使丙烯酰胺 成为自由基,发动聚合反应 TEMEDN,N,N,N-四甲基乙二胺
2、 DMAPN二甲基胺基丙晴 影响聚合因素大气中氧能淬灭自由基,使聚合反应终止,所以在聚合过程中要使反应液与空气隔绝。 某些材料如有机玻璃,能抑制聚合反应。某些化学药物可以减慢反应速度,如赤血盐。温度高聚合快,温度低聚合慢。碱性条件下凝胶易聚合,其聚合速度与AP浓度的平方根成正比。聚丙烯酰胺凝胶优点 化学性质稳定;凝胶孔径可调; 重复性好;分辨率高; 灵敏度高,可以测定10-6浓度的样品。凝胶浓度的计算n聚合后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的强度、弹性、透明度、粘度和孔径大小均取决于两个重要参数T和C,T是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两个单体的总百分浓度。C是与T有关的交联百分浓度。T与C的计算公式是:n上式中a
3、为丙烯酰胺的克数,b为甲叉双丙烯酰胺的克数,m为水或缓冲液体积(ml)。式中a与b的比例很重要。富有弹性,且完全透明的凝胶,a与b的重量比应在30左右。1001babC1001babC1001babC()100babC(100mbaT(100mbaT(100mbaT(100mbaT(100mbaT(100mbaT(100mbaT(100mbaT(100mbaT(100mbaT(100mbaT(100mbaT(100mbaT)分子量范围与凝胶浓度的关系物 质分子量范围适用的凝胶浓度(%)蛋白质 510520-30 15-20 10-15 5-102-5核酸 104 104-105105-2106
4、 10-20 5-102-2.55%10%15%294566972002945669720029456697200 5 7 9 11 13 15 T%A B凝胶浓度T对样品迁移率的影响例:混合蛋白质A,B,A分子量较小,B分子带电荷较多,T5时,电泳行为主要以电荷起作用,B 迁移速度快。当 T 增加,分子筛效应增加,B的迁移速度减慢;T 9 时,A,B的迁移率相同,不能分开,T 再增加,凝胶孔径更小,A分子比B分子小,表现较高的迁移率。并且说明电泳只获得单一的带时,并不能证明是单一的均一成分。迁移率 不连续凝胶电泳(不连续凝胶电泳(discdisc)的分离原理)的分离原理(一).原理n不连续凝
5、胶电泳系统具有与一般电泳的 电荷效应电荷效应分离外,还具有浓缩效应浓缩效应与分子筛效应分子筛效应,因而,能提高电泳的分辨率;使电荷性质与密度相近的但分子量有差别的分子得以分离;或分子量相近、性质一样、电荷性质与密度有差别的分子可以分离;或电荷性质、分子量大小相近,但构型不同时亦可分离。n不连续凝胶电泳洗脱 碱性不连续分离酸性样品 酸性不连续分离碱性样品 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呈酸性或中性,适合用碱性系统进行电泳分离。浓缩效应 1.凝胶的组成:浓缩胶为大孔径(稀) T5,分离胶一般为小孔径(浓)T7.5。样品在较稀的凝胶上自由迁移,直至浓凝胶时,便形成一道栅栏,所有的样品分子在浓缩胶的界面堆积成一窄带
6、,得到浓缩,然后,再依据分子量的大小进行电泳分离。 2.缓冲液的组成:图示。PH系统的不连续,各种分子的电荷之间的差异进行分离。 3.缓冲体系的不连续,其中各组成的离子、快慢离子迁移快慢的差别是影响样品浓缩效应的重要因素。 4.离子的迁移速率及浓度的不连续又造成电场强度与电导率的变化。分子筛效应分子筛效应n移动界面到达浓缩胶和分离胶界面时,凝胶的PH变化明显,缓冲液中甘氨酸的解离迅速增加,直至完全解离出 gly-,其分子量小,迁移超过蛋白质分子。而丧失夹击的作用;同时,凝胶的孔径变小,降低了蛋白质的迁移率。故蛋白质分子在均一的电压梯度和PH 值中泳动,依其分子量的大小而分开。电荷效应电荷效应操
7、作操作垂直柱状,板状的不连垂直柱状,板状的不连续凝胶电泳系统的组成续凝胶电泳系统的组成和配制;和配制;均一凝胶与梯度凝胶配均一凝胶与梯度凝胶配制;制;电极缓冲液系统;电极缓冲液系统;样品的准备;样品的准备;加样要求加样要求电泳电泳检测检测PH8.3PH6.7PH8.9PH8.3n 垂直柱状,板状垂直柱状,板状的不连续凝胶电泳的不连续凝胶电泳系统的组成和配制系统的组成和配制缓冲液系统n浓缩凝胶缓冲液0.5mol/L Tris-HCl,PH6.8n分离凝胶缓冲液1.5mol/L Tris-HCl,PH8.8电极缓冲液系统 0.025mol/L Tris(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0.2mol/Gly (
8、甘氨酸) PH8.3n样品缓冲液 0.1mol/L Tris-HCl,PH 6.8, 40%甘油、0.05mg/ml溴酚蓝n样品缓冲液的要求: 选择合适的PH与离子强度,以保证样品的溶解性、稳定性、生物活性。并加入便于观察电泳前沿的指示剂。标准蛋白质样品n标准蛋白质样品:是一组(57种)已知的合适的分子量范围的、构形相近的一套蛋白质,溶解在样品缓冲液中备用。样品的浓度n分析目的、检测方法和样品的组成是关键;未知样品浓度:0.120mg/ml考玛斯亮篮染色:12mg/ml银 染 色 :0.020.2mg/ml 高纯度样品: 0.52mg/ml加样电泳 光吸收检测 考玛斯亮篮染色 染色 银 染 色
9、 SDS-PAGE测蛋白质分子量 SDS-PAGE是在PAG系统中引进SDS(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破坏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强还原剂能使半胱氨酸之间的二硫键断裂,蛋白质在一定浓度的含有强还原剂的SDS溶液中,与SDS分子按比例结合,形成带负电荷的SDS-蛋白质复合物,这种复合物由于结合大量的SDS,使蛋白质丧失了原有的电荷状态形成仅保持原有分子大小为特征的负离子团块,从而降低或消除了各种蛋白质分子之间天然的电荷差异,由于SDS与蛋白质的结合是按重量成比例的,因此在进行电泳时,蛋白质分子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分子大小。当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蛋白质的迁移
10、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符合下式:logMW=K-bX,式中:MW为分子量,X为迁移率,k、b均为常数,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分子量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白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分子量。 SDS电泳的成功关键之一是电泳过程中,待别是样品制备过程中蛋白质与SDS的结合程度。影响结合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溶液中SDS单体的浓度。当单体浓度大于1mmol/L时大多数蛋白质与SDS结合的重量比为1:1.4,如果单体浓度降到0.5 mmol/L以下时,两者的结合比仅为1: 0.4。这样就不能消除蛋白质原有的电荷差别;为保证蛋白质与SD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SDS PAGE 测量 蛋白质 分子量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