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缩句的基本原则(1).doc





《小学缩句的基本原则(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缩句的基本原则(1).doc(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小学缩句的基本原则(1)缩句的基本原则缩句的基本原则 在缩句教学中,要注意的原则有三条。一是不改变原句的意思,二是不改变原句的结构,三是缩写后仍然是句子。缩句一般采用问答法,即提出问题,找出答案,再把问题和答案连成句子。问答法又分两种方法,一是“谁干什么”法,二是“什么怎么样”法。 1、 缩句后主要成分必须是词或词组而不是语素例如:“大熊猫贪婪地吃着鲜嫩的竹叶”不能缩
2、成“熊猫吃叶”,而应缩成“大熊猫吃着竹叶”。因为“大熊猫”和“竹叶”是完整的概念,“熊猫”和“大熊猫”的外延并不一致。“叶”在这里是语素而不是词,“竹叶”才是词。类似的如“公园里的月季花像孩子那欢快的笑脸”中的“月季花”和“月光照进了我的办公室”中的“月光”等。2、 保留一些必要的附加成分例如:“我班先进学生热情地帮助后进学生”。如果缩成:“学生帮助学生”则意思模糊,只能缩成“先进学生帮助后进学生”。保留了“先进”和“后进”两个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确了。3、否定中的否定词要保留例如:“真正的革命者不能低下高贵的头” 只能缩成“革命不能下头”。如果缩成“革命者低下头”则意思完全相反了.同理,“
3、真正的共产党员不能出卖为人民服务的权利”只能缩成“共产党员不能出卖权利”,若缩成“共产党员出卖权利”则意思相反了。4、“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字和“被”字要保留例如:“密密层层的枝叶把阳光挡住了”,应该缩成“枝叶把阳光挡住了”,而不能缩成“枝叶挡住了”。又如“奔腾的黄河水被拦河大坝拦住了”,应该缩成“黄河水被大坝拦住了”,而不能缩成“黄河水拦住了”。5、谓语后面的“着”“了”“过”应保留“着”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若缩成“旧围裙里兜火柴”,是以前兜,还是现在兜?不明白。“了”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如:“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课”
4、,若缩成“张老师上课”,是正在上,还是上完了?不知道。“过”字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过去。如:“我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若缩成“我游览香山”,是正在游览。还是曾经游览?不清楚。可见谓语后面的“着”“了”“过”不能去掉。6、复指成分应完整地保留例如:“他们自己认真地进行了一年一度的考核”应缩成“他们自己进行了考核”。若缩成“他们进行了考核”或“自己进行了考核”意思都不完整。7、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应该完整地去掉例如:“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就缩成“骏马奔驰”,不能缩成“骏马在奔驰”,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表示方位的词组作状语时,都不能保留“在”字,应该同后面
5、的状语一起完整地去掉。8、 关于补语的处理首先,动词谓语后面的补语一般应保留中心词。如:“大片大片的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应缩成“雪花落在头发上”。若缩成“雪花落”则意思不明了。其次,形容词后面的补语一般删去。如“中奖后的老王高兴得跳起来”,可缩成“老王高兴”。 一、确认句子成份在句中的位置含有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的句子才成独立单句。指导学生先分清这两面部分之后,再找分句子主杆“主、谓、宾”,而后找出“定、状、补。”“定、状、补”也就是缩句时按删除的部分。“定、状、补”,它们在句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呢?它们处于的位置是:1、定语,它的位置有两处:一是在主语的前头,二是在宾语的前头,例:静静的
6、小溪从村外缓慢地流向宽阔的潘阳湖。“小溪”为主语,“潘阳湖“为宾语,那么“静静”,“宽阔”分别为这个句子的定语。定语对中心起了修饰和领属的作用。2、状语,它的位置也有两处,一处在谓语的前头,如上例子,缓慢地流,“流”是谓语,“缓慢”那就是状语,另一处在句子之首,表示时间和处所。例如,“从昨天开始”,“在学校里”。3、补语,它的位置同样是两处,一处在谓语的后头,表示程度和结果。例:我高兴得跳起来,“跳起来”为补语。一处是在宾语的后头,表示补充说明,我打了他三下,“三下”为补语。二、抓住句中的中心词,用设问的方法,找准句子主杆。例如,中国第一丹霞江郎山耸立在美丽富饶的浙西大地,在这个句中很容易确立
7、“耸立”这个词是谓语,就可以用设问的方法找出主语和宾语。问:什么耸立:江郎山耸立。耸立在哪里:江山郎耸立在浙西大地,很明显,“主、谓、宾 ”就是“江郎山耸立浙西大地”,这是句子的主杆。其余的是枝叶,要删除去。这个方法,通过多项训练,学生就很快地掌握起来。二、 借助结构助词,找准句子的主杆。借助结构助词“的、地、得”为标志,寻找“主、谓、宾 ”就方便得多了。“的”字,是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主语、宾语)之间。例:小明的爸爸认真地审阅市政府的工作报告。“爸爸”,“工作报告”前面有个“的”字,可以定为“爸爸”是主语,“工作报告”是宾语。“地”字用在状语和中心词(谓语)之间。上例中,“认真地审阅”,“审阅
8、“前头有“地”字,可以定为“审阅”是谓语。“得”字用在谓语和补语之间。例:她笑得很开心,笑和开心之间在“得”字,那么“笑”字可定为谓语。缩句,就是把写得比较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的枝干去掉,留下主干,使其简单明了,我认为缩句的原则是:留下主、谓、宾的中心词,去掉定、状、补,兼及句子基本意思不变和完整性。在缩句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比较难处理的句子,教师难教学,学生难掌握,我参考了一些专家的意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提出一些实例和大家一起讨论,供同行们参考。1、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如何处理例:解放军叔叔在炎热的夏天练习射击。这个句子的处理,实际上是遇到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如何处理的问题。复指短
9、语是由两个词或短语重叠在一起指同一个人或事物作同一个成分的,彼此有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关系。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缩句时一般可保留表示某某人或某某事物主要词语;如果复指短语本身很短,也可以将整个儿复指短语保留在主干中。本句可以缩成:解放军叔叔练习射击。也可以缩成: 解放军练习射击。不能缩成:叔叔练习射击。(因为主要词语是解放军)2、缩句时要不要保留补语例: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在辽阔在草原上”是补语,故缩为:骏马奔驰。又如:一轮金黄的圆月高高地挂在蓝蓝的天空中。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缩句时要不要保留补语的问题。因为在天空中是补语,根据缩句精神,故因去掉。应当是:圆月挂。(这一类题,我们在实际操作
10、中往往把前后联系非常紧密的补语留下来,比如“一串串快要成熟的葡萄像珍珠似的挂满了藤架。”缩为“葡萄挂满了藤架。”为了句子的完整性留下补语满。但从技术层面来看,不应当保留。)3、去掉状语,原句意思改变了怎么办例:孩子在横木上差点跌到甲板上。有人认为,差点儿是限制跌的,说明孩子还没有掉下来,缩成孩子跌到甲板上句子的原来意思就改变了。不应当删去。我认为差点儿是状语,故应当缩为:孩子跌掉甲板上。4、着、了、过如何处理例:他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大苹果。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能删的。应当缩为:他吃着苹果。5、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例: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
11、宏伟建筑。缩句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例句主语是广场上,而不是灯,所以应当为: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此句,如改为: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广场上”为状语,应缩为:灯照耀建筑。6、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例: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夏天是状语,故删去。原句主语是老人们,说 老人们爱好干什么,故谓语是“爱好”,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 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故答案应当为: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6、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例: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原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基本原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