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变脸”的教材及应对.doc
《小学语文:“变脸”的教材及应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变脸”的教材及应对.doc(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小学语文论文:“变脸”的教材及应对摘 要 览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编者对入选的文章进行改动不在少数。除古代作品外,大多数现代文都经过编者的改动,特别是文学作品。小学阶段1-12册共收单篇课文405篇,笔者统计文学作品共135篇(包括第12册要求背诵的10首古诗词)),而真正以原文的形式出现的除了诗词58篇外,其它77篇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等大多经过改动。笔者认为,教材的改动是一种极好的课程资源,本文阐述了面对教材“变脸”,用“例子观”、“比较法”、“换口味”等方法进行智慧应对。关键词 “变脸” 应对 例子观 比较法 “换口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选入
2、小学的语文教材跟原文相比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一变化现象称之为教材“变脸”。 国内权威的文学期刊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先生在博客上连续发出上海小学语文恶意篡改安徒生童话、被小学语文教材窜改的巴金名作等文章。这组文章引起社会各界对中小学语文课本擅自修改名家名篇问题的广泛关注。下面是笔者对关于“变脸”教材所作的一些整理。一、“变脸”教材的一些社会看法(一)好词好句与陈词滥调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数是教材编撰者用“好词好句”堆砌起来的“黑板报”,充满了空洞的道德教化。不去阅读经典名作,不去感受这些作品给人们带来的高尚情感,而专注于搜集“好词好句”,是典型的杀鸡取卵。在中小学语文教育里,最富中国
3、大陆特色的莫过于摘抄和记诵“好词好句”。 真正的好作品,会引导读者进入一个独特的、超然的世界里。人们读完这样的作品之后,不会仅仅记住其中的若干“好词好句”,而是会沉浸在这部作品整体营造出来的深挚情感天地里。词与句,只有被格调高妙的作家准确细腻地运用到表达情感,描写景物,展开想象的行文中,才具有独特的意义。一整篇文章,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假设精心地把“好词好句”挑选出来之后,把其它的内容扔掉,那么,这就像是吃鱼时,挑出了几根鱼刺塞进嘴巴里,然后把整条鱼扔掉一样。这不可笑,也不荒诞。这是正在进行中的现实。(二)小学教材存在失实作家叶开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日志,以其女儿的小学语文课本中鸟的天堂和一颗
4、小豌豆为例,比对分析了原作和被改写后的小学语文课文之间的差别。“第一线教育研究团队”称,教材文章对作家原文进行修改,以致教材中的文章失去了原作的韵味。爱迪生在中国语文教材里“被救妈妈”;华盛顿童年所住的房屋在中国语文教材里“被植上了樱桃树”;还有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了强调父爱的伟大,硬是拼凑出一个外国父亲38小时徒手刨挖14个孩子的情节14个孩子38小时后被“超人父亲”亲手挖出,个个葫芦娃般毫发未损精神抖擞,这个完美的童话结局足以让人疯掉了是的,我们可以不经典,可以不天真,甚至可以不快乐,但不能不实事求是。(三)用“美德”绑架孩子“至于无作者名字、无出处、无发表时间的三无文章,更比比皆是”。原来
5、,时下的教材很多是编造出来的,将一些美好的故事,附着在一些历史人物身上,使这些历史人物穿着道德的花衣裳,让孩子们去学习模仿。郭初阳仔细研究了3个版本的语文教科书后还发现,时下的课文说教的多,充满童趣、让孩子们快乐的课文却非常少,课文中的儿童形象也大多是成人化的。“这些课文有赞美母亲的、提倡发明的、歌颂伟人的,却极少有童趣、符合少年儿童心理特点的课文。有的价值观陈旧,用美德“绑架”孩子,已经不能让时下的孩子们信服。”二、“变脸”教材编纂者的有关说法朱立奇说,在文章选入教材时,确实会根据需要进行修改。“作家不是为了教材而写文章,也不知道自己的文章将来会被选进教材,因此文章也会带上一些时代的烙印和个
6、人的色彩。比如使用了不够规范的白话文,或是语法、用词不规范等等。”另外,文章入选课文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时候限于篇幅、生词,或是文章太深奥了,也会进行改动。另外在小学阶段,语文两个字应该理解成“语言、文字”,在这阶段把字写好,打好基本功,培养好语文学习的习惯是第一位的。到中学阶段则是“语言、文学”,大学阶段再升格为“语言、文化”。“小学生读改编过的文章,并不妨碍再去接触原文,这两项是没有矛盾的。”朱立奇还说,指责教材太过重视道德教育、爱国教育,甚至用上“道德绑架”这样的词语也是不可理解的,对孩子的教育难道不用正确的、道德的例子,难道用不道德的?需要明确的是,教材所选的课文有限,所起的
7、应该是“例子”作用,指望语文教材担负起所有语文能力的教学任务是不现实的。教材只是将值得学习的文章挑出来,更多的还要靠课外阅读来实现。三、我们眼中的“变脸”教材虽然关于语文教材的争议之声不绝于耳,但这些年语文课本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一些优秀的篇目以及孩子喜欢的篇目又回到了课本里,鲁迅、季羡林等大家的作品赫然在目,关注环境、资源、动物保护等现代问题的篇目也在增加。下面是笔者对自己执教的人教版四五六年级语文变脸教材做的一个得分一览表:年级序号篇目得分四上23课 (略读)卡罗纳4四下8课将心比心5五上5课(选读)剥豆4五上18课慈母情深3五上19课(略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3五上20课(略读)学会看病
8、1五上5课(选读)剥豆4五下9课儿童诗两首3五下口语交际为妈妈洗脚4六上9课穷人5总体来说,四五六年级中一些“变脸”教材还有一些可取之处。如四上23课卡罗纳选自亚米契亚的爱的教育,编者注明有删改,但删改较少,并没有伤害原文的表达。最值得赞赏的是课文的儿童视角,“我”的回忆真实而细腻,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对爱有深切感知的母亲形象。但也由改动较失败的,如四年级下册将心比心,和原文比较,选入教材的这篇文章故事叙述者发生了明显的位移,改动之大,可谓面目全非。原文开始的“母亲”变成了教材中的“奶奶”,看病的“我”变成了“母亲”。文中年轻人帮老者推开沉重的大门,这并非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大事,举手之劳,那位“阿姨
9、”解释属于“过度解释”等,编者这样安排目的是告诉我们什么是崇高,但读者感受到的却是伪崇高。四、在实践中进行方法探微(一)采用“例子观”教学“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叶圣陶先生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升华,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所谓“例子”,就在于它的典范性,首先这些教材的选文从整体上说质量是比较高的,既有写景抒情的诗歌散文名篇,也有贴近时代、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实用文章,可以称得上文质兼美;其次,有些教材针对了学生实际,对听说读写能力安排了序列化的训练。凭借课文开展例子观教学,首先要强调并验收的是读通课文。课文是学习实践语言文字的载体,把课文读通了,学生刚学的生字新词才能得到巩固;语言积累越来越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变脸 教材 应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