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本科期末重点复习资料整理参考答案(作业、蓝本、学习指导(黄本)、试卷).doc
《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本科期末重点复习资料整理参考答案(作业、蓝本、学习指导(黄本)、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本科期末重点复习资料整理参考答案(作业、蓝本、学习指导(黄本)、试卷).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电大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小抄复习整理资料包括:作业、蓝本、历年试卷、学习指导(黄本)。本门课程为中央银行出题,老师没有给出重点,只告诉看哪些资料,这是所有资料的整理,供同学参考。一、名词解释 4 题 4分/题 共16分中央银行:以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为其主要职责的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部门。 复合中央银行制:是在一个国家内,没有单独设立中央银行,而是把中央银行的业务和职能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和职能集于一家银行来执行。 跨国中央银行制:中央银行制度的一种。即与一定的货币联盟相联系,是参加货币联盟的所有国家共同的中央银行,而不是某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一元中央银行制:是一国只设立独家中央银行和众多的分支机
2、构执行其职能。二元中央银行制:在中央和地方设立两级中央银行机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力或管理机构,地方级机构也有其独立的权力。中央银行贷款 :是指中央银行应商业银行、政府财政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要求,向其发放的,以缓解其暂时性流动资金紧张局面的贷款。中央银行通过发放或收回贷款可以起到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调控经济的目的。备付金:即支付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保证存款支付和票据清算而保留的货币资金。他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清算户的存款。比尔条例(皮尔条例): 1844年7月29日,由英国首相比尔主持通过特许条例,即比尔条例,主要内容包括不再产生新的发行银行;2)英格兰银行内部分为银行
3、部和发行部;3)规定英格兰银行的信用限额暂定为1400万磅;比尔条例从中央银行的组织模式上和货币发行上为英格兰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奠定了基础。货币发行: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银行的业务库流向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流入的数量。这二者通常都被称为货币发行。 业务库:是各商业银行的基层行为办理日常业务收付现金而设立的金库。 清算业务:中央银行的业务之一,是指各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都在中央银行开立存款准备金账户,相互之间发生的资金往来和债权债务关系都在中央银行办理。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和信贷总量,调节利率水平和汇率水平,以期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
4、给,从而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充分就业:凡有劳动能力并且愿意参加工作者,都可以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国际收支平衡: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对其他国家或地区全部货币收入和全部货币支出相抵后基本平衡,即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利,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动对既定比率和结构进行调整,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同时满足宏观货币管理的需要、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的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的需要的制度。 再贴现:也叫“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为弥补营运资金的不足,将
5、其由贴现取得的商业票据提交中央银行,请求中央银行以一定的贴现率对商业票据进行二次买进的经济行为。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的行为。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中央银行通过规定和调节信用交易、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中的最低保证金率,以刺激或抑制证券交易活动的货币政策手段。流动性比率: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指为了限制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的信用扩张,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的流动资产对存款的比率。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是银行体系创造货币的基础,包括流通中现金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两部分。货币乘数:也称为货币扩张倍数或货币扩张系数,是指中央银行投放或收回
6、一单位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使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货币供应量:就是一个国家在某一时点上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货币和执行货币职能的金融资产的总和。货币供应量是一个存量概念。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是指货币政策在其作用空间对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程度。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也称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进而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过程或机制。认识时滞:从经济运行发生变化到中央银行通过分析认识到是否应采取货币政策举措所花费的时间。骆驼银行评价体系:1978年以后,联邦储备系统制定“统一鉴定法”,统一了对商业银行的检查标准,并进一步使自有资本
7、是否充足(Capital Adequacy)、资产质量的好坏(Asset Quality)、经营管理能力(Management)、盈利的数量和质量(Earnings)、资产流动性(Liquidity)等五项指标数量化,逐渐形成了一套统一的、规范化商业银行业务经营综合等级评级体系。这5个部分的英文词的第一个字母分别是C、A、M、E、L(骆驼)而得名。因此各国的人们通常就将美国评级制度称为“骆驼银行评级体系”银行风险:银行风险就是银行业的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资本充足性管制: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资本水平实行最低比率控制的监管制度,用资本与总资产的比率、资本与负债的比率、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等来衡量。资本
8、流动性评级:即评价资本流动性是否充足,包括银行存款的变动情况,银行对借入资金的依赖程度,可随时变现的流动资产数量。银行监管国际化:随着经济金融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投资贸易全球化发展迅速。因此,带来了银行业经营活动的国际化,跨国银行在银行兼并发展中日益增多,从而带来了银行监管的国际化,母国的银行监管者与东道国的银行监管者需要共用信息和友好合作。资本评级:骆驼银行评级体系把银行资本放在指标中首要位置,用资本充足率来衡量资本状况。巴塞尔协议:20世纪80年代国际清算银行成员国为努力寻求国际银行业的公平竞争和风险管理的方法,专门成立一个委员会巴塞尔委员会,该委员会提出了一个按风险资产加权平均方法
9、计算的资本适宜度标准。该标准建议在十国集团和瑞士、卢森堡实施,这一标准经修改后与1988年获十二国政府同意,形成了著名的巴塞尔协议。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第一, 确定资本的组成。把银行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两档。第二, 确定风险加权的计算。协议订出对资产负债表上各种资产和各项表外科目的风险度量标准,并将资本与加权计算出的风险挂钩,以评估银行资本应具有的适当规模。第三,确定标准比率的目标。协议要求银行经过5年过渡期逐步建立和调整所需的资本基础。到1992年年底,银行的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标准比率目标为8%,其中核心资本至少为4%。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政府或金融管理机构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
10、监督和管理。蓝本:单一中央银行制:就是在一个国家内单独设立中央银行,由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执行金融政策的银行,全权发挥作用。又分为一元与二元中央银行制。国库:是国家金库的简称,是专门负责办理国家预算资金的收纳和支出的机关。国家的全部预算收入都由国库收纳入库,一切预算支出都由国库拨付。金银管理业务:国家根据金融、外汇管理、金银储备等方面政策的需要,而对金银收购、配售、加工、进出境等方面进行管理的行为。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调整再贴现率和再贴现业务来干预、影响市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措施。存款保险制度:是指为了维护存款者的利益
11、,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规定各吸收存款的金融机构将其存款到存款保险公司投保,以便在非常情况下,由存款保险公司对金融机构支付必要的保险金的一种制度。货币扩张系数:又称货币扩张倍数或货币乘数,是指中央银行投放或回笼一单位基础货币,通过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使货币供应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它等于货币供应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货币扩张系数的大小对货币供应量有重大影响,因而是中央银行调控的重点之一。消费者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对各种耐用消费品规定分期付款的最低付现额和分期付款的最长偿还期限,对消费者购买耐用消费品的能力施加影响的管理措施。超额准备金:是在中国人民银行存款中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
12、又叫超额储备、剩余准备金或业务备付金。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提取现金和转账结算的要求而持有的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和其在中央银行的存款。非自愿性失业:指劳动者愿意接受当前的工资水平和就业条件,但仍然找不到工作。货币购买力指数:单位货币在报告期所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与基期所买的商品和劳务数量之比。储备货币:即基础货币,指流通中现金与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之和,它是货币扩张和收缩的基础或源头。金融稽核:是国家审计机关和金融内部稽核部门对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和经济效益所进行的检查和监督。发行库:即中国人民银行的发行基金保管库。保证准备制 :是指货币发行要以政府公债、短期国库券、短期商业票据等国家信
13、用作为发行准备。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有些发展中国家设置类似于中央银行的机构,执行中央银行的部分职能,这种形式的机构或者是一个通货局,或者是介于通货局与近代中央银行之间的机构。弹性发行原则:即指货币发行要有一定的弹性,也就是说货币发行要具有高度的伸缩性和灵活性,不断适应社会经济状况变化的需要。单元多头金融监管体制:又称单线多头金融管理体制,是指全国的银行监管权集中在中央,地方没有独立的权利,在中央一级由两家或两家以上机构共同负责的监管模式。菲利普斯曲线: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最先提出的用以揭示货币工资率与失业率之间负相关关系的一条曲线。准货币:是指流动性逊于现金和活期存款,不能直接充当流通手段和
14、支付手段,但变现能力又较强的货币。包括在狭义货币M1之外,但属于M2构成项目的那些流动性比现金和活期存款差的各类存款。试卷:奥肯法则:由奥肯发现的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之差和实际国民收人与潜在国民收人之差之间存在的负相关的经验关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国际货币,以固定汇率为基本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经济发行:经济发行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度地增加货币发行量,货币的投放必须适应流通中货币需求量增长的需要,既避免过多发行,又确保经济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黄本:自然演进型中央银行:在中央银行制度初创时期由普通商业银行经过长期演变而成的那些中央银行。人工创设型中央银行:指
15、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有关国家为缓解通货膨胀压力,稳定币值,重建或整顿币制而专门创设的那些中央银行。通货局:一些国家或地区设置的执行中央银行的部分职能,类似于中央银行的一种机构;其资产负债表上一般只有流通中货币一种主要负债,只有外汇储备一种主要资本;它不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也不要求商业银行上缴存款准备金。国际货币体系:由国际间资本流动及货币往来而引起的货币兑换关系,以及相应的国际规则或惯例组成的有机整体。国际金本位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实行的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国际货币制度,包括金币本位、金块本位和金汇兑本位三种形式。牙买加体系:1976年建立的国际储备多元化,以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为基本特征的国
16、际货币体系。货币替代:由于金融抑制、金融市场不发达和效率低下,以及政治经济不稳定等原因引发的国内公众躲避本国货币的行为。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为平衡本国国际收支、稳定本币汇率而持有的国际普遍接受的结算工具,主要包括金银储备、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等。政府债券:国家或地方政府因公共支出上的需要,基于其信用,在国内外筹集资金时发行的有价证券的统称。联邦电子资金划拨系统:是由美国联邦储备体系所有并经营,用于支付命令的发送及资金和记账证券转移的贷记支付系统。它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是大额资金电子转移系统;一是记账政府债券、政府部门债券、全资国营企业债券、国际组织债券的发行与交
17、易电子转移系统。票据交换:指同一城市中各银行间收付的票据所进行的当日交换,通常在票据交换所进行。物价稳定: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没有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内。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结构矛盾而造成的失业。它包括劳动力需求 与供给的种类失衡、地区失衡、季节失衡等,也包括劳动力转换和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失业状态。失业率:一个社会中处于失业状态的人数与全社会劳动力人数的比率。自然失业率:在不刺激物价水平的前提下可以维持的最低失业率。经济增长: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也可以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衡量。自主性交易:也称事前交易,是经济主体或行为主体出于自主的经
18、济动机或其他动机而进行的交易。比如商品或劳务的支出。调节性交易:也称事后交易,是为调节自主性交易所造成的差额而进行的交易。比如官方储备的变动净额,长期资本流动等。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旨在调解货币和信用的政策手段或措施的总称。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也称货币政策的总量调节工具。是指那些作用于货币和信用总量的货币政策工具。它包括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三项手段。准备金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银行信贷和货币供应量的货币政策手段。御防性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为了抵消货币政策意图以外的因素对准备金和基础货币的影响而进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自
19、主性公开市场操作:在没有外来因素影响的条件下,中央银行为了使准备金和基础货币达到政策要求的目标值而主动进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也称货币政策的结构性调节工具。是指那些仅仅作用于金融活动的某些方面,因而只影响金融和经济结构的货币政策手段。它包括证券市场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等工具。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中央银行通过规定和调节信用交易、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中的最低保证金率,以刺激或抑制证券交易活动的货币政策手段。证券信用交易:投资者只需支付一部分价款,其余部分由经纪人垫付的证券交易方式。由于这种交易方式利用了经纪人提供的信用,故称信用交易。投资者支付的那一部分价款叫保
20、证金,所以这种交易方式也叫保证金交易。经纪人为客户垫付的那一部分价款俗称“垫头”,故而这种交易方式又被称为垫头交易。消费者信用控制:中央银行通过规定和变动各类耐用消费品分期付款购买时的最低首付率和最长付款期限,以鼓励或抑制信用消费的货币政策手段。不动产信用控制:中央银行通过规定和变动不动产信用的最高贷款限额、最长贷款期限及首付率,以鼓励或抑制不动产信用消费的货币政策手段。直接信用控制: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强制干预金融机构业务活动,以实现政策目的的货币政策手段。道义劝说:中央银行利用其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通过各种非强制性的方式,诱导或劝说金融机构顺从其政策意图调整业务决策的货币政策
21、手段。窗口指导:日本银行经常采用的通过指导性计划贯彻政策意图的辅助性货币政策工具。它类同于一般所谓的“道义劝说”。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也称货币政策标的。指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实施中为考察货币政策的作用,在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之间设立的一些过渡性指标。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到实施后发挥作用所经历的全过程。决策时滞:从货币当局 ( 中央银行 ) 认识到需要采取货币政策到做出决策所经历的时间。效应时滞: 即外部时滞。从货币政策开始实施到调节目标发生变化所经历的时间。内部时滞: 从经济运行发生变化到中央银行认识到应采取货币政策举措,再到做出决策所经历的时间。包括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两部分。
22、 金融活动的负外部性:指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等金融活动会对他人和公众利益带来损害的现象。金融业自由竞争悖论:指金融垄断会损害消费者利益和金融效率与金融业激烈竞争会导致金融体系不稳定之间的矛盾。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指在金融活动中一方拥有较充分的信息,而交易对方处于信息劣势的现象。双线多头金融监管体制:是指中央和地方都拥有一部分金融监管权,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机构共同行使监管职能。单线多头金融监管体制:是指全国的金融监管权集中在中央,地方没有独立的权利,在中央一级由两家或两家以上机构共同负责的监管模式。集中单一金融监管体制:是指由一家机构承担所有金融监管职能的监管体制。这一机构可以是中央银行,也可以是
23、独立于中央银行的专门监管机构。功能性金融监管:也叫业务性监管。在多头监管和金融机构之间业务界线不甚清晰或者混业经营体制下,针对特定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特定业务及其所发挥的功能进行的监管。机构性金融监管:功能性监管的对称。在多头监管和金融机构之间业务分工明确的体制下,根据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名称或基本类型而分工实施的监管。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指在金融多头监管体制下,为了避免出现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在各监管主体之间建立的旨在实现监管规则协调。检查监督行动协调和监管信息共享的机制。资本充足率:指期末资本总额平均余额与加权风险资产平均余额之比,是衡量银行资本充足情况和抗风险能力的主要指标。股票市盈率: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央银行理论与实务 电大 中央银行 理论 实务 本科 期末 重点 复习资料 整理 参考答案 作业 蓝本 学习 指导 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23985422.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