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沪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doc(2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粤沪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粤沪版八年级物理教案(上)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本章课程分析一、课标的要求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2、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3、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4、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5、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
2、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6、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7、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二、本章编写思路与特点1、编写思路本章教材安排了三节内容。基本思路如下:第一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喜爱物理。首先通过一些有趣的力、热、声、光、电等自然现象,向学生展示物理学特别是经典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初步感受物理学的多姿多彩,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是非常有趣的;接着,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几个典型时期,向学生介绍物理学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使学生知道物理学十分有用。第二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要做些什么事情。教材安排
3、了几个学生人人动手的小实验,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奇妙、有趣的物理现象就在身边,并从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的一些基本方法。这样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就需要仔细观察、认真动手实验和进行测量。第三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初步尝试进行物理问题的科学探究。教材设计了一个科学探究的案例,让学生初步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从中领悟到科学探究的几个基本要素,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本章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合理选择测量方法、初步体验科学探究。本章教学的难点: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测量方法的合理选择、体验科学探究。2、本章特点本章为教材的“入门篇”,对学生学习物理具有重要的导向
4、作用。全章篇幅不多,但内容丰富,立意颇高。从诱发学生喜爱物理开始,让他们尝试动手做实验,到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无不体现着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本章利用一些散文诗、小实验、物理学史等,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并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活动中对物理进行体验,从而使学生在一开始学习物理时,就注重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态度、习惯和方法。全章密切联系自然界的一些生动有趣的物理现象,从而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幅生机盎然的物理画面;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体现“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也体现本书“做物理”的教材理念;学生自主探究“摆的奥秘”,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使学生从一开始学习物理就认识和体验到科学探究的
5、重要性及其过程,体现教材把“科学探究作为学习内容和目标”的编写意图。让学生认识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是要学会科学探究。本章是学生踏入物理世界的第一步,教材采用了大量的与物理有关的图片,其目的是通过观察生动有趣的插图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图中挖掘物理问题。图片既能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构建物理图景。3、课时安排全章共3节,打算用4课时: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2课时,第三节1课时。11希望你喜爱物理【三维目标】1、通过看图、讨论等学习活动,了解自然界的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并认识到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
6、与技术、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了解物理学巨大的社会功用。3、了解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现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欲望。从对物理学巨大作用的了解入手,增强学生对物理学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喜欢物理。【教材分析】本节是学习物理学的开端,一定要保护和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可从看似平常的现象中,追问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从而激发起探究物理的兴趣。本节的主要活动是观察和讨论,要提供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让学生去观察和体会。除了教材涉及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学的作用外,还可通过各种途径展现更加丰富和有趣的物理现象,进行广泛的讨论。形成“喜欢物理”的情感态度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向学生展示各种各样
7、的物理现象,来引导学生对物理学产生兴趣,从回顾物理学对社会产生的巨大作用,来诱导学生喜欢物理。课文中提及的一些物理现象和物理学的成就,并不是让学生知道这些现象的物理道理,而是通过这些内容让他们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对象。列举物理学的一些成就,是让学生知道物理学为人类社会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学生明白为了更好地利用物理学,必须学习物理学。【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学生体会自然界、身边的物理现象的有趣,从而喜欢物理。2)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高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2、难点:1)成功地
8、演示新奇而有趣的物理小实验。2)根据教材内容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观察法。【教具准备】火柴、烧杯、纸锅、漏斗、乒乓球、平面镜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生共同阅读“章首诗”。板书: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第一节希望你喜爱物理二、新课教学1、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1)自然界中有趣的物理现象师:指导学生边观看图片,边阅读图片的“配文”。然后直接提出问题:通过观看、阅读,你有什么感受?生:(要抽几个学生,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师:对于以上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生:(抽几个学生,看看他们提出的问题是什么)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通过学习物理知识,以上的问题都可得到解释,有
9、的同学知识面比较广,或事先已查找了有关资料,能回答以上的哪个问题?(教师简要回答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2)身边有趣的物理现象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以下几种情况:用力向下吹乒乓球,乒乓球不会下落;用纸锅可以烧开水;利用两个平面镜,可得到物体的三个像。问:你认为可能发生吗?猜猜看。学生讨论、交流,做出猜想。教师演示实验1: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不紧贴漏斗),然后从漏斗口向下用力吹气,同时将手指移开,乒乓球不会下落。教师演示实验2:用纸锅烧水,水开了,纸锅没有烧坏。教师演示实验3:用两个平面镜互相垂直竖直放在桌子上,把一个物体放在中间,可看到三个像。做完以上实验,同学们都找到了正
10、确答案。教师:你们在认识自然和生活中还遇到过什么新奇而又有趣的物理现象?比比看谁说得多?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平时注意观察自然现象和身边的事物,是学好物理的前提。归纳以上我们知道了物理现象是多姿多彩的,物理是有趣的。板书:1、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是有趣的。它不但有趣,而且非常有用,下面我们来了解它对人类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2、功勋卓著的物理学教师:指导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阅读其配文。综观历史,物理学许多重要的发现,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理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真可谓功勋卓著。希望同学们学好物理,为我国的科学技术现代化做出自己的贡献。板书:2、功勋卓著的物理学。三、归纳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
11、习,你有什么收获?生:(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去归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收获)四、巩固练习做本节的“基础训练”。五、课后反思通过本节学习,同学们对物理这门课产生了较浓厚的兴趣,都非常喜欢物理基本上都知道物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在本节教学中,涉及到一些物理现象,对这些物理现象的解释,许多同学还弄不明白,存在着一些疑惑,对这些疑惑随着今后的学习,同学们自然就会明白,在此可不作太多的解释。本节教学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没能向学生展示有关资料,比如,我国的“神舟”系列、国际空间站、电子计算机、物理学的发展史等,这些以后抽时间给学生展示,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六、板书设计: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第一节希望你
12、喜爱物理1、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是有趣的。2、功勋卓著的物理学。【课程资源】1、雷鸣与闪电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与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雷电一般出现在积雨云里,积雨云常常是由于上下层空气发生强烈的对流运动而产生的。夏天午后,近地面的空气被太阳烤得很热,热空气上升,在高空遇到冷空气就容易产生积雨云。在积雨云中或云块之间存在着大量的正、负电荷,空气对流得越厉害,云翻滚得愈猛烈,云的上下部聚集的电荷就愈多,在云块之间或云块与大地之间就会产生很强的电场和电位差,当电场强度很大时,就能把阻隔在云之间或云与大地之间的空气击穿而产生放电现象,发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闪电。
13、在闪电经过的通道上,空气温度猛烈陡增,空气受热和水滴汽化后会猛烈膨胀,发出巨响,这就是雷鸣。这种自然现象曾长期使古人恐惧不安,他们以为触怒了哭神。12动手做实验【三维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做实验”,了解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2、通过“测量长度”和“测量时间”的活动,学会用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常用工具,学会一些基本的测量方法,能够对长度和时间的不同单位进行换算以及科学记数方法。了解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3、知道物理单位的意义和重要性,了解自己身上的“尺”和“表”。4、提高参加实验的兴趣和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通过独立作业进一步掌握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教材分析】
14、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本节一开始就安排活动1中的几个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去做,目的是为了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同时,这样的实验也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就是要学会观察、学会实验。关于测量,本节的重点是学会用一些常用的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对这些工具的认识,并让他们学会使用,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单位。【教学重、难点】1、重点:1)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并会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知道测量长度的一些特殊方法。3)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2、难点:1)正确读取和记录
15、测量结果。2)长度的估测,提高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的能力。3)利用脉搏跳动估测时间。【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交流法、讲授法。【教具准备】演示实验器材:条形磁铁、铁钉、铜片、塑料片,两面小镜子,装有水的杯子、纸片,皮尺、卷尺、毫米刻度尺、三角板、螺旋测微器,一段棉线,两块三角板,乒乓球,地图,细铜丝、铅笔,秒表等。分组实验器材:两面小镜子、小玩具,毫米刻度尺、一段棉线,两块三角板,乒乓球,地图,细铜丝、铅笔,秒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实验引入新课1、隔掌吸钉教师:同学们都知道磁铁会吸引铁钉,现在让磁铁隔着手掌还会吸引铁钉吗?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演示实验1:如课本P7图114隔掌吸钉。通
16、过实验,我们知道磁铁隔着手掌还会吸引铁钉,如果在磁铁和手掌之间放一块铜片、铁片或塑料片,它还会吸引铁钉吗?让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演示实验2:磁铁吸引铁片、铁钉,但不吸引铜片、塑料片。演示实验3:在磁铁和手掌之间依次放上铜片、塑料片,磁铁不吸引铁钉;放上铁片,还会吸引铁钉。2、纹丝不动教师:将杯子放在平整的纸片上,慢慢拉动纸片至桌沿,然后迅速抽出纸片,你猜想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演示实验4:如课本P7图115。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迅速抽出纸片,杯子纹丝不动,这个现象的解释,有待以后学习惯性知识后,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3、成像奥秘生活中同学们经常照镜子,镜子中所成的像
17、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有几个像?让学生回答。现在将两个小镜子互相垂直竖立在课桌上,中间放一个小玩具,那么在镜子中会看到几个像?让学生提出猜想,然后分组做实验,得出结论。当镜子间的夹角为60度时,看看像的个数又是多少?让学生做实验,得出结论。通过以上有趣的物理实验,体会到了什么?(学习物理,要学会观察和实验)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为了对物理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常常需要测量长度和时间。二、新课教学长度的测量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教师:你们知道测量长度有哪些常用的工具?请抢答。然后,教师出示带来的长度的测量工具,让学生观察,并初步了解使用方法。说明:测量长度最基本的工具叫刻度尺,通常我们使
18、用的直尺又叫毫米刻度尺。2、长度的单位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课文,认识长度的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请同学们用科学记数法表示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课堂巩固练习(让学生抢答)。1m = mm 18km = m 130nm = m10dm = mm 2102cm = m 78mm = m3、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活动1:你会用刻度尺吗?教师:使用任何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之前,都要先观察工具:零刻度线在哪里?量程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根据情况可说明分度值的含义)让学生观察、交流,说出所用工具的分度值和量程。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课本P9图118,并回答下列问题:刻度尺应该怎样放置?眼睛应该怎样看?怎
19、样记录测量结果?教师: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教师可点拨,要让学生经历“正确使用刻度尺”的四个过程:认、量、读、记。让学生说出图中铅笔的长度是多少?指出:为5.49cm或5.51cm都是正确的,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9中间一段内容,弄懂什么叫测量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些?让学生阅读后回答。巩固练习: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各分别测量三次算出平均值。学生分组活动,并进行交流。活动2:知道自己身上的“尺”教师:现在请跟同学合作,测出你的身高是多少?手臂长是多少?手一拃是多长?走一步路的距离是多少?大拇指指甲宽是多少?学生分组活动,并进行交流。教师:请先用眼睛估测课桌的长度,再
20、用你身上的“尺”粗测,最后用刻度尺测定,看看这三个结果之间相差多少?学生分组活动,并进行交流。4、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做物理实验时,除了观察与实验操作,还要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我们可用传统的方式来处理,还可借助计算机软件来处理。学生数012345678910低于150153155159161165167171173177179学生数活动3:认识直方图指导学生先观察传统的表格形式,然后观察利用数据处理软件依据表格数据绘制的直方图。(上图是利用Excel绘制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1)这个班的学生身高较多集中在cm至 cm范围内。2)身高在159170cm之间的学生数占学生
21、总数的百分率为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正确的答案。三、归纳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进行自我归纳。四、巩固练习1、课本P11自我评价与作业。2、做本节的“基础训练”。提出一个思考题:你能否根据记录来判断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五、反思在本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气氛活跃,热情很高,但在具体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我看效果不是很理想,这恐怕是由于本节所学的刻度尺的使用,是同学们日常所用,司空见惯的,有些粗心大意,在具体细节上认识不够所致。在直方图的学习上,发现一小部分同学的识图能力、模仿能力较弱,在作作业时,应予以强调,进一步加强认识,要学会画、识别直方图。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一、通
22、过测量活动,提高学生的估测长度能力。活动1:请同学们估测教室里黑板的长和宽是多少?再请两位同学用身上不同的“尺”粗测教室里黑板的长和宽是多少?最后请一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黑板的长和宽是多少?你估测得准吗?请互相交流。活动2:请同学们估测教室的长、宽各是多少?再请两位同学用身上的“尺”粗测教室里黑板的长和宽是多少?最后请一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黑板的长和宽是多少?你估测的准确度有提高吗?请互相交流。二、新课教学教师提出问题:能否利用刻度尺直接测出一张纸有多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办法。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学习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板书:第二课时动手做实验(二)1、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1)测纸张的厚度:可
23、测出一叠纸的厚度,再纸的张数,就得到一张纸的厚度了,即:h = h总/n。注意:n是纸张的张数,而不是页数,页数为张数的2倍。活动3:测量课本一张纸的厚度,交流测量结果。2)测量铁路线的长度。教师提出问题:怎样在地图上测量上海到南京的铁路线的长度?学生思考。教师点拨:可将一根细棉线贴在地图上的上海到南京的铁路线上,作出记号再拉紧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记号之间的长度,再根据地图比例尺进行计算,就可知道上海到南京铁路线的长度了。活动4:测量地图上北京到福州的铁路线的长度,交流测量结果。3)测量乒乓球的直径。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测出乒乓球的直径?学生思考,讨论。活动5:分组测量乒乓球的直径,交流测量结
24、果。4)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学生思考,讨论。活动6:分组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交流测量结果。归纳:化曲为直法,化少为多法,工具结合法,替代法等。2、时间的测量1)测量时间的工具。教师:你常用什么工具测量时间?让学生抢答。提问:你们使用过停表测量时间吗?教师向学生介绍停表的用法及读数方法,并让学生练习使用。2)时间的单位及换算。提问:你们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这P11的内容,自学时间的单位及换算。活动7:用停表,测量你脉搏跳动10次、80次所用的时间,以及1分钟你心脏跳动的次数。把结果填在课本P11表中。活动8:对班上同学的心率做一次统计
25、,列表表示,依照身高的直方图,画出心率直方图。三、归纳小结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四、巩固练习1、课本P1112的No.2,3,4.2、做本节的“同步练习”。五、反思在本节教学过程中,同学们学习的效果较好,这包括上节的直方图的学习,本节已基本克服掉上节的不足。对估测能力的训练,这是长远的事情,本节同学们的表现还不错。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动手做实验(二)1、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2、时间的测量:1)测量时间的工具。2)时间的单位及换算。1.3尝试科学探究【三维目标】1、通过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步骤。2、经历摆的奥秘的科学探究过程
26、,让学生初步体验科学猜想与假设、简化研究对象、控制变量等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亲身参与,养成对科学的热爱,增强探究科学的欲望,乐于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去,能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与他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愿望。【教材分析】这节课就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可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操作、讨论。实验中,不要过分要求严密(例如,规定怎样测量线长、规定摆动次数、规定实验顺序和总结报告格式等)【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2、难点:提出问题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讲授法。【教学用具】铁架台、细绳、砝码、秒表等。
27、【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常用的手表、闹钟等有没有不准的情况发生?虽然现在有各种钟表,但是人类最早的钟表是利用机械装置做成的。最典型的时钟就是文中所说的摆钟。板书:尝试科学探究二、新课教学教师: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要学会探究。下面结合文中所说的“摆钟”的课例,我们来探究“摆”的奥秘。1、提出问题教师:对这个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摆钟的快慢与摆的摆动快慢有关,摆动快慢由什么因素决定呢?板书:摆动快慢由什么因素决定让学生猜想、假设。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和讨论,归纳出可能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板书:一、可能影响摆动快慢的因素1、摆锤的轻重。2、摆的长度。3、摆动的角度。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为
28、了检查同学们提出的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我们必须设计一个探究方案。为此,我们首先是要对摆钟进行简化,用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悬挂一个砝码代替钟摆,根据同学们提出的几个可能的假设进行实验探究。由于细线、砝码的轻重、摆动的角度都可能与摆动快慢有关,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要采用变量控制法,即:控制一个量或几个量不变,研究两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再使两个量中的一个不变,研究剩余的两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请同学们讨论实验方案。板书:二、实验方案和步骤。1、用同样长的细线,分别挂上大小砝码,让它们摆动相同的角度,比较摆动一次的时间。2、用不同长度的细线,挂同一个砝码,让它们摆动相同的角度,比较摆动一次的时间。3、把同一个
29、摆拉开不同的角度,比较摆动一次的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实验过程中涉及到时间测量问题。我们可有两种方法:一是测量单摆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然后进行比较(直接测量);另一个是测量单摆在摆动同样多的次数所用的时间,然后进行比较(间接测量)。如果采用直接测量的误差比较大,而间接测量的误差较小,一般采用间接测量。请同学们利用器材进行实验,并将测量的数据填入书中或自己设计的表格中。(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讨论分析与论证:对所测量的数据要进行分析和论证,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请同学们讨论分析,把自己得到的结论写在书上。看看各自的结论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请大家反思自己的探
30、究过程。板书:三、探究结论1、摆动快慢与摆的轻重无关。2、摆线越长,摆动越慢。3、在摆动的角度不大时,摆动快慢与摆动的角度无关。进行评估:探究结论是否可靠,要进行反思。反思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方案是否得当,过程是否合理,方法是否正确,结论是否能得到实验数据的支持,有没有需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请阅读“信息浏览”内容,看看伽利略的探究过程、探究结论与我们的方案、结论有没有一致性。讨论归纳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和流程: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探究过程,归纳出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要素,并用图示的方法呈现出来。然后阅读教科书,分析为什么书上把科学探究过程的七个要素中的“交流与合作”放在图的中央。通过这个科学探
31、究过程,你对物理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板书: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要学会科学探究。三、课标落实情况反馈要求学生完成探究活动的报告,报告自己科学探究的过程,简要说明探究结论,总结出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和一般流程。要求学生完成“自我评价与作业”。有兴趣的同学还可完成“课外活动”的探究。四、巩固练习完成本节的“基础训练”。五、反思科学探究能力的训练,是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已认识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认识到科学探究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但在实际独立进行探究时,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实验方案的设计,语言的表达等,这些在平日的教学中,作业练习中,都要加强,也可进
32、行一次专题教学。六、板书设计【课程资源】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教学分析】本章主要讲述的是一些自然和生活中有关的声学初步知识。内容包括: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我们怎样区分声音,让声音为人类服务。重点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音现象的基础。本章教材安排了一系列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从生活中体会到:声音具有响度、音调、音色这三个特征,知道噪声的来源,以及控制和减弱噪声的三种措施,知道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知道什么是超声和次声,知道声音的反射现象回声。本章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声音产生
33、和传播的条件,响度和音调的决定因素;知道控制和减弱噪声的措施,增强环保意识;学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难点是学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课时安排】第一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1课时;第二节,我们怎样区分声音,1课时;第三节,让声音为人类服务,1课时;第四节,习题课,1课时。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三维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在空气中声波的速度是340m/s;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2、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和活动,证明物体振动发声;通过对水波、弹簧上疏密波和声音引起空气振动形成的疏密波的观察、类比等活动过程认识声波;通过比较知道声波可在空气等不同介质
34、中传播效果是不同的;通过看图和讨论,回忆生物课上已学的人耳结构,了解引起听觉的过程。3、能积极设计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对声音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的活动有兴趣,并能找其他物体试验,还能跟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4、培养学生利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5、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教学分析】本节教材由五段组成,是按照声音的“产生传播要有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快慢不同传到人耳后,经过了怎样的途径引起人的听觉”的思路来安排的。通过四个活动以及讨论、看图等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学重、难点】
35、1、重点:1)声音的传播条件。2)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3)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2、难点: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观察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教学用具】音叉、肥皂液、喇叭、塑料尺子、录音机、乒乓球、水槽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生共同朗读“章首诗”板书: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第一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二、新课教学1、声音的产生教师:先播放一段录音,让学生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问题:听了这段录音,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结合已学的知识,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活动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设计几个实验
36、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动手做一做。看谁的效果最好。如:用手指放在正在发声的喉头,感到喉头在振动。演示实验1:发声的音叉放进装满水的水槽中,水花四溅;发声的音叉将悬挂的乒乓球弹开。让学生学生对实验进行小结。然后,请同学们阅读“帕斯卡的故事”提问:通过实验阅读你有什么收获?板书: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波。请同学们观察P21的图片22,让学生归纳:板书: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做声波。3、声音的传播条件活动2:参照P21图23进行实验,比较空气、木杆等物体传递声音的效果是否相同,并与同学交流讨论。(不相同,空气的效果最差,木杆的效果最好)
37、活动3:听水中发出的声音演示实验2:参照课本图24,一位同学在水中敲击石块,另外的同学耳朵贴在水槽的外面,试试能否听到敲击石块的声音。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交流讨论,回答上述问题。提问:真空能传声吗?演示实验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让学生注意声音的变化。让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抽气机一直在抽走罩内的空气,当罩内空气抽完了,我们就听不到声音了,这个现象表明了什么?让学生交流讨论,并对以上活动进行归纳,得出结论。指导学生阅读“贝多芬的故事”和“信息链接”。教师:请你猜想一下,当宇航员到达月球后,他们是怎样相互交流的?与同学们交流并讨论你所想到的方法的可行性。板
38、书:3、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是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4、声音的传播有多快请同学们阅读P23内容(结合观察图27),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思考题:百米赛跑中,如果终点计时员听见发令枪响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准确吗?为什么?让学生交流讨论,并要求学生能否计算出:听见枪响计时会慢多少?板书:4、声音的传播速度:1)15的空气中声速为340m/s。2)V固V液V气5、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演示实验4:参照课本P23图28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当喇叭发声时,肥皂液膜会出现什么现象?让学生回答。指导学生结合图29,阅读课文P24的内容,说说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并写在方框中。板书:5、我们怎样听
39、见声音发声体振动介质人耳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4的“STS”及“把声音录下来”。三、归纳小结通过本节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指导学生对本节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四、巩固练习1、完成P25的“自我评价与作业”的No.1.2.3.4.5.2、完成本节的“基础训练”。五、反思通过本节教学,学生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及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学习的效果较好,但在探究有些问题时,探究方案的设计,对所看到的物理现象的科学归纳能力方面,存在不足,我想这恐怕是刚系统地接触科学探究的缘故,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多引导,可作专门的训练,以达到纠正,提高的目的。六、板书设计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三维目标】1、
40、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及离人耳的距离有关;知道音调跟声源振动频率有关,不同的动物发出声波和接收声波的频率范围不同;了解乐音的三要素。2、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响度和音调的因素;会用声音的三要素来区别声音的不同。3、能注意在不同场合讲话时,使自己发音的响度适当。【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的安排,是通过实验了解乐音的三要素,即以实验为基础,而不要求具体的数量关系。本节安排了三个活动、三个信息链接、一个信息浏览、一个“STS”。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实验、学生的交流讨论,让学生知道乐音,知道乐音的三要素,并能用这三要素来区别声音的不同。【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乐音的三要素.2、知道
41、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教学方法】讲解、实验、交流讨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用具】录音机、磁带、音叉、刻度尺、笛子、电子琴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教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声音,有的强、有的弱,有的高、有的低,有的悦耳、有的刺耳;这是怎么回事?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它们?板书:2.2我们怎样区分声音(二) 新课教学一、 声音的强弱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知道响度的含义、意义。我们通常
42、说声音的强弱不同、大小不同,用物理语言来说,就是响度不同。活动1:探究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1、在发声的录音机喇叭上撒些小纸屑,观察喇叭在不同响度时,小纸屑的振动情况。教师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教师注意引导纠正。2、用手轻按自己喉部的两侧,张开嘴小声喊“啊”,再大声喊。让学生比较两种情况下手的感觉。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教师注意引导纠正。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振幅的概念,知道其含义。可结合课文P28的信息链接来帮助同学们认识振幅,比较振幅。通过上面的活动,可得出结论。让学生自主归纳,并完成P27的文中填空。即: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43、启发: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有关,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进一步证明吗?例如:弹拨琴弦时,琴弦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教师:结合实例及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体会,归纳出声音的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28的信息浏览,了解响度的单位:分贝,及零分贝的规定。思考:“响鼓还要重锤敲”是什么道理?二、声音的高低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音调的概念,知道物理学中的音调指的是声音的高低。2、活动2: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将刻度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按住另一端,拨动刻度尺,使尺上下振动,听它发出的声音。改变尺伸出桌面部分的长度,也就改变了它振动的快慢,它发出的声音有变化吗?让每个学生
44、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体会两种情况下声音的变化。教师:指导学生结合刚才的实验体会,学习频率的概念、单位,知道“1HZ”的含义。然后,阅读信息链接:用波形比较频率,理解频率的含义,知道音调与频率有关。师生共同归纳,并完成课文P30的填空。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生活中与声音的音调有关的现象,了解不同的动物发出声波的频率范围和不同的动物接收声波的频率范围,记住:人的发声频率大约是851100HZ,人的接收频率是2020000HZ。思考:这里讲的音调的“高”、“低”,跟生活中讲的声音的高、低是否一样?让学生交流讨论,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响度和音调的区别。3、应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31的“STS”,知道“
45、叩诊”、“听漏”都是依据声音的音调。三、声音的品质活动3:探究不同物体的声音让学生欣赏一段器乐合奏曲。教师提问:你能听出其中有哪几种乐器吗?让学生回答。小活动:请出几位同学分别说一句话,其它同学闭上眼睛猜出发言的先后顺序。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P32,学习音色的概念,决定因素。知道不同的物体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四、乐音的含义及其三要素指导学生结合本节的学习过程,自学这部分内容。形成认识:我们正是根据这些特性都能区别不同声音的。(三) 总结、扩展由于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不高,所以,对于一般的学生,教师只要使学生从实验角度理解并记忆大纲所要求内容即可;而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不局限于书本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自由拓展.(四)巩固练习1、课文P33的“自我评价与作业”;2、本节的基础训练。【反思】本节的教学主要是乐音的三要素,同学们学习的效果较好,基本上都知道三要素是什么及其影响因素。但在运用这三要素进行声音的区分时,有的弄不清楚是利用的哪个要素。对这一点,下节课要举例进行解释,区分声音时,有时三者都不同,关键是认识到主要因素的区别。例如,敲击瓷器辨别好坏,它发出的声音音调和音色都不同,有的资料上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