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理念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柏拉图的理念论.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的理念论柏拉图的理念论 摘要: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为理念。“理念”来自动词“看”,原意是“看到的东西”。柏拉图把其意义引申为“心灵的眼镜看到的东西”。本文主要讲述柏式哲学以及对此的看法,包括柏拉图的生平,学说的背景,以及影响整个哲学领域的理念论,以及对于柏拉图理念论的影响做出一些粗略
2、的分析。关键词:哲学;柏拉图;理念论;影响一柏拉图式哲学的定义(一)知行两方面极高的理想;(二)知行的合一。我说,西方几千年的的文化就是走它的路,成就它的梦想。你看,西方人对于科学的苦心研究,不就是向知的最高理想而追么? 关于政治、社会、经济的努力改良,不就是向行的最高理想而追么?至于科学研究的结果,处处应用于人事,这不是知而不行,不是知行合一么?此外西方人还有个特点:自然界的研究既有成绩,自然的公例即有所发现,因为要应用到人事,便成立了许多应用的自然科学;关于政治上、社会上、经济学上学理的讲究既有成熟,原则的探索既有所创获,因为要实行出来,便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之外,还产生不少使用的政治
3、学、经济学等等,统称之为社会科学。这种办法,无非讲究如何应用的道理、怎样应用的方法种种,都是把应用的问题转化为学理的问题,实践的问题归到理论的问题;一切从求知出发,求知之效归于致用,致用的大成又变成知识和学理,于是什么都成科学,这便是寓行于知的结果。于是柏拉图式哲学影响西方文明的深处,西方人如今还不断研究它!二、柏拉图理念论的背景(一)家庭方面 柏拉图出身于名门之后,对于物质生活,当然无忧无虑,所以能够从他对事于理想的追求。这点便决定了他的学说的根本精神理想主义。此外他的学说的枝叶,也受家庭影响不少他对政治方面,及其反对民主,拥护尚贤士的贵族政治,便是一例。(二)社会方面 当时社会上有一派很占
4、势力的学者,所谓辩士之徒。他们对于一切知识,下个总攻击,把知识的可能性,几乎全部推翻了。他们说:“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凡人以为是的便是,以为非的便非,以为善的便善,以为恶的便恶。而众人之间,又没有共同的意见,此一心,彼一心,此心不能合与彼心,于是我的尺度和你的尺度不同,而所量的质量的结果也就南辕北辙了。这样的破坏,柏拉图很不赞同,他以为知识的确有个标准,一部分他学说的中心,一部分知识变幻无常,但另一部分的知识却是固定不移的。他一生的努力,就向这方面追求;结果居然得到一种不变有常的知识意典。意典论是意典是从寻求有常的知识得来,因此便说他的学说,从消极方面看,是反对流星之说的结果。那么他的学说背
5、景蔚为时代之产物,也未尝不可。当时的学术方面,影响他的学说;政治方面,又何尝不然。须知柏拉图时代,正是希腊庶民政治衰落时期,他受等刺激之后,心里发生一种反感,于是在学术思想方面,便有了一种追求理想的欲望,结果成就了一种理想主义。三、柏拉图与理念论(一)理念的含义柏拉图把不可被人感觉到,但可以被人认识到的绝对的永恒不变的事物称为理念。柏拉图使用的原文是idea,本义为“看见的东西”即形状,转义为灵魂所见的东西。“关于那主题,我并没有写过有关的书,将来也不会写。这个真理和我们所学到的其他东西不同,不能用文字加以形容,但是在长期的追求之后,或者与之一起生活时,灵魂之中会突然产生一线光明,如同为飞耀的
6、火花所照亮,然后为自己能维持光明不灭”。从这段话中,柏拉图意在阐明理念是绝对的、无条件的,理念的这一特性,使它无法成为人类有限的认识的对象,人无法将理念变成确定的东西而加以把握。理念的这种难以确定性,不同于感性的不可确定性,表明理念是超越于感性,只向理智开放的无法对象化的对象。柏拉图的理念具有多重含义,理念是“由一种特殊性质所表明的类”,即理念是事物的普遍共相。理念并非单纯的抽象概念,而是超越于个别事物之外,并且作为其存在之根据的定义,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离开了理念就没有事物。理念是事物摹仿的模型,事物是因为摹仿了它的理念而成其为事物的。理念是事物追求的目的,理念是事物的本质,而事物存在的目
7、标就是去实现它的本质。在这里,我们可以说,事物为多,理念为一,事物生灭变化,是个别的、相对的、偶然的;而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是普遍、绝对、必然的存在。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题记中借用里尔克诗句表达了这样的含义:“如果你只是借助自己抛出的东西,这算不上什么,不过是雕虫小技;只有当你一把接住,永恒之神,以精确计算的摆动,以神奇的拱桥形弧线,朝着你抛来的东西,这才算得上一种本领,但不是你的本领,而是某个世界的力量”。这实际上也就是理念的力量。(二)分有与摹仿关于理念是如何派生事物的,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作了明确的论述:“一个人可以认识许多美的东西,但不能认识美本身,别人引导他去认识美本身,他还总是跟不上。
8、我当然要说,他的一生如在梦中。相反,另有一种人,既能认识美本身,也能分辨美本身以及分有它的许多具体的东西,又不把美本身与各具体的分有着彼此混淆,这个人的一生是完全清醒的。”对“美本身”的探究正是对“理念”的探究,一个东西之所以为美,是因为它分有了美本身,这“美本身”是存在于一切美的事物中的那同一个美。所谓“美本身”,也就是指美的理念。作为唯一的、不变的、绝对的美的理念,怎么能为无数美的事物所“分有” 呢?如果美本身被分而有之,那也只能是被那些美的事物所完整的分有,像“月印万川”一样,每一条河流都有一个完整的月亮,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能说“分有”表示了理念内在于事物之中的特征。但是,既然每一个个
9、别事物是完整的分有了理念,那么它们和理念又有什么区别了,除了多些质料和具体。所以,我认为,在柏拉图那里,理念与事物的关系,不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我们可以这么认为,盘子的形状不是圆本身,而是“努力地像”圆本身。圆的理念超然存在于另外一个不同于物质现实的世界中,我们只能通过回忆,借助理智去理解和想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分有”就是一种“努力地像”的近似,事物通过对独立实在的理念的参与和分有这个理念,通过分有获得具体的实在性,借此使事物和理念联系起来。另外,理念还可以通过摹仿派生事物,摹仿与分有的区别在于有无造物主,“摹仿”是有造物主的“分有”,“分有”是无造物主的“摹仿”,造物主是根据理念来造就具体
10、事物的。比如说,我们通常所说的桌子,它可以有很多个,但是桌子的理念或形式只能有一个。就像映射到镜子里的现象一样,它们都不是实在,是对桌子理念本身的分有和模仿,唯一实在的只有桌子的理念本身,是神所创造的。(三)对理念论的反思柏拉图的理念论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给知识提供根据。但是柏拉图思想中包含着很多问题,希腊时最早对理念论提出批评的不是别人,正是柏拉图自己。甚至可以说后来人对柏拉图的批评几乎没有超过柏拉图的自我批评。柏拉图毫无讳言理念论所面临的问题,他也意识到理念论面临的困境。柏拉图著名的对话巴门尼德篇是比较奇特的。我们主要讨论前面部分,柏拉图怎么通过这篇对话来反思自己理念论面临什么问题?第一个问题
11、:理念论的困境,即理念的普遍性的问题。理念的普遍性的问题按照柏拉图基本观点的推论,只要有一类事物就有一类事物的理念,那么就意味着所有的事物都应该有它的理念,即理念的普遍性。但是柏拉图在此存在有问题,柏拉图的理念论具有很强的伦理色彩,他说现实世界太阳是主宰,理念世界善是主宰,所以究竟那些肮脏的东西有没有理念,柏拉图不敢肯定。按照每一类事物都应该有一类事物的理念来说,那么无论什么东西无论好坏都应该有理念,但是要按照他的善作为主宰的这套具有伦理色彩的体系来说,他又不能容忍恶的东西。恶不是实实在在的存在,是善的缺失。也就是说一个不完满的世界。总而言之,在柏拉图这已经 遇到一个问题理念的普遍性。第二个问
12、题:理念的分有问题。事物的存在是因为分有了理念。那么柏拉图就问了,他通过巴门尼德问他自己,说究竟事物分有理念,还是分有理念的整体,还是分有理念的部分?我们说一个杯子,分有杯子的理念。那么是分有杯子的理念的整体,还是杯子的理念的部分。如果一个杯子分有理念的整体,我们大家有很多杯子就有了很多个杯子的理念。理念不是统一的。如果它分有的是理念的部分,每个杯子分有的都是部分,理念仍然还不是统一的。就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具体事物和理念。究竟实际上我们要探讨下去那个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究竟是怎么发生,怎么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我们说理念是什么?理念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其实就是共性。所有的花有花的共性,我们把这种相
13、似性就提出来了理念。但是柏拉图继续问:说那花的事物和花的理念之间有没有相似性?如果要有就还要有第三者,依此类推可能就找不到终点。四、理念论的影响(一)积极方面柏拉图的理念论影响了后世的唯心主义的诞生,可以说他是唯心主义的开山鼻祖,也是唯心主义的首领和导师。他对后世唯心主义有影响,这并不是说柏拉图把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完全地对立起来了。我认为,柏拉图的理念论,确切说来,他所说的理念和事物,并不是相互分离而互不联系的。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相互联系,理念是事物存在的根据,是事物的共相,也是事物摹仿的模型。在柏拉图那里,只不过是认为理念是先于事物(或者是物质)的,但并不否认理念与事物的联系。所以说,后世一
14、些哲学家称柏拉图是二元论者,我认为是不确切的。只不过,柏拉图的后继者们,把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之间的矛盾加深了。例如,柏拉图的弟子中有一个以麦加拉城邦为活动中心的学派,即麦加拉学派,他们坚决鼓吹理念与事物是相互分离和对立的,他们使得客观物质世界在理念世界面前黯然失色并完全消失,并认为物质世界只不过是每个人心中理念的产物。这是一种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把事物世界的诞生完全归结为人的意志的反映,取决于人的内在自我。(二)消极方面1.理念论仅仅发现和强调了若干或许多可感个体事物共同具有的一个最贴近的理念,而没有发现若干或许多可感个体事物还共同具有的多个不同等级的理念,没有发现可感个体事物具有的理念
15、系列。世界上既不存在两个完全不同或完全相同的可感事物,也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的可知事物,对立统一是世界具有的一般规定。任何可感个体事物所具有的理念或共相都不是只有一个,而是具有多个不同等级的理念或共相,具有多个理念组成的一个完整系列。我们可以用手指着面前的一张床告诉别人,这是一张具体的床,这是一个具体的家具,这是一个具体的物体,这是一个具体的一,这是一个具体的价值,这是一个具体的世界,这是一个具体的事物。2. 理念论关于同名的许多可感事物共同分享或分有一个理念的观点是不彻底的,是自相矛盾的。柏拉图认为只有一部分同名的可感事物具有理念,另一部分同名的可感个体事物不具有理念。柏拉图的老师苏
16、格拉底肯定有相似性、正义、美、善这些理念,但他不能肯定有没有人这一理念,他反对象头发、泥土、尘垢这些东西也有理念的说法。后来他又说,有时候他认为没有东西是没有理念的。 3. 理念论没有正确解决个体可感事物是如何分享或分有理念的难解问题。个体事物如何分享或分有理念的难题是巴门尼德提出来:个体是分享全部理念呢,还仅仅是分享其中的一部分呢?他认为,无论是其中的哪一种观点,都可以有反驳的理由。如果是前者,那么同一个理念就必须同时存在于不同的许多地方,如果是后者,那么理念必然是可以分割的,而说上帝造的理念可以分割显然是荒谬的。当一个个体分享一个理念的时候,个体和理念就是同样的,所以就必须另有一个既包含这
17、个个体又包含原来理念的理念。于是就必须再有一个理念包含这个个体和这两个理念,以此类推以至无穷。这样一个可感事物的理念就不止是一个,而会变成为理念的一个无穷的序列。 柏拉图用理念是原本、可感个体事物是摹本等多种说法尝试解答个体可感事物是如何分享或分有同一个理念的问题,结果这个难题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六、结语柏拉图一生对政治抱有极大的热情,他的理想的国家蓝图是不切实际的,太过美好,而无法实现。柏拉图建立理想国家的目的,是针对当时的社会冲突,解决社会矛盾,通过确立国家的政治准则正义,使各个阶级各司其职,各安其命,其最终目的,是使社会秩序稳定,从而达到至善,。细想之,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建立在等级制度基础上的,他勾画的蓝图带有浓重的集权主义色彩,其结局可想而知。柏拉图哲学思想中包涵的本体论、价值论、先验主义等思想,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他为哲学事业所做出的贡献,是决不可因为他的理念论的缺陷而被抹灭的。我认为,不管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孟提出的“仁”,还是西方柏拉图的“善的理念”,他们都是为社会开具了不同内涵,不同名称的药方,针对的问题都是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所有的药方,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当下的社会秩序,也表达了人们对和谐稳定的向往。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