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案例分析)伊利诺斯银行.doc
《(金融学案例分析)伊利诺斯银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案例分析)伊利诺斯银行.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金融学案例分析)伊利诺斯银行(金融学案例分析)伊利诺斯银行美国伊利诺斯银行(Continental Illinois Bank)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一家经营实力很强的商业银行,1984年时已拥有400多亿美元的资产。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房地产行业价格暴跌,不少银行损失惨重,可由于伊利诺斯银行当时发放房地产贷款较少,因而是全美帐面盈利最好的商业银行之一。为此,
2、这家银行曾于1978年当选为美国五家最佳管理企业之一。这家银行主要从事批发业务,即其贷款对象主要是大公司:其贷款的来源是没有保险的大额公司存款和存单、欧洲美元和附属债务等形式的资金。20世纪70年代末及80年代初,该银行的管理层实施了错误的公司战略,正是这一战略误导银行走上了破产之路。当时管理层宣布,银行的目标是成为对美国工商业的最大贷款者。这就意味着它开始要从其他银行如美洲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化学以及其邻近的竞争对手芝加哥第一国民银行手中夺取业务份额。为了迅速扩大市场份额,该行取消了原先贷款必须通过信贷委员会审批的程序,并扩大了信贷员的贷款权限。到1981年,全行工商贷款余额达143
3、亿美元,几乎是1974年49亿美元的3倍。同年,美联储稽核局官员在检查中发现:这家银行能源贷款占工商贷款余额的47%,占贷款总余额的20%;其中375笔余额达24亿美元的贷款,已经有两年没有做过贷后检查。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能源业蓬勃发展,对石油开采和生产的贷款需求旺盛。该行的一些官员与俄克拉何马州某产油区的一家小银行建立了密切的工作关系。伊利诺斯银行以为,俄州这家银行通晓关于石油贷款的一切事项,于是居然同意买进后者不能维持的银行贷款。伊利诺斯银行还超越自己法定贷款限制参与其他银行的贷款业务。当俄州这家银行因坏账损失而倒闭时,伊利诺斯银行的麻烦开始明朗化。1982年8月,全球性能源危机爆
4、发。由于该行的能源贷款主要发放给一些实力不强、信用不高的客户,故此后不久就全部变成了呆滞贷款。另外,由于这家银行的资金来源并非以吸收储蓄存款为主,而是靠同业拆借,因而其资本充足率也存在着严重问题。1984年5月8日,两家日本报纸报道了一则虚假新闻,说伊利诺斯银行已接近破产,于是在24小时之内,国内外以往与之有同业往来的银行,几乎同时中断了与它的资金拆借业务。虚假新闻报道60天后,因储蓄存款流失100亿美元,伊利诺斯银行的经营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伊利诺斯银行发生流动性危机后,美国银行监管当局认为,让伊利诺斯这样的大银行倒闭会拖累一大批企业,甚至会严重威胁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定,因此决定对该银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金融学 案例 分析 伊利诺斯 银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