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doc(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教学设计中学化学资料网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是以化学基本概念为基础,与实验紧密联系,强调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本节教学对整个高中化学的学习乃至今后继续学习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材内容具有概念比较多,且抽象又难于理解的特点。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
2、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认识引入物质的量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二、学情分析对于“物质的量”这个新的“量”和“摩尔”这个新的“单位”,学生是很陌生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过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他们已经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单位”,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米、千克等。可采用类比方法,类比方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的某些属性上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也相同的一种科学方法。如物质的量与其他学生熟悉的量
3、类比、摩尔与其他国际单位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等,运用类比思想阐释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意义,能够提高这两个概念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兼容性,有利于对这两个陌生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一个物理量,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2)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换算关系;了解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的思想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运用和巩固概念。(2)通过阅读教材、参考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探究的意识。(3)体验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
4、的重要性和必要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2)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的概念; (2)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3)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涵义; (4)通过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计算实际问题。2.教学难点(1)物质的量的概念。五、教学准备多媒体、黑板六、教学方法采用创设情境方式,通过故事(一粒米的称量)和生活实例,以聚微成宏的科学思维方式,引出新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搭建起宏观与微观的桥梁。通过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常用单位 (箱、包、打
5、等)与抽象概念类比、国际单位之间的类比、集合思想的类比教学,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让学生感受概念的生成过程,初步形成物质的量的概念并理解其重要性。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古时有一个勇敢的小伙子想娶国王美丽的公主,国王出题刁难,其中一个问题是:10kg小米是多少粒?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他?学生参与活动,跃跃欲试 引起学生的兴趣。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转化思想呢?学生讨论得出:化零为整的思想。激发疑问,引起学生的思考。追问谁能介绍几种生活中相似的例子?针对生活中的计量方法,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小结:聚微成宏,意义不变。引出集合的概念:即把微小物质扩大倍数形成一定
6、数目的集合体以便于计量讨论回答:箱、打、令、包、条外观较小的物质通常用集合的形式进行计量运用集合思想的类比方法,理解把微小物质扩大倍数形成一定数目的集体以便于方便生活、方便科学研究、方便相互交流。问题:化学实验中我们如何计量物质?指出:化学反应从微观角度分析实质上是微粒之间的反应分析: C + O2 =CO2指出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引出问题:宏观可称量的物质与微观粒子数目之间又如何联系起来呢?回答:质量、体积讨论得出:从宏观角度:12gC和32gO2反应生成44g CO2从微观角度:1个C与1个O2反应生成1个CO2指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全面的认识化学反应的涵义,从而为引出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做好
7、铺垫引出物质的量板书: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讲解: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n。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投影: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记笔记运用与其他熟悉的物理量类比的方法,便于学生理解问题:下面请同学阅读教材,回答物质的量的涵义是什么?板书:1.物质的量小结:(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这个“微观粒子”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学生阅读教材P1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化学 计量 实验 中的 应用 课时 教学 设计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