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市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在全市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精品文档】第 18 页让课堂教学深刻起来在全市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我干教研工作这几年,深刻感觉到全市广大思品课教师在课堂教学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式教学,努力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师满堂灌、一讲到底的现象基本不存在了,教学理念更加科学,课堂教学活起来了,课件制作的水平也有很大提高。但是,有一个通病不仅没有得到解决,那就是课堂教学的浅显化、表面化、简单化倾向,这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深刻性和实效性。所以,我今天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 课堂教
2、学浅显化、表面化、简单化的表现1 活动方式形式化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一节课搞好多次活动,又是小组讨论,又是小品表演,又是记者采访,又是视频播放,老师和学生都忙的不可开交,形式很华丽,气氛很热闹,但是教学实效却不高,下课铃一响,学生走出教室,除非脸上有笑容,脑子里几乎没留下任何东西。为什么?因为这些活动有很多不是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不考虑教学实效,而是表演、炫耀,是“装腔作势”摆架子,“轰轰烈烈”走过场。我们追求课堂教学气氛的活跃,但不是表面的、形式上的、浅层次的活跃,而是有深度、有内涵的活跃。真正的活跃是思维活跃。静悄悄的课堂不见得不活跃。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反对大家在课堂
3、上搞活动,而是强调搞活动一要符合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二活动要有深度、有内涵,要做到位,三活动不要太多。2 创设的情境与提出的问题浅显化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生生合作探究、师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已被大多数老师掌握和使用,这种模式的好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老师创设的情景太直白,缺乏思维深度;提出的问题思维含量低,没有探究价值,因此不能起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让学生去讨论去探究,学生要么应付老师,要么干脆不讨论,急得老师团团转。这不能怨学生不配合。例如,课题“生活中有是非善恶”,老师在屏幕上打出一组图片:随地吐痰
4、、乱扔纸屑、打架斗殴、中学生抽烟、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等,让学生讨论,然后老师提问:哪些是善、哪些是恶?这些问题学生根本不用讨论、不用思考,即使是小学生也张口就能回答出来。有些老师提出的问题,答案就在课本上明摆着,也让学生去讨论去探究,老师提问,学生就拿着课本念,这个学生念的不对,再找个学生,读对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提出的问题不能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没有选择性和多元性,学生的回答也没有自己的思想,只是照本宣科,这不就显得太浅显、太乏味了吗?3 知识处理简单化主要表现在:老师只重视让学生掌握现成的结论,只要学生能将书本上的某个知识点、某个结论、某个观点完整准确地回答出来,
5、就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一知识,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忽视了对观点、对知识、对结论的体验和感悟,忽视了学生思维过程的展现,得出这一结论的原因和理由是什么,不管不问,这实际上是变了花样的灌输,换了形式的说教。学生很难理解知识,即使暂时掌握了,也很快就会忘记,根本谈不上内化为自己的信念,更不用说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去自觉践行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从小学一直讲到大学,却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施加的影响力很小的重要原因。例如,初三课题“我们向往公平”,其重要知识点是公平的含义及其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对公平的含义及作用的记忆上,则是教学的失败,就是知识处理的简单化。重点应放在让学生结合自己
6、的经历和体验,结合某件具体的事,归纳出公平的含义,他对公平的理解就会得到深化;让他结合自己所遇到的公平或不公平事件的感受,让其归纳出公平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不仅对公平的重要作用理解加深了,而且也容易做到规范自己的行为。今年中考试题有一道选择题,是考查公平正义这个知识点的:7.2010年3月14日,温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答记者问时说:“公平正义比太阳更有光辉”。下列选项中关于公平正义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公平正义体现在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当正义与制度结合在一起时,公平正
7、义才能真正实现 公平正义要求在社会收入分配中无论什么人一律均等 A. B. C. D.说实话这道题出的不好,它考查的是学生对公平正义的重要作用的理解,很抽象,而且容易误导学生去死记硬背。我的本意是创设几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公平正义的,哪些是不公平正义的,从而考查学生对公平正义的理解。由于命题组人员意见不一,我也就没再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过,这里给大家一个信号,中考命题的重点不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考查学生的行为选择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4 教学评价笼统化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引领、矫正、拓展、提升、激励等功能,是优化课堂教学、体现教学素养的重要环节。根据老师
8、们目前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点:一,不进行评价。学生回答完问题,老师简单的一句“坐下吧”,或者连“坐下吧”也不说,学生带着失望的情绪慢慢的坐下了。二,评价笼统而缺乏针对性。即使学生回答了一个人人都会的简单问题,老师也是“很好”、“太棒了”、“为他鼓掌”等“满堂夸”,甚至学生回答错了,也不指出错误,怕挫伤积极性和自尊心。这种评价是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因为你未能给学生以准确的切合实际的指导和鼓励,特别是当学生看到老师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这样夸,他会认为老师是在虚夸,会产生不屑一顾、逆反抵触的心理。三,评价只是就事论事,就题论题,不会追问,不会拓展和提升。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
9、追问,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起到引领教学、提升品位的效果。关于评价的具体操作办法,后面我还要讲。二 加强课堂教学深刻性的几点具体做法1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把教育教学目标落实到位课程标准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依据。要保证教学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有一个良好的深度与效度,就必须准确把握课程标准,从而把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好、落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作为课程追求,以引领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作为本课程的根本任务。因此,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首要目标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知
10、识教育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和手段,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是知识教育的目的和归宿,并为知识教育提供方向和动力保证。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敏锐地抓住一切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而不是把着力点放在知识教育上。现在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重知识、轻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痕迹还是很重的。在一次骨干教师评选课上,有一位老师在讲完一个知识点之后让学生记忆,停一会儿提问,提问之后又反复强调,“记住了吗”,“记住了”;“背会了吗”,“背会了”。老师很高兴,接着往下讲。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认为知识掌握了,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可见,只有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不偏离、不虚化、不弱化课
11、程目标,方能使课堂教学达到应有的深度。2 创设的情境和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真正起到诱思、激情的效果情境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诱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如果创设的情境很简单,设计的问题也几乎不用思考,学生张嘴就能得出准确一致的答案,这种没有探究价值的情境和问题是不会起到诱思、激情的效果的,必然会出现老师干着急,学生无动于衷的场面。那么,怎样创设情景、设计问题才能真正起到诱思激情的效果?(1) 情景的创设必须坚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
12、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能用身边的就不用外边的,能用现在的就不用以前的,能用现实的就不用虚构的。08年省级优质课评选在聊城举办,黄保江老师“现代科技在身边”,举了一个例子:聊城中通客车因为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好,被选中服务于北京奥运会。因为来自学生身边,学生参与度高,受到评委一致好评。有些老师创设情景,古人,伟人,离学生太远,难以激起学生思考的兴趣。(2) 创设对比性问题情境有利于把学生思维引入深层次。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时,就设置了一组对比性案例。案例一,小女孩面对绑架沉着机智,巧妙周旋化险为夷;案例二,力量悬殊,盲目反抗,花季少女街头
13、被害;案例三,某中学女生宿舍一味沉默,屡遭侵害。探究问题:(1)同样是面对不法侵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结果?(2)如果你遇到类似情况,会怎么办?这种对比性的问题情境启发性较强,利于思辩,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3) 能够产生认知冲突,形成两难选择,使答案具有多元性的问题情境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如,一位老师在教学“珍爱生命”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某中学生在赶往中考考场的路上遇到一位因车祸而严重受伤的老人躺在马路边,此时该中学生应该怎么办?救老人会耽误考试,不救老人就会有生命危险,救还是不救?这就是一个两难选择,学生必须经过思考,为自己的选择找到理由才能做出决定。不同的选择体现出学生不同的价值观。即使选
14、择救助老人,也有不同的救助方法,可以直接叫出租车将老人送进医院,也可以想法联系他的家人,还可以拨打110、120电话,等等。学生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过程,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教给了学生生活的智慧。这样的问题情境要比那种不经过思考就能得出答案,而且答案具有唯一性的问题情境具有明显较强的探究性。(4) 体验式问题情境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牵动学生的思想。它与图片式问题情境、文字表述式问题情景有显著不同,后者由于不是学生的亲身体验,是老师为他提供的,难以触动学生的心灵深处。前者是在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让其回答问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思维的活跃性、思想
15、的深刻性会显著提高。如,2010年山东省优质课评选活动在青岛举行,青岛的一位老师在教学“现代科技在身边”时,不象一般老师那样用图片给学生展示高科技成果,而是给每位学生发一片石头纸,让学生用笔写一写,用水湿一湿,用手撕一撕,用火烧一烧,然后让学生回答石头纸的优点:成本低、书写流利、防水防火、环保等,从而得出结论:现代科技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这就是体验式情境教学,结论、观点的得出是建立在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的基础上的,对结论的理解很深刻,并能认可和接受。我再举一个例子:一位老师在教学“挫而不折,积极进取”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讲述一个自己遇到的最难忘的挫折,并把战胜挫折的过程讲给大家听。
16、学生陷入沉思,一会儿开始讲述,讲到动情处不仅讲述者泣不成声,其他同学也都在轻轻地哭泣,讲课和听课的老师也都潸然泪下。快下课了,讲述终止,老师引领全班同学,根据刚才的讲述,归纳概括出“生活中为什么会遇到挫折(既有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有主观经验的不足)”,“怎样战胜挫折(直面挫折,坚强乐观;冷静分析,沉着应对;主动寻求他人的帮助。)”。这样的结论学生很容易接受,并能内化为自己的信念,自觉指导今后的行动。这样的课堂充满情感,充满文化,充满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人生智慧,当然是深刻的。3 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功能。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起着激励、引领、拓展、提升等作用,这些作用发挥好了,可以让课堂充满尊重、充满关
17、怀、充满思想、充满情感、充满智慧、充满文化。我还是先举一个例子:有一位老师在教学“生活中有是非善恶”时,叫起一位学生读妈妈的呼唤,该段文字很精美,学生读的也特别感人,各位评委都眼含泪花,可是读完后老师让学生坐下完事,竟没有一点评价,一个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难得契机白白丧失了,非常可惜。如果老师评价说,你读的太美了,不仅音色美,普通话标准,而且感情很投入,对人物的心理把握得也很准确,真象一位慈母在呼唤。简单具体的几句话会使这位学生快乐一节课,快乐一整天,甚至会使这位学生从此热爱阅读,热爱思品课,热爱你这位老师。这就是评价的神奇功效。具体的评价方法:评价他的思想(见解、观点),让学生更有智慧;评价他
18、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更聪明;评价他的行为习惯(动作),让学生更优雅(更文明);评价他的特长(用词、音色、普通话、观察力,等等),让学生更自信。总之,要为学生的善意举动而感动,为学生的深刻见解而赞叹,为学生的勇敢自信而高兴,为学生的异想天开而喝彩,通过评价给学生添动力,导航向。4 适时的追问和提升会使课堂教学更深刻,更有品位。追问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更深层次。追问一般说来是追问学生做事的具体方法、这样做的原因理由等等。9月份我到一所学校去听课,一位老师教学“面对责任的选择”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某中学生骑车上学的路上将一位老人撞成重伤,此时他该怎么办?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回答:应该勇于承担责任,积极
19、救助老人。老师评价说,很好,同学们做的很对。其实,这一情景背后有很多内涵值得挖掘。此时老师应该追问:怎样救助?(想法联系老人的家人、叫出租车送医院、拨打120、110。教给学生生活的智慧。)此时救助老人一是可能耽误上学,二是可能承担巨额医疗费用,你不担心这个后果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总结提升:承担责任虽然要付出代价,但是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获得别人的谅解。生命至上,为挽救生命,付出代价也是值得的。这就对学生进行了生命价值观的教育,品位和层次自然上去了。暑假期间,孙梅老师上课“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她设计了一个教师采访学生的教学环节:师:你能做到自觉保护环境
20、吗?生:能。师:你能自觉做到节约用水、用纸、用电吗?生:能。其实这里应当追问:怎样保护环境?在学生回答“植树造林”的基础上,还应当追问:你知道树木对保护环境所起的作用吗?(城市公园里、马路边的树木可以遮阳降温、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农村田间树木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等)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其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就会增强。可见,追问就是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通过新问题的解决,拓展他的知识面,掌握生活的智慧和技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向前一小步,就会深入一大步。5 让问题多来自于学生。“教师问、学生答”是目前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形式,学生很少提出问题。其实,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
21、果好不好,深刻不深刻,不仅看教师提出了多少有价值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看学生敢不敢提问、会不会提问、提出了多少有价值的问题、善不善于解决问题。前不久我看到一篇文章,标题就是“课堂提问的最高境界是学生提问”,看后很有感触。大家知道,以色列作为一个弹丸小国,为什么敢于挑战整个阿拉伯民族?这个国家的实力与它高质量的教育分不开。学生每天回到家,父母第一件事是问孩子,你今天向老师提出问题了吗?如果孩子说提了,父母会很高兴;如果孩子说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没有答出来,父母则更高兴。咱们的父母关心的是孩子的考试成绩。与老师们交流时我问到“为什么学生很少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老师的回答是:学生提问老师有三怕,一是怕学生
22、提问占用课堂时间,完不成教学进度怎么办?二是怕学生不提问怎么办?三是怕学生提出问题老师答不出来怎么办?我来解答这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主要是教学理念问题,老师们认为完成教学进度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其实课堂教学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能在课堂上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这就是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至于教学进度,则可通过对教材的大胆删减整合来完成。学生会思考、会学习了,有些内容你不讲,学生自学也能完成,甚至比你讲完成的更好。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提问学生不提问怎么办。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过程。首先要对偶尔主动提问的学生给予表扬鼓励,不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都不要耻笑,要树立一种思想没有荒谬的
23、问题,只有荒谬的答案(德国一所大学的校训)。其次要给学生提问留出时空,譬如一堂课的最后几分钟设置一个答疑解惑的教学环节,将老师们习惯设置的“收获平台”改为“质疑平台”,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还有哪些疑问主动提出来。如果学生还是不愿意提问或者是没有发现问题、没有能力提问,这时老师可以反问学生,用老师的问题引发、催生学生的问题,因此老师在备课时要对问题有所准备,以便在冷场时抛出来。第三个问题,学生提问老师答不出来怎么办。要真是出现这种情况,老师不仅不应该紧张,不应该尴尬,而应该感到高兴,感到欣慰,因为学生超过了老师,恰恰是你教学成功的表现。当学生提出问题时,老师先让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可以提出不同意见,老师最后进行评价、总结。如果学生答不出来,老师可以提供参考答案;如果老师也答不出来,不要敷衍、应付,更不要责备、挖苦学生,要诚恳地告诉学生,老师非常感谢你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老师暂时答不出来,课下进行研究思考,下次上课时老师再回答你。下次上课时老师一定要兑现承诺。老师一定要将学生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积累下来,成为你以后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总之,一句话,充满思想、充满智慧、充满文化、充满尊重、充满关怀,这样的课堂才是深刻的课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