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幻灯片.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最新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幻灯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幻灯片.ppt(9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1.1 Internet 基基 础础 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在信息社会中,信息量不仅爆炸性地增加,更重要的是应迅速、及时、充分地利用并处理各种信息,使其在提高效率与正确决策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不仅需要有高性能电脑在信息海洋中迅速检索到所需要的数据,而且还需要有能够及时传输大量各种类型数据的通信网络。只有把高性能计算机同高性能通信网络结合在一起,才能真正发挥其全部潜力。就像一辆高性能的赛车,如果在小院子中行驶,无论如何也无法展现其优越性能,只有驰上高速公路才能显示其无穷的魅力。高性能的计算机也只有连接于网络上才能充分展现出它无穷的
2、魅力。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 1986年,NFSNET建成后取代了ARPANET而成为互联网的主干网。早期以ARPANET为主干网的互联网只对少数的专家以及政府要员开放,而以NFSNET为主干网的互联网则向社会开放。NFSNET首先将六个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超级计算机中心连到了NSFNET,即Internet上,这样Internet就初具规模,在以后的几年中便迅速地发展起来。 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迅速商
3、业化,以其独有的魅力和爆炸式的传播速度成为当今的热点。商业利用、企业上网是互联网前进的发动机。网点的增加以及众多企业、商家的参与一方面使互联网的规模急剧扩大,信息量也成倍增加,另一方面也刺激了网络服务的发展。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 1993年,美国政府首先制定了信息高速公路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计划,各国政府纷纷响应,规划了自己的NII计划。1995年,在布鲁塞尔举行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上,一致提出了建设全球信息高速公路(亦称全球信息基础设施(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4、,简称GII)的计划。Internet用户的迅速增长为建成将来的NII和GII创造了重要条件,目前全球已有上亿Internet用户。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 可以认为Internet是遍布全球的各个计算机平台互联的总网络,是一个使世界上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能互相交换各类数据的通信媒介;也可以说Internet是一个不断在发展的全球数据库。 我们在单位(工厂、学校、商店)中通过通信线路将电脑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计算机网络,称为局域网,所有在网上的终端机或电脑都能享受网上(即其他电脑内)的资源。Internet则不是指某个区域范围内的网络,而是将遍布全球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的一个全球性
5、的网络,里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1.2 我国我国Internet的发展的发展 中国最早使用Internet可以追溯到1986年,钱天白先生通过拨号方式在我国首次实现了与Internet的E-mail连接,通过Internet发出了中国第一封E-mail。1990年11月28日,钱天白先生代表我国在SRI首次注册了我国的顶级域名cn,并在国外建立了cn域名服务器。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域名,中国的网络有了自己的标志。1994年4月首次实现了我国与因特网的直接连接,同时在国内开始管理和运行中国顶级域名cn。几十年来,该网已经演变为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Chin
6、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twork),其网址为http:/。 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 1994年,我国邮电部开始与Internet互连,建立了中国电信网(ChinaNet)。ChinaNet与国内的ChinaPAC(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ChinaDDN(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PSTN(公用交换电话网)和ChinaMAIL(中国公用电子信箱系统)互联,构成了ChinaNet的骨干网。 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 此后,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速。ChinaNet和CERnet是我国两大公众计算机网络。前者是邮电部建设的国家骨干计算机网络,是以提供
7、公共服务为主要目的的广域网,它将覆盖全国所有省市、企事业单位与居民家庭,这是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用户全透明漫游的互联网络系统;CERnet则是供教育科研使用的国家计算机网络,已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实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10所高等院校是CERnet的地区网络中心,清华大学是CERnet的国家网管中心。ChinaNet、CERnet与中科院的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和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初步形成了中国互联网的基本格局。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 我国的国家计算机网络主要是金字系列工程,包括金桥、金关、金卡、金税、金宏、金智、金农、金企和金卫等,代表了我国信息化的
8、框架,包括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主要领域。每个金字工程都是一个全国性的计算机网络。 金桥工程即国家公用经济信息通信网工程,它为金融、海关、外贸、内贸、气象、交通、国家安全、科学技术、旅游等信息业务提供了包括卫星网和地面的光纤网在内的天地一体化通信体系,目前已在我国几十个省市试运行。 金关工程将成为我国海关、外贸、外汇管理和税务等企事业部门的计算机网络,为在我国全面推广电子数据交换以及电子邮件业务,进而为实现通关自动化与无纸贸易创造了条件。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 金卡工程即电子货币工程,它主要为银行、旅游等有关部门服务,推广信用卡,实现存款和现金支付网络化、电子化,为减少货币流通提供方便。 金税
9、工程主要配合我国财税制度改革,推行以增值税为主的流转税制度,严格税收征管,堵塞税收流失而实施的一项全国性的信息化工程。该工程计划在全国300多个城市、县、区建网互联,目前已完成50个中心城市,涉及约800个工程建设,并已开始试运行。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 金企工程是国家企业生产与流通信息系统,首批1000多大企业已经入网。 金宏工程是政府宏观调控信息化系统,面向我国高层领导机关和政府部门,建立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民经济宏观决策系统和一批国家级基础数据库。 金卫工程的目标是建立医疗卫生信息网,实现医院管理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化。 金智工程是中国教育科研网,由国家教育部主持,是国家批准实施
10、的“211”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成将会大大改善我国大专院校的教育与科研环境。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 中国金农网意在使广大中国农民使用网络、利用网络。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丰富性给农业的生产和需求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给最分散、最不易沟通的农业、农民带来了最大的便利。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6800万人,上网计算机总数已达2572万台,cn下注册的域名数为250 651个,WWW站点数为473 900个。网站的快速增长进一步说明了我国互联网产业正稳步发展。各种类型的计算机、PC机、Macintosh计算机、Un
11、ix工作站、大型计算机系统及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网络都可以和Internet相连。Internet现已成为最大的信息资源宝库,包含的信息从科研、教育、政策、法规到商业、艺术、娱乐等无所不有。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1.3 Internet服务简介服务简介 1975年,使用网络的人数比一个俱乐部的成员还少。如今,Internet发展势头迅猛,学术用途的年增长率为30%40%,商业用途的年增长率达到300%400%,被称之为“在线世界的宏大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已成为传统的非在线世界的电子化延伸。 电子邮件(E-mail)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收发信息的服务,是Internet上最普遍的应用,因为它加强了人
12、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不管在地球的什么位置,只要有一台连入Internet的电脑,就可以在开启电脑后迅速收发电子邮件。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 浏览网站信息是当前Internet上最重要的服务方式之一。大多数人一上网就浏览各类网站的最新信息,在网站日益丰富、服务日趋完善的今天,上网浏览比通过报刊等新闻媒体所获得的信息更及时,内容更广泛。 远程登录(Telnet)是Internet上较早提供的服务之一。用户可通过专门的Telnet命令登录到一个远程计算机系统,该系统根据用户账号判断用户对本系统的使用权限,用户登录进入后可以使用系统的全部或部分资源。远程登录的根本目的在于可以像当地用户一样方便地使
13、用远地系统权限所允许的各种资源。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 FTP文件传输实质上是Internet上的文件服务系统。利用FTP服务可以直接将远程系统上任何类型的文件下载到本地系统,或将本地文件上传到远程系统。FTP服务分为两类:注册用户FTP服务和匿名(Anonymous)FTP服务。 新闻组(Usenet)又称网上论坛或电子公告板系统(Bulletin Board System,简称为BBS),是人们在一起交流思想观点,公布公共注意事项,寻求帮助的地方。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1.4 TCP/IP 协协 议议1.4.1 TCP/IP概述概述 各种类型的计算机,无论是PC机还是Macinto
14、sh计算机,无论是微型机还是中、大型机,无论是Unix操作系统还是Windows操作系统,都可以和Internet相连,它们之间联系的纽带就是TCP/IP协议。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 我们知道,通过通信线路将两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后,这两台机器之间就可以交换指令、消息、数据文件和程序了,如果把几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就初步形成了一个网络。用户可以使用连接在网络中的某台计算机,运行同一网络上其他计算机中的程序,读取那台计算机中的文件。连接在一起的计算机在互相交换数据时必须有一个约定,这就是网络协议。1972年,第一届国际计算机通信会议(ICCC)规定,在不同计算机和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必须达成一致
15、。 互联网连接了世界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无数不同硬件、不同操作系统和不同软件的计算机,为了保证这些计算机之间能够畅通无阻地交换信息,必须拥有统一的通信协议。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 作为一个通信协议,要提供数据传输目的地址和保证数据迅速可靠传输的措施,这是因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很容易丢失或传错。互联网上使用TCP/IP协议作为一个标准的通信协议。 实际上,用户并非把自己的计算机直接连到Internet上,而是连接到某个网络上,这个网络又通过网络干线与其他网络相连。网络干线之间可通过路由器互联,使得某个网上的计算机能够和其他相连网中的任何一台计算机进行数据和信息交换。如许多用户可以在家中通过拨号上
16、网,将家中的电脑连到“上海热线”的主机上,而“上海热线”的主机又通过高速通信干线与我国各城市、世界上各地区的许许多多的主机相连,所以虽然家中的电脑仅仅连到了“上海热线”,但通过“上海热线”可以浏览全国,甚至全球的各网站的最新信息。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 Internet上互联的计算机的机型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所属网络类型也不同,要使这些不同的计算机互通信息,需要有一组共同的标准或规则集合,这好比不同国家的人进行交谈需要一种共同的语言一样。因特网的基石是TCP/IP协议。实际上TCP/IP是一系列协议,以其中最常用的两个协议TCP和IP命名。TCP协议全称为Transfer Control
17、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P协议全称为Internet Protocol(网际协议)。TCP协议最早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名研究人员提出。1973年,TCP/IP被Unix 4.2BSD系统采用。随着Unix的成功,TCP/IP逐步成为Unix机器的标准网络协议。 Internet的前身ARPANET最初使用NCP协议(Network Control Protocol),由于TCP/IP协议具有跨平台特性,ARPANET实验人员经过对TCP/IP协议的改进以后,规定连入ARPANET的计算机都必须采用TCP/IP协议。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 随着ARPANET逐渐发展成为Inter
18、net(因特网),TCP/IP协议就成为Internet的标准连接协议。TCP协议用于在应用程序之间传送数据,IP协议用于在主机之间传送数据。TCP/IP定义了异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方式,同时又定义了不同计算机网络之间的通信方式。TCP/IP虽然不是ISO国际标准组织所制定的,但由于被广泛采用,已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TCP/IP的结构只有四层:宿主机-至-网络层(Host-to-Network Layer)、网际层(Internet Layer)、传输层(Transport Layer)和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TCP/IP的工作,可以形象地描述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
19、一种过程,或者说TCP/IP的数据信息的传递是按应用层、传输层、网际层、宿主机-至-网络层传递的。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 TCP/IP协议所采用的通信方式是分组交换方式。就是数据在传输时分成若干段,每个数据段称为一个数据包,TCP/IP协议的基本传输单位是数据包。TCP/IP的两个主要协议,即TCP协议和IP协议,可以联合使用,也可以分别与其他协议联合使用,它们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首先,由TCP协议把数据分成若干个数据包,给每个数据包写上序号,以便接收端把数据还原成原来的格式。 然后,IP协议给每个数据包写上发送主机和接收主机的地址,一旦写上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数据包就可以在
20、网上传送数据了。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 这些数据包可以通过不同的传输途径(路由)进行传送,在传输中会出现差错,数据失真、重复、丢失等现象,这些问题都由TCP协议来处理,它具有检查和处理错误的功能,必要时可以请求发送端重新发送数据。工作过程是,IP协议负责数据的传输,而TCP协议负责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TCP/IP除了支持Unix操作系统、Windows NT和路由选择外,还覆盖目前广为流行的 IEEE802.3、IEEE802.5以及X.25等协议,因此,按照TCP/IP协议,能使采用这几种标准协议的网络之间实现互联,并能支持一大批应用软件,如文件传送协议FTP、仿真终端协议等。目前使用的
21、操作系统(如Windows NT、Windows 9X、Linux等)中都包括TCP/IP的设置。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1.4.2 客户机客户机/服务器工作方式服务器工作方式 在TCP/IP中,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指在分布式数据处理中的交互模型。其中,一方的程序向另一方程序发送一个请求并等待响应,另一方程序在收到请求后对此作出响应。这里,发送请求方为客户机,响应方为服务器。客户端软件作为一个应用程序运行于本地计算机,既能作本地计算,需要时又可主动与服务器通信,如拨号上网成为因特网用户等。服务器软件作为一种专用的、享有特权的程序,在一台共享主机上运行。它可同时处理多个
22、远程客户的请求,提供各类服务。一般来说,服务器需要有可靠、完备的硬件和功能强大的操作系统的支持。在工作过程中客户机是主动的,而服务器是被动的。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 客户机/服务器交互必须按照一定的传输协议,如因特网客户机与服务器是按照TCP/IP协议进行互联的。此外,客户机有时也可访问一个以上的服务器;一个服务器也可成为另一个服务器的客户机。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1.5 WWW万维网万维网 Internet是一个信息资源仓库,但由于其组织模式分散,面对这么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何进行方便快捷的浏览查询。Internet所提供的FTP、Telnet等信息服务在操作时较复杂,功能单一,并且需要
23、掌握许多操作命令,这使不熟悉计算机的用户对Internet望而却步。基于关键字检索的WAIS与菜单驱动Gopher的出现大大方便了用户,但这些仍只能提供文本方式的信息查询。 在这种情况下,WWW应运而生,它使人们从Internet上获取信息的手段有了本质的改善; 它以灵活的图文交互用户界面,使得以往任何一种联机服务方式难以匹敌。它简单易学,操作方便,因而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于有了WWW,一个不熟悉计算机网络的用户同样可以成为上网高手。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 WWW是World Wide Web的简称,又称万维网,目前已成为Internet上最重要的服务方式之一。WWW由瑞士日
24、内瓦的欧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CERN)以贝纳斯李(Tim Berners Lee)为主的研究人员开发的,目的是为科研人员共享学术信息提供一种有效的途径。WWW最初是作为一种通用的信息检索和信息服务手段加入Internet世界的。 人们给书籍加上目录早在数百年之前就实现了,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有人提出了基于文章内容使文本互相链接的查询方法,这就是超文本(HyperText)。而在Internet网上,使众多分布的计算机系统实现这一方法,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真正成为现实。这个协议就是大家熟悉的“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第1章 因特网
25、的结构与特点 1980年,首次能使页面互相链接的程序在CERN诞生。正如任何新事物一样,该程序在刚诞生时有其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又通过12年的努力,1992年CERN在Internet上正式发布了字符形式的超文本浏览器,标志着World Wide Web的真正诞生。 WWW实际上是一个将信息检索与超文本技术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全球信息系统,它将位于全球Internet上不同地点的相关多媒体信息有机地编织在一起,称为Web页的集合。它以超文本(HyperText)的方式提供世界范围的多媒体服务,通过浏览器,用户仅需轻轻一点鼠标,就可以环游世界各地的Internet资源。第1章 因特网的结构与特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因特网 结构 特点 幻灯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