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新电大专科《水土保持技术》期末复习资料考试参考答案.doc
《2022年最新电大专科《水土保持技术》期末复习资料考试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最新电大专科《水土保持技术》期末复习资料考试参考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大专科水土保持技术期末复习考试小抄1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2 水土保持学研究的内容:(1)各种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和危害 (2)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 (3)水土流失与水土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 (4)水土保持效益 (5)面源污染的控制3 水土流失危害:(1)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 (2)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 (3)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的发展 (4)生态恶化,加剧贫困程度4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
2、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危害:造成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生产和生存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农田、牧场、城镇、村庄、交通线路和水利设施等受到严重威胁。5 水土保持的特点及其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律1 加速侵蚀:人类活动逐渐破坏了陆地表面的自然状态,加快和扩大了某些自然因素的作用,引起地表土壤破坏和移动,使土壤侵蚀速率大于土壤形成速率,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理化性质恶化,甚至使土壤遭到严重破坏。2 溅蚀:裸露的坡地受到雨滴的击溅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现象(雨滴击溅侵蚀)3 沙砾化面蚀:在土石山区的农地上,由于风化形成的土壤,其土层薄,土壤中所含粗骨物质较多,在分散的地表径
3、流作用下,土壤中的细粒、黏粒及腐殖质被冲走,沙砾等粗骨物质残留在地表,经耕作后又与底土相混合,耕作困难,最终导致弃耕,这种侵蚀过程成为沙砾化面蚀。4 鳞片状面蚀:在非农耕地的坡面上,由于不合理的樵采或放牧,使植被情况恶化,植被种类减少,生长不良,覆盖度趋于稀疏,以至使得有植被覆盖处和无植被覆盖处受径流冲刷的情形不同,形成了鱼鳞状的侵蚀形态。5侵蚀沟:由沟蚀形成的沟壑称为侵蚀沟。6 沟壑密度:单位面积上侵蚀沟总长度,单位以km/km2计。7 平衡剖面:8 侵蚀基准面:在沟口与河流交汇处,是侵蚀沟的侵蚀基准,通过侵蚀基准所作的水平面,即为侵蚀基准面,也是侵蚀沟下切的极限。9 陷穴:西北黄土高原地区
4、特有的一种侵蚀形式。由于地表径流沿黄土的垂直缝隙渗流到地下,使可溶性矿物质和细小土粒被淋溶至深层,土体内形成空洞,上部的土体失去顶托而发生陷落,成垂直洞穴,这种侵蚀称为陷穴。10 化学侵蚀:11 允许土壤流失量:是指在长时期内保持土壤肥力和维持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的最大土壤流失量。12 土壤侵蚀强度:是表示和衡量某区域土壤侵蚀的数量多少和侵蚀的轻重程度,通常采用调查和定位长期观测得到。13 土壤侵蚀模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每年侵蚀的土壤总量。14 土壤侵蚀的概念及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 概念: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土壤侵蚀类型的划分:(1)
5、按土壤侵蚀发生的速率划分,分为正常侵蚀和加速侵蚀 (2)按土壤侵蚀的时间划分,分为古代侵蚀和现代侵蚀 (3)按引起土壤侵蚀的外营力种类划分,分为水力侵蚀类型、风力侵蚀类型、重力侵蚀类型、冻融侵蚀类型、混合侵蚀类型、冰川侵蚀类型和化学侵蚀类型等。15 简述径流的形成过程:降雨过程扣除损失净雨过程流域汇流流量过程。16 各种土壤侵蚀类型的外营力是什么?各土壤类型的特点有哪些? (1)水力侵蚀 外营力是水力 溅蚀 特点:移走土粒,对地表土壤物理性状有破坏作用,使土壤表层泥浆薄膜,堵塞土壤空隙,阻止雨水下渗,为产生坡面径流创造了条件。 面蚀: 特点:涉及面积大,侵蚀的都是肥沃的表土层,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6、很大 沟蚀:特点:所涉及的面积不如面蚀范围广,但它对土地的破坏程度远比面蚀严重,因为一旦形成侵蚀沟,土地即遭到严重破坏,而且由于侵蚀沟的不断发展,曾经连片的土地被切割的支离破碎。但侵蚀沟只在一定宽度的带状土地上发生和发展,就其涉及的土地面积远较面蚀小。 山洪侵蚀:特点:破坏力大并能搬运和沉积泥沙石块。山洪侵蚀改变河道形态,冲毁建筑物和交通设施、淹埋农田和居民点,可造成严重危害。(2)重力侵蚀 外营力是重力 陷穴 特点:地表径流沿黄土的垂直缝隙渗流到地下,使可溶性矿物质和细小土粒被淋溶至深层,土体内形成空洞,上部的土体失去顶托而发生陷落呈垂直洞穴。 泻溜 特点:土体表层剥裂,碎屑物质受重力作用顺
7、坡而下,在坡麓逐渐形成锥形碎屑堆积体。 崩塌 特点:崩塌形成的崩落面不整齐,崩落体停止运动后,若土体上下之间的层次被彻底扰乱。 滑坡 特点:滑落后的滑坡体层次虽受到严重扰动,一般还可保持原来的相对位置,滑坡下滑速度有快有慢,规模有大有小,危害很大。 山剥皮 特点:开始时规模较小,因植物根系相互缠绕,剥落的部分开始向四周扩散,尤其再遇暴雨后规模迅速扩大。(3)冻融侵蚀 外营力是温度。 特点:当土壤空隙或岩石裂缝中的水分结冰时,体积膨胀,因而使裂缝加宽加深;当冰融化时,水分沿着裂缝深入到土体或岩石内部,这样冻结、融化反复进行时,不断使裂缝加深扩大,以致使岩石崩裂成岩屑。(4)冰川侵蚀 外营力是现代
8、冰川的活动对地表造成的机械破坏作用。(5)混合侵蚀 外营力是水流冲力和重力的混合共同作用 特点:含有大量土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不同于一般的暴雨洪流,其含有比一般洪流多5-50倍的泥沙石块,刹时间能将数以千百万立方米的砂石冲进江河。(6)风力侵蚀 外营力是气流冲击作用 特点: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气流中的含沙量随风力的大小而改变17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是如何划分的? 根据我国地形特点和自然界某一外营力在一较大的区域里起主导作用的原则,水利部颁布了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1996),把全国划分为三大土壤侵蚀类型区,即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风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
9、,冻融侵蚀为主的类型区。根据各类型区的地质、地貌及土壤特点,又进行二级划分。18 下渗强度:(下渗率f) 指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渗入土壤中的水量。19 超渗产流:降雨强度超过下渗强度就开始产流20 径流系数:地表径流与降水量的比值。21 临界风速:22 风沙流:在风力的吹动下,地表松散的沙粒被吹起,并随气流前进,这种含有沙粒的运动气流成为风沙流。23 输沙律:是指气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或单位宽度)所搬运的沙量成为输沙律。24 径流退化现象:当雨量不大,在山坡较缓的坡地上,土壤吸水力较强时,随坡长的增加,径流量和流失量反而减少,形成所谓的“径流退化现象”。25 土壤抗蚀性:是指土壤抵抗径
10、流对它们的分散和悬浮能力,其大小主要取决于土粒和水的亲和力26 土壤分散率:表示土壤在水中分散程度的指标。27 土壤侵蚀率:是表示土壤可蚀性程度的指标。28土壤分散系数:是表示土壤团聚体在水中破坏程度的指标。29 土壤的抗冲性:是指土壤抵抗流水和风等侵蚀力的机械破坏作用的能力。30 什么叫水的地球大循环?水文要素有哪些? 水的地球大循环:在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水从海陆表面蒸发,上升到大气中,成为大气的一部分。水汽随着大气的运动转移并在一定的热力条件下凝结,因重力作用降落形成降水,一部分降水可被植物拦截吸收,另一部分降水到达地面,形成地面径流,渗入土中的水一部分以表层壤中流和地下水径流形式进入河
11、道,形成了河川径流。贮于地下的水,一部分上升至地表面蒸发,一部分水响深层浸透,在一定的地质构造条件下排出或成为不同形状的泉水。地面水和返回地面的地下水,最重要流入大海或蒸发到大气中去。 水文要素:降水,下渗,蒸发,径流,水位,流量,含沙量,水温,冰凌和水质等。31泥石流的形成条件:(1)要有充足的固体碎屑物质 (2)要有充足的水源 (3)地形条件泥石流的特征:(1)突发性和灾害性 (2)波动性与周期性 (3)群发性和强烈性32 植物的蓄水保土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拦截降水 (2)调节地表径流 (3)固结土体 (4)改良土壤性状 (5)降低风速,防止灾害此外,森林还有提高空气湿度,增加
12、降水量,调节气温,防止干旱及冻害,净化空气,保护和改善环境等多种效益。第三章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的依据:指编制规划设计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主要技术文件和任务依据。水土保持规划和设计的技术深度不同: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文件的编制程序:1.进行水土保持综合调查。调查分析规划设计范围内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特点,以及水土保持工作的成就与经验。2.规划设计区域系统综合分析与评价。分析规划设计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要素组成、相互关系,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环境特征及其水土流失特征。3.水土保持区划和类型区划分。在水土保持战略规划或大江大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发展等规划中,要划分水
13、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监督区和预防保护区。在水土保持综合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规划范围内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土流失特点,划分若干不同的类型区,各区分别提出不同的土地利用规划和防治措施布局。4.编制土地利用规划。根据规划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与土地资源评价,考虑人口发展情况与农业生产水平、发展商品经济与提高人民生活的需要,研究确农村各业用地和其他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作为部署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基础。5.进行防治措施规划与设计。根据不同利用土地上不同的水土流失特点,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对有轻度以上水土流失的坡耕地、荒地、沟壑和风沙区,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并利用水土资源发展农村经济。
14、对坡度在15以上的林地、草地等流失轻微但有流失潜在危险的区域,采取“预防为主”的保护措施。在发展战略规划中,对大片林区、草原和大规模开矿、修路等开发建设项目地区,应分别列为重点防护区和重点监督区,加强预防保护工作,防治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对有一定植被郁闭度的疏林地、幼林地、荒草地等,有一定水土保持功能但达不到水土保持要求的地类,应采取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措施。6.环境影响评价。根据规划区面源污染、江河水质、生态环境等环境现状,预测、评估项目实施后的环境影响,提出预防和减免对策,得出规划区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7.分析技术经济指标。包括投入指标、进度指标、效益指标三方面。三项指标互相关联,根据投入确定进
15、度,根据进度确定效益。8.整理规划设计成果。写出规划设计报告,同时完成必要的附表和附图。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水土保持综合调查,规划设计区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与评价,水土保持“三区”和类型区分划,防御监督、监测与水资源规划,各业土地利用规划,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总体布局,单项治理措施涉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劳力、物资和经费计算、进度安排,国民经济评价和水土保持效益分析,规划方案决策与实施组织管理。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中各业土地利用面积的确定:1. 农业用地规划。根据土地资源评价,将一级和二级土地作为农地;如不能满足需要,则考虑三级或四级土地加工改造后作为农地。对农地需要用的数量,按以
16、下步骤进行:a研究确定单位面积粮食产量。b研究确定农村人口的增减数量。c研究确定规划期末需要的农地面积。2.林业用地规划。a水土保持林用地主要布设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陡坡、沟坡或沟底等在土地资源评价中等级较低的土地。在有风蚀和风沙危害地区应有农田防护林网与防风固沙林带。为达到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结合解决群众烧柴问题的需要,水土保持林面积应占较大比重,一般可达30左右。b经济林与果园用地主要布设在土层较厚、背风向阳的荒坡或退耕地。根据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商品生产基地、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经济林与果园用地面积,有条件的要求规划期末达到人均0.07hm2左右。c在规划范围内
17、原有大片天然林的地区,应将天然林面积包括在林业用地面积内,并在土地利用结构中加大林业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同时提出封禁治理措施。3.牧业用地规划。a人工种草用地主要布设在土壤比较瘠薄、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退耕地或荒坡,在土地资源评价中也属较低等级,但可略高于水土保持林用地。为了满足发展牲畜的需要,人工种草应有足够的面积。特别在天然牧场不能满足发展牲畜需要的地区,更需加大人工种草面积的比重,一般要求每一个羊单位有0.07hm2人工草地。b在规划范围内有大片天然草地和天然牧场的地区,应将天然草地和天然牧场面积包括在牧业用地面积内,并在土地利用结构中加大牧业用地比重;同时提出封禁治理与天然牧场改良措
18、施。4.副业用地规划。农村副业包括种植、养殖、编织、加工、采集、挖掘、运输和第三产业等,其需用土地有的结合在农、林、牧业用地中安排,有的在其他用地中安排,规划中可不单独安排用地。5.渔业用地规划。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渔业用地有的应结合水土保持措施中的小水库、塘坝和蓄水池,有的利用天然水面,有的专修鱼塘养鱼。规划中应分别明确其面积和位置。6.其他用地规划。包括村庄、道路、房屋等。随着市场经济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划实施期内村庄、道路、房屋等用地面积将不断增加。规划中应根据“珍惜每一寸土地”的原则精打细算,合理安排,在满足发展经济需要的同时,尽量节约用地,尽量避免占用高产农地。水土保持设施布局的基
19、本原则:总体布局应包括措施平面配置与实施顺序安排两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各有小流域规划和大、中流域规划两个层次的不同要求。一、 综合治理措施的平面配置。1.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配置,应遵照以下原则:以整个小流域为规划对象,从分水岭到坡脚,从沟头到沟口,从支沟到干沟,从上游到下游,建成完整的防御体系。根据流域内各类土地的适宜性和发展生产的需要,确定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在不同利用的土地上分别配置相应的治理措施:在宜农的坡耕地配置梯田与保土耕作措施,在宜林宜牧的荒山荒坡上植树种草;根据需要,可在农田荒地上配置各类小型蓄排工程,在各类沟道配置各项治沟措施,做到治坡与治沟、工程与林草紧密配合,
20、协调发展,互相促进。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各类治理措施的产品满足生产、生活需要,并适应市场要求。梯田坝地解决群众粮食问题;林、草、果、经,解决“三料问题”,并与商品基地建设结合,解决经济问题。小流域各项治理措施的平面配置,必须逐项到位,明确反映各项措施的具体位置和数量,并作出典型设计。不同类型地区的小流域,实施及配置方式要因地制宜。2.大、中流域综合治理的措施配置,应遵照以下原则: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土流失特点,将规划范围分为若干个不同类型区,突出每个类型区的措施配置特点,并作示范小流域的典型设计,提出典型的配置模式。根据规划范围内的实际需要,确定重点治理区、监督区和防
21、护区。大、中流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生产方向,应当与所在省和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向一致。大、中流域规划的实施,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分期分批实施。二、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顺序(水土保持设施的实施顺序的确定)1.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顺序安排,应遵照以下原则:为了有利于保证安全,降低造价,一般先治坡,后治沟;先支毛沟,后主干沟;先上游后下游。先易后难,投入少、见效快、收益大的措施先上。有的措施虽然投入较多、见效较慢,但对小流域设计中对实施顺序上相互影响的措施,应妥善安排。基本农田、退耕陡坡、造林种草三者的实施顺序需紧密配合,逐年交错进行。2.大、中流域综合治理的实施顺序安排,应遵照以下原则:根据各个
22、类型区水土流失特点和开发利用的效益,确定其实施顺序。一般对危害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区域,优先安排;另外投入少、见效快的措施优先安排。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优先安排。经过研究确定为重点治理区的,应优先安排。投入指标的计算:纳入投入计算的项目,包括劳工、物资和经费3项。1.单项措施投入指标的计算,先求得每项措施3个方面的投入定额,分别乘上各项措施规划设计期内新增的数量。2.综合治理投入指标的计算,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各项治理措施的投入劳工、物资、经费指标,再将各项措施3个方面的指标分别累加,求得综合治理3个方面的投入指标。进度指标的计算:进度指标包括规划期间新增各项措施的开展(实施)数量
23、、保存数量、年均治理进度、累计治理程度等四项。1.规划期内各项措施的开展数量与保存数量的计算:某项治理措施的保存数量等于某项治理措施的开展数量乘以该项措施的保存率。不同措施在不同地区的保存率不同,应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情况,通过实际调查分别确定。2.年均治理进度的计算:等于规划实施期内各项治理措施保存面积之和与规划实施期的商。3.累计治理程度的计算:规划期初原有各项治理措施保存面积与规划期内新增各项治理措施保存面积之和与未治理前规划范围内原有水土流失面积的商。经济评价的指标:包括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及经济效益费用比。效益分析的指标:包括基础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四方面
24、,在分别算得四方面效益的基础上,算得其综合治理效益。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成果:一、 水土保持规划报告。1.规划概要。2.基本情况: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情况、水土流失情况、水土保持现状。3.规划依据、原则和目标:规划依据、原则、总规划期及近、远期水平年、目标。4.水土保持分区及总体布局:重点防治区分划分、类型区划分、分区概况、总体布局。5.综合治理规划:a生态修复规划:原则和目标、分区措施及总体要求、典型小流域设计、措施总汇。b预防保护与监督管理规划:原则与标准,位置、范围与面积,措施。c综合治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分区措施配置、不同治理措施规划。d水土保持监测规划:监测站点总体布局、数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土保持技术 2022 最新 电大 专科 水土保持 技术 期末 复习资料 考试 参考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