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思考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用学思考题.doc(3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语用学思考题语用学思考题第一章1、什么是语用学?它探索的主要现象有哪些?主要有哪些理论?P14定义: 语用学,即语言使用的实用学。 语用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 语用学,研究话语在使用中的语境意义,或话语在特定语境条件下的交际意义,特别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准确地理解
2、语言和恰当地运用语言。2、字面意义和语境意义有何区别?请举例说明? 1)今天是星期天。句子的字面意义: 一个判断,说话人说话的当天是一个星期七天中的第一天。话语的语境意义: 妻子对伏案工作的丈夫说此语,意思是建议他好好休息。 妻子对答应星期天帮她作家务活的丈夫说此语,意思是提醒丈夫快去作家务。 想去春游的儿子对让他在家复习的妈妈说此语,意思是请求或建议他妈妈带她去玩或者同意他去玩3、语用学和语言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是什么关系?P8-9对于语用学和语言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学者有明显不同的看法。我们赞同D种看法:语言学是由语言系统研究(音系学、词法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言使用研究(语用学)两个子
3、系统构成的,语用学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语言的使用。 4、语用学有哪三类研究方法?P15 A、纯语用学:研究语用学的形式和范畴。 B、描写语用学:对一种语言与情景结合而出现的种种用法加以描写,即描写人们来自经验的有关自然语言的应用原则,分析自然语言如何同语境相联系。 C、应用语用学:与应用语言学诸方面结合的研究,特别是外语教学、人机对话和人工智能,以及不同语言之间的语用对比研究。5、语用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面?P16第二章1、什么是语境?P教材22定义:语境就是人们运用自然语言进行言语交际的言语环境。 语境就是任何与语言形式出现相关的环境要素构成的集合2、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
4、把语境分为哪两类?P18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3、“伦敦学派”的创始人弗思提出了什么语境理论?P194、索振羽主张语境要研究哪些内容?P235、研究语境有何理论意义和实用意义?P37 第三章1、英语“deixis“有哪些汉译?应该翻译成什么比较确切?语用学者有人译作“指示词语”,有人译作“指别”。我们认为应译为“指示词语及其功能”才比较确切。2、什么是指示语和指示信息?指示词语:也称指示语,就是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即巴尔希勒尔所谓的“在不知其使用语境时就无法确定其所指语义的指示词或指示句。”(见教材第39页) 指示信息:就是指示词语所表达的指称意义或者隐含意义。包括人称、时间、空间、移动等概念;也
5、指话语进程、会话双方相互识别及相互关系等。 3、指示语包括哪些主要类别?各类指示语在话语中传达什么样的指示信息?P424、举例说明是地点指示语的手势用法。把这本书拿到那里去,把那本书拿到这里来。 “这里”、“那里”的地点所指,没有语境是不明确的。如果说话人在说此话语时以其所处的位置为基准,借助于手势向听话人指点方位或位置,那么听话人就能准确判定它们的地点所指。5、为什么说“我们”这一第一人称指示语也具有社交指示语的双重交际功能?举例以说明。例如:老师:谢小凤同学今天做了一件好事,我们问一下她,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有了特定语境则指说话人。“我们”具有社交指示语的功能,使用它,实指老师本人,等于“
6、我”,而非表复指,但“我们”具有语用移情的社交指示功能,可以缩短说话人(教师)与听话人(学生们)之间在现时语境中的社交距离,或改善社交关系等,进而有助于顺利推进言语交际。因此“我们”这一人称指示语也具有社交指示语的双重交际功能。6、举例说明“来”和“去”的内在指示意义。进来吧! 我们以后再到海南岛去。 咱们过去吧! 我们过来吧! 趋向动词“来”和“去”的地点指示都是移动行为的目的地,但具有不同的方位指示。如果不知道说话人所在地,就不知道发出这类动作的人是说话人、听话人,还是第三者;不了解目的地与地点指示的关系,即目的地是说话人所在地、听话人所在地,还是第三者所在地。7、照应和指别有何区别?P4
7、1指别是指示语依赖各种语境的指称,而照应因在语言语境中已预设了指称对象,所以是不再需要依赖上下文以外的语境的指称(有人称为“非指别的指称”)8、举例说明第三人称代词既有照应功能,又有指别功能。他去了新疆,那边有很多少数民族,我交了不少少数民族朋友。 那边有很多少数民族,我交了不少少数民族朋友。 例中的“那边”既起指别作用,又起照应作用。例中的“那边”只起指别作用,不起照应作用。 第四章1、什么叫会话含义?为什么要研究会话含义?P58会话含义:就是话语在会话中产生的隐含意义,即说话者的“言外之意”,也就是语用含义2、试解释格赖斯“会话含义”学说的合作原则。P56 指在参与交谈时,要使你说的话符合
8、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双方(或各方)公认目的或方向。 格赖斯认为,人们的正常语言交流不是一系列毫无联系的话语的组合,说话人是互相合作的。对话的双方(或各方)有着共同的目的,最起码有着互相接受的方向。为了达此目的,对话的各方就要共同遵守一个原则:使自己的话语符合各方共同目的的需要。格赖斯称这一原则为“合作原则。”3、格赖斯总结出哪四种可能不遵守这些准则的情况?各举一例说明P574、会话含义可分那些类别?P58、595、举例说明“会话含义”的特征。P696、莱文森提出了哪三条会话含义原则?古典格赖斯理论和新格赖斯理论的区别?P747、什么是礼貌原则?P90六条准则8、在言语交际中如何才显得礼貌得体?P9
9、1次准则 第五章 思考与分析一、什么叫预设?试举一例并加以说明。预设(presupposition),或译为“前提”、“先设”。广义的预设,指交际双方预先设定的信息,即说话和写作时假定对方已知的信息。狭义的预设,是在句义中体现出或暗含着的某些客观事态、情况。 甲:你怎么迟到了? 乙:我的自行车给偷走了。 乙的这句话有如下预设:1、存在一种叫自行车的车子;2、乙有自行车。否则乙就不会对甲说这句话,这句话也不能成为乙解释为什么迟到的理由,甲也无从推导出它的含义。二者同为存在性预设。二、预设从内容分有哪两种?预设按照推断的依据分有哪两种?试各举一例并加以说明。三、什么是蕴涵?试举一例并加以说明。蕴涵
10、(entailment)或译“推涵”、“衍推”(教材第128页)。是指两个句子之间的这样一种逻辑关系:第二个句子的真必定取决于第一个句子的真实,即如果第一个句子为真时,第二个句子必真;第一个句子的假必定取决于第二个句子的虚假,即如果第二个句子为假时,第一个句子必假。 举例P128四、如何区别预设和蕴涵?试举一例并加以说明。P129五、语用预设有哪两个特征?A、合适性 所谓预设的合适性,就是说预设要与语境紧密结合,预设是言语行为的先决条件。例如: 母亲对女儿说:玛丽,打扫房间! 母亲发出这个言语行为是提出一个“请求”,这个“请求”是否合适,是有一系列语用预设作为先决条件的。比如,请求打扫的房间是
11、母亲和女儿都明确的那个房间;这个房间已经脏了或乱了;母亲还知道女儿有能力做这件事等等。如果实际的语境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比如,玛丽不知道母亲说的是哪一间房间,或者要求打扫的房间已经很整洁,或者玛丽年纪很小,根本不能胜任这件工作等等。那么,这位母亲的“请求”就毫无意义。 B、共知性 语用预设必须是谈话双方所共知,这是所谓预设的共知性或共同性的问题。第一种情况:预设往往是谈话双方或一般人共知的信息,它与语境紧密结合。 共知预设:久旱无雨。甲:天下雨啦!乙:庄稼可有救啦!第二种情况:预设的共知性要通过说话人的话语暗示出来,并得到听话人的理解。例如:甲:赵青开始学英语。赵青以前没学过英语。乙:你要多帮
12、帮他。第三种情况:预设的共知性有时只指说话双方的共知事物,第三者如不了解预设而只依靠语境,是不一定能真正理解说话双方对话的内容的。在一家商店里,顾客甲和售货员乙的一段对话: 甲:来了没有? 乙:还没有呢!我也等得急死了。甲:快两个月了,会不会出甚么事了? 乙:不会,不会,以前也有过这种情况。甲:但愿如此。 如果甲、乙的关系单纯是买主、卖主的关系,他们可能谈论甲的订货来了没有;如果甲、乙同时又是朋友关系,那么他们可能在谈论他们的位朋友来了没有,预设是什么,第三者是难以判断的,但甲、乙两人却很清楚。这不但说明预设的共知性,而且说明这种共知性有时只局限于谈话对方。 六、什么叫预设触发语?试举例说明。
13、P130七、预设在会话中有何用途?八、试指出下面这些话语的预设: 1、英国女皇又要来访问。 2、张玲的电脑修好了。 3、他今天没有再迟到了。 4、甲:九寨沟的风景太美了,我给你介绍介绍吧!乙:桌上的鱼香肉丝真好吃。 5、甲:天下雨啦! 乙:这一下没那么热了。九、判断题: 1、“我出门的时候没带钥匙”和“我出门了”中,哪个语句是“我出门的时候把钥匙忘在家里了”的预设?哪个语句是“我出门的时候把钥匙忘在家里了”的蕴涵? 2、“有种叫麻婆豆腐的菜”、“桌上有麻婆豆腐”、“桌上的麻婆豆腐吃完了”、“说话人吃(或尝)了桌上的麻婆豆腐”和“桌上的麻婆豆腐不好吃”中,哪些语句是“桌上的麻婆豆腐真好吃”的预设
14、?哪些语句是“桌上的麻婆豆腐真好吃”的蕴涵?第五章1、什么是施为句和施为动词? 请列举英语和汉语中常见的施为动词。P146施为句是用来完成某种行为的句子,即“有所为之言”的句子。 在显性施为话语中使用的动词。举例:I promise to be there at two oclock.(我答应两点钟到那儿。)I bereby wam you that the bull is dangerous.(我在此警告你那头公牛是危险的。) 2、奥斯汀把施事行为分为哪五大类?塞尔又把施事行为分为哪五大类?P158 P1713、奥斯汀和塞尔对一个完整的言语行为的抽象切分有何不同? 4、塞尔提出言语交际应遵守
15、哪些构成规则?P1675、举例说明直接言语行为和间接言语行为之间的主要区别。P176直接言语行为有直接表示说话人用意的施为动词的话语所传递的言语行为,例如:我保证再也不吸烟了。间接言语行为无直接表示说话人用意的施为动词的话语所传递的言语行为。例如:你能为我做这件事吗?通过实施询问这种施事行为的方式来间接地实施请求这一施事行为。 例如话语例 a例a在特定语境条件下可隐含语用用意或施为用意例 b例b: a、你们早点回去。 b、我建议你们早点回去。 a、小王下学期当学生会主席。 b、我宣布小王下学期当学生会主席。 a、山上有老虎。 b、我警告你山上有老虎。 a、你明天不用来上班了。 b、我通知你明天
16、不用来上班了。 例a通过用祈使句提出要求或命令来间接表达建议; a通过用陈述句的陈述行为来间接表达宣布; a通过用陈述句的陈述行为来间接表达警告; a通过用陈述句的陈述行为来间接表达通知。6、什么是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请各举一例并加以说明。P175a.安静一点好吗? b.请安静一点好吗? a.能不能把垃圾袋放远一点儿? b.能不能请你把垃圾袋放远一点儿? a.有时间送我去机场行吗? b.有时间请送我去机场行吗? a.没事帮我抬一下桌子。 b.没事请帮我抬一下桌子。上述例句,都表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在言语交际中具有双功能:其中提问和请求,陈述和请求。听话人会依据句子形式由
17、句子的字面语力“提问”或“陈述”而习惯地推导出其“间接语力”“请求”来,尤其是有“请”的b句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甲:逛街去吗? 乙:今天有个朋友要来。 甲:寒假一起去丽江好吗? 乙:我要准备HSK考试。 此二例中,甲的用意明显是想邀请乙一起去逛街和去丽江,这是此二句话语的语用用意;而乙并没有直接回答说“去”还是“不去”,而是分别告诉对方一个事实“今天有个朋友要来”、“我要准备HSK考试”,通过该话语,乙间接向对方表达了拒绝的用意。7、试推导出下列话语间接的“施事语力”话语隐含的以言行事用意。 (1)甲:身上带有多的钱吗? 乙:嘿,那里面还没去,进去看看吧。 (2)甲:替我买张到北京的硬卧票。 乙:每人只能买两张,不好意思。 (3)你在这里住两周行吗? (4)你能把味精瓶递过来吗? (5)那是头猪。 (6)我想找个人抬一抬桌子。 (7)这里太危险。 (8)这儿的工资太低了。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