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教案.doc(5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教案【精品文档】第 56 页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教学要求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2.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查阅中国的四至,量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东西端之间的距离;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3.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学会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并能在我国省级
2、行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教学建议【课时安排】建议本节安排23课时。【位置优越】1.引入新课(1)由于学生已学过世界地理,因此教材对如何教学我国的地理位置提出了系列的读图要求。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例如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插图,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联系五带划分与北温带范围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五带位置;联系大洲与大洋位置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海陆位置,进而分析我国位置在气候、农业、国际交往上的优越性。(2)直接通过活动教材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评价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在学生的讨论中得出
3、结论:一些纬度较高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或纬度较低的国家(例如巴西等),由于其所属的温度带,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一些内陆国(例如蒙古等),由于不临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一些岛国(例如日本等),由于四面环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领土范围,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条件。通过与世界上一些著名国家的比较,加深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的理解,并为今后教学对外贸易、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作好必要的铺垫。(3)评价“位置优越”时,还可以将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等进行综合分析或讨论:如果我国不具备东临大洋的海陆位置,而是深居
4、内陆,就会对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和现在十分不同的影响。展示我国地形图,启发学生,在相同的海陆位置条件下,我国地势如果东高西低,会对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分析、评价问题的方法。2.转折深入采用分组讨论这种常见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分析和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启发学生从半球图中分析我国在全球的位置;巩固用经纬度来确定一个地区经纬度位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我国所处的温度带,就容易得出来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海陆位置的分布特点,学生从图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海陆位置不仅影响一个地区的降水,还对开发海洋资源、海上交通事业等方面有一定影响。这样不仅讲清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5、,而且也教给学生分析地理位置和评价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 3.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活动讨论是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讨论可以鼓励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叙述事实),帮助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观点是充分还是不足的认识,并且懂得对同一事情,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有助于知识概念的学习。而且,互相讨论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在新的领域中运用它们,有助于学生在运用这些观点的同时获得自信。一个成功的讨论需要有技巧、积极性和机敏,以及对以上这些要素很好地组织运用。(1)分工合作学习常常是开展小组讨论的最有效的方法,每个小组人数不要超过4人。一个有用的技巧就是:一开始就讨论本次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有时是教师布置)
6、。 (2)然后推荐组长、主要发言人、讨论记录人,每个组员都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主动承担一部分任务。 (3)座位安排是很重要的。讨论小组应安排得使任何人都能看见小组的其他人。最好是安排成一个圆形,便于学生与学生两两之间的交流。【国土辽阔】1.引入新课(1)初一的学生已经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大国,但中国究竟有多大,不一定有比较完整而概括的了解。在教学时,要求学生掌握我国陆地面积的数值及其在世界各国中所居的位次。通过课本的图像与资料,要求学生从中国与亚洲、世界陆地面积的比较,中国和欧洲面积的比较,中国和世界几个面积较大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陆地面积及其占世界陆地总面积
7、比重的比较中,直观形象地了解到中国之“大”。 (2)通过引导阅读“中国疆域示意图”,由学生在地图上查阅中国四至的经纬度位置,量算南北端、东西端的距离,再结合课本“中国领土的四端”形象化的图解,以及课本里中国陆疆和海岸线长度与赤道长度的比较,多侧面地加深对我国之“大”的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2.关于邻国部分,可在学生已学过世界地理知识的基础上,从读图着手,重点掌握各邻国与我国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教学时,可按逆时针方向从各方位上辨认我国的陆上邻国,例如东部是朝鲜,东北(俄罗斯南部也有一小部分与我国新疆接界)是俄罗斯,北部是蒙古,西北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自西部至南部依次
8、是阿富汗、巴基斯坦(与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接界)、印度(其东部也有一部分与我国西藏东南部接界)、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海上邻国自北向南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与文莱,以及印度尼西亚。3.关于我国的临海,教材主要有三层含义。(1)使学生了解我国临海的名称和位置。在教学时要分清临海与领海的不同含义,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与世界地理所讲的一些“内海”两者的含义不同。(2)使学生了解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广大,约3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3)使学生了解我国有美丽多样的海洋环境,有富饶多样的海洋资源。【34个省级行政区】1.“34个省
9、级行政区”这一部分,既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还要辨认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有大量的概念、地名及其空间分布,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其难不在于“深”而在于“多”。必须合理安排教学进度、研究教学设计。把教学重点放在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上。2.在引入新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各自的户口所在地。接着教师再举例介绍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并说明三级的关系(例如北京市、大兴县、长子营乡)。3.教学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必须充分运用“中国政区图”或“中国政区”投影片或教学挂图,进行反复读图、填图或拼图练习,使课本插图与投影片等各种教学手段有机组合、讲与练有机结合,以练为主,达到“心中有图”的效
10、果。(1)可联系上一节邻国的教学内容,辨认陆上边界省区、沿海省级行政区进行教学;还可以直接利用活动教材组织学生活动,在活动中学习、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其分布。(2)可将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分片或串线制成复合投影片,让学生对照着有注记的课本插图与无注记的投影片,进行分组练习,熟悉它们的相对位置,并增强记忆。还可以大陆沿海为线索记忆:辽、冀、津、鲁、苏、沪、浙、闽、粤、桂;以北回归线穿过的台、粤、桂、滇为线索熟悉位置;以长江、黄河干流为线索查找流经的省级行政区等等,反复巩固练习,为以后的教学作必要铺垫。4.在省级行政区名称的教学中,一要注意内蒙古自治区的简称是内蒙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1、的名称中不要多加个“族”字;二要注意有两种简称的省区;三要注意一些学生容易写错的地名,例如秦、浙、赣、琼、黔、藏、疆,及安徽省的“徽”字等。至于省级行政中心,在这里只要求初步熟悉一下,待以后的工业、城市、交通等地理教学中进一步熟悉掌握,一下子全部到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众多的人口【教学目的】1了解我国人口多、增长快这一基本国情;2认识人口众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3认识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和正确性;【教学重点】人口过多给我国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的诸多负面影响。【技能与方法】会解读人口分布图、人口增长图;能用计算、比较的方法认识我国的人口问题,会做人口资源调查。【情感目标
12、】关注家乡的人口状况,对我国的人口形势形成强烈的忧患意识。【教学准备】我国人口增长图我国人口分布图;调查家乡人口情况,准备相关数据;分活动小组围坐。【教学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引入】播放电视画面城市一景:街上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异常拥挤。2【谈谈】你遇到过类似的由于人多给你生活带来的诸多不便和烦恼吗?谈谈你这方面的遭遇和体验。(学生所举典型例子:暑假自己要到父母打工所在地广东去,到了成都火车北站发现那里人头攒动,好不容易才挤上火车,车上人满为患,碰上暑运高峰,只有感叹“行路难” 了;去花园镇赶场,碰上农民街人流、车流拥堵不堪,100多米的街道,半个钟头才挤出去
13、。)3【计算】提供四川省人口数量、面积的数据,算一算四川的人口密度。(四川是一个人口大省)4【比较】比较中国(12.95亿),印度(10亿多)、美国(2.82亿)、俄罗斯(1.45亿)四国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教师:(1)人力资源是宝贵的,人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发挥这一优势,可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人又是消费者,过多的人口,过快的人口增长,势必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7教师小结:由此可见,人口的增长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尤其要提倡晚婚晚育。8【算一算,想一想】结合活动2,了解实行计划生育和晚婚晚育对控制
14、人口增长的显著成效;算一笔账,假设你们是三口之家,年收入是10 000元,如果你的父母又超生一个弟妹,你们家的人均收入又是多少,对你的成长有无影响?(活动旨在说明让学生从“国家”到“自身” 真切地感受到实行计划生育的好处。坚决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将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降到0.88,把出生人口减少到2.5亿人;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一代人;多一个弟妹,会使家里人均收入下降,影响自己的成长质量。)二、我国的人口分布1【比较】国 家领土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数量(亿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中国约96012.95134美国9372.7629.5俄罗斯17071.458.5世界平均39(我国是一个人口
15、密度很大的国家)2【读图,提问】看我国人口分布图,说说我国人口分布的显著特点?(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3【算一算,比一比】东部地区以江苏、山东为例,西部以新疆、西藏为例。(通过数据,对我国人口分布有更明确的认识)省 区江苏山东新疆西藏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万)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4【探究】联系我们成都平原的人口分布状况,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说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活动说明:联系家乡的人口分布,学生更容易认识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每小组推举一位发言代表。学生回答提要:东部的成都平原气候温暖湿润,是肥沃的灌溉区,自然条件优越;又邻近
16、成都,基础设施好,城镇和产业密集,经济发展较快,因此人口密度大。而西部大部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滞后,所以人口稀少。)5【讨论、交流】针对教材活动 2图中的不同观点,进行交流讨论,谈谈你的看法。三、家乡的人口现状1【人口调查汇报】请各活动小组的代表介绍你们所作的村组的人口资源调查,提供以下数据:人口数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2【分析】说说家乡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每年新增人口仍较多;人口密度大,有的村组每平方千米超过千人。)3【举例】这种人口状况给家乡带来的不利影响。(学生回答举要:人多、耕地少,农民增收难;农村闲散人员多,麻将
17、泛滥,成为社会治安的一大隐患;这几年花园镇进入入学高峰期,教师缺编,教学设施紧张,大班教学,影响教学质量)多民族的大家庭教案设计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中主要安排了“56个民族”,“民族的分布”两部分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走进祖国大家庭,了解我国的56个民族的名称,分布和独特的风俗习惯,从而在强化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构成情况,掌握民族的分布特点以及不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2能力目标运用民族分布图,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通过活动题,提高学生比较,归纳的综合能力。 3情感目标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
18、庭,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培养学生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教学重点 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及民族政策。教学难点 理解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教学方法 讲解法,小组合作谈论等等。教学准备 音乐资料,各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资料,地图册。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 及 总 结学 生 活 动请同学听歌曲:56个民族并且看教材15页的图片,你能得到什么样的信息? 那么我们国家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个?为什么要有汉族和少数民族这种称呼?现在请同学快速阅读教材16页的内容来找出答案。除了以上的内容,你还知道那些?同学找的非常准确,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请大家
19、拿出准备的人民币,参照书上的图片看看有哪些少数民族的文字?除了语言和文字,各民族还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除了书上介绍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以外,谁还知道其他的少数民族风俗?这些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祖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和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我国各民族不仅风俗,文化,习惯各具特色,分布也很有特点。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18页和相应的图片。现在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我们国家民族的分布特点,你能用你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大家你们今天学到了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我国是一个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针对老师的
20、问题做出以下的回答:1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的92%2另外的55个少数民族占8%,所以叫少数民族。3在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4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9个。学生认真查找,分别是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和壮文。教师指导学生完成17页活动2活动3同学根据小组讨论的方式回答: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傣族的孔雀舞,壮族的三月三歌节等等。学生自主学习找出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仔细阅读19页有关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分布和人口。板书设计一 56个民族 1汉族和少数民族所占的比例 2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 3少数民族中人口过400万的有9个 4各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5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
21、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二 民族的分布 1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3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课堂练习 活动题,练习册和填充图册小结反馈 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56个民族犹如56枝花盛开在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呈现了“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各民族互相尊重,共同奋斗,齐心协力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而努力。2我国地势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 对河流的影响 对交通的影响 2.2气侯多样 季风显著气候特征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能知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明确我国丰富的气候资源为
22、发展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使学生能联系实际,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能力训练点 培养学生对有关自然环境的分析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认识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二、学法指导 通过分析我国气候特征,使学生明白特征是在比较和综合中显现出来的。初步学会分析地理特征的方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二)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三)疑点 为什么齐齐哈尔一月份的气温要比同纬度的法国的巴黎低227? (四)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复习、回忆前三节的内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 年级 地理 上册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