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教研工作实施建议.doc
《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教研工作实施建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教研工作实施建议.doc(6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文档 仅供参考 学习与交流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教研工作实施建议【精品文档】第 64 页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教研工作实施建议教学实施建议一、领会课程理念标准提出了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我省长期以来生物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对课程目标的领会应当注意:生物课程目标中,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力三个维度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必须在教学行为上切实地改变目前比较普遍存在的只重知识,特别是只关注知识结果的倾向。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转变成为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平等中的首席
2、”,把教学策略从重“教”调整为重“学”,以及提高教学技能。二、课程教学实施 生物课程选课建议1理解课程结构高中生物课程共包含三个必修模块和三个选修模块,其结构与关系如下:必修模块其中,模块生物2与生物3是相互独立的,其学习顺序可以不受对方的制约;而选修模块则必需在学习完成各个必修模块后才有可能学习。2根据我省当前义务教育九年级与高中一年级没有开设生物课程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建议以高一年级开课的各种方案为主要选课方式。3由于必修模块生物2的教学难度最大,所以在学习完成生物1以后,也可以选择先学习生物3,再学习生物2的安排。4对于生物课程的选修模块,学生在修完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可以全部选修,也可
3、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需要选择。其中,兴趣偏向文科的学生,建议选择“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兴趣偏向理科的学生,建议选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5学校应当开设一些生物的校本课程,供有兴趣和需要的学生选修。其所用课时与高考复习课时均不能占用生物模块的修习课时。开课教师除本校的教师外,还可以通过外聘或校际、区际之间的合作解决。 课程模块开设的建议下列方案中,周课时为4节的,以10周完成一个模块安排;周课时为2节的,以20周完成一个模块安排。1方案一年 级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第一或二学段第三或四学段第一或二学段第三或四学段第一和二学段第三和四学段开 设模 块生物
4、1生物2(或生物3)生物3(或生物2)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高考复习周课时4节4节4节2方案二年级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第一和二学段第三和四学段第一和二学段第三和四学段第一和二学段第三和四学段开设模块生物1生物2(或生物3)生物3(或生物2)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高考复习周课时2节2节4节3方案三年级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第一和二学段第三或四学段第一或二学段第三学段第 四学 段第一和二学段第三和四学段开设模块生物1生物2(或生物3)生物3(或生物2)选 修模 块选 修模 块高 考复 习周课时4节4节4节4方案四年级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第一和二学段第三和四学段第一和二学段第三学段第四学段第一和二学段
5、第三和四学段开设模块生物1生物2(或生物3)生物3(或生物2)选修模块选 修模 块高 考复 习周课时2节2节4节4节5方案五年 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第四学段第一和二学段第三和四学段开设模块生物1生物2(或生物3)生物3(或生物2)选修模块选修模块高考复习周课时均4节 教学实施建议鉴于标准中各个具体内容标准的教学建议,已经包含于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指导中,故这里仅提出下列需要注意的问题:1要深化对课程理念的认识各市州、学校,组织全体生物教师认真学习标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重新进行角色定位,使教师逐步转变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开发者,并真正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建议高中生物
6、教师同时要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研究义教教材,明确其要求、程度,做好与初中生物课程的衔接,在高中生物课程的开始阶段,适当地进行补缺补漏,减慢进度,以利于学生进入学习角色。2要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教学中应当把三维目标进行有机整合,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全部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但在制定具体教学目标时,不能机械地、一对应地每堂课都按“三维目标”来陈述,应该把它当作思考教学目标的一条重要原则,然后根据具体的内容、学生与情景来确定目标的重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克服目前存在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不能从一开始教学,就用高考的要求来评判学生对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掌握情况,否则教学任务
7、难以完成。(尤其省示范中学不要随意拨高、拓宽、加深、加难。教学策略上要立足中下面。)3要组织好探究性学习组织探究性学习,教师应当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注意探究活动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值得探究的问题或研究任务,营造民主的师生关系和实事求是的氛围,以提高学习效果。探究是一种重要认知模式。在生物学发展史上,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经验材料的基本方法,归纳是广泛使用的整理经验材料的科学一般方法。“实践认识”模式:生物学的许多概念都是通过归纳得到的事实性概念,如器官、节肢动物、裸子植物等,许多理论也是以归纳为主要方法得出的,如细胞学说、生物进化等。因此,在传统的生物学课程中,通过观察
8、和实验等实践活动来认识自然,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被奉为哲学方法论的经典,我们可简称为“实践认识”模式。“假设一检验”模式:在生物学发展史上,还存在另一种方法论模式,就是“问题假设检验表达”,我们可简称为“假设一检验”模式,例如,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性状的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如何解释?他提出了一套关于“遗传因子”的假设,利用这个假设解释了分离现象和自由组合现象,再用测交实验作了检验,然后得出基因(遗传因子)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然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的生物学教材还是把孟德尔的成功归结为选择材料的正确和统计方法的运用,力图在哲学方法论上仍将其纳入“实践认识”模
9、式之中。事实上,在20世纪,“假设检验”已成为生物科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方法论。大者如DNA双螺旋结构和遗传密码研究的逻辑起点之一,是薛定谔关于生物体内可能存在与莫尔斯电码类似的“微型密码”的假设,小者如tRNA的发现,克里克在1956年做出一个假设:在蛋白质合成中存在一些“适应性”的分子,它们能将氨基酸转移到合成蛋白质的模扳上,对这个假设进行的检验,导致1958年tRNA的发现。当前课程改革中提倡的探究,就是对“假设检验”模式的肯定。需要注意的是,“实践认识”和“假设检验”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互补关系。都是学生探究生命科学的认知方法。例如,笔者看到一个探究案例,是对爬山虎的茎为什么能贴着墙壁生
10、长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出假设,再作检验。其实,这类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观察的实践来认识,即“实践认识”,无需“假设检验”。对高中学生来说,思维探究是一种特别重要的探究学习方式,必须充分应用。(举例)通过探究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知识经济的渊源在于智能,发展知识经济需要具有良好思维素质的人。一个人的思维素质包括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思维素质问题更引起人们的关注。例如,20世纪90年代由我国一些东部和南方城市出现的砍树种草的热潮引发的“树和草的生态效益哪个好,到底该种树还是种草”的争论,20世纪末许多地方出现的“大树进城”现象引发的“大树进”的争论等等,都反映了民族思维素质缺陷导致的愚昧,在
11、干部甚至专业技术人员中都还普遍存在,科学的重大发展,往往伴随着隐含在它们背后的人类思想的变迁和世界观的改变。如果不引导学生去注意这种变化,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并不能发展思维能力。因此,生物课程应该关注学生思维素质的提高,结合相关内容实施思维素质的教育。在探究学习中要注意发发展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分析和综合能力在科学研究中,分析和综合是基本的思维方式,所谓分析,就是把研究对象在思维中分解成为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或要素。然后分别加以考察和研究。例如,对生物体,古代人只有笼统直观的认识,近代科学建立后,人们用分析的方法,在不同的层次水平上对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最终抽象出系统、器官、组织和
12、细胞等概念。从而对生物体的结构形成了科学的认识。但是,分析方法也有其不足,表现在由于着眼于局部的研究,可能把人们的视野局限于狭隘的领域,而且把整体分割后进行观察和研究,容易导致认识的片面和机械。瞎子摸象。所以要将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所谓综合,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把研究对象的各个组成部分或要素,在思维中重新结合为一个整体,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综合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实质是力求通过整体把握各部分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寻求多样性的统一,以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生物课程许多问题涉及分析和综合,例如,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我们对细胞的分析,无论在结构方面还是在功能方面,都已进入分子水平,这是细胞学的一
13、个进步,但是,这种状况也容易使人形成一个错觉,认为沿这条路走下去,我们就可以穷竭生命的奥秘。把生命运动完全归结为物理和化学运动,只不过在程度上更复杂而已。因此,我们就要学会用综合的方法即系统论的观点去看待细胞,具体地说,就是要研究细胞的整体结构和机能,细胞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细胞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细胞功能的调控等问题,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分子与细胞”模块又安排了“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尝试建立真核细胞的模型”、“说明细胞的分化”、“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等内容,2)逻辑思维能力科学抽象思维是以科学概念(或符号)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思维的基本形式是判断和推理,要正确运用推理,就必
14、须使推理具有逻辑性,生物课程经常使用的推理形式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1)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性知识的前提出发,得到一般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这是生物科学中使用量广泛的推理。归纳有完全归纳和不完全归纳的区别,例如,人们对人体的组成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发现所有生活的器官组织都是由细胞所构成的,于是得出结论:细胞是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这个推理属于完全归纳推理,然而对某类事物的全部对象一一列举考察,在生物科学中往往难以做到。例如,要对一个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进行研究,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假如人们对许多种动物的组成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发现观察过的动物的所有生活的器官组织都由
15、细胞所构成,于是得出结论:细胞是组成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这个推理就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就是根据对某类事物部分对象的考察,发现它们具有某种性质,因而得出结论说,该类事物都具有这种性质。生物课程的探究性学习中大量使用不完全归纳,我们要注意其思维过程的特点。高中生物课程讲细胞学说,除了以观察为基础外,更重要的是从细胞是代谢、生物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的角度去分析、论证的,属于科学归纳推理。(2)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知识的前提出发,得到特殊性知识的结论的推理,例如,在细胞遗传学发展的初期,有人曾把伴性遗传与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连锁互换规律并列,作为基因传递的第四个规律
16、,但是,细胞遗传学对孟德尔遗传因子假说的一个重要发展,就是否定了遗传因子是遗传传递单位的假设,肯定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才是遗传传递单位。基因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随着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不过在这过程中还可能因同源染色单体间的基因互换,而出现不完全连锁传递。这样,从逻辑关系分析,伴性遗传只是连锁遗传的一个特例,即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时,它的传递和表达的状况。因此,在现代遗传学理论体系中,伴性遗传是遗传学三大规律演绎推理的结果,也可以作为遗传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应用范例。从辩证逻辑的角度看,演绎推理正是理论对实践指导价值的体现,由于生物课程在传统上不重视演绎推理,所以在生物课程现代化的
17、进程中,我们要正确认识演绎逻辑的价值。(3)类比推理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或关系上的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方法,生物学史上有许多成功运用类比推理的事例。如达尔文通过与人工选择的类比,提出了自然选择假说:薛定谔首先通过与晶体作比较,提出染色质是非周期性晶体的观点,然后再将这类“非周期性晶体”与莫尔斯电码(当时人们拍电报时用点、划的组合来表示文字,称为莫尔斯电码)类比,最终得出遗传密码的假设。 类比推理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而进行的猜测性思维,其突出特点是结论只具有偶然性,但能够充分发挥思维的想象力和洞察力,特别是在探索性强而理
18、论知识和经验材料又不足的情况下,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3)建构和运用模型的能力所谓“模型”,是指模拟原型(所要研究的系统的结构形态或运动形态)的形式。它不再包括原型的全部特征,但能描述原型的本质特征,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模型一般可分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两大类,通常说的模型即指物理模型,物理模型可以模拟客观事物的某些功能和性质,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经常使用的物质模型有实物模型如生物体结构的模式标本,模拟模型如细胞结构模型、各种组织器官的立体结构模型等,分子双螺旋结构、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等。生物数学模型有两类,一类为确定性模型。它用数学方法描
19、述和研究必然性现象,例如,某生物个体的生长曲线、细胞分裂过程中DNA数量变化曲线等;另一类为随机模型,它用概率论和统计方法描述和研究随机现象。例如,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没有确定性,有多种可能的结果。究竟出现什么结果是偶然的、随机的,但当种群由大量个体组成,并能随机交配繁殖后代时,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又表现出统计规律性。1908年哈迪和温伯格用遗传平衡定律对此进行了描述,这个随机性的教学模型为种群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对数学模型,标准在“稳态与环境”模块中安排了一个要求:“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在生物科学学习中,模型提供观念和印象。模型提供的观念和印象,不仅是学生进一步获取系
20、统知识的条件,而且是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把模型和科学事实、概念、原理、理论并列为科学主题的重点,并将构建、修改、分析、评价模型作为高中学生的基本科学探究能力。生物学课程标准很重视模型和模型方法。例如,“稳态与环境”模块中有两个活动建议:“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和“设计并制作生态瓶”,都是运用模型的探究。“设计并制作生态瓶”制作的是一个活体实物模型。运用这个模型进行的是对生态系统运行的模拟实验。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充分利用生物学图解教学的功能,其实质就是运用模型来设计新的知识结构,注意通过对表象的操作、加工而实现的思维活动,例如,在遗传学问题解决中,人们
21、经常用画遗传图解的方法来解题,这就是使用模型方法,利用模型方法解决问题,需先建立模型,简称生物建摸。所谓建模,就是要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模型,然后依据模型进行推导、计算,做出预测,其过程在实质上是一个需要概念思维和表象思维结合参与的过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并没有否定其他教学方法的作用和价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当废弃目前尚存在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式接受的学习现状,可采用“以探究为核心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来更有效地实现课程目标。在组织探究性学习等多样化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时,要注意生物学核心知识、核心概念和核心技术的形成和掌握,避免活动的形式化;要努力创造条件,积极有效地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生物 新课程 教学 教研 工作 实施 建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