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毕业论文-《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命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毕业论文-《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命运分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命运分析 学 号: 1043001204132 姓 名: 段 宇 欢 学 校: 株洲分校炎陵县电大工作站 指导教师: 曾 宪 乐 答辩日期: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印制 内容摘要旷世奇书红楼梦。自它问世起,评者之多,说法不一,二百年多年来始终争论不休,此起彼伏,不为尽然。林黛玉,红楼梦中一位重中之重的人物,有关她命运的猜测一直都是世人关注与探讨的焦点,但是,要分析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的命运就必须弄清一个事实:曹雪芹是否写完了红楼梦。答案是肯定的。曹雪芹大体上完成了全书,有完整的回目,每回的
2、叙述文字基本上都写好,只剩一些诗词等“部件”有待嵌入。我们要探佚的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命运也就是要揭示出曹雪芹的原笔原意,反伪归真,让我们能更完善、更深入地了解作者本来的创作意图与创作思想,从而得以更完美的享受到这一文学盛宴。关键词:排除 诗意化 伏笔 悲剧性AbstractCao Xueqin wrote out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with a deep love and compassion ,which is full of his blood and tears, and was written by the contrast of history an
3、d future, the ideal and the reality, philosophy and poetry。Of more than two hundred years, many people indulged in reading this classic novel completely and felt very dejected so that they hardly forgot to eat and drink. One of the first female protagonist Lin Daiyu, of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was
4、a tragic character endowed with poetic beauty and ideal color. Her tragic fate has been the focus of full attention and the hot topic of discussion. By objective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Lin Daiyus fate, it can helps us mor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me of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and th
5、e authors creative intension, and more perfect enjoy of this literary feast. Key Words: exclusion, be poetic, foreshadowing, tragic characteristics目 录 一、林黛玉的严酷处境 - 1 二、林黛玉的诗意化结局 -2 参考文献- 5 开题报告- 6 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命运分析 林黛玉,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她究竟美在何处、动人在何处?应该说原因是多方面的,
6、但根本的一点,则是林黛玉具有一种悲剧美,她的命运具有强烈的悲剧性色彩。黛玉的命运在于一种美的毁灭,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凄美,越深刻,越动人。一、林黛玉的严酷处境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林如海与贾敏的女儿,因母亲去世,又无亲生兄弟姊妹作伴,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初读红楼梦你会看到,林黛玉一跨进荣国府的大门,立刻就被封建家庭的“脉脉温情”包裹住了。贾母把她“搂入怀中,心肝儿肉的叫着哭起来”,王夫人吩咐人拿出缎子来为她裁衣裳,凤姐也携着她的手说:“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不好,也只管告诉我”,并且又立即叫人去为她收拾住房。外祖母家最初对黛玉的接纳,不可否认
7、是温暖亲切的,王熙凤的滔滔不绝的赞美和殷勤的照料,固然带有当家人的随机应变,但贾母的挚爱却是真心的,对于这种爱,黛玉不但承认,而且非常珍视,拳拳在心,生怕丧失。但细读红楼梦就不难发现林黛玉在荣国府的生存环境正如她自己形容的是“风刀霜剑严相逼”,可谓是步履维艰,进退维谷。林黛玉深爱宝玉,想与宝玉结合,却面临重重阻力。第一个给她阻力的是谁?就是王夫人和薛姨妈。因为她们要成就金玉姻缘,就必须要排除林黛玉。要把她不适合嫁给贾宝玉的理由充分地挖掘出来,展示在贾母的眼前。在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惑奸馋抄检大观园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里,王夫人提到上次看见宝玉房里的晴雯骂小丫头,眉眼有些象林妹妹,样子非常张狂,那种轻
8、狂样子她看不上。说的是晴雯,实际上反映出她内心对黛玉是由衷地看不上。而想到贾母在一天就要维护林黛玉一天,所以王夫人心里很不痛快,她随时要找机会排除林黛玉。再说薛姨妈,薛姨妈在我们的印象里是和蔼可亲的慈母形象,然而在五十七回的时候她主动对林黛玉说出这样的话:你宝兄弟,老太太那样疼他,他又生的那样,若要外头说去,老太太断不中意,不如竟把你林妹妹定与他,岂不四角俱全?薛姨妈在干什么,薛姨妈真的是要促成这样一个姻缘吗?真的是主张贾宝玉娶林黛玉吗?实则她是在进行火力侦查。薛姨妈心中一直是揣着金玉姻缘的念头,所以就出了这一招险棋,当着她的女儿和林黛玉说了这样的话。她就是要公然在黛玉面前故意这样说,她要看黛
9、玉的反应。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很惨酷的表现。如果说王夫人和薛姨妈只是想排除林黛玉,并非想制她于死地的话那么会有人真正想害她吗?有,这个人就是赵姨娘。赵姨娘她一定是害林黛玉的。她跟林黛玉之间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但是她也绝对不能容忍贾宝玉娶林黛玉,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而且她深知贾宝玉爱林黛玉,如果林黛玉不在了,贾宝玉要么就死,要么就出家。宝玉死,或是出家的话直接受益人就是她的儿子贾环。赵姨娘将会用什么办法来害林黛玉呢?在前八十回里面没有明文描写,但是也有线索可寻。第三回写林黛玉进府,进府以后贾母他们一看林黛玉,便知她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治疗?”黛玉笑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饭食时
10、便吃药。如今还是吃人参养容丸。”贾母道:“这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这本来看似闲闲的一笔,好像没有多大意思,但是脂砚斋这个地方就有两条批语值得注意,一条叫做“文字细如牛毛”,脂砚斋就主张要文本细读,不要放过。还有非常明确的一条批语叫做“为后菖菱伏脉” 菖菱代表两个人,这两个人后来在书里面是出现的,就是贾菖跟贾菱,他们在荣国府里负责配药。赵姨娘说动贾菖和贾菱在给林黛玉配药的时候不一定直接下毒,但是可以让林黛玉慢性中毒,出现一个最后查不出死因的死亡状态。林黛玉寄人篱下,虽有贾母疼惜,毕竟是“外姓人”,还是投奔贾府的孤女,又如何能抵御无孔不入的倾轧?温言软语的背后是寒气逼人。
11、林黛玉是无助的,这样严酷的处境造就了她如浮萍般飘飘荡荡、无处可依的悲剧性命运。二、林黛玉的诗意化结局“两湾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林黛玉,红楼梦中第一女主角,她生性孤傲,有一种病态、柔弱的美,有关她最后的结局一直以来颇受人们的关注。高鹗续写的红楼梦中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给林黛玉的最终死亡做了如下安排:在贾家不断败落之后,为了给处于疯癫状态的贾宝玉冲喜,贾母弃林黛玉于不顾,采用王熙凤设计出的掉包计安排贾宝玉与薛宝钗成婚。林黛玉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人迎娶了薛宝钗,于是焚稿断痴情,最终愤懑而终。关于林黛玉的这样一个结局由于通行本的广泛流传而深入人心,但是长久以
12、来红学家对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多持批评态度,尽管焚稿断痴情堪称高鹗续书中文笔最成功的部分但并不符合曹雪芹的原笔原意。书里面描写林黛玉,她有一个特点,就是诗意生存。她的生活是诗化的生活,而且林黛玉的生活是充分地艺术化的。黛玉葬花就是一次完整的艺术行为。还有一次,林黛玉离开潇湘馆,那个时候,还跟宝玉生着气。但她还是一边走,一边吩咐紫鹃:你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林黛玉非常精致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但是,她这不是物质上的享受了,她把它变成一种诗化的生活态度。所以,林黛玉她是诗意的生存。林黛玉一旦泪尽,要离开这个世界,她一定也会诗意的消失。著
13、名作家刘心武先生也提出过黛玉诗意化结局的论断,但他的结论是黛玉是沉湖之死。分析黛玉日常诗意化的生活很难相信她会选择这种方式,因为但凡沉湖,投井溺水之人死状都不堪入目,林黛玉这样一位风露清愁,傲骨而立的佳人,能想出葬花如此有诗意化行为的女子会容忍自己死状骇人?可想而知,林黛玉之死从头到尾都是照应了前处所埋伏笔的一次完美诗意化行为。所以,尽管高鹗对林黛玉安排了焚稿断痴情这样一个悲剧性的结局,在最基本的思路上符合曹雪芹的构思,但在林黛玉的死亡时间、死亡原因、死亡方式等方面的处理上都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有意图。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呢,曹雪芹对林黛玉的结局实际上是怎样安排的呢,细读红楼梦不难找出曹雪芹对黛
14、玉之死所设的伏笔。在第十八回,元妃省亲的时候,点戏,点了四出戏。第一出一捧雪出自豪宴。脂砚斋指出,说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第二出乞巧出自长生殿,伏元妃之死;第三出仙缘,出自邯郸梦,伏甄宝玉送玉,第四出离魂,出自牡丹亭,脂砚斋在这个地方就明明白白的有一个评语:伏黛玉之死。离魂,当中说:“人到中秋不自由”,这个和中秋节有关;“残生今夜雨中休”,和夜雨有关;“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在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林黛玉掣出一枝芙蓉,这是影射林黛玉。第四出“伏黛玉之死”,有脂砚斋明明白白的批语,而且脂砚斋说: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之大过节大关键。黛玉之死,当然就是小说里的一个大关
15、键。综合上述,我们可以猜想黛玉之死的时间应该是在中秋前后,死亡形式也一定与夜雨有关联。是否还记得黛玉写的那首秋窗风雨夕: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在我看来这首诗全面、直接地表述了黛玉之死,包括她的死亡时间,死亡形式。秋窗风雨夕很显然也是在秋季,跟上述伏笔所点时间对应。我们再来挑几句重点
16、分析,“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泪烛摇摇爇短檠”直译的话就是“蜡烛仿佛流着泪,在短短的灯台上燃烧”。这隐喻着什么,隐喻林黛玉死亡前一定流下了最后一次泪,也就是哭了最后一场。在第四十九回,黛玉对宝玉说:“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似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就是在暗示还泪之旅是有终点的。“泪还完了,她就会离去。而在离去之时必定会有最后一场泪,也极有可能是流的最多的一次。“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这句也说明林黛玉到最后要离开时,作为一个“离人”,她是饮泣了一场的。通过这一系列伏笔,我们可以合理地推测出林黛玉必定是在贾母去世后,深知失去了贾母的庇护,自己和宝玉的“
17、木石情缘”无望。内心充满了悲戚与绝望,加之赵姨娘设计的下毒更加速了她的死亡。林黛玉前世是绛珠仙子,是具有一定超乎寻常的感知力的。她说过自己近来少泪的话在此时也一定隐隐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在贾母去世后不久的一个中秋时节,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她不撑伞冒着雨、颤颤巍巍地来到了往日葬花的香塚旁,伴着最后一次眼泪,慢慢地倒在了雨中。这也正符合了离魂中:“人到中秋不自由”,“残生今夜雨中休”,“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的绝美意境。如同黛玉葬花,把花撒向流水中的诗意,她自己最后化在了上天为她落下的泪雨中,一个诗意化的结局。林黛玉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林黛玉死去了,但林黛
18、玉的纯美的精神,她与贾宝玉生死与共的爱情,她的悲剧性的人物命运,她的闪耀着艺术魅力的优美形像,将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共存;这一形像所含蕴的哲理与诗意,将给予不同时代的读者以生活的启示和美感享受。进入红楼梦这座巍峨的宫殿,欣赏其中的壮观景象,领悟其中的无穷奥妙。红楼梦不仅仅是一场文学盛宴,更是我们民族的一大瑰宝。曹雪芹极其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魂魄的一部分。阅读红楼梦,讨论红楼梦,具有传承民族魂,提升民族魂的无可估量的意义。参考文献:1 曹雪芹 高鄂.红楼梦M.120回本.岳麓书社,19872 梁归智.石头记探佚-红楼梦探佚学初阶M.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93-1053 张海英.红楼梦作
19、者对我说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4-644 李均惠.红楼梦之谜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26-295 周策纵.红楼梦案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42-776 周汝昌,亦真亦幻梦红楼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33-80;7 周汝昌,红楼梦的真故事M.华艺出版社,1995,27-52 8 周汝昌、周祜昌石头记鉴真M.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35-719 周汝昌,红楼梦的真故事M.华艺出版社,1995,18-5110 周汝昌,红楼十二层M.书海出版社,2005,29-69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学生姓名段宇欢学号1043001204132专业汉
20、语言文学本科指导教师姓名曾宪乐职称工作单位中村乡民族学校论文(设计)题目红楼梦中林黛玉人物命运分析一、 选题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谱写出来的红楼梦,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之茶饭不思,黯然神伤。其中第一女主角林黛玉, 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她的悲剧性命运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和热衷探讨的话题。客观、全面的分析林黛玉这一人物命运有助于我们更深刻的了解红楼梦的主旨思想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更完美的享受到这一文学盛宴。二、研究的重点与计划:1、文本细读法,详细了解林黛玉这一人物特性与生平。从她在贾府
21、中的特殊处境入手,再进一步分析她最终的凄美结局。2、考证法,通过文本中的提示加上脂砚斋等权威辅证,合理的提出自己的观点。3、心灵感悟法,真切地去感受作者当时的写作心境和思路,更完整地体会与领悟到其中最真实的意境与思想。 (正面)三、研究思路(写作提纲或研究路线):论文提纲:(1)前言(2)正文林黛玉的严酷处境林黛玉的诗意化结局(3)结语四、参考文献(专著、教材、论文10份以上):1 张海英.红楼梦作者对我说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4-642 梁归智.石头记探佚-红楼梦探佚学初阶M.山西古籍出版社,2005,93-1053 曹雪芹 高鄂.红楼梦M.120回本.岳麓书社,19874 李均惠.红楼梦之谜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26-295 周策纵.红楼梦案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42-776 周汝昌,亦真亦幻梦红楼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33-80;7 周汝昌,红楼梦的真故事M.华艺出版社,1995,27-52 8 周汝昌、周祜昌石头记鉴真M.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35-719 周汝昌,红楼梦的真故事M.华艺出版社,1995,18-5110 周汝昌,红楼十二层M.书海出版社,2005,29-69 五、指导教师审定意见:签名: 年 月 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