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教育重在聆听.doc





《中学:音乐教育重在聆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音乐教育重在聆听.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中学论文:音乐教育重在聆听【精品文档】第 12 页音乐教育重在聆听内容摘要 现在在中学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在关注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形式多样化的同时,却忽略了对音乐的聆听,失去了对音乐本身的关注,这样的音乐欣赏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吗?以下是从六个方面介绍了聆听的重要性和提高学生对音乐关注的方法,让音乐老师在音乐鉴赏的教学过程中重视聆听,阐述了音乐教育重在聆听。关键词 音乐审美能力 感知 聆听 创作很多老师在实际教学中非常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增进学生音乐文化素养。老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进行合
2、理的大量的学科综合、设计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明显增强了。但是,当我们在课堂上不断地尝试新方法时,却发现我们的音乐鉴赏教学在逐渐的背离音乐的本质:采用概念化、文学化、美术化等等的方式来解释音乐,把音乐鉴赏的目的归结为获取某些知识,解释某种观念或宣传某种思想,忽视了聆听音乐才是音乐欣赏中的中心环节。 胎教,这个词大家不陌生,百科全书里就提到,让胎儿听一些优美的音乐,能刺激胎儿的脑部发育,受过胎教的宝宝对音乐敏感。受过胎教的宝宝一听见音乐就会非常高兴,并随韵律和节奏扭动身体,从没出生时我们就知道聆听音乐的重要性。其实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就是依赖于听觉,离开了听觉思维,音乐就
3、失去了意义。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 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于音乐教学的过程。 ”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更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注重以听觉感知,从音响出发,以听为中心,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重视聆听,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为教学目标,把全部教学活动牢固地建立在有效的聆听音乐,深层次体验音乐上。音乐教研员也曾讲过,一堂课三分钟之内要听到音乐,三分钟过后还没听到音乐响起,那这堂课不是音乐课。感受与鉴赏对于学生学习音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有效的感受与鉴赏音乐呢?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聆听
4、音乐。美国学者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所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被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下面我说说自己在音乐教学中采取的一些聆听音乐的方法与大家共同探讨:一、带着问题聆听音乐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敏锐的听觉,在欣赏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状态,知识能力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它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产生欣赏的热情和欲望,刺激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积极、主动、专注,学习的目的性更强,形成自主探索、自主发现的过程,感知和体验音乐的程度也会因此而加深。例:在西北放歌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 上去高山望平
5、川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歌曲的演唱采用了什么方法?节奏怎样?2, 青海花儿歌曲有几句?音乐情绪怎样?3, 西北地区的民歌旋律、节奏怎样?4, 现代民歌与教材中听到的民歌有什么联系?就这样,学生们分别带着这些问题,仔细聆听了音乐。课堂上时而鸦雀无声,时而是生动热烈的讨论,时而是激烈的争论,在争执不下时,学生会主动要求再听几遍。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了解了有关我国西北民歌的音乐知识,而且印象是深刻的。又如:在欣赏爵士乐的时候,对爵士乐的概念和特点是不好解释的,刚开始上课,我就给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什么是爵士乐?以这个问题为线索,学生通过不同风格音乐的对比鉴赏,爵士乐代表作品的聆听,学生逐渐的对爵士乐有
6、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在课程即将结束是再次将什么是爵士乐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学生自然有一个答案。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去聆听,自然是积极的、主动的。这种聆听的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而无需动脑的局面,呈现了主动聆听、积极体验、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教学情境。二、抓住音乐主题聆听音乐主题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富有较强的表现力,意义也比较完整。它是形成全曲音乐形象的基础,很重要,因此创作音乐作品时,首先应把精力集中于此。我们在音乐鉴赏教学中,一定不能忽视对音乐主题的聆听。音乐主题是音乐作品的灵魂所在,也是最能让欣赏者留下深刻记忆的旋律,在音乐课上,我们老师要抓住音乐主题展开教学,可以通过聆听主题音
7、乐片段、主题音乐视唱、主题音乐演奏、主题音乐对比等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音乐主题产生直观的审美注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拓展性的鉴赏教学,这样就使得学生关注了音乐的旋律、节奏型、调性、曲式、织体等等。三、抓住音乐特点聆听每个音乐作品都有它独特的地方旋律、音色、节奏、和声、支体,我们音乐老师要首先能准确抓住音乐的特点,这样才能在给学生聆听的过程中有的放矢,通过音乐作品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千篇一律的让学生没有目的,没有重点的听,长期下去学生自然失去对音乐听的兴趣,这样的音乐课如何谈的上让学生对音乐有体验?音乐作品中独特的地方往往都是整个音乐作品中的亮点和精华所在,让学生抓住音乐特点,吸引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 音乐教育 重在 聆听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