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名词解释71181.doc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7118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名词解释71181.doc(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生物化学名词解释71181生物化学名词解释71181生物化学名词解释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肽键:一分子氨基酸的氨基和另一分子氨基酸的羧基通过脱去水分子后所形成的酰胺键称为肽键。2.等电点:在某一pH溶液中,氨基酸或蛋白质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或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成点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或蛋白质的等电点。3.模体:在蛋白质分子中,由两个或两
2、个以上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特殊的空间构象,并发挥特殊的功能,称为模体。4.结构域: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三级结构常可分割成多个结构紧密的区域,并行使特定的功能,这些区域被称为结构域。5.亚基:在蛋白质四级结构中每条肽链所形成的完整三级结构。6.肽单元:在多肽分子中,参与肽键的4个原子及其两侧的碳原子位于同一个平面内,称为肽单元。7.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的空间构象破坏,从而改变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称之为蛋白质变性。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1.DNA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分子稳定的双螺旋空间构象破环,双链解链变成两条单链,但其一级结构仍完
3、整的现象称DNA变性。2.Tm:即溶解温度,或解链温度,是指核酸在加热变性时,紫外吸收值达到最大值50%时的温度。在Tm时,核酸分子50%的双螺旋结构被破坏。3.增色效应:核酸加热变性时,由于大量碱基暴露,使260nm处紫外吸收增加的现象,称之为增色效应。4.HnRNA:核内不均一RNA。在细胞核内合成的mRNA初级产物比成熟的mRNA分子大得多,称为核内不均一RNA。hnRNA在细胞核内存在时间极短,经过剪切成为成熟的mRNA,并依靠特殊的机制转移到细胞质中。5.核酶:也称为催化性RNA,一些RNA具有催化能力,可以催化自我拼接等反应,这种具有催化作用的RNA分子叫做核酶。6.核酸分子杂交:
4、不同来源但具有互补序列的核酸分子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适宜条件下形成杂化双链,这种现象称核酸分子杂交。第三章酶1.酶: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2.酶的活性中心与必需基团:与酶的活性密切相关的必需基团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与底物特异地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是指酶分子中存在的各种化学基团并不一定都与酶的活性相关,其中那些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基团称为酶的必需基团。3.酶原与酶原的激活:有些酶在细胞内初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酶的无活性前体,必须在一定条件下,这些酶的前体水解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肽键,致使构象发生改变,表现出酶的
5、活性。这种无活性酶的前体称做酶原。酶原向酶的转化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实际上就是酶的活性中心的形成或暴露的过程。4.同工酶:具有相同催化作用,但酶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类酶。5.Km值:(米氏常数)单底物反应中酶与底物可逆地生成中间产物和中间产物转化为产物这三个反应的速度常数的综合,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其值等于反应速度为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第四章糖代谢1.糖酵解: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或糖原分解成乳酸的过程。2.活性葡萄糖:1-磷酸葡萄糖与UTP作用形成的UDPG为活性葡萄糖,在体内作为葡萄糖供体。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正常人空腹血糖浓度为3.96.1mmol/L
6、。4.糖异生:是指非糖物质如氨基酸,乳酸及甘油等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5.三羧酸循环: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生成柠檬酸,在经过一系列反应又生成草酰乙酸,同时产生NADH+H+、FADH2、GTP、CO2、H2O。6.巴斯德效应:糖的有氧氧化抑制生醇发酵及糖酵解的现象。7.乳酸循环:肌糖原酵解产生的乳酸经血液运至肝经糖异生合成肝糖原或葡萄糖,以补充血糖,血糖又可供肌肉利用,此过程即称乳酸循环(Cori循环)。8.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将代谢物分子中的能量转移至ADP(或GDP),产生ATP(或G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第五章脂类代谢1.载脂蛋白: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称载脂蛋白。在血
7、浆中起运载脂质的作用,还能识别脂蛋白受体,调节血浆脂蛋白代谢酶的活性。2.脂肪动员: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及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该过程称为脂肪动员。3.脂酸的-氧化:脂肪酸在体内的氧化分解是从脂肪酸羧基端的-碳原子开始,每次断裂两个碳原子,整个过程叫做-氧化。4.血浆脂蛋白:血浆中的脂类与蛋白质结合成脂蛋白的形式在血液中运输。5.酮体:乙酰乙酸、-羟丁酸及丙酮三者统称酮体。酮体是脂肪酸在肝脏氧化分解时产生的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6.ACAT:脂酰CoA胆固醇脂酰转移酶。分布于细胞内质网,能将脂酰CoA上的脂酰基转移至游离胆固醇的3位羟基上,使胆固醇酯
8、化。7.LCAT:卵磷脂胆固醇脂酰基转移酶。可催化将卵磷脂的2位脂酰基转移至胆固醇3位羟基,生成溶血卵磷脂及胆固醇脂的反应。8.柠檬酸-丙酮酸循环:是将线粒体内的乙酰CoA带到胞液中以合成脂肪酸或胆固醇的途径。在此循环中,乙酰CoA首先在线粒体内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柠檬酸通过线粒体内膜上的载体转运进入胞液;胞液中柠檬酸裂解酶催化柠檬酸裂解释放出乙酰CoA和草酰乙酸,乙酰CoA即被带到胞液中。草酰乙酸则还原成苹果酸,通过线粒体内膜的载体回到线粒体内。苹果酸也可在苹果酸酶作用下,分解为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最终均形成线粒体内的草酰乙酸,再参与转运乙酰CoA。第六章生物氧化1.磷酸甘油穿梭:是将胞
9、液中的NADH携带的2个H转移进入线粒体的一种方式,因该系统中有-磷酸甘油,故名-磷酸甘油穿梭。2.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是胞液中的NADH携带的2个H转移进入线粒体的一种方式,因该系统中有苹果酸和天冬氨酸,故名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3.呼吸链: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离子通过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酶和辅基的催化,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些酶和辅基组成的反应链称为呼吸链。4.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它主要是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O2和H2O的过程。5.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2个H在呼吸链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化并生成ATP
10、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是体内产生ATP的主要方式。第七章氨基酸代谢1.营养必需氨基酸:指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应的氨基酸。2.谷氨酰基循环:是氨基酸吸收的一个重要途径。其反应过程首先由谷胱甘肽对氨基酸的转运,然后是谷胱甘肽的再生,由此构成一个循环。3.转氨基作用:指在转氨酶的作用下,一对-氨基酸与一对-酮酸之间的相互转变。转氨基作用既是氨基酸的分解代谢过程,也是体内某些非必需氨基酸合成的重要途径。4.联合脱氨基作用:联合脱氨基作用是肝、肾、脑等组织中的一种重要的脱氨基方式,这种脱氨基作用由转氨酶催化的转氨基作用与L-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的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进行。5.一碳单位:某些氨基
11、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称一碳单位,CO2除外。6.活性甲硫氨酸:也称S-腺苷甲硫氨酸(SAM),有甲硫氨酸与ATP作用,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催化生成,活性甲硫氨酸可作为甲基的直接供体提供甲基,使其他物质甲基化。第八章核苷酸代谢1.核苷酸从头合成途径:利用磷酸核糖、氨基酸、一碳单位和CO等非碱基的小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合成单核苷酸的过程。2.核苷酸抗代谢物:指某些嘌呤、嘧啶、叶酸及氨基酸类似物具有通过竞争性抑制方式干扰或阻断核苷酸的正常合成代谢,从而进一步抑制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以及细胞增殖的作用,这些物质即为核苷酸抗代谢物。3.核苷酸补救合成途径:机体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化学 名词解释 7118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