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技:抓住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能力.doc
《小学劳技:抓住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劳技:抓住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能力.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小学劳技论文:抓住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能力【精品文档】第 9 页小学劳技论文抓住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能力【摘要】劳动与技术教学应逐步渗透技术设计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设计常识,用图样进行简单的作品设计。本文围绕“学情的融合点”“学生的发展点”“学习的探究点”“学力的延伸点”这四个切入点,阐述劳技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设计意识,养成良好的设计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技术设计能力。【关键词】 培养 技术设计能力 切入点新课程标准指出,以学生的亲历实际、手脑并用为特征,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设计和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省劳动与技
2、术教学建议中也指出劳技教学应逐步渗透技术设计方面的内容,指导学生认识一些简单图样,并用图样进行简单的作品设计。可见,劳技教学并不仅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层面,还要通过作品引导学生设计,把“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的理念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形成良好的技术意识。然而,在日常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做出精美的作品,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制作,这样会使学生误认为设计就是要根据教师的要求做出成功的作品,从而造成学生不知该如何去设计、去思考。笔者认为:劳动技术课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模仿与制作。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将设计环节细化,针对每一环节引导
3、学生发现不同设计构想与创作思路,并在活动中为学生创设构思、设计的空间,搭建思考、交流的平台,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运用正确的技术知识设计出自己预想的作品。下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一抓住学情的融合点,激发技术设计意识设计是一种“有目地的创作行为”,不少学生存在诸如“设计高不可攀,这是工程师和专业设计人员的事情”之类的疑虑,所以教师首先要帮助他们端正态度、树立勇气。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从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从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自主地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鲜活的主题,通过活动中的一系列思考、讨论、交流产生设计欲望。1.根植生活
4、,萌发技术设计意识劳技课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那么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应源自于生活。自己调查生活需求,尝试设计,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对小学生而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做到的。况且,生活中的问题处处可见,什么问题适合小学生参与研究、什么问题更可行,对他们来说很难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普通衣架挂的衣服在有风时容易脱落,或者脱钩,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制作竹衣架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安排。课前,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有哪些不同种类的衣架、分别是用哪种材料制作的、具有哪些功能及存在着哪些问题等内容进行全面地调查。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帮助他们
5、在对衣架的深入了解中产生各种不同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衣架深入探究的兴趣。大家总结发现衣架脱落的原因主要是现有的衣架两臂设计较滑,而有些衣服较宽大,像吊带衫、背心等衣服根本挂不住,因此在制作衣服架过程中学生就产生了要改进现在这种衣服架的想法,要对原有的衣服架进行重新设计。大家积极探索想办法,最后学生的设计方案五花八门,想到可增加一些防滑装置,如将两臂做成波浪形,或增加凹坑或突起物等使吊带不易滑落。 另外,学生们还将铁丝、钢丝、竹条等材料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了选择,大家积极想办法,进行自主探究。为了防止铁丝生锈将衣服染坏,学生们给铁丝穿上了塑料外衣,或包上了彩带,不仅好看,而且实用。由此,通过改一
6、改、变一变的活动,我们将衣服架进行了以人为本的简单设计,使其更好的为我们服务。2.创设情境,产生技术设计欲望设计过程是学生对项目制作有了一种实际需求后,将作品在心中朦胧的印象进行清晰表达过程,同时也是对项目制作的过程、制作的要求、制作的方法进行表达的过程。因为每位同学需求不一样,所以设计的作品也不尽相同,其结果将会产生形状不一的劳技作品。“设计”的过程就是本身就是一个思维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通过劳技项目制作的学习,知道了怎么做,更了解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如花篮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花篮的结构,创设一个“变魔术”的学习情境。教师把一个花篮经过三变,变成一张纸,学生的眼睛紧紧地盯
7、着老师手中那个花篮,对花篮的基本制作方法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又请学生把白纸变回到花篮。学生面对挑战,饶有兴趣,在不经意间,就已初步练习了折的技能。再让学生沉到文本中,自主解读原型,理清步骤,使学生对学习对象有进一步理性的认识。接着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逐步把可感而形象的技术作品通过实物演示、课件播放来激发学生发现篮身外形的变化和提手位置、形状的变化、装饰方法的变化等,充分挖掘了花篮的创新点,为学生找到了设计学习的起点。由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对象,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除了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外,还可以考虑在突破知识技能的重难点或
8、激起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时运用。二抓住学生的发展点,形成技术设计意识设计过程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再现,而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是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对小学生而言,她们对设计方法的掌握要经过无数次的“尝试设计交流讨论完善方案”的强化过程才能巩固。这就要求教师注意保持学生设计过程中的积极性和持久性,保证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和设计,这样,学生的创造潜能才能发挥到极致。如在开展“纸盒大变身”的项目主题活动中,笔者根据学生认知能力和所掌握的技术水平以及综合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向学生出示了三个不同层次的设计标准,引导他们进行合理选择,力求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完成作品制作的设计方案。1.基
9、础点,材料辅助尝试设计 对于综合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同伴的意见更为重要。为了保证他们也能体验到和组员间“展示、分析、比较、评价和改进方案”的交流过程,笔者引导他们可以直接在要加工的纸质材料上进行绘画,这样可以比较直观地把他们的设计思路呈现出来,在小组交流意见时,组员可以通过这样的半成品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2.个性点,表格引领梳理思路 这种方式适用于大多数学生。一般初步尝试设计的学生,他们对自己的设计思路缺乏条理性的整理,教师便以设计方案表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设计思路(如图一)。有了方案表的引领,学生从材料到工具都进行了合理化的选择,设计特色也进行了慎重地思考,再根据多方考虑,进行效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抓住 切入点 培养 学生 技术设计 能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