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案例分析.doc
《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案例分析.doc(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案例分析【精品文档】第 31 页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内部指引案例分析第一部分 资本充足状况评级案例分析事实情况K银行是一家成立于1987年的商业银行,从该行资产负债表、损益和资本充足率相关报表可以看到,2004年末,该行实收资本30亿元,资本公积为10亿元,盈余公积为5亿元,未分配利润为5亿元,次级债余额30亿元。2004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11%,比上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该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45亿元,贷款一般准备10亿元,经评估,该行贷款损失准备已经按照监管机构的要求足额提取。为抵御风险,该行于2004年末对拆借、投资、抵债资产、其他应收利
2、息、金融债回购、票据回购、信贷资产回购等其他资产按余额的1提取一般准备2亿元。2004年度,该行实现利润5亿元,较上年减少了45%,资产利润率为0.25%,资本利润率10%。该行已经区分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交易账户头寸总额为70亿元。经测算,该行表内外风险资产总额为1500亿元。评级人员在收集整理日常市场准入、非现场监管与现场检查相关信息时发现,该行次级债是2004年发行的,期限为5年。该行贷款大量集中在一些国家政策严格调控的行业,由于受宏观调控的影响,不良贷款率还将持续上升,盈利状况因此将受到进一步影响。在评级前,评级人员对该行的资本账户和资本管理情况进行了现场评估。评估发现,该行对L银行投
3、资5亿元,占L银行股份的20%,是L银行的第二大股东。2002年至2004年,该行的分红比例为每股0.5元,三年累计分红40亿元,占税后利润总额的60%。该行没有制定资本方面的管理制度,也没有制定与业务计划相配套的资本补充计划,该行董事会已经决议通过了拟设立两家分行的计划,决议同时预计资产将增长20%,但没有提到资本问题。该行管理层提出在3年内上市的建议,董事会讨论时认为由于财务状况不佳,短期内并不具有上市的可能性,建议进行私募,但K银行的两名最大股东表示反对。这两名股东没有表示将增加对银行的注资,调查发现其中一名大股东财务上存在严重问题,不可能对银行注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面临监管机构的压力
4、,董事会通过决议,要求管理层提出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方案,目前管理层在着手进行。第二部分 资产质量状况评级案例分析【事实情况】1.主要指标(1)银行2004年末贷款余额2184.90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1701.16亿元,关注类贷款374.82亿元,次级类贷款64.58亿元,可疑类贷款24.42亿元,损失类贷款18.66亿元,不良贷款总额为108.92亿元,比年初减少9.9亿元,下降0.97个百分点,其中全年核销不良贷款18.38亿元。(2)该行2004年末最大单一客户为有限责任公司,贷款余额为12.68亿元,最大集团客户为集团公司,贷款余额为26.2亿元,上述贷款均为正常类贷款。该行2004年末
5、资本净额为218.9亿元。(3)按借款企业行业划分,该行2004年末对公人民币贷款余额超过100亿元的前四大行业为:制造业,贷款余额373.78亿元,占资本净额170.75%,不良率6.37% ;房地产业,贷款余额350.96亿元,占资本净额160.33%,不良率4.16%;批发和零售业,贷款余额242.68亿元,占资本净额110.86%,不良率13.2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贷款余额213.96亿元,占资本净额97.74%,不良率4.11%。(4) 该行2004年末贷款损失一般准备余额为24.7亿元,贷款损失专项准备余额60.62亿元,未计提贷款损失特种准备。(5)该行2004年末贷款以外其
6、他资产余额为36.78亿元,其中不良资产余额为9.87亿元,预计损失额3.2亿元,其中表内应收利息1.24亿元、待处理同业拆借垫款0.68亿元、待处理抵债资产0.74亿元和在建工程0.54亿元。2.主要事实(1)截至2004年末,该行建立了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制度并不断完善,不良贷款率连续三年实现“双降。该行于2004年调整了授权授信制度,上收了贷款权限,成立了审贷委员会。调整了内部部室设置,设立了风险管理部,完成了该行总行审贷委员会、风险管理部审贷委员会及分行审贷委员会三层审贷机构的结构调整。该行制定了总行审贷委员会操作细则,规定行长不得任总行审贷委员会主任委员,但拥有一票否决权;还
7、规定各级委员会的审批权限,以及审贷会的人员构成,审贷会的召开频率、人员要求、表决形式及档案管理等内容。该行正在积极探索准确计量授信风险的方法和模式,除了与国外公司联合开发定价模型外,还结合新一代信息系统的开发注重了对信用风险敞口(贷款余额)、贷款到期日、贷款违约概率(PD)及违约回收率(LGD)等信用风险数据的收集。该行2004年通过改革授权制度、统一授信、集中审批、加大授信业务监控和违规处罚力度等一系列措施,积极改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新增贷款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经监管机构的非现场监管及现场核查发现,该行存在审贷委员会操作不规范、个别分支机构超越授权审批贷款、违反内部规章发放贷款等问题,贷后检
8、查仍流于形式,风险监控不到位和不及时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仍然是贷款管理的薄弱环节。(2)该行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制定了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及操作细则,并于2004年进行了修改。该行根据风险管理的需要,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在贷款五级分类的基础上完成了九级分类系统的开发,并和五级分类并行。九级分类系统的财务和非财务评价要素更加全面科学,风险分类更加细化。目前分类工作以对公人民币贷款为主,个人消费贷款和外汇贷款以及其他风险资产的分类较为简单,分类范围尚未覆盖到表外业务。该行风险管理部负责贷款分类及质量跟踪,配备了专职人员从事分类工作,并配合九级分类系统上线加大了对支行的培训力度,支行一般按
9、季对贷款进行分类,贷款分类的基本情况及准确性成为该行风险管理部和稽核部的检查重点。同时,2004年该行监事会审计委员会也进行了贷款分类情况的专项审计。该行的贷款风险分类以计算机系统分类为基础,并辅以专家集体审定。该行还上收了调整计算机分类结果的权限,需要调整级别的贷款500万元以上必须由总行风险管理委员会评审决定,从制度上保证分类的客观性和标准的一致性。监管机构的贷款分类偏离度的现场核查发现,该行存在不严格执行分类规定,分类结果调整不及时,为保证年终薪酬奖励而人为调整分类结果等问题。该行总体贷款偏离度为0.86%,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贷款偏离度为1.04%。(3)该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银行
10、人民币贷款担保管理指引(试行)、银行抵质押物管理办法(试行)银行中小企业优质担保小额授信指引(试行)等担保贷款管理规定。该行2004年新发放贷款抵质押率超过40%,比上年提高5.11个百分点。经监管机构核查,该行以前遗留的关联互保贷款占比仍然较高,特别在大型集团客户中关联互保仍较普遍存在,其中个别贷款出现不良。该行对抵质押物管理的基础工作不完善,没有建立定期评估制度,部分贷款抵押物的有效性及合法性仍存在瑕疵。该行2004年末抵质押物总价值在819.45亿元,房产和土地占其中的90%以上,目前看来市场流通性和价值稳定性尚好,但受房地价和房市未来走势的影响较大。(4)按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
11、暂行)(银监发(2004)3号)的规定,该行风险性非信贷类资产主要包括抵债资产、逾期拆借、应收利息、在建工程等。该行报告2004年末不良资产总量为19.74亿元,预计损失7.6亿元。经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核查认定,该行报送的数据基本包括了不良资产的主要部分,现存风险性非信贷资产除抵债资产外,基本是金融机构拆借、信用社历史遗留等问题,且都已落实管理责任,并在积极催收或处置之中。该行没有建立完善的非信贷类资产管理制度,其风险管理未纳入银行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第三部分 公司治理评级案例分析事实情况银行于年月组建,该行目前实收资本亿元,股东户,其中:国有股家,持股;外资股家,持股;法人股东家,持股;个人股
12、户,持股。股权结构既集中又分散,前三大股东持股均在以上,合计占比87.6%;其余股东单家持股均在2%以下。从原城市信用社转入的部分股东,不符合向金融机构投资入股条件,一直未予清理。该行股东单位资料不全。该行建立了股东大会制度,在章程中就股东大会职权、会议召开、决议等作了明确规定,并制订了股东大会议事规则。年度股东大会和年届临时股东大会,提出议案14个,均采取举手表决的方式予以通过,会议记录没有董事和记录员的签名。此外,未能在股东大会上通报监管机构的监管意见。该行董事会现有成员15名,其中:董事长1人,执行董事4人(该行正副行长),股东董事11人(含董事长)。在11名股东董事中只有6名有金融从业
13、经历。没有建立独立董事制度。董事会下设董事会秘书处、薪酬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职责。该行制定了董事会议事规则。召开的次董事会会议,审议提案项,分别就银行年度业务经营报告、财务预决算、利润分配、发展规划及经营目标、行长工作细则等事项进行了审议和表决。从董事会记录看,基本上都能就议案进行讨论,发表个人意见。董事的平均到会率为70,届次会议中,有8名董事曾以授权方式参加会议,其中与各有4次;在届次会议中,等三位董事未参加会议,也未授权他人出席。该行未按其董事会议事规则的要求统一制作委托书,与会董事未在会议记录上签名,存在委托非董事参加董事会会议等问题。年,制定了银行发展战略管理纲要。
14、董事会没有对董事和高级管理层的履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董事会秘书处兼任发展规划部、监事会办公室。该行监事会现有成员6人,其中:专职监事长1人、股东监事4人(含监事长)、职工监事2人,没有聘请外部监事。在该行股东监事中有2名国家公务员。个别监事,如监事连续三次不参加监事会会议,该行未按其章程的规定予以撤换。该行制订了监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办公室与董事会秘书处合署办公,董事会秘书兼任监事会办公室负责人。监事会仅通过听取高级管理层汇报和列席董事会的方式了解该行的经营管理情况,也未向监事会报告审计检查的情况。从年以来召开的次会议记录看,监事会的工作未涉及监督董事会和高管层的履职情况,未对董事及高管层成员
15、尽职情况进行质询;没有对该行的财务活动、经营决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进行审计;也未对该行审计部门的工作进行指导。该行高管层现有成员4人,其中:行长1人、副行长3人,均在市委或市政府提名的基础上,由董事会聘任,并报监管机构进行任职资格审查。高管层分工未遵循相互制衡的原则,副行长同时分管信贷管理部、公司业务部、个人业务部,授信业务管理流程的各环节由同一管理层成员负责。制订了行长工作细则,行长办公会议一般每周召开一次,主要讨论决定经营管理方面的事项。行长对副行长、直属经营单位和各支行以书面方式进行授权。董事长一直参加行长办公会,并曾主持召开过次会议,讨论支行行长选拔、信贷投向指导意见、经营年度考核等
16、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应由董事会讨论的部分事项也在行长办公会上讨论,如年度临时股东大会安排、届次、次董事会会议议程安排,高管人员年终奖励考核办法和董事、监事的津贴管理办法等事项都是在行长办公会议上决策的。高管层没有及时向董事会、监事会报告部分重大事项。如,未将监管机构的检查意见向董事会和监事会报告,也未将行长办公会议记录报送监事会。该行执行董事、职工监事的考核纳入员工考核体系,实行职级工资制度,此外股东董事、股东监事均未在该行领取薪酬。对高级管理层的薪酬激励主要是按照该行经营管理层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年度薪酬考核办法执行,薪酬与年度利润挂钩,以资本利润率为单一考核指标。董事会对高级管理层未建立制度
17、化的绩效考核的标准和程序,对董事、监事没有建立履职评价制度,也未评价其履职情况。该行章程原则规定了董事和监事的权利义务,对其遵纪守法、勤勉尽职等做出了明确要求,规定董事会的约束和评价由监事会和股东大会负责,监事会的约束和评价由股东大会负责,高级管理层的约束和评价主要由董事会负责。但该行董事会没有议案对高管层进行评价和奖惩;该行也没有对董事、高级管理层进行离任审计或对个人履职情况进行评价。 该行没有建立关联交易风险识别体系、集团客户综合授信管理体系和电子化信贷管理系统,对股东及关联企业、集团客户的贷款按照一般客户贷款管理。该行的董事会没有明确的关联交易风险控制政策,没有设立关联交易管理委员会,未
18、制定关联交易风险控制制度,对董事关联交易未制定报告制度。该行的股东贷款超比例问题严重,并且向股东单位发放信用贷款,还存在变相发放以本行股权为质押的贷款。截至年末,该行股东及其关联企业授信业务余额为亿元,占资本净额的73。该行年年报严格按照关于规范股份制商业银行年度报告内容的通知和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的要求,全面披露了该年度经营业绩、财务信息、风险状况、关联交易情况和高管人员的薪酬情况等信息。年报内容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并将董事会成员的表决意见和签名载入年报之中。第四部分 内部控制评级案例分析事实情况C银行是一家成立于1984年的商业银行。2004年度,该行经营管理层共12人,其中包括行长1人
19、,副行长2人,副行级干部2人,行助级干部7人,由于管理层人数较多,一些事项由于管理层成员之间的分歧而常常拖延不决。该行董事会基本不对银行重要业务作出决策,召开次数较少,董事会决议没有关注银行的内部控制问题。该行总行共有25个内设部门,包括一个总行营业部。由于营业部业务操作权限较少,总行有关部门直接负责其所在地28家支行的具体业务和相关职能,包括授信审批、信用证业务、支行人事管理等。各部门自行确定内部的职责和岗位,一些部门存在职责不清的现象,二级部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职责交叉情况。由于员工力量不足,部门内部兼岗情况较为严重。行长与副行长、各部门经理之间建立了授权制度,但授权散落于有关会议决议和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业银行 监管 评级 内部 指引 案例 分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