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内涵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教师内涵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报告.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初中教师内涵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精品文档】第 - 13 - 页初中教师内涵发展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研究方案(一)问题的提出教育内涵发展主要是学校内涵的发展,教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体,不仅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者,而且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集合即构成了学校的总体办学水平,教师的精神面貌决定着学校的整体面貌,教师的基本素质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前景。因此,如何不断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发挥教师自主、合作、探究的主体作用,永葆学校内涵发展的生命力,已成为当前各个学校追求的目标,成为当前学校管理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当前,教师内涵发展滞后,主要表现为:理论与实践脱节,
2、观念更新速度慢,培训方式单一,过于注重学历学习、忽视基本素养提高,缺乏个性化指导。因此,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如何促进教师内涵发展,就成为区域推进教育内涵发展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二)国内外关于教师管理策略研究的现状随着教育管理学的发展,教师内涵发展的研究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尤其从20世纪7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以往的教育评价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传统的教育评价过于突出“管理主义倾向”,应重新定位评价者、管理者与被评价者、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应关注“人”的因素以及价值判断在其中的意义等。由此从根本上带来了教师管理思想的变革:从对教师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的管理发展到对教师个人素质的关
3、注,从对以约束教师行为为主的纯制度化管理发展到兼顾教师的情感体验和氛围的建设等,从自上而下的集权管理发展到自下而上的协商与共建等等。上述教师管理思想的发展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正处于逐步被吸收和被验证的阶段,还有待于探索和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切实有效的具体途径与方法。(三)理论依据教师管理的民主化、人本化、科学化,教师评价的建构论等新的观念和思想及傅建明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华东师大出版社)、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上海教育出版社)、王晓春的今天怎样做教师(华东师大出版社)、郑金州教师如何做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孙立春中小学校本教学研究(泰山出版社)为本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4、。(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探索教师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调研的方式,在了解教师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以行动研究和小组研讨的方法为主,从管理的各个角度,通过确立不同教师群体的发展目标和满足其发展需求,全方位探索教师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具体的途径拟将包括:(1)氛围建设,重情感交流与民主沟通;(2)科研先导,重观念重塑与勇于实践;(3)制度完善,重全员参与与共同建构、监控;(4)因材施教,重规划意识与反思能力;(5)团队互助,重交流学习与共同提高;(6)人格感召,重榜样与身教;(7)强化校本教研,培训多元化等。2.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新的评价标准要多元化,努
5、力做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评价系统应能促进教师主动发展,注重教师参与评价活动及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形成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协商构建的立体式评价机制。3.相关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建设只有将相关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转化为学校管理制度,研究工作的实效才能得以真正有效的保障和持续。因此,制度的完善和建设也是本研究的内容之一,尤其是评价制度和教师培训制度的建立,将成为学校管理制度完善的重点。(五)研究方法、手段和途径等在研究实施的具体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有:(1)问卷调查法:面向全体,用以了解教师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2)访谈法:面向个体,进一步把握教师的
6、发展现状与需求,突出教师的个性化发展。(3)行动研究法: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环节中,通过案例分析和作品分析等,把握教师发展脉络,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4)小组研讨法:组成研讨小组,在集体的研讨、分析中,推进教师内涵的发展。总之,作为教育实践的改革,只有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才有可能在复杂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开展有效的研究。(六)完成课题的条件与保证:1确立新课改中教师、学生并重的“双主体育人”思想,即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体。2具有健全的科研制度和规范的科研管理。在多年的教科研实践中,我校逐步健全了科研制度、规范了科研管理。目前有科研管理制度,科研带头人及
7、骨干评选制度;科研小组和定期交流学习制度,开展相关科研讲座与研讨,教师在不断的学习中不断提高,开展相关活动。3充足的保障条件为实验教师顺利开展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障。(七)实验范围及步骤:准备阶段:确定实验范围,制定实验研究方案,教师发展现状与发展需求的研究 实验阶段:教师内涵发展研究总结阶段:工作总结报告、论文二、研究过程、内容及阶段性成果(一)确立教师管理目标1探究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形式、策略及教学评价,推动科研兴校工程挖掘教师的内在潜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推动名师铸名校工程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确保实验有序进行1健全实验机构。我们学校成立以校长刘清元为组长,
8、以教科室主任郑国光、业务校长汪振华、教导主任王春翔、王怀臣、年级主任、学科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实验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的目标责任,力求做到了齐抓共管。 2建立校本教研制度。首先,坚持学习研修制度。结合学校实际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学习与教学相结合,学习与讨论相结合,保证学习工作落实到实处。要求教师对有关课改文件、教育理论、世界教育改革现状等都要了解,从而明确课改发展方向。每学期每人还要着重研读一本或几本有关课改方面的专著。及时了解课改动态,吸收课改先进经验;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成员“带头学”,全体教师“全员学”。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教育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新课改实验任务,
9、进一步明确自己努力方向。根据教学实际活化学习形式,每周由学校印制学习材料,采用活动法学习。第二,坚持“教研日”制度。每周五教师开展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教学研讨活动。以学科组为单位总结、交流、反思本周教学情况,思考、研讨下周教学内容。从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说课、评课、教学反思与交流、案例分析、问题会诊、专题研讨、教育沙龙等方面,使教师在观念的碰撞与交流中达成新的共识,在实践与摸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把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纳入期末考核主要条件之一,使教学研讨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第三,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我们学校的集体备课分为两种形式,即周集体备课和课时集体备课。周集体备课定在每周五,教研活动
10、之后,语文、数学、英语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综合实践,以学校学科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并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专题,以新理念指导教学,活动时,中心发言人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方面介绍教学设想,然后,全体成员再针对本校、本班学生实际及自身的教学风格进行参与式讨论。课时集体备课定在每天的晨读时间,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结合昨天的上课情况,从教学环节、教学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研讨当天的课堂教学,形式非常灵活,效果非常显著。第四,坚持“六个一”制度。即每天上网1小时阅读新课改信息、每周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教后记(反思)、
11、每周听一节新课改示范课(课改实验名师录象)、每周提供一个问题(对同学科备课组提供一个本人在教学中遇到值得探讨的问题)、每学期上一节校级以上研究课、建一份学生成长档案。第五,坚持考试分析制度。我们非常重视平时的考试工作,每次考试结束后都要进行三级质量分析,以年级教导会为核心的质量分析,全面分析年级教学和管理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明确年级教学及管理的努力方向;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导会质量分析,对班级的班风、学风建设和优生培养、后进生提高进行全面分析,实行分层教学:升优、转后、提中。以备课组为核心的质量分析,保证全体推进,整体合作,不出现弱师,谋求整体提高。(三)创新校本教研途径,促进教师内涵发展1
12、建立教师主动反思的激励机制。(1)选择“关键事件”进行反思和研究,实现教师个体的自我超越。引导教师关注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触动较大的事件,学期工作小结以记录“关键事件”的形式进行,重在围绕该事件决策自己的行动方向,促进教育知识或教育理论与自己个性的融合,探索自己的教学风格。(2)撰写教师生活史,教师要做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真实纪录自己教学行踪,主要指自己经常使用的教育方法,自己的专业生活经历,影响自己专业发展的关键事件,自己未来和发展方向。(3)叙写教育故事,叙事情节要集中,事件应细致,引发人的思考,内容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要对事件分析解剖,要通过思考、反思把经验感悟以理论展现出来。故事
13、要典型对教师有触动,对自身发展有意义,关注自身成长。2开展案例分析活动。(1)开展给教师拍录像课活动。每位老师每学期上一节录像课,开展自我剖析教学研究。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全组教师、分管教干一起反复观看录像对教学进行总结,评议教学情况,同时授课教师要对自己的录像课进行反复研究,针对本节课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教学反思。通过多次反复,达到提高受执教者教学能力的目的。学期末,反思、教案、光盘共同存入教师教学档案。(2)开展研究课系列活动。实施高效课堂建设活动以来,我们开展了高效课堂教学系列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做到了“四抓”:抓典型示范,骨干教师开展课堂展示活动和“今日我主讲”活动,全校范围
14、内听课,让每位教师明确课堂教学的基本操作程序和方法;抓课堂研讨,开展“同讲一课”和高效课堂反思大讨论活动,做到课前研究、课堂观摩、课后研讨三落实;抓年轻教师追踪课活动,统一内容,多次讲授,反复评改,过关为止;抓优质课比赛,开展高效课堂讲课比赛和课堂定级活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实效和高效。3完善校本研修模式。(1)教研组 “多元合作课例研讨” :各个教研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订类研讨、定人研讨、订伴研讨等,既抓“名师”工程,又重视“弱势群体”。(2)骨干教师 “校本科研课题研讨”:首先,发现真实的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然后,发掘新颖的经验,提升科研效果。(3)教师“前沿话题自发研讨”:对于教学中的种种
15、问题,教师不仅谈做法,而且谈想法。教师运用学过的教育理论知识,去论证自己的预设或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价。4实施专业引领,扎实有效推进教师内涵发展。(1)提高理论素养。加强理论学习是实施专业引领、推进课程教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指导和服务校本教研的必要条件。我们依托本地的平阳师院这样一所教育高校,邀请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并作为顾问指导,帮助教师提高理论素养,引领教师完成教育观念的转变,以求学校和教师的主动发展。(2)提高教学素养。依托教研室,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教研室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业务指导部门,教研员是理论及教学实践的专家。我们依托区教研室,邀请教研员来校研教、辅导、专题讲座,引领教师发现
16、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师在与教研员一次次的合作研究、解决问题中,提升专业化水平。(3)提升校本教研的质量。平阳十八中是一所名校,其教师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校本教研的实效性是初中学校的榜样。我们利用这一资源来提高自己的校本教研质量。我校依托平阳十八中,与其建立“教研协作体”,邀请平阳十八中的业务教干指导教学管理,邀请教研组长及名教师指导校本教研及课堂教学,到平阳十八中学习教研活动的开展、观摩课堂教学等一系列活动来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及学校的教学教研质量。(4)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区内初中教学名师除了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更具备一线教师的实践操作经验,是近距离的专业引领资源,是全
17、体教师学习的榜样。我们依托区内初中教学名师,请其来校上示范课,介绍教学经验,参与教研活动,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化素质。(四)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成长我们制定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重视过程评价,关注教师的成长,真正提高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我校的新课程改革和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全面评价教师的师德状况,对教师的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过程、教学业绩进行考核。其中师德重于评价教师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分为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两项,其中定量考核按教师违反师德规定的项目直接扣分;定性考核则执行四评价,由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主管领导评价、家长代表评价构成。专业素
18、质由专业知识考试和教学能力构成,专业知识考试是教师参加任教学科本学期内容的学生考试的所得分数折算而成,教学能力是对教师在课题研究、科研成果、论文、讲课等方面作出总结评定。教学过程考核是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细则对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作出考查,既注重材料,更注重过程管理,尤其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业务进展,促使教师教学提高。教学业绩考核是对教师的教学成绩进行四级分析,按学生成绩和提高幅度折合赋分。在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中,我们注重教师的教学过程提高和业务素质提高,关注教师的基础和实际情况,关注教师的个体差异,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体现教师教学表现和水平的资料,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评价中并反思自己的教学,激发了教
19、师不断改进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提升。 现在,“教师发展性评价”带动了教师的自主学习,让教师真正“动”了起来:优秀教师得到了鼓励,但也丝毫不敢懈怠,处于后面的教师增强了忧患意识,积极学习提高,努力赶超先进,形成了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得到大幅提高。(五)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促进教师内涵发展1建立教师个性发展的激励机制。为鼓励教师的主动、个性化发展,与教师共同制定阶梯式个人发展目标。制定教师成长目标,分为过关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教师评价标准,及学生问卷调查,明确三类教师的评价标准。学校组成由教师个人、教师代表、教研组长、校领导
20、等联合组成的综合考核小组,分学科或年级进行定期的逐级评选,对评定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教师予以隆重的表彰。深入推动“扬名工程”、“青蓝工程”、“再塑工程”三大分类师资培训措施。构建多元展示平台,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塑造“师德好”展示平台,培育教师专业精神;搭建“讲得好”展示平台,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构建 “写得好”展示平台,引发教师内涵发展;铺垫“身心好”展示平台,倡导教师快乐育人;铸造“质量好”展示平台,强化育人的责任感,打造出了一支师德、师能并重的教师队伍。2重视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培训与管理。为提升教师层次,拓宽视野,努力创造骨干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加大高层次教学能手和名师培养力度,评选
21、首批学科带头人。开展骨干展示引领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典型引领发展”的作用,努力形成以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凝聚带动集体创优的团队组织模式。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开展青年教师“四学四比”活动,即学政策法规,比依法执教水平;学新课程理论,比改革创新的能力;学专业知识,比教育教学本领;学现代教育技术,比课堂教学效率。深入开展以“一口标准普通话、一笔好字、一堂优质课、一个精品教学案例、一篇好论文或总结、读一本教育专著或名著”等“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青年教师“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引入竞争机制,激活教研氛围。以课堂为载体,以活动为形式,开展专题研究、主体教研、教研沙龙、教学论坛,创设青
22、年教师学习成长的平台,促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3.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促进教师内涵发展。学校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了“教师专业发展档案”和“专业化发展电子档案”。每位教师有专门的专业发展档案盒,专橱存放,专人管理。一是记录教师个体实践和发展的轨迹,经常整理、充实,积淀过程性的成长经验,使教师不断反思过去,设计未来,推助教师自主、有个性地成长。二是展示教师的教研、科研、教学成果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三是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学校可以通过档案盒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参加培训、学习情况,便于有的放矢地制定学校的专业发展计划。具体内容包括:个人发展规划、课堂教学情况、培训记录、教研情况、教科研成果、成绩荣誉登记
23、、学习材料、学习体会、阶段小结、研究课题、专题论文等,不断积累个人成长的轨迹。同时,全体教师建立了专业发展电子档案,主要包括: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自身学习、专业工作、创建特色、科研成果、课件制作、获奖情况等多个方面,教师之间还进行了电子档案制作的交流。三、实验总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内涵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管理在于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管理中,教师参与校本教研,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实验证明教师真正的成长不在于岗前培训,也不在于过程中的脱产培训,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学实践中;新的教育思想,必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验的探索之中逐步确立。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创新校本教研途径,实施教师发展性评价,完善教师成长机制等,是新课改中教师管理的有效策略。三年的实验是成功的,我们建立并完善了一系列校本教研制度,制定了教师评价体系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我们的阶段成果科学规划 专业引领 大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全区推广。学校先后被评为参考文献:傅建明的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华东师大出版社)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上海教育出版社)王晓春的今天怎样做教师(华东师大出版社)郑金州教师如何做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