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浅谈促进学生主动体验的教学策略.doc
《初中语文:浅谈促进学生主动体验的教学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浅谈促进学生主动体验的教学策略.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初中语文论文:浅谈促进学生主动体验的教学策略【精品文档】第 10 页浅谈促进学生主动体验的教学策略崔健有一首歌里面唱道:“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那就是说,找到了感觉,就是医治了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染上的病,多好啊!我们经常埋怨学生作文没有真情实感,都初中生了,作文本里写的还是护送不认识的老奶奶过马路,或者下雨天妈妈去给他(她)送伞以至浑身湿透,或者自己生病的时候老师去家访的事情。现在,我想,一个人的成长,应该是从学会体味各种各样的感觉开始的,比如羞耻感、自豪感、责任感、幸福感,诸如此类。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真正开发感觉的事物,让自己原本年轻的心灵重获敏
2、感,那么就不会有我们的埋怨了。说白了,如果一个人懂得了感受生活,他的心灵常常处于感受的敏感当中,那么学习语文学习写作,又有何难呢!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验,我们的教学就应该关注学生的体验,真正激活学生的情感世界,引导学生做出自己的分析与价值判断,使其身心获得和谐发展。那么,如何让学生从体验中走进语文新课程、走进语文学习;如何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的感受、体验能力,抒写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笔者结合日常教学进行了如下的一些探索和思考:一、注重实施质性评价,让学生敢于主动体验。人们常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其实,语文学习更是如此,“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体验具有
3、个人性,不同主体会产生不同的体验;人们在表达自己的体验时,使用的是不同的方式和语言。为此,我们切不可以某一种思维方式来确立一个统一的标准以衡量每个人的体验,而要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个体体验的多样性、差异性和非同一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和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评价,尤其是在评价学生的体验时,切忌用“一把尺”,要采用质性评价的方式。因为体验是一个自我感悟与发现的过程,每种体验都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和生活发生变化,但它的价值却无法准确衡量。只有关
4、注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探究过程中的体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在新课程学习中才敢于探究和体验,说自己之想说,做自己之想做。实际上,这也是评价的真正目的,它就在于激励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体验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各有所获。 要想重视个性评价导向,使他们敢于探究和体验,教师首先要学会欣赏学生。七年纪的学生毕竟还只是个孩子,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我们不要求全责备他们,要学会欣赏他们的错误。同时,他们独立评价自己的能力还不高,他们在评价自己时往往以教师的评价作为依据,当然他们都希望在语文学习中能得到老师的好评。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特别对差生的评价要格外慎重
5、,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鼓励,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他们才敢于去探究、去体验,不怕出现错误和闹笑话。例如,在学习世说新语两则时,请同学们自由提问,当中提到这样一个问题“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大雪纷纷,哪个更好?”基础不好、自己探究课文时心不在焉的同学马上站起来说“两个都好,我就写不出来。”同学们顿时哄堂大笑,其中还夹杂一些同学的指责。我微笑着说:“某某同学说得好,正因为两个都好,公大笑乐,阅读很仔细。”课堂上立即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从那以后,我发现这个同学上课的表现有了很大改变,听课认真了,发言更积极了,回答问题更完整了。从此,我给自己立下规矩,想批评学生时,就想他们
6、还是孩子,他们能这样做已经很不简单了,要学会欣赏他们的错误。其实,蹲下来,用欣赏的眼光看每一个学生,就会发现我们的学生都不错。其次,要重视学生个性评价导向,要使他们在课改实践中敢于主动体验,我们必须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有两种:一种教师是用自己的教学方法去筛选适合自己教法的学生,于是筛选出了一些不合格的学生。差生就是这样被“筛选”出来的。另一种教师是用自己的学生去筛选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法,于是筛选出了一些不合格的教法,从而改进教法,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新课程改革下,我们教师应走向后一种,我们应该明白:只有不合格的方法,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学生有了问题不是问题,关键是教师
7、怎样对待。二、注重实践活动过程,让学生乐于主动体验。 体验的对象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一种关系与情境之中,我们不能把体验的对象从周围事物中相对分离出来。体验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真正的体验取决于教学过程是否生活化,是否具有情境性。如果我们回想一下学校教育中真正震撼我们自己心灵的一次体验,它都是发生在一定情境中的某种生活化的经历,而绝不是教师的空洞说教。无论是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都不能把学生的生活世界置其视野之外,生活世界是学生产生体验的源泉。在历史上,杜威曾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是将“生活引进学校”;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是在“生活中进行教育”。在当今时代,完全否定系统的书本知识学习和无
8、视传统的学校教育与生活的割裂,都是有害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由此,我们应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世界的沟通,为学生创设广阔的体验场域。1、教育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有在生活世界中,才能够形成体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重过程,淡化结论,强调获得亲自参与的积极体验。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中运用大量的行为性很强的词,如“观察”“搜集”“查找”“策划”“运用”“调查”“组织”等,强调学生必须具有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行为。只有有了这些行为,才能产生具体的体验。例如:在漫游语文世界的综合性学习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浅谈 促进 学生主动 体验 教学策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