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无处不在》教案1.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恐龙无处不在》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恐龙无处不在》教案1.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恐龙无处不在教案1恐龙无处不在教案1恐龙无处不在教案1 18、恐龙无处不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遗骸、褶皱、劫难、追溯”等词的读音,理解“劫难、致密、追溯、天衣无缝”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板块构造”“大灭绝”“泛大陆”等科学概念。 3、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二)能力目标 培养
2、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 1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3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了解这篇短文所说明的事理以及作者思路。 难点: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大约5分钟) 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的同时,介绍“大陆漂移假说”产生的故事:1912年的一天,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因病躺在床上。当他把目光移到墙上那张已看过千百遍的世界地图上时,突然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
3、为什么地图上南美洲巴西亚马孙河口突出的一块大陆,同非洲喀麦隆海岸凹陷进去的部分,形状竟会如此相似?为什么沿北美洲的东海岸到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凹形地带,与欧洲西海岸到非洲西海岸的凸形大陆,竟会如此吻合呢?难道这几块大陆原来曾连在一起,后来才分离开来的吗? 魏格纳被这个奇妙的想法激动得几天没有睡好觉。他把地图上所有的陆块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它们的海岸线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后来,他经过多方面的研究、求证,大胆地提出了轰动世界科学的著名学说大陆漂移假说。同时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也拿出了证据来证明,比如考古学家就发现北美洲和非洲都有同种的蚯蚓和蜗牛化石。在1986年阿根廷研究所发现的恐龙化石也能成为
4、证据吗? 那么“恐龙无处不在”与大陆漂移假说有什么关系呢? 二、字词环节(4分钟) 1、介绍作者 阿西莫夫(1920 1992)出生在苏联彼得罗维奇小镇,3岁时随父母移居美国纽约。自小喜欢读科幻小说,18岁那年,就发表了第一篇科幻小说偷乘飞船的人,在1941年的理智第一次提出了著名“机器人三原则”,1942年开始创作基地三部曲(1966年获雨果奖),1972年科幻小说神仙们自由获当年雨果奖和星云奖。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已300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泰斗。 2、检查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 (1)辨音: 遗骸 褶皱 劫难 追溯 (2)释义: 遗骸 褶皱 劫难 致密 追溯 天衣无缝 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恐龙无处不在 恐龙 无处不在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