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最新修订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最新修订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最新修订版).doc(29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最新修订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17最新修订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最新修订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标研制组目录一、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1(一)课程性质 .1(二)基本理念 .1 二、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2(一)学科核心素养 .2 (二)课程目标 .3 三、 课程结构 .3(一)设计依据 .3 (二)结
2、构 .4 (三)学分与选课 .4 四、 课程内容 .4 (一)必修课程 .4 模块 1 分子与细胞 .4 模块 2 遗传与进化 .6 (二)选修课程 .8模块 1 稳态与调节 .8 模块 2 生物与环境 . 10模块 3 生物技术与工程 . 12(三)选修课程 .14现实生活应用 .14职业规划前瞻 .16 学业发展基础 . 19五、 学业质量标准. 22(一)学业质量水平 . 22(二)说明 . 25六、 实施建议 .25 (一)教学与评价建议 .25 . 教学建议 . . 评价建议 . 27(二)学业水平测试与高考命题建议 . . 学业水平测试 . . 高考命题建议 . (三)教材编写建议
3、 . 1. 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 . 2.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 . 3. 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 .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 . 1. 精心规划并全面落实高中生物学课程 . 2. 强化以评价为导向的课程管理 . 3. 注重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培训 . 4. 加强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 . 5. 积极开发与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 . 附录 A: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 附录 B:教学与评价案例 . 一、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药科学、环境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生物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
4、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当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的发展都非常迅速,并且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日益紧密,正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生物学有着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它不仅是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体系,也包括了人类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探究过程。生物学的发展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探索。生物学的学科属性是生物学课程性质的重要决定因素。 高中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其精要是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它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
5、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和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习生物学课程是每个未来公民不可或缺的教育经历,其学习成果是公民素养的基本组成。高中教育阶段的生物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二) 基本理念1. 学科素养为核心 生物学素养是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
6、了一个人对生物学领域中核心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情况,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生物学素养是生物学核心素养形成的条件和基础。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基本任务。2. 课程内容少而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学知识呈现爆炸式增长。这就要求高中课程内容既要反映时代的特点和科技的进步,又要在有限的课时中让学生学习最有价值的生物学知识,“少而精”就成为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追求。必修和选修课程的每个模块内容都聚焦在几个重要概念上,容量精简,重点突出,为教学中实现“精”的要求提供了保障。“精”的内涵丰富。首先,“精”是指课程的选材原则,删除细枝末节的内容,凸显重要概念
7、在课程中的地位是本课程实现“精”的方式,这也是国际上科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其次,“精”是对课程实施过程的要求和期待,精练的课程内容保证了教学过程中有相对充裕的时间实现学生的主动学习,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后,“精”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定位,学生在本课程结束后,应该能够对重要的生物学概念有较好的理解和应用,进而形成生物学核心素养,而不是仅仅对知识的记忆和背诵。3. 教学过程重实践 本课程的价值是要让学生在形成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同时,能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面对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要达成这样的课程目标,就要高度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经历。“重实践”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参
8、与的过程,教师既要让学生参与动手活动,又要让学生积极地融入涉及动脑的环节;通过探究类学习活动或完成工程学任务,加深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要适当地将跨学科知识和技能融入实践活动,特别是将“科学、技术、工程学和数学”(STEM)整合到实践活动中,以适应在教学中对超越学科本身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要在教学中将生物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和经济活动等内容适度结合,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学习生物学,进而能运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4. 学业评价促发展本课程的设计和实践者要以生物学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研读学业质量标准,把握本课程的宏观教育
9、目标,明确评价的教学和育人价值,实现从内容本位、学科本位向素养本位、学生发展本位为目标的评价理念的根本性转变。要处理好评价与学生发展的关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应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要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好评价的诊断作用、激励作用和促进作用。通过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并从中得到启示,使评价能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二、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一)学科核心素养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后天习得的终身受益成果,是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
10、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其内涵和表现如下。1. 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相关事件和现象的品格和能力。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 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
11、发展理性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等方法,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3.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4. 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学生应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
12、境保护实践;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命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二)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认识到生物学在促进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贡献;树立生命观念,能够运用这些观念认识生命现象,探索生命规律;形成理性思维的习惯,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证据和逻辑对生物学议题进行思考或展开论证;掌握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形成合作精神,善于从实践的层面探讨或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具有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意愿和社会责任感,在面对现实世界的挑战时,能主动宣传生物学知识,愿意承担抵制毒品和不良生活习惯等的社会责任,为继
13、续学习和走向社会打下必要的基础。三、 课程结构(一)设计依据1. 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生物必修与选修课程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高中生物学课程开设必修、选修和选修课程。生物学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发展的共同基础; 选修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考试要求选择学习的课程;选修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课程。2. 旨在发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构建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发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是在本课程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抓手。基于学生在“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应有的表现,选取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内容,设计各模块的教学目标
14、及学业要求。据此,构建出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两个必修模块和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工程三个选修模块,以便全面落实生物学课程的育人功能。3. 基于科学教育成果和生物学教改经验,设计操作性强的课程 以国内外科学教育的众多研究成果和我国十余年来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取得的经验和成就为依据,设计操作性强的课程。例如,根据生物学的大概念来构建课程体系和内容框架;选取更加符合高中学生认知特点的学习内容和任务;在必修课程的安排和选修课程的设计上,保持了新课程与原有课程的衔接,使得教师可以在实施新的教学任务时,最大程度地利用自 2003 年颁布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来所获得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以及
15、实验室建设取得的成果,持续和顺畅地推进教学改革。4. 满足学生多元需求,设计具有基础性和选择性的课程 在课程设计中,关注学生的共同基础和多元发展需求,设计出必修、选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必修课程选择的是现代生物学的核心内容,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是后续学习发展所必需的基础,对于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选修课程所选的内容是学生未来职业与专业发展的基础,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生物学重要概念的理解,拓展生物学科技视野,提高实践和探究能力。选修课程包括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拓展课程以及针对本校学生特点和当地资源开设的校本课程,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兴趣和发展需要,以期为进一步学习
16、和职业规划奠定基础。(二)结构 图 1 展示了高中生物学课程结构。高中生物学课程分为必修、选修和选修三个部分。必修部分包括分子与细胞和遗传与进化两个模块;选修部分有稳态与调节生物与环境和生物技术与工程三个模块;选修部分涉及现实生活应用、职业规划前瞻及学业发展基础三个方向的多个拓展及校本课程模块。 图 1 高中生物学课程结构图(三)学分与选课 本课程的必修学分为 4 学分,每个必修模块为 2 学分,每个学分需 18 学时。每个学生必须完成两个必修模块的学习,共 72 学时,每周 24 学时,建议从高一年级开设。学生在修满本课程必修学分的基础上,可根据兴趣和志向学习选修和选修课程,修得更多的学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最新修订版 普通 高中 生物学 课程标准 最新 修订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