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doc(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董 晴(实习学校:上海市华师大附属东昌中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2.正确运用公式求值,化简三角式子和证明三角恒等式。(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体会角与角
2、之间的转化和公式之间的内在技巧,掌握公式变换的技能。(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转化的数学思想。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二倍角的正弦,余弦以及正切公式和公式的灵活运用。(二)教学难点二倍角的正弦,余弦以及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三、教学设计说明二倍角的正弦,余弦以及正切公式是在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它其实是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中两个角相等的特例情况。举出等腰三角形中的一个实例,是学生对二倍角公式的一个初步体会,然后把角的范围推广到任意角,这样学生对于二倍角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习题的训练重点有两个,第一点,希望学生对于二倍角的概念能有一个熟练
3、的认识程度,能够体会角与角之间的相对性。第二点,希望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二倍角公式的逆用。在训练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奇妙。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二)引入引例 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角的余弦值是,那么顶角的正弦值是多少?【说明】已知等腰三角形底角的余弦值,求顶角的正弦值就会就等于求底角的二倍角的正弦值,即,然后把角的范围由锐角推广到任意角。(三)公式推导我们令,则由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得出二倍角公式。 【说明】1.对,而言,。2.对的式子而言,要同时考虑,存在以及分母不为零的情况下的取值范围。(三)公式变形【说明】由三角恒等式中1的活用,从而把余弦的二倍角化成了单角的表示形式,变形
4、公式的好处就是只须知晓一个角的一个三角比,就可以求出其二倍角的余弦值。(四)角与倍角的关系【说明】经由练习,是学生去体会角与倍角之间的关系。这为以后倍角与半角的灵活转换做了一个基础的铺垫。(五)习题训练例1 设,求,的值。【选题目的】二倍角公式的直接运用,让学生掌握公式并学会基本的公式运用。例2 计算求解(1)(2)(3)(4)(5)(6)(7)(8)(9)【选题目的】1.二倍角公式学生在能直接运用的基础上,要掌握公式的逆用。2.观察二倍角公式的形式特征,经由变形,能够化出二倍角公式,这是需要学生掌握的技能。3.三角比这一章是知识紧密相连的一章节,故诱导公式和二倍角公式的混合使用,也是学生需要
5、注意和掌握的一种习题类型。例3 证明(1)(2)(3)【选题目的】学会用二倍角公式做简单的证明,在证明的过程中体会二倍角公式的变形。(五)小结1.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推导。 2.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灵活运用。(六)作业一课三练二倍角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的第一课时。五、板书设计放映幻灯片板书例题1例题2例题3课 题 及 复 习 内 容 图5 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1节奏比较平缓,比较没有波动一节课应该有起有伏,需要老师去控制。哪些题目去让学生表现,哪些又应该强调,哪些该快速带过,用学生自己去完成。由于是新上课缺乏表现,我更多的是倾向于自己去讲,而且有那种想把我自己所知道的全部都传授给学生的意思。这样内容的确是很多的,但学生说话的机会就少了,他们就忘了自己去学,更多的是去模仿老师,以及就坐着看老师怎样做,自己不动手了。节奏的平缓会使得整节课听起来一直处于一个调子上,这样等学生适应了这种节奏的话就会变得无聊,可能会开小差,可能会作自己的事情。这样听课效率就大大降低了。2控制课堂,督促学生教师的舞台是讲台,但是老师的眼神应该注意学生。学生走神了应该提醒,当然以怎样的方式提醒,这是值得探究的问题,但不能不注意。学生在底下做习题的时候,老师应该下讲台巡视,可以看看学生做题的方法,有细节的不足之处应该指出,这样就做到了时刻以学生为主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