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精品文档】第 49 页9、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积累:知错就改,善莫大焉。浪子回头金不换。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人不怕犯错误,可怕的是一辈子做
2、错事。聪明的人有错就改,糊涂的人有错就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第一则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6、出示目标(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则寓言故事。(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
3、含的道理。二、熟字新解,理解课题。 、板书“亡、牢”:你能说说你知道的关于亡和牢的词吗?通过这些词,你知道它们通常表示什么意思?、板书“羊、补”:在亡羊补牢中,“亡、牢”又是什么意思呢?认真读书,一定会找到答案的。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出示自学指导(一)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勾画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课件:出现一个羊圈,上面有一个窟窿)话外音:现在,一个养羊人的羊圈上出现了一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板书:少了一只羊)养羊人是怎么做的? 1、分节朗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的问题,讨论解疑。“街坊”(提示:指名一个学生回?你家住在哪里?“谁家和他住在同一条街上
4、(或小区)?”“街坊”就是什么?出示自学指导(二)第一次丢羊后,养羊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第二次丢羊后,养羊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如果你是街坊,会对他说些什么?你是养羊人,听了街坊们的劝告后,会怎么想?(如果他像你一样就好了,可惜这个养羊人 _)(板书:不听劝)(课件:有个窟窿的羊圈前,养羊人与一个街坊在一起),再男女生对读对话。谁知夜里,狼又从这个窟窿里叼走了一只羊(课件)(板书:又少一只羊)现在,你有没有理解“后悔”的意思呢?(板书:后悔)“不该不接受”早知道,当初就_,“不该不”,两个“不”说明他真的很后悔。羊连丢了两只,你是养羊人,心里也会_,试试看,将养羊
5、人心里的话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引读)转念一想,_。于是,他是怎么做的?_。结果怎样?_。结合理解“从此”:“此”表示“此时、此地”,“从此”就是从“_”开始。他怎么补的?补得怎么样?(课件: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板书:堵上窟窿;羊再也没有丢失)再朗读这段话,注意突出这些词。结合板书理解“亡羊补牢”。齐读课文。(课件:养羊人站在修补好的羊圈旁,羊在羊圈中快活地吃着草)看到羊圈被修得结结实实的,羊儿一只也没有少,养羊人此时会想些什么?四、回顾全文,揭示寓意1、齐读全文。 2、(课件:再次出现刚上课时出现的那些物件)刚刚上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看了这些画面,它们上面出现了窟窿,该怎么办?如果,
6、这些窟窿就像是我们同学身上的缺点,又该怎么办呢?五、指导书写,识记生字。 (一)识字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二)写字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3、评价,自评,互评相结合。六、总结亡羊补牢这个寓言故事,情节简单。它使我们明白了,做错了事或出了问题,及时改正或补救,还不晚。所以人们常说:“亡羊补牢,为未晚也!” 七、当堂训练:1.用“”标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羊圈(
7、 jun qun) 钻进去(zun zun )结结实实( ji ji) 硬要(yng yng ) 寓言(y y)2.看拼音写词语Hu hu k lng qun go dio zu ji do lng wng yng b lo八、板书设计9.寓言两则想法 已经丢 后悔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结果 又少 再没丢教学反思:南辕北辙教学目标1.学会12个生字的音形义,正确读写“南辕北辙、盘缠,硬要”等词语。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在学
8、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教具准备:课件学习目标:1、会写3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2个要求会认的生字。2、理解寓意,明白要听取别人的劝告,要保持行动与目的一致的道理。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教学重点:把握寓言的寓意,了解寓言的典故,恰当地运用“南辕北辙”。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积累掩耳盗铃 滥竽充数守株待兔 画蛇添足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吧。谁说说我们以前都学过那些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拔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什么叫“寓言”呢?“寓”的意思是寄托。 “言”的意思是讲道理。“寓言”对于我们少年儿童来说
9、,既是喜闻乐见的读物,又是深受教育的题材。寓言是由虚构浅显的小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今天,老师带同学们再学习一篇滑稽可笑而又富有深刻含义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解释文题师:南、北,我们都知道,是两个相反的方向。但“辕”和“辙”指的又是什么呢?(出示挂图,讲解“辕”和“辙”的本意)马车本来向南走,车辙印也应该随之向南,怎么会反而向北呢?让我们在课文中寻找答案。三、初读课文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了解一下这个故事。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初步感知出示自学指导(一):故事主要围绕谁与谁之间的对话展开的?(做车人和他的朋友)2、学生自读课文,加
10、深对课文的理解四、相互探讨,解疑释惑1、默读课文, 提出问题。2、师生质疑:这个人要去南方,却往北行驶,有人告诉他方向错了,这个人是谁?朋友劝了他几次,是怎么劝的?他是怎么说的?他的朋友劝了他三次,他接受了吗?像他这样总是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听别人意见的人,我们用一个成语形容他,叫什么?(固执己见)现在谁能帮老师分析这个人能否到达楚国,说明理由。(楚国在南面,马车本应往南,他却往北走,最终产生的结果就是他只会越走越远。)如果你遇到这个人会对他说什么呢?(学生谈论,交流发言)南辕北辙中那个做车人和他的朋友谁的想法对?“南辕北辙”是什么意思吗?这个故事它又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告诉我们做
11、事要明确方向,如果方向错了,无论条件多好,也不能到达目的。)五、当堂训练“南辕北辙”中的“辕”的意思是_;“辙”的意思是_。“南辕北辙”的意思是_。常用来讽刺_。六、布置作业搜集寓言故事, 把南辕北辙讲给别人听。七、板书设计 9、寓言两则南辕北辙目的 行动越 越马 快 车夫 好 远盘缠 多八、教学反思:10.惊弓之鸟熟记下列成语故事: 守株待兔 画蛇添足 精卫填海 南征北战 囫囵吞枣 废寝忘食 草船借箭 掩耳盗铃 一诺千金 三顾茅庐 铁杵磨针 精诚所至教学目标:1 通过集体认读、随机读写、联系语境等手段,理解“孤单失群”“愈合”“裂开”等重点词,2通过填空、比较等手段,了解文章的遣词造句,理清
12、更羸分析思考的思路,具有初步的推理意识。3. 在反复朗读、辨析感悟中体会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准确判断的优秀品质。4 让学生了解“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教学难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教具准备:课件,词语卡片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惊弓之鸟,了解课前预习。(一)导入,初读。1.师: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文
13、明的古国,五千年的文明使我国积淀了数不尽的文化宝藏,而成语就是其中璀璨的明星。能说说你认识哪些成语吗?指名若干学生说。师:成语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成语故事惊弓之鸟。师板书,请生读题。(二)检查自学情况,归类学习字词。1.检查预习情况。师:看了课题,我想你们一定发现了这个成语里藏着两样事物,分别是弓、鸟。(1)出示“弓”图指“弦”部,幻灯标注“弦”部,请学生说说这个部位叫什么,理解并读好“弦”。师:要打猎,有了弓,还得有箭。出示“箭”图师:这便是“箭”,古时候,人们挽弓搭箭打猎的动作就叫射箭。出示“射箭”,请生读好。(2)师:而这“鸟”指的就是大雁。出示“大雁”图
14、。 师:了解大雁吗?能不能来介绍介绍?(大雁:候鸟,秋天飞往南方,冬天飞往北方,样子像鹅,群居在水边,飞行时排列成行)大雁是群居的鸟类,它们总是集体行动。)范写指导“雁”字。学生在田字格内书写一个“雁”字,写完后请学生把作业纸放到桌子里面。2.检查词语情况。师:同学们课前预习过了课文,生字词都认识了吗?我来考考大家。幻灯出示词语:大王 更羸 愈合 裂开 孤单失群 悲惨(1)检查第一组词。1)师:请同学们看看第一行词,你们发现没有,他们都是对人的称呼。师:谁会读?指名读。纠正“大王”读音。请生齐读。师:这“大王”指的是哪国的国王?出示:魏国。师:魏国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小国,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
15、请生齐读“魏国”。师:这“大王”是魏国的国王,所以我们也可以称他为魏王。出示:“魏王”。2)纠正“更羸”读音。提醒“更”多音字。板书“赢”字与“羸”比较,加红“贝”部,了解字形。齐读“更羸”。师:更羸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谁能用文中的句子来介绍介绍更羸?生读文章第一自然段,师幻灯出示: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师:知道什么是“射箭能手”吗?生答。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能手,比如我们班里画画特别好的,我们可以称他为画画能手;唱歌特别好听的,可以称他为唱歌能手。而更羸在射箭方面特别有能耐,所以我们称他为射箭能手。师:让我们把对更羸的赞美读到句子中去。齐读。3)齐读第一行四个词。3.检查第二组词
16、。出示:愈合 裂开请学生读第二行词。师:这两个词你们发现什么了吗?请生说说这两个词在课文中的意思。(愈合:伤口长好,伤口合拢。裂开:伤口撕裂、分开。)读好这两个词。4.检查第三组词。请生领读。孤单失群(离开同伴,无依无靠),为什么把孤单失群和悲惨放在一组,学完课文就知道了。二、走进惊弓之鸟,了解事件因果师:下面请同学们再拿起课本认真地读一读这篇课文,这回可要把生字词读准了。师:读了课文,你们发现哪里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请生读段落。(一)如何射雁师出示: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2师:同学们,你们发现没有这个自
17、然段这么长,可是却只有一句话!你们看,它中间一连用了几个逗号?(6个)要读好它可不容易,请同学们自己先好好地读读,待会我们看看谁能非常正确、通顺地把它读下来。学生自读。指名读。(23个)齐读。3师:这句话虽然只有一句话,可是却又讲了两层意思,请大家再仔细读读,看看它先讲了什么,后讲了什么?生自读,思考。预设:先讲了更羸怎样拉弦,后讲了大雁怎样从半空里掉了下来。师:是呀!现在谁能用你的读让我们大家都看到这两幅画面?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段话中写大雁掉下来,连续用了两个“直”字。(“直”字醒目。)这两个“直”字的意思一样吗?(第一个“直”字可换词,第二个“直”可在直前
18、后加字。)师:那你能不能把大雁当时的样子,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呢?齐读。(二)是何原因1. 师:同学们更羸并不取箭,只拉了一下弦,嘣的一声,大雁就掉了下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原因?生:第九自然段。幻灯出示: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师:更羸的这一番解释总共有几句话?我们请某组同学一个一个读下去。师:有四句。每句话分别讲了什么呢?请同学再自己读读这番话,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跟你的同桌说说。2.
19、师:你们读懂了吗?老师来检查一下。出示填空题:更羸看到 ,想到 ;更羸听到 ,想到 。3.师:课文中又是怎么说的呢?我们一起来读。指名说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师:课文中先写了更羸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听到的。用眼睛看,用耳朵听,我们就叫观察。师板书:观察。师:那第二句话在写什么呢?生答。师:由观察而进行思考想象,我们就叫做分析。板书:分析请生再齐读第一、二两句。4.师:那后面两句又写了什么呢?我们也一起来读读。请生说写了什么。师:老师把大雁掉下的过程写在了卡片上,可是我把它们的顺序给弄乱了,你能不能重新按顺序把它们排列清楚呢?(学生在作业纸上先试排。)指名排,请生说说顺序。5.师:是呀,同学们正是因
20、为大雁的害怕导致大雁直往上飞,最终直掉下来。那它害怕什么呢?当时,它在想些什么呢?生说。师:其实这些更羸早就预料到了!由箭伤未愈、孤单失群,更羸料定大雁听到弦声,一定会,由心里害怕,一定会最终导致。这样一步一步的思考过程,我们就叫推理。板书:推理。(三)练说想法,提升朗读。1.师:同学们,课文把更羸心里怎么想的放在了文章的最后,其实更羸一开始看到大雁就已经想了,正是他胸有成竹了,才会对大王说:(出示第二自然段)“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师:现在谁愿意来当当更羸,来说说当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呢?指名学生说想法。2.引读更羸的话。师:此时更羸已经成竹在胸了,更羸们一起自信
21、地对魏王说:三、总结全文。师:同学们,这个成语故事不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接下来魏王与更羸的对话也非常精彩,特别适合我们去品味;同时这个成语流传了两千多年,至今人们还常常把“惊弓之鸟”挂在嘴边,但是现在人们所说的“惊弓之鸟”还是那只大雁吗?就让我们下节课再走进惊弓之鸟,继续去感受吧!板书设计惊弓之鸟伤口裂开 赢 直往上飞 观察 猜测 心里害怕 推理听到弦响 掉了下来堂清题:一 区别形近字,组词: 猎( ) 孤( ) 惨( ) 榜( ) 借( ) 狐( ) 渗( ) 膀( )二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本事( ) 悲惨( ) 孤单( )三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只要就 如果就 因为所以 一就 1(
22、 )如果我的腿不腐了,我们出去玩( )方便多了。 2我不用箭,( )一拉弓,这只大雁( )会掉下来。 3( )它受过箭伤,( )飞得慢。 4它( )使劲,伤口又裂开了,( )掉了下来。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朗读训练重点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请同学来读一读。指名朗读。2、出示三句话:【“是吗?”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疑惑地问,“你有这样的本事?”“嗬!”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魏王更加奇怪了,问:“你怎么知道的?”】3、师:朗读对话要按照以下这四步来读句。出示朗读步骤:【读好句子语气:一找提示语;二找
23、标点;三找重音;四有感情地朗读。】按照这个方法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句。 我从这句话的提示语中找到_一词,这句句子要读出_语气。 我从标点符号上知道这是一句_句,语气应(上扬,下降,平直)。 我认为这句话中_应该读出重音。 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_。根据老师教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如何读好2、3句。分别指名读。4、齐读这三句话。5、下面由老师和同学配合分角色朗读,老师做更羸,同学做魏王,要求去掉旁白,直接读说的话。二、引申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2、师:说得对。“惊”就是
24、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惊弓之乌”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师举例: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也是惊弓之鸟。)(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这种人是胆小鬼。)3、师:说得对。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我们不应该学习这样的人。三
25、、课外阅读 纸上谈兵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能比得上他的。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是并不称赞他。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事,而赵括太轻率地讨论打仗这件事了。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打败赵国军队的人一定是赵括自己.” 赵括代替廉颇以后,变更了军法,轻率敌人任用军官。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指挥秦兵,假装败退,而断绝赵国军队的粮道,报赵国军队一分为二,赵国军队士气不能统一。被困四十多天,赵国军队非常饥饿,赵括亲自指挥精兵搏战,却被秦军用箭射死了。 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军,秦军全部将他们活
26、埋了。1. 赵奢是如何评价自己儿子赵括的?用画出来。2. 赵括当上赵国的将军后,是怎样做的?3. 秦国的将军白起用什么办法打败赵国的军队的?4. 赵国军队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成语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11、画杨桃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1、学会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理解文中“叮嘱、审视、半晌、和颜悦色、教诲”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课前准备:课件、杨桃实物或杨桃图画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积累:不假思索 异口同声 结结巴巴 支支吾吾 迟迟疑疑一、导入 出示目标1、大家看!老
27、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什么礼物?(出示杨桃)这是杨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自己读一遍,了解杨桃)在著名作家岑桑心中,这个杨桃可不仅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已步入晚年的他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小学时画杨桃的经历,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那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出示课题)画杨桃 2、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句子和上下文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2)初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一)出示自学指导: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词,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不懂的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请教他人。3、课文主要
28、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叮嘱 前排 靠边 一幅画 审视 严肃 半晌 熟悉 教诲 和颜悦色 一生受用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2、指导书写:嘱 肃 熟 3、比较组词:盯订叮 幅副 响晌 悔诲4、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5、交流不明白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叮嘱:再三嘱咐。半晌:好大一会儿。教诲:教导,训导。审视:仔细的看。和颜悦色:形容态度温和可亲。6、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给出词语,概括内容。靠边 杨桃 五角星 审视 轮流 角度(三)学习课文第一段“我”画画时爸爸是怎样叮嘱我的?你认为爸爸是想告诉我什么?联系课文内容理解:
29、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三、课堂检测1、读拼音写词语dngzh qinpi kobin zhnqu shnsh lnli Jing ti shnqng yns bnshng h ynyu s sh x xings jiohu 2、给加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对号。一幅画(f f) 熟悉(x xi) 教诲(hu hu)3、照样子,写词语。认认真真 _、_、_、_4、填空: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 ) ,就( ),不要( ),画走了样。四、布置作业1、抄写新词两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把父亲的话牢记在心。板书设计叮嘱 画杨桃:看
30、到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教学反思: 11、画杨桃第一课时作业设计一、拼一拼,写一写。dng zh shn sh dun zhng yn s shng w h yn yu s jio hu sh x 二、辨一辨,填空。册 侧 测 ( )面 ( )量 练习( ) 幅 福 富 幸( ) 一( )画 ( )有做 作 坐 座 ( )业 ( )为 ( )文 合( ) ( )用 工( )三、选词填空严格 严肃1、张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一向很( )。2、小强没有完成作业,李老师( )地批评了他。 教育 教诲1、 山村的孩子渴望受到良好的( )。2、 虽然我离开母校多年了,可是老师们的( ),永远留在我的心中。四、开
31、火车 接词语排 排水 水果 ( )( )( ) 悦( )( )( )( )( )树( )( )( )( )( )杨( )( )( )( )( )五、照样子,写词语。认认真真( ) ( ) ( ) ( )11、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前积累: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复习导入 出示目标1、复习导入复习:小时候“我”画画时爸爸是怎样要求我的?(板书: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2、出示学习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老师说的那段话。二、品
32、词析句 逐层理解(一)明白“我”画画的态度1、出示自学指导(一)默读第2自然段,弄清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我”的座位在什么地方?“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 “我”是怎样画的? 2、比较句子:说说下面两个句子,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A、我看了看,画了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B、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第二句,注意重读的词。板书:认认真真看老老实实画指导朗读,结合父亲的话。“我”坚持着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换种说法就是实事求是。师板书:实事求是(生齐读)(二)感受老师和同学的不同态度1、合作交流读课文319自然段,思考: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同学
33、们是怎样看待我的这幅画的? 请画出老师与同学的两次对话,同桌分角色读一读,看看能发现什么?画出老师神态变化的词,想一想为什么?2、交流(1)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同学们(哈哈大笑)起来。同学们是怎么说的?(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这种笑是怎样的笑?(嘲笑、讥笑)指导朗读同学们的话。(2)老师走到“我”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确实像个五角星,而同学们却说不像,所以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理解 “审视”(看得很认真) (3)我们来读一读老师和同学的两次对话。(出示对话)根据对话,我们来给对话加上提示语,好吧?“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不假思索地)回答。
34、“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同学们支支吾吾地说)“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同学们结结巴巴地回答)“好,下一个。”指导对话朗读。从老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是呀!老师学生的语言中,已经知道同学们的态度转变了,所以老师的神情也有开始的严肃变得和颜悦色起来。)思考:老师为什么请几个同学轮流做到我的座位上?(3)出示第十八自然段,读段思考: 理解“和颜悦色”。老师说的话共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给这一段分层。 (理清层次后试着背诵) 理解老师要求我们“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这实际上是
35、一种什么态度?(实事求是)。小结:这是老师教育那些想当然发笑的同学,实际上是要求我做事应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指导背诵第段中老师说的话怎么才能较快地记住这段话呢?我有两点建议:一是弄清这段话的层次。老师讲的话有三层意思,第一层讲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第二层讲应相信自己的眼睛,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第二点建议是抓住段中“但是”“因此”“不要要”等起着联结作用的词语来背。35分钟背诵时间。如果时间允许,可当堂抽查。三、回归整体,深化理解。1、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岑桑,生于1926年,我国当代著名作家。1985年当选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副
36、主席。1942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与小时候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分不开的。”2、看来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四、检测按课文内容填空1、父亲对我要求很严,经常_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_,不要_,画走了样。”2、老师_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_,但是,看的_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_。因此,当我们看见别
37、人把杨桃画成_的时候,不要忙着_,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_,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_。” 板书设计:父亲: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画杨桃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实事求是)老师: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一生受用布置作业:1、熟练背诵老师说的一段话。2、摘抄老师和父亲含义深刻的话。3、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把所看到的的与同学交流。教学反思:11、画杨桃第二课时作业设计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叮嘱( ) 严肃( ) 半晌( ) 教诲( )2、练习写句子(1)是就_(2)不像而像_(3)不要要_3、阅读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
38、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1)用“和颜悦色”说一句话。_(2)老师的话讲了三层意思,分别是:_(3)老师的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拓展阅读(一)苹果里的星星一天,安娜从幼儿园回到家里,迫不及待地告诉爸爸,说她今天切开苹果时,发现里面隐藏着一颗星星。 苹果里会有星星?爸爸心想自己一生不知吃过多少苹果,可从来没有发现安娜所说的星星。于是,他从冰箱中拿出一个苹果,熟练地用小刀将苹果一分
39、为二,然后看了看说:“哪有星星?”“来,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小安娜说着拿起另一个苹果横刀一切,然后把切好的苹果伸到父亲面前:“爸爸,看呐,里头有没有星星?”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显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父亲顿时感慨万分,几十年习惯了规规矩矩的从茎部往底部窝凹处分切苹果的方法,怎能发现其中隐藏的图案呢?孩子换了一种切法,居然发现了大家从未看见过的苹果里的星星。这真是奇迹! 发现新事物,创造新奇迹,需要高超的智慧,但智慧从哪里来呢?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或许是打开智慧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安娜切苹果的方法与爸爸有什么不同? 、读了这篇文中,你明白了什么?(换一种思维,或许会创造奇迹。) 拓展阅读(二) 选 择几个学生向一位老师请教人生的真谛。老师把他们带到果树林边,这时正是果子成熟的季节,树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你们各自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你认为最大最好的果子,不许走回头路 不许做第二次选择。”老师吩咐说。学生们出发了。在穿过果树林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都十分认真地进行选择。等他们到达果树林的另一端时,老师己在那里等候着他们。 “你们是否都选到自己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