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人教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全册【精品文档】第 130 页电子备课教案下)学科: 年级: 姓名:课程表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1234567课程表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1234567 作 息 时 间小学四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音乐课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要着重培养学生在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选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学生情本情况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平时上课时纪律比较好,各个都很认真,整体的音乐
2、基础还可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不错,对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演唱时不喊唱,认识到气息的作用,演唱时充满感情。三个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这批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音乐方面比较差的同学在班中占15%20%,其中包括唱歌音准不佳,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视谱不会等。这些学生对音乐课喜欢,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也学不好。例如:等等,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
3、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全期教学目标一、发声训练部分:1、 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2、 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3、 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4、 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二、识谱部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教师所教的的乐理知识如:中、低、高音阶排列的顺序,掌握的音符、附点、休止符、及其组成的简单节奏、旋律、感受并认识 节拍的强弱规律,力度记号及不同的要求唱法。三、唱歌部分:本学期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声、演唱方法,防止喊歌;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唱歌姿势、清晰的咬字吐字方法。教学中抓住重难点,演唱时要注意音准
4、、节奏和正确的情绪。唱歌的技能技巧、培养学生学唱二声部合唱、轮唱、独唱、小组唱等。四、欣赏部分: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进入比较深入的欣赏。把描写的情景展开想象、联想、分析乐曲的艺术处理等全期教材分析教材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允许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性化的独立见解。教材的编写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本教材的曲目选择,在考虑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基础上,尤
5、其注重歌曲的可唱性与欣赏曲的可听性,兼顾时代,以图为主,教材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如忆江南、唱脸谱、唱山歌等。以不同侧面反映了教材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愉悦性,对于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潜能,丰富学生的情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教材还注重了音乐教学四个领域的渗透,同时还巧妙的将这四个领域进行了整合。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
6、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5、建立一种民主、开放、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6、 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评价措施1、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随堂评价。如:观察法、谈话等。2、期末采用终结性评价。如:情景测试、合作表演评价、特长展示评价等。3、依据音乐教材中发展性综合评价方式。音乐小花在开放,将上面两种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教学进度周次时间内容学生成绩册姓名成绩姓名成绩月 日月 日月 日月 日月 日月 日第一单元绿水江南单元分析二次备课单元课题名称
7、绿水江南 单元教学内容1.唱歌:江南好少先队员采茶歌。2.欣赏:西湖春晓江南好。单元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忆江南。从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2.能感受我国江南音乐优美、婉转的特点;用纯净甜美的歌声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并创编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采茶时的欢快心情与热烈的劳动场景。 3.欣赏童声合唱西湖春晓,感受合唱的意境和它的艺术魅力。4.分辨民乐合奏江南好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段的音乐情绪,初步能用诗歌、绘画、音乐等手段表现江南的美景。5.初步认识民族吹管乐器中的竹笛,感受竹笛的音色。单元教学重难点教
8、学重点:1.感受童声合唱西湖春晓所营造的意境和它的艺术魅力,体验6/8拍的旋律。2.初步认识我国民族吹管乐器竹笛,了解并感受竹笛的音色。教学难点:1.用纯净、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在演唱欢快节奏下音准的把握以及附点八分音符,八分休止符的准确性可能会成为教学的难点。 2.分辨民乐合奏的江南好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段的音乐情绪。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问题:本单元选择的是我国南方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江南美景亦诗亦画,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赋来歌颂、赞美江南,生活在江南一带的学生学习起来相对比较容易,能体验领会,而西部及北方地方的学生因阅历较少,可能从情感方面,对表现江南音乐细腻婉转,
9、清澈秀丽的特点略有欠缺,是学生在学习中需要重视与面对的问题。 措施:教学中,教师可以按“自我收集了解”“同伴归类展示”“教师引导体验”“集体畅游表现”的线索去引发学生思索与感悟。具体表现为课前学生自行收集有关江南的各种资料,对江南有一些初步的了解;在课堂中将学生所收集的资料分类加以展示,如图片、诗歌、音乐、绘画、风光民俗等,使学生对江南有进一步系统地了解;教师根据每节课具体的授课目标将资料与教学加以整合或运用,使学生对所学有全方位的感知与体验;也可利用南北方人文,地貌,风土人情的差异,引导学生理解江南特有的细腻、优美、秀丽的音乐特点;还可从江南特定的水乡文化和江南的美丽景色入手,从视觉上给学生
10、更多的感受,加上听觉感受的体验,引发学生的艺术通感,进一步扩二次备课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的视野,增加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表现力。在这种基础上,把自己融入集体中,融入课堂中,融入音乐中,融入祖国的感怀中,去演唱歌曲、表演舞蹈、欣赏诗画等。 单元主要教学方法赏析法、感知模仿法、启发法、联想法、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多媒体演示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歌曲忆江南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时间分配一、教学目标1、通过视、听、唱、动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学会背唱歌曲并初步学习轮唱、合唱歌曲。2、引导学生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的创编活动,使每位学生积极投入音乐实践活动。3、从
11、诗、景、歌、乐、舞等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到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愉快地演唱歌曲忆江南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编活动。3、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一字多音处并学会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4、学习用轮唱、合唱等方法来演唱歌曲。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欣赏图片,配放音乐翠湖春晓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很美的江南六大古镇风景图,请你欣赏后告诉我,你看到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景物?感觉怎样?想说些什么?(教师随机与学生互动模仿做各种动作或造型)2、教师配乐朗诵诗词忆江南师: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晚年回忆江南美景时欣然写下了一首著名忆
12、江南,请大家静静地听老师朗诵一遍。3、学生配乐朗诵诗词(二)新授教学1、教师示范表演唱师:这么美的诗用朗诵还不足以表达它的美的意境,老师想把它唱出来、跳出来,请说出你的感觉。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借助精美的道具和声情并茂的演唱、舞蹈,让学生直接形象地感受歌曲的旋律之美和意境之美。2、学生再次欣赏歌曲一遍。3、请学生说说、唱唱自己最喜欢的和最难的一句歌词。师指导学生个别或集体唱一唱。4、请学生试着将第一段歌词连起来唱一唱。5、教师讲解并示范演唱高低八度的两句“忆江南”的唱法,学生模唱。6、学生唱第二段歌词。7、请学生为最后一句“忆江南”设计力度记号以表达作者对江南美景的留二次备课恋之情或见到江南美景
13、时的激动兴奋之情。8、请学生完整地背唱歌曲一遍。9、请学生为歌曲设计速度,情绪,并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一遍。(三)、表现歌曲1、请学生自主合作创设小桥、垂柳、鲜花等造型和划船、摇橹等动作。表现歌曲意境。师:同学们,你能与同学合作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一些江南景物的造型吗?谁来表现轻拂的垂柳?弯弯的拱桥?轻轻地划船?请你按自己的爱好与同学自由组合创编。2、师生互动合作表现,自由穿梭在各种“造型”中,边做划船动作边演唱歌曲教学效果评价:通过让学生合作创编、师生互动等音乐活动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爱好都自主、积极、快乐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想象与创造能力,同时将本课推向高潮。3、教师二度范唱,创
14、新表现歌曲。师:同学们创编的真好,老师把这首歌也变一变,唱一唱,请你听听里面有哪些不同的演唱形式?(轮唱合唱)(1)学生学习轮唱歌曲。(四)、拓宽欣赏1、欣赏江南丝竹乐水乡美师:今天我们用齐唱轮唱合唱等形式初步学唱了一首很美的江南曲忆江南,其实江南的音乐还有很多,有以江南丝竹为代表的器乐作品,有以民歌小调为代表的声乐作品,还有以苏州评弹越剧锡剧等剧种为代表的戏曲作品,今天,老师要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江南丝竹”(出示名词简介)2、师生共同欣赏一首江南丝竹作品水乡美并观看江南丝竹演奏图片。甜美,请学生思考乐曲的旋律有何特点?3、师生共同欣赏后总结江南丝竹乐的旋律特点。4、欣赏江南舞蹈水乡童谣莲湖童
15、趣的片断。5、师生共同欣赏后总结江南舞蹈的特点。(五)、课堂小结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从诗歌舞等几个方面初步了解了江南的美,知道了我们的江南水乡不仅景美,乐美,而且歌美,舞美。让我们为生在江南,长在江南而自豪,让我们为使它变得更加美丽而一起努力,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说一声“我爱你,美江南”!板书设计:二次备课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西湖春晓江南好。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时间分配1.能喜欢江南音乐,并开阔音乐文化视野2.能够感受到八六拍的摇动感3.能够感受到童声合唱的美感和合唱效果4能够轻声跟唱歌曲部分旋律5、能够感受到江南音乐婉转细腻、清澈秀丽的风格特点教学重点:能感受
16、到江南音乐婉转细腻、清澈秀丽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听辨出B段旋律出现的顺序,并用颜色标出教学过程:一、欣赏西湖春晓1、创设情境(课件:西湖美景图)大家都听过一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誉。用童声合唱的音乐形式来表现我们的杭州西湖,会给你怎样的感受呢?2、听第1次,谈情绪感受(可以用细腻等词汇来形容)3、听第2次,谈童声合唱的合唱效果4、听第3次,站起跟着八六拍的节奏,感受摇动的感觉,并告知这是八六二次备课拍的表现效果5、第4次,跟着唱唱其中你最喜欢的1-2句,唱给同学们听听二、欣赏江南好民乐合奏1、古诗忆江南白居易的朗读和理解2、民族乐器的了解下面这首江南好是用我们国家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又
17、是怎样去表现我们美丽的江南的呢?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民族乐器有哪些?列举123、听第1次,谈江南音乐的特点,生总结4、听第2次,看歌谱,音乐是通过什么变化让我们有了这样的感受?(节奏的密集、高音、圆滑线等)5、听第3次,用不同的颜色表示B段音乐的顺序6、师带生唱唱主旋律(或由生选)三、背诵2首赞美江南的古诗并读一遍江南音乐特点婉转细腻、清澈秀丽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唱歌少先队员采茶歌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时间分配教学目标二次备课1、学会歌曲的旋律,并能创编舞蹈动作。2、能用纯净、甜美的歌声演唱少先队员采茶歌,表现少先队员采茶时的欢快心情。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教
18、学难点:创编舞蹈动作表现歌曲。教学方法:听唱法、以词带曲法、按节奏朗读歌词、识谱视唱、情境导入法。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范唱带、谱例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纸茶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音乐问好!(感受音乐课堂的魅力)2、发声训练游戏。(强调坐姿,安定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3、复习歌曲小鸟请到这里来。二、情景导入:1、展示课件播放南方采茶画面,让学生看画面,融入情景之中,体会采茶的乐趣。(上节课我们在林中的鸟声内容学习中,感受了人们与自然界的动物们和谐发展的愉快的心情。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江南水乡走一走,看看那里美丽的景色,了解江南特定的文化及音乐特点。)2、教师提问:
19、同学们,看着画面的人们在采茶是不是很享受那种茶香飘飘的氛围啊!那同学们想不想也和他们一起享受采茶的过程啊?3、身体感知:教师取出“纸茶叶”请学生上前模仿采茶。4、弹奏“采哟采哟”歌词音乐:学生在乐曲声中做采茶动作。(舞蹈化、体现美育与合作创编。)三、学习歌曲: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调式风格,体会江南歌曲的风格特点。(思考: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教材简析:采茶歌是我国南方的一种歌舞体裁,表演形式一般为一男一女,或一男两女,后发展为数人或数十人的集体舞。表演内容多为种茶、采茶的过程,体裁形式多为小调。少先队员采茶歌以新的创作手法表现少先队员采茶的过程和欢快的心情。歌曲为两段体,羽调式。)2
20、、复听歌曲:生谈自己的感受。(你感觉到少先队员采茶时的心情怎样?)3、再听歌曲:学生心里默唱。4、学习歌曲的旋律:(1)教师教唱一遍歌谱,学生小声随琴哼唱旋律。(2)学生齐唱旋律。5、按节奏读歌词,学生添加歌词演唱。6、教师弹奏旋律,生齐唱歌曲四、歌曲处理:1、第一小节:“茶树青青”要具有弹跳性,学生试唱。二次备课2、有圆滑线的地方,要唱得连贯、柔和、跳跃。3、附点音符的时值要唱足。4、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按顿音唱法演唱,要唱得短促、有均匀的节奏感,好像是有节奏的采茶动作一样。5、学生按刚才的要求试唱,随教师的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五、拓展:1、创编采茶动作,并表演。2、生自由创编,教师参与表演
21、。3、师生随录音边唱边表演。六、下课礼式:师生音乐再见!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单元课题名称五十六朵花单元教学内容1.唱歌:唱山歌久不唱歌忘记歌。2.欣赏:苗岭的早晨天山之春。3.活动:竹竿舞单元教学目标1. 能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唱山歌,并能背唱。2. 知道久不唱歌忘记歌是布依族民歌。认识十六分音符,并能吐字清晰地演唱。知道小山羊时侗族大歌,并能分辨出歌曲中的合唱部分。3. 能感受并说出苗岭的早晨表现的优美和欢快的情绪,初步知道苗族飞歌,能哼唱主题,并分辨乐曲三部分音乐结构,并联想苗族山寨的秀美风光。4. 知道天山之春是一首具有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的琵琶独奏曲,能哼唱二次备课第一
22、主题。5. 能积极参与竹竿舞的活动。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3.知道小山羊是侗族民歌,天山之春的旋律取材于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并感受其风格。教学难点:1. 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2.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单元主要教学方法赏析法、感知模仿法、启发法、联想法、听唱法、讲授法、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多媒体演示法。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时间分配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
23、故事梗概。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教学重、难点:1、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2、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对吧?生:对。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24、生:刘三姐。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二次备课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什么水面翻筋斗?鸭子水面翻筋斗,什么水面起高楼?大船水面起高楼,什么水面撑阳伞?荷叶水面撑阳伞,什么水面共白头?鸳鸯水面共白头。什么结果抱娘颈?木瓜结果抱娘颈,什么结果一条心?香蕉结果一条心,什么结果包梳子?柚子结果包梳子,什么结果披鱼鳞?菠萝结果披鱼鳞。什么有嘴不讲话?菩萨有嘴不讲
25、话,什么无嘴闹喳喳?铜锣无嘴闹喳喳,什么有脚不走路?财主有脚不走路,什么无脚走天下?铜钱无脚走天下。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生:聪明,有智慧。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毫不犹豫、对答如流。那么,片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生:对唱。师:很好,什么是对唱?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师表扬)4、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了斗争。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片断,大家一起观赏。5、(大屏幕)放刘三姐
26、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什么生来头戴冠?中了状元头戴冠,大红锦袍身上穿。大红锦袍身上穿。什么生来肚皮大?莫公享福肚皮大,手脚不分背朝天。见了皇上背朝天。丫鬟:老爷,头戴冠是大公鸡,肚皮大是老母猪呀!6、师:同学们都笑了,这段对歌的情绪怎样?生:风趣、幽默的,机智地骂了财主。生:滑稽的。师:很好,这是财主花了重金请来三位秀才与三姐对歌的场面,他们是秀才吗?生:不是,是蠢才。师:是的,是蠢才。知识来源于生活,他们死读书本,没有生活知识,结果丑态百出,刘三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众乡亲战胜了老财主。生:财主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唱歌?师:这要从故事的开头说起:二次备课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被恶霸
27、地主陷害落水,沿江漂流,幸被一老渔夫救起收留。三姐的哥哥刘二沿江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她。于是刘二兄妹与老渔夫一家住在一起,靠采茶、打猎为生。恶霸地主莫怀仁企图霸占茶山,他禁止姑娘们上山采茶,还妄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怀仁对歌,如他能取胜,就可以禁歌。莫怀仁为赢得胜利,以重金请来三名秀才来对歌。结果大家也看到了,聪明的刘三姐凭自己的智慧把三名酸秀才斗得狼狈不堪。同学们,莫怀仁能善罢甘休吗?生:不能。师:是的,莫怀仁不甘心失败,又令爪牙把三姐抢到家里进行威逼利诱,三姐毫不屈服。老渔夫之子阿牛夜闯莫府,救出三姐。阿牛和三姐在生活中萌生了真挚的感情,他们用山歌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迁居到新的地方,开始了新的
28、生活。师:故事讲完了,老师要问你们,刘三姐是哪个民族的?生:广西壮族的。师:很好。三、学唱歌曲:1、导入: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生:想。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生:(听录音)。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生:中速、优美地、婉转地。生:委婉动听地。生:甜美柔和地。师:你们说的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著名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象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3、再听,轻声随唱: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
29、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生:(听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生:(齐说)变换拍子。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生:老师,这首歌中的“哎”特别长。师:很好,这首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这也是难点之处。4、难点解决:(1、2、3、4、依次出示)二次备课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乘上节奏火车进入“节奏城”,把这些难点一一解决了。1)师:这首歌中只有一小节3/4拍,按2/4的划拍方法,注意突出强拍。生:(
30、略)师:唱时注意附点的韵味。生:(视唱)2)师:(出示卡片)歌中还有一处“哎”,老师也把它提出来,大家对照一下,有何不同?生:旋律一样,节奏变化。师:很好,大家划拍唱一唱。生:(略,并把歌曲的第一乐句完整唱一遍)师:这一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这首歌曲算是一首主题歌。3)师:歌中还有一处易混淆,(出示卡片)老师也把它提炼出来了。生:(划拍视唱)。师:结束处的“弯又多”前面加上“罗”在歌曲中是弱起,我们来视唱一下。生:(略)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生:随录音演唱歌曲。6、视唱曲谱: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
31、。(一人指谱)7、唱词,歌曲处理:1)教师弹琴,学生演唱。2)歌词分析:师:现在我们来看歌词:前两句可看出:老百姓爱唱山歌,随口就唱,漫山遍野有唱就有对的,“歌海”嘛。后两句:山歌都是从老百姓心底流淌出来的,多得象春江水数不清。“滩险”实际是暗喻,比喻当时的恶霸势力,江水遇到礁石总会流淌过去,在这里指刘三姐与众乡亲一定能战胜恶霸势力,这两句应自豪地演唱。明白了吗?生:明白了。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9、设计演唱形式:师: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解渴,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生:齐唱。师:我们能否
32、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生:讨论并演唱:1)男女生接力唱,最后一个“罗湾又多”齐唱。2)领唱与齐唱。3)创设情境,领唱在江面,齐唱在岸边。师:(鼓掌)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四、知识拓展壮族风俗歌会“歌圩”简介: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出示卡片)最著名的是传统的风俗歌会“歌圩”。大家齐读。生:(齐读)壮族风俗歌会“歌圩”。师:“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生:想。师: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边听,边观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图片壮乡风情(大屏幕)。生1:
33、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等地。壮族地区有“歌海”之称,男女老幼都用唱山歌来表达情意。“歌圩”是壮族历史悠久的风俗歌会。生2:“歌圩”活动,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选二次备课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生3: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互相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称之为“墩圩”。生4: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
34、,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生5: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生6: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
35、见的壮戏等。师: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同学们可回去搜集相关资料,下课再交流。五、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学唱了优美的歌曲生:唱山歌。师:还简单了解了壮族风俗歌会生:“歌圩”。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民歌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唱山歌结束本课。生:随教师钢琴伴奏有感情地演唱(领唱与齐唱)。五、板书设计:中速、优美地、婉转地、委婉动听地、甜美柔和地。二次备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欣赏苗岭的早晨备
36、课时间: 授课时间: 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时间分配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2、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教学方法:听赏法、引导法。教具准备:录音机、多媒体设备、演示文稿、Flash画面、磁带。教学设计:一、组织教学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二、引入知道我们刚才听的歌曲吗?是啊,(唱)“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去听听那里的音乐。三、欣赏
37、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1听的时候请你仔细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多媒体展示苗岭风景画面(播放第一乐章音乐)。2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很美鸟叫仿佛来到)鼓励多种见解。是啊,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珍惜。3这么美的音乐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遍在听的时候,看老师的手有什么变化吗?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感觉到什么了吗?(音拖的长很优美抒情)(节奏自由、宽松)。4谁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来自哪个民族吗?(苗族)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知道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鼓励学生随意说出自己知道的乐器)。教师小结并用课件展示出乐器小提琴,进行简单介绍
38、。5现在让我们伴着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的音乐走进苗族。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二次备课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谁来说说你对苗族的印象?你还知道哪些呢?(个别交流)7看来同学们对苗族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歌曲,听。多媒体播放苗族飞歌特点歌曲小背篓。这首苗族歌曲给你带来的又是怎样一种感觉呢?(声音尖高)。8这就是苗族的飞歌,它的音比较高、尖,节奏宽、自由(多媒体展示)。那么之前我们听的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的音乐和刚刚听的苗族姑娘唱的歌曲有类似吗?(有)所以它是一首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乐曲。9多媒体播放:让我们再欣赏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第一乐章。
39、演示文稿展示乐器口笛,向学生简单介绍乐器口笛。拓展有关乐器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四、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1听赏第二乐章。你感觉第二乐章音乐和第一乐章音乐有什么不同吗?(节奏快、欢快、热闹)是啊,第二乐章的音乐甚至使我们有点想动起来的感觉。2你想跳一跳苗族舞吗?(1)多媒体图文介绍芦笙、木鼓、板凳等舞蹈。(2)再次欣赏第二乐章,看老师表演的苗族舞:示范苗族舞的扭跨、踢腿、跳跃。(3)教学生表演苗族舞的几个动作并加入“拍一拍”。(4)跳一跳。在第二乐章的伴奏下,师生同舞,也可拍手表示感受。五、听全曲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苗族,领略了苗族的风光,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说说你的收获
40、。六、小结课件出示“笛子”:同学们听过笛子演奏的苗岭的早晨吗?请欣赏:苗族舞蹈苗岭的早晨它的伴奏音乐是用笛子演奏的,注意倾听和观赏哟!(学生听赏)下课!二次备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课时教学内容:1、歌曲久不唱歌忘记歌2、创编歌词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时间分配:授课内容时间分配教学目标:1、能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2、通过歌词创编,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合作能力。3、能够知道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培养热爱祖国的朴素感情。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从情绪表达和风格把握的角度加以引导演唱衬词。教学过程:一、听音乐进教室:(唱山歌)提问:刚刚我们
41、听到的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唱山歌)它是我国那个二次备课民族的歌曲?(壮族)二、导入:1、(师)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有56个,由于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人口较少,因此称作“少数民族”,布依族就是其中的一个民族。2、介绍布依族:播放ppt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贵州布依族民歌久不唱歌忘记歌,他还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名字叫做咕噜山歌4、欣赏歌曲久不唱歌忘记歌(1)聆听歌曲(2)说出这首歌曲的情绪?三、学习歌曲久不唱歌忘记歌1、学习歌曲节奏:(1)节奏填空:提问:通过观察节奏你发现了什么?(节奏型、填空)听节奏,并将听到的节奏写到黑板上。(2)完整度节奏2、学习歌谱(1)演唱歌谱(2)复习民族调式:同学们,请你们观察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没有4和7)它属于那种调式?(民族调式or五声调式)五声调式有那几个音组成?通过观察结束音看看这首歌属于什么调式,为什么?再看看,这首歌曲还有什么特点?(合头换尾)3、学习歌词:(1)出示歌词:填词演唱提问:你能用概括出这段歌词的意思吗?(2)衬词:这首歌中的“阿是”“嘎拉拉子”“尖噜噜”“咕噜噜子”(3)完整演唱歌曲二次备课4、歌曲处理:1、提问:同学们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