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启发式教学下“教”与“学”的思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启发式教学下“教”与“学”的思辨.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论启发式教学下“教”与“学”的思辨【精品文档】第 10 页论启发式教学下“教”与“学”的思辨教学活动中“教”与“学”是相互对立又最终统一的关系,教师通过“教”,学生通过“学”,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知识的再传播。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教”的部分,“教”对于“学”来说,居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关键的一点“教”是为了让学生去“学”且要学的好。那么,作为一个老师,我们该如何通过“教”来凸显学生“学”的效果呢?我想,这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在思索的问题,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成果,其意义不言而喻。一、注入式教学的“弊”与启发式教学的“利”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
2、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载体,讲究“老师讲,学生听”,师生间这种单纯讲演式的授课模式,常被戏称为“填鸭式” 教学或者“注入式”教学,这种模式的重心是教师的“教”,特点是以教定学,以教代学,课堂教学被简单化、程序化,使得课堂教学失去本身的张力和丰富的活力。因此,克服掉这种呆板的、套路化的惯性模式,激发课堂授课活力,来保障教学质量,成为衡量众多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针对这类以灌输为主导的传统方法存在的弊端,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想有效地发挥出学生的能动性,关键在于构建起一个学生“爱学习、会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本身的潜在
3、兴趣,在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学会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去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被称为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与注入式截然相反的两种教学方法。先秦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概念,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意就是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来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我以为一个“导”字非常准确的概括出了启发式教学的精髓。启发式教学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力求全面提高、综合培养学生的思
4、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二、启发式教学下教师的“引”与学生的“主”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要求从根本上废弃一个“灌”字,注重一个“引”字,实现一个“主” 字(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多样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让学生多看、多思、多讲、多动手,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知识理解、智力开发、能力培养的实践过程,做到知识让学生自己领会,结论让学生自己发现,困难让学生自己克服,技能让学生自己掌握,把学生推到主动地位上,教师则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点拨、激发,促使学生思考,并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判断、综合、抽象等思维活动进行积极、主动地学习
5、。为实现上述目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着眼实施,创造开放民主的课堂气氛启发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要引导学生自由表达意见,课堂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课堂上,对有见地的学生发言要充分予以表扬、肯定,对理解有失偏颇甚至理解错误的学生,不要贬损、训斥,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及时给以鼓励,并予其正确指导。 提问设疑要巧妙,思路引导要得法提问有难易,思路有正反。启发式教学下,教师要尽可能地制造解答障碍,如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立论,故意误导等,从而使学生在迂回曲折、历经坎坷的多向思维之后,获取知识。在问题设置的难易上,要兼顾实际,考虑适中,既要学生面对一定的困难,以
6、达到引起兴趣的目的,又不能一味求难,让大多数学生无所适从。在解疑启发阶段,不要一触即底,也不要蜻蜓点水,要逐层递进,层层引导。对某个问题,第一步能启发十分之一的学生即可,第二步能启发五分之二的学生即可,第三步能启发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方好,如果经过三步启发仍有大多数学生不明就里,说明在这个问题上启发失败,这就要求教师增设条件进行进一步启发。以笔者任教的初中数学为例,启发式教学的引导方式就有很多种。a)给出实物、模型或图形等,让学生观察,以获得对某一类现象或某种特性认识的“形象启发”。b)引导学生对某些特殊事例进行分析和比较,分出本质特性,舍弃非本质的特性,实现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启发”。c)引导从
7、命题结论出发,逆推而上,提出一系列“欲证此,先证何”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一步步追溯到原命题,从而疏通推导出结论的“逆向启发”。d)引导学生把所要研究的新问题和与之有关的原有知识、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它们的相同点和规律,从而以已知的方法和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类比启发”。e)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知识方法,从多角度加以解决,用变化的观点看待条件,不断想出新办法的“多面启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创新思维课堂上,老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将课堂所授知识与具体应用进行联系,因为具体应用往往直接牵动着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兴趣,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如果教师能成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辅以高超
8、精湛的技艺,适时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帮助他们开动脑筋,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里获得知识,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讨论与探究,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新疑问、新想法都提出来,这样既解决了问题也很好地活跃了气氛。在启发式教学中,学生思想的形成与学习方法的创新意识往往是同时出现的。因此,老师可以通过精心选择问题,巧妙地进行启发,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以小见大,学会总结知识讲解中,老师要抓住学生急于鉴别自己、探索结果的心理,让学生回到主导地位中,剖析错漏,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将一个知识点扩大到知识面,达到掌握知识和学习方法的目的。知识累积过程中,学
9、会总结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总结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必由之路,善于学习的人必定善于总结。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懂得怎么在老师帮助下靠自己学习。三、启发式教学下教师的“慢”与学生的“快”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快”学生“慢”的现象比比皆是,常常老师已经讲完了,很多学生还没反应过来,造成的结果就是老师只能一遍一遍“灌”知识,倒头来能掌握的却不多。相反,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学生“快”与老师“慢”,老师在抛出精选的题目和适时的启发后,往往等学生发言了才点开、点透。这种模式教育下的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强,对问题的反应快。要做好这一点,对教师而言,以下三方面是值得借鉴的。设置问题要针对。教师要在详细了解学
10、生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因人设疑。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多提些难度较低的问题,这有利于他们基础知识的巩固,同时由于回答问题正确带来的骄傲感,还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对于那些已经建立起知识结构,综合水平较高的学生,要提难度较大的问题,激发他们学习的潜力。久而久之,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遇到问题也会更加懂得思考。等待回答要耐心。有的教师提问后马上让学生作答,而这时许多学生还没有反应过来,往往导致学生哑口无言,教师黯然叹气。研究表明如果教师把等待的时间从平均1秒钟提高到34秒钟甚至更久,学生的回应人数会大大增加。很多隐藏的问题就在这小小的细节背后得以解决。课余准备要充足。学
11、生的“快”与老师的“慢”都是建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的。对教师而言,课堂上对问题先后顺序的安排,对学生思考问题深度的把握,对什么时候该引导,什么方法来引导,都要精心设计好,做到胸有成竹。四、结语启发式教学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其实质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从根本上回避了传统注入式教学的弊端,更贴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积极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能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也将使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充实和丰满。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启发式教学在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方面必将得到长远的应用和发展。参考文献1张昕. 初中数学现代启发式教学的研究与实验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华丽萍. 启发式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考试周刊,2014,02:60.3韩龙淑. 数学启发式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