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给科学课堂插上乐趣的翅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给科学课堂插上乐趣的翅膀.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小学科学论文:给科学课堂插上乐趣的翅膀【精品文档】第 7 页小学科学论文给科学课堂插上乐趣的翅膀 摘要: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重点不再是知识本身,而是如何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课堂上关注的不再是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学生是否学得有趣,是否觉得学科学知识是有乐趣的过程,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学会学习。关键词: 小学科学 课堂 乐趣小学科学课是一门融生物知识,物理知识、化学知识、地理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如何在新课改精神指导下激发小学科学课堂的乐趣,引导学生学好科学课,是摆在全体科学课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科学课的教学,有许多内容是看不
2、见、摸不着的,如果教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那么课堂教学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枯燥乏味。我认为,要激发小学科学课堂的乐趣,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可以通过乐趣情境、乐趣体验、乐趣实验、乐趣探究、乐趣评价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一、乐趣情境让课堂变成热情学习的开始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一种积极、活跃的情感状态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就有意识地从不同的角度创设适合于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教学情境,使科学课堂充满生
3、命活力。如:我在上四年级下册种子的萌发一课时,在导入时让学生猜谜语:“叶子圆圆个儿小,全身长满小镰刀,镰刀外面长毛毛,镰刀里面藏宝宝。”学生猜后,就明确知道了本节课我们所需要研究的问题,对种子就会引发许多兴趣和问题,很快就激发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引入了本节课所探究新知的教学过程。在教学热胀冷缩这一课时,我拿出一个瘪了的乒乓球问学生:“这个球还能用吗?”学生们都很遗憾地摇着头说:“球都瘪了,肯定不能用啦!”“真的不能用了吗?让老师变个魔术给你们看吧!”我一边说一边把乒乓球放进一盆课前准备好的热水里。“哇!可真神啦!瘪了的乒乓球鼓起来啦!”看着瘪了的乒乓球慢慢的鼓起来,孩子们都欢呼起来!为什
4、么瘪了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够鼓起来呢?看了老师刚才做的实验,学生们的脑海中都浮现出这个疑问。于是,我从学生的疑问引出该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学习热胀冷缩这一课去寻找答案。因为是有目的性的去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很轻松地就完成了该课时的学习任务。二、乐趣体验-让课堂变成乐于学习的场所在教学活动中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能让学生在模拟生活实践的过程中把学科知识与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例如,在月相、日食、月食等内容教学时,将电灯模拟为太阳,分别让两位学生模拟地球和月球,模拟演示三者运动情况,进行直观、形象的观察,地球、月球的角色体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活跃起来,新鲜
5、有生气,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纷纷要求上来做地球、月球。这堂课体验模拟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情感的体验变得更加热爱科学。再如在学习蜗牛运动的观察的时候,我给每一个小组发了一个放大镜,让学生仔细观察蜗牛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的。学生们很快地发现了当中的奇妙,并为蜗牛这一特殊的身体结构喝彩。于是我就说:“那你们喜欢模仿蜗牛的爬行吗?”我这话一说完,他们就兴奋起来了,争着模仿。我立即邀请了几个同学模仿蜗牛爬行,由台下的学生做评委,选出模仿得最像的那位同学。接着,让他再表演一次。这时候全班的学生都发现了蜗牛的身体在爬行中是波浪式前进的。将乐趣体验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能使乏味的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让课堂变成学
6、生乐于学习的场所。课程标准也提出:“用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充实教学过程”。教师以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作为导火线,点燃学生“心灵的力量”,使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何乐不为呢?三、乐趣实验-让课堂变成活动的实验室小学生对实验最感学趣,这种兴趣,往往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成为爱好和志趣,以致发展为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前提,也是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能力的结果。在观察与实验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作用,靠眼看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远近;靠耳听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高低、强弱、音色;靠鼻闻物体的香、臭等气味等,让学生亲自去探究其中
7、的奥秘,感知其中的神奇,来满足他们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不同的声音时,课前我就让每个学生自备一些能发声的物体,如直尺、小铃铛、锯条、橡皮筋、玻璃杯、铁块、碗等等,学生对这节课也充满了期待。课堂上学生带了很多东西,让他们用这些东西发出声音的时候,教室里成了锅碗瓢盆的演奏场。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声音有高低,什么时候声音高,什么时候声音低。通过动手,学生初步感受到科学在生活中绽放的独具魅力的光彩,他们将更期待下一节科学课带来的乐趣。在教学第四册燃烧是怎么回事时,本来是做“木条、木炭、煤炭、铁丝、铝箔”在氧气中燃烧,我增加了香烟在氧气中燃烧。香烟在空气中燃烧很慢,可说是星星之火
8、,但在氧气中燃烧既快又大,同学们拍手称好。下课后,同学们竞相传播该实验的精彩,饶有兴趣。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我把铁丝的两头各缠上一根木制火柴,这样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而在空气中不燃烧的情形比较,就明显一些。从本次实验中,我发现贴近生活又通俗的实验,更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天生就好奇、好动,这些实践对他们最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四、乐趣探究-让课堂变成创新探究的平台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用各种器官去感知实验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而且要鼓励他们大胆的创设情景、设计实验方案、解决实际问题。从设计
9、到解决的过程,就是他们多种思维综合发展的过程,也是创新精神的萌芽诞生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从头到尾去体验全过程,他们的创造潜能才得到开发、创造能力才能以培养。如教学空气的热胀冷缩一文时,学生为研究空气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研究固体有热胀冷缩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实验方案。有的认为可以在烧瓶中塞上带细玻璃管的塞子,将管口涂上肥皂液,观察肥皂液的变化;有的认为可以在烧瓶上套上气球观察气球胀瘪现象;在加热方法上也不尽相同,有的用热水泡,有的用手捂等。无论是哪种设想,我们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去尝试去探索。对于学生的思考,只要他们能够自圆其说就充分肯定和鼓励,即便有想入非非之嫌也不
10、要横加指责,毕竟梦想是希望之源。在教学框架结构的时候,有学生提出在正方体框架的上面和下面各加一条斜杠,这个框架会更加稳固些,我没有一开始就否定学生的假设,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都能通过实践活动得出上面和下面的斜杠究竟起不起到稳固框架的作用,只要做两次承重的对比实验就能得出结论了。很多时候老师可以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但是只是老师说,学生没有亲自实践过的话,学生会口服心不服,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一节有趣的科学课不应该是风平浪静的,有起有伏,学生才会乐在其中。作为学生科学探究的带领者,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探究目标,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
11、教学方法,通过引导、激励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进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只有这样,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学生才有兴趣进行科学课的学习活动,他们才能在自己的探究活动中去发现和领会科学的乐趣,才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五、乐趣评价-让课堂变成成功激励的来源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在观察、实验中体现出来,在观察、实验之后也要让学生把他们在实验、观察中的发现说出来,特别是结论性的、规律性的知识要让学生自己说出来。教师不能代替,说对了给予鼓励,说错了也让他说完。只有在和谐的课堂中学习,学生才会感到身心的愉悦,才能乐中学,学中乐。在教学空气是什么样子的?一文的时候,有一个环节
12、是让学生捕捉空气,因为是低年级的学生,还没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学习习惯,所以一拿到保鲜袋就兴奋不已地开始活动,有些调皮的学生还把袋子弄穿了。我要是在这时候对学生进行批评的话,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我并没有批评他,而是去到他的身边,重新拿一个袋子给他,和他一起完成了捕捉空气这一环节,而且请他讲讲是怎么把空气捉到的,并作了适当的表扬。那位学生在后面的时间里都表现得十分认真,再也没有调皮捣蛋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是学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肢体语言,眼神、点头、微笑、大拇指、掌声及各种丰富的表情等。对学生进行非学业内容评定时,还可以用学生喜欢的
13、卡通标志和图案来激励学生。无论是对群体的激励,还是对个体的激励,富有感染力的评价才会真正产生激励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非对即错的程式评价,打破标准化答案的禁锢,取而代之的是充满热情的鼓励性评价:“你的实验设计有充分理论依据,老师真为你感到自豪!”“你很有创新精神!”“你有科学家一样的探究精神!”等。总之正如有位教育家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科学教学不能以传授现成知识为目的,而应着眼于学生的认知过程,注重指导学生自主探求和运用知识的实践活动。给科学课堂插上乐趣的翅膀,才能真正打开科学殿堂的大门,才能享受到科学本身的神奇魅力。参考文献 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2 洪永山构建生活的课堂江苏教育研究2002(4)3科学课程论佘自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4 郭元祥论课堂生活的重建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0(1)5曾琼芳、刘祥发谈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湖南教育.2004(17) 6科学课程100个教学案例郑青岳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7年4月第1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