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培训资料: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教学建议.doc





《小学语文培训资料: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教学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培训资料: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教学建议.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小学语文培训资料: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教学建议【精品文档】第 12 页小学语文培训资料: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教学建议 80年代,有个比较背遍的说法,认为识字教学的问题已经解决得比较好了,语文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上。识字教学是不是真的解决了呢,我在几年前曾对几所小学的毕业生做过调查,其识字回生率高达291,语文毕业试卷的书写工整率为17,小学生的写字姿势正确律仅为5-30。由于识字写字的问题在小学阶段解决得不好,也带到了中学乃至大学。小学阶段识字教学任务完成得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几个问题是非常关键的。一是识字负担与提前读写的矛盾长期以
2、来没有得到解决要读书、作文必先识字。字识得太少,阅读、作文必将遇到很大困难。所以说要教学生掌握书面语言,能读会写,必先认识足够数量的汉字。我国传统识字教学就是这样做的。学生先用一两年的时间读完“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百、千”是识字材料,读完“三、百、千”,大约就能识近两千字。然后再去读“四书”“五经”,再去学习做文章。可是自1912年我国实行新学制以来,片面强调识字要合乎儿童兴趣,要贴近儿童生活,造成识字量锐减,每课只学三五个字,即所谓“三五观点”。结果两年下来,学生的识字量不到一千字。这就造成了识读的矛盾,识字拖了阅读的后腿。即以两年识950个字计,其识字覆盖率仅
3、及90。要缓解这个矛盾,就得将低年级识字量提高到20002500个。然而这些实验还是很难推开,原因是这么多的字既要认又要写,孩子负担太重,吃不消。低年级识字多,学生的负担重;识字少,又影响了提前阅读。这个问题始终没能解决得好。二是对汉字的认识有片面性过去一提起汉字,就是一大堆“难”难认、难读、难记、难写、难以输入计算机,简直是一无是处。事实上,汉字有缺点,但也有好多优势。汉字的优势是什么?首先,它是表意的,具像的,通过字形就可以大致了解其意思。“文字的根本性质在于它的视觉形式以图像作用于视觉神经,产生条件反射来实现字形和字义的统一,开人心通,不必经过语音的中介。”(申小龙语文的阐释)比如,你一
4、看到“石狮市”三个字,就能猜出这可能是一个城市的名字,这城市的得名很可能与石狮子有关。要是写成拼音“shi shi shi”,如果不借助语境,便不知所云了。其次,它是组装型的。汉字是按不同层次、有秩序地组成的一个系统整体。这对于儿童学习汉字是比较方便的。正如清代文字学家王筠所说:“人之不识字也,病于不能分,苟能分一字为数字,则点画不可增减,且易记而难忘矣。苟于童蒙时,先会知某为象形,某为指事,而会意字即合此二者以成之,形声字即合此三者以成之,岂非执简御繁之法乎?”第三,只要学习三四千个汉字,就能组成几十万个词。英语不是这样,每个词都不一样,全部英语词汇约有70- 80万个,学起来就比较繁难。由
5、于对汉字的认识有片面性,识字教学也存在着误区,主要表现在:重记忆轻理解,重抽象轻形象,重分析轻直觉,重理性轻情感。教生字的主要手段靠机械重复,大量抄写,识字成了儿童的沉重包袱,毫无乐趣可言。三是丢掉了传统蒙学可资借鉴的识字教学经验本世纪初,正是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随着中国大门被资本主义列强叩开,西方文化也汹涌而人,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强烈的冲击。语言教育也不例外,表现在识字教学上,就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把脏水和孩子一起泼掉,从而使中国识字教学的传统中断了。这个情况几乎延续了一个世纪。传统蒙学的语文教学是不是就一无是处呢?当然不是。蒙馆能在比较短的时间里教儿童认识相当多的字,上过私塾的人多数字
6、写得很好。在千百年的语文教育实践中,前人在这方面确实找到了一些门径,积累了不少经验。如韵语识字的经验,集中识字的经验,重视写字教学的经验,都是行之有效的。可是这些有益的经验,几十年来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问题找到了,应对的识字教学策略也就明确了。下面就来谈谈“标准本”语文教材的三个识字教学策略。一、识写分流,多识少写怎么做到既多识字,又不加重负担? 1994年苏教版第一册教材刚刚启动,大家就提出了这个问题。通过多次研究,大家终于取得了共识:识写分流,多识少写。什么是“识写分流”?简单地说,就是将生字分为两类:一类是能识会写,一类是只识不写。大家都知道,识字负担重,不是重在识上,而重在写上。小学低
7、年级学生的手部小肌肉不发达,对笔画的长短、轻重的控制不大精确,手眼还不够协调,写字既缓慢又吃力,相对来说,只识不写就要轻松一些。这个编排思想,是与“标准”的精神一致的。“标准”中说:“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按“原大纲”要求,一、二年级识字量为1150个,阅读覆盖率约为94。苏教版“标准本”小学语文教材用“识写分流”的方法,一二年级识字量增加到1700个(其中要求写的1000字),比过去的识字量增加了550个,阅读覆盖率可以达到965。识字的途径有三个:一是与汉语拼音同步安排的“认一认”。每单元安排16个宇,5个单元共80个字,要求只识不写。最后又整合成“生字表(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培训资料 苏教版 一年级 语文 下册 识字 教学 建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