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讲义)新高一物理衔接课程-第1讲-序.doc
《(精品讲义)新高一物理衔接课程-第1讲-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讲义)新高一物理衔接课程-第1讲-序.doc(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精品讲义)新高一物理衔接课程-第1讲-序(精品讲义)新高一物理衔接课程-第1讲-序第1讲 序一、什么是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可用十六个字形象描述:“宇宙之谜、粒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宇宙之谜”是研究宇宙的过去、现状、未来以及人类如何利用宇宙资源,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是我们研究宇宙的代表人物。“粒子之微”就是我们不仅仅要在宏观
2、尺度上研究物质的运动,还要在我们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研究物质的运动,比如现在提出的纳米技术,是在10-9m的尺度上研究物质运动。“万物之动”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日用之繁”意思是物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二、物理学的两个重要特点1. 物理学属于自然科学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2. 物理学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并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三、高中物理知识结构高中物理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原子物理五个部分。力学主要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重点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和机械能。比如说我们要研究游乐场中的“翻滚过山车”是什么原理。再如,我们要研究要用多大速度把一个物
3、体抛出地球去,能成为一颗人造卫星?电磁学主要研究电场、电路、磁场和电磁感应。重点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初中电学假定电源两极电压是不变的;高中电学认为电源电极电压是变化的。这说明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内容加深加宽,由定性分析变为更多的定量分析,学习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光学主要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本性。热学主要研究分子动理论和气体的热学性质。原子物理主要研究原子和原子核的组成与变化。四、从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要跨越的阶梯1. 从简单到复杂初中物理知识比较简单,通常被理想化,高中则要复杂很多,比如从光滑平面的匀速直线运动到考虑外力作用的变速运动,从直线运动到曲线
4、运动,从单个物体到连接体问题,从理想电表到实际电表,从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考虑电源的内阻),从纯电阻到非纯电阻,从光的直线传播到折射、衍射、干涉,等等。2. 从现象到本质初中的物理知识多是以有趣和有用为出发点,主要是对一些表面现象的观察分析,如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等;而在高中则要深入到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3. 从具体到抽象初中的研究对象都是一些具体形象的东西,如平面镜和透镜成像,物态变化等;高中则要引入很多抽象的概念,如质点、瞬时速度、加速度、受力分析、冲量、功能关系、电场线、磁场线、电磁场、电磁波、光子、物质波、结合能,等等。4. 从状态到过程初中物理更多地研究密度、熔
5、点、沸点、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等常量,而高中物理则要研究很多变量的规律,如变速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等。初中以研究状态为主,高中则要更多地注重过程分析。5. 从标量到矢量高中引入了初中所没有的矢量概念,物理量的方向成为分析研究问题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是很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的一个知识点。要注意矢量的特征和运算法则。6. 从一维到二维,甚至三维研究范围从直线扩展到了平面,从只有直线运动发展到曲线运动,数轴已经不够用,要在直角坐标系中进行讨论,甚至要渗透三维空间的概念。7. 从定性到定量高中物理学习对数学知识的依赖逐渐增强。必要数学工具的支持是学好物理的重要条件,初中知识大多数是定性描述分析,在高中更多
6、的要进行定量计算研究。初中物理用的数学知识少而浅显,而高中物理要用到更多更深的数学知识,如极限和导数用于瞬时速度的概念,向量代数用于矢量的分析,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用于运动物体的轨迹问题。8. 从演绎到归纳,再到建模高中不再局限于演绎规律,出现了归纳统计规律,并利用其构建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很多实际问题就必须先建模才方便解决,而且建模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巧妙的解决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9. 从零散到系统初中物理知识比较零散,高中开始系统化,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增强,开始出现大量跨越各个板块的综合题,难度大幅度提升。10. 从宏观到微观和宇观高中研究对象的线度向两方延伸,在高中万有引力把研究对象扩展到
7、天体运动,还开始探讨分子运动论以及原子、原子核的内部结构和规律。并且初步展现了微观、宏观、宇观之间的密切联系。五、高中物理常见的研究方法(1)观察与实验 (2)物理模型法 (3)猜想与控制变量法(4)类比法 (5)数学图像法 六、高中物理常用的思维方法(1)整体法与隔离法 (2)等效替代法 (3假设法 (4)临界值法 (5)对称法 (6)极限分析法 (7) 微元法七、物理实验中的相关知识1. 误差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称为误差。误差存在于一切测量之中,贯穿测量过程的始终,而且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从误差来源看,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系统误差:系统误差主要是由于实验原理
8、不够完备、实验仪器精度不够或实验方法粗略产生的。系统误差的特点:实验结果对真实值的偏差总是具有相同的倾向性,即总是偏大或偏小。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有:改善实验原理、提高实验仪器的测量精度、设计更精巧的实验方法。某些系统误差是可以完全消除的。偶然误差:偶然误差是由于各种偶然因素对实验者和实验仪器的影响而产生的。偶然误差的特点是:有时偏大,有时偏小,且偏大和偏小的机会相等。减小偶然误差的方法有: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偶然误差是无法完全消除的。 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从分析数据的方法来看,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即,它反映测量值偏离真实值的大小。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真实值之比。
9、,它反映了实验结果的精确程度。对于两个测量值的评估,必须考虑其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大者,其相对误差不一定大。2. 有效数字 有效数字: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字叫做有效数字。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是误差所在位。 有效数字位数的判定方法:从左往右数,从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数到右边最末一位估读数字止。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小数点的位置无关,可以采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如,都是三位有效数字。以从左往右第一个不为零数字为标准,其左边的“0”不是有效数字,其右边的“0”是有效数字。如0.0123是3位有效数字,0.01230是4位有效数字。作为有效数字的“0”,不可省略不写。如不能将1.350cm写成1.35cm
10、,因为它们的误差不相同。3. 误差与测量的错误(以长度测量为例)误差与测量的错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错误是应该也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绝对不可避免的,即无论你想什么办法都不可能没有误差,只是误差的大小不同而已。 测量的错误是人为造成的。尺的放置和怎样读取结果有一定规则,按规则进行是正确操作,不按规则进行是错误操作,测量结果也是错误的。按规则测量这是人能做到的事情,因此测量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任何一个被测物体都有自己一定的尺寸,即都有各自的真实长度值真实值,我们用尺去测量得到的结果称为测量值,真实值是唯一的,而测量值可以是多个值,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1、两大方面:与测量仪器有关;与人有关事实上,我们所说的测量精确也好、准确也好,都是有误差的精确或准确,都是相对的精确或准确。例如:用最小分度值是厘米的尺来测量,误差不会超过1cm;用小分度值是mm的尺来测量,误差不会超过1mm;用最小分度值是百分之一毫米的尺来测量,误差不会超过百分之一毫米,相对而言,最小分度值越小,测量的误差也就越小。 减小误差的办法:误差不可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误差。例如选用制作精确的尺,正确操作,估读认真细心些,在这些基础上,还可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一般来说,同一把尺上不同部位的刻度间距不可能绝对均匀,可能有轻微的不均匀现象。多次测量时,应该尽量用尺的不同
12、部位来测量,如果刻度有轻微的不均匀现象,就可能某几次测量结果偏大,而另外几次测量结果偏小,取所有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就可以使偏大偏小相互抵消一些,从而使误差相应地小些。因为测量需要估读,而估读可能偏大也可能偏小,在多次测量中,可能某几次估读偏大,而另外几次估读偏小,取平均值会使偏大偏小相互抵消一些,从而使误差相应地减少些。计算平均值时有一个原则应该遵守:原测量结果有效数字是几位,取其平均值的数,有效数字也取几位。若多,则四舍五入;若少,则补零。4.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课本对近似数,有效数字的定义与说明。利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对于一个近似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讲义 新高 物理 衔接 课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