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探讨-刘周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探讨-刘周敏.docx(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探讨 姓名:刘周敏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 指导教师:李艳翎 20060601 摘要 体育社会心理学是随着体育科学与心理科学的发展而产生的一 门应用性学科,它研究体育活动领域中的各种社会心理问题,它在研 究体育中的心理问题时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 究内容众说不一,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发展落后于社会实践的 需要。又因为内容与体系是不可分的,学科体系完善与否,内容结构 是否严谨实用,是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 对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进行探讨,构建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 体系是具有一定的
2、理论与实际意义的。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调查、逻辑分析、归纳和演绎等 科研方法,运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体育学等学科 的基本理论和观点,在已有的研究水平上从理论和实践两大层面初步 构建出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体系。 研究认为: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体系构建的原则有主体性、 综合性和应用性三大原则;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分三个层次,即 微观层次一体 育个体心理与行为,中观层次一体育群体心理与行为, 宏观层次一体育社会文化心理与行为;微观层次的内容有:体育与人 的社会化、体育意识、体育中的社会动机 、体育 态度、体育中的社会 认知、体育攻击和暴力、体育中的相符行为(从众、众
3、从、服从 ) 等。 中观层次的内容有:体育中的群体心理研究(体育中的非正式群体、 体 育团体凝聚力 )、观众效应和主场效应、教练员的领导心理与行为、 体育中的大众心理(流行、暗示、舆论 )、体育中的人际交往、体育 中的人际关系(人际吸引、竞争与合作、利他、侵犯与冷漠 )、体育 中的性别差异研究、体育失 范行为 ( 兴奋剂、骚乱、赌博等)等。宏 观层次的内容有:体育中的民族心理、体育中的价值观念、体育中的 宗教情绪、体育中的审美情趣等。 本研究是 2004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之子课题,是第一 阶段性研究主题之一。(课题编号 04BTY003) 关键 词:体育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
4、 Sports social psychology is a practical science produc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sports science and psychology. It studies various social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sports activity field.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sports social psychology real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while studyi
5、ng the sports problem. However, the opinions vary particularly when reaches the sports research contents of social psychology, not forming the independent discipline system, and development lags behind the need of social work. Content and system are integral. So it is an important sign of the new de
6、veloping cros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level to judge whether the discipline system is improved or not, the content structure is rigorous and practical or not. Therefore, exploration on the discussion to the social psychology research contents of sports has certain theory and actual
7、meaning to construct the social psychology research contents system of sports. This research, mainly adopts documents and materials law, expert investigation method, basic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sum up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 of deducing etc., using basic theories and view of disciplines on
8、 philosophy, sociology, psychology, social psychology, physical culture and so on, constructing sports research contents system of social psychology tentatively from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at existing research level. N This research regards that the social psychology research object of sports has
9、the principally、 colligate and practicability principles. Social psychology research contents system of sports at divided 3 levels: micro level interaction and psychology among people in sports, middle level sports colonys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macro level social culture psychology of sports and
10、behavior. The micro level includes are as follows, socialization of sports and people, ego consciousness, social motive in sports, sports attitude, the attribution in sports, social cognition in sports, attack and violence in sports, correspondence of behavior (conformity to the public, minority inf
11、luence, obedience). The middle level includes as follows, colony psychological research in sports (informal colony in sports, colony in sports, colonys cohesiveness of sports), audiences effect and home court effect, the coachs behavior of leading, masses psychology (prevail, hint, public opinion),
12、human communication in sport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sports (interpersonal attraction,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altruistic behavior, infringe and inhospitality), gender differences study, last behaviors (excitant, riot , gambling, etc.)Etc. The contents that the macro level should be re
13、lated to are as follows, national psychology in sports, values principle, religious mood, aesthetic temperament and interest, morals sentiment in sports, etc. This research, as a subordinate task of the social science fund subject of national philosophy of 2004, is one of the research themes of the
14、first stage. (The serial number 04BTY003 of subject) Keyword: sports social psychology, Social psychology, research contents 1 导论 1.1问题的提出 体育运动作为人类高级文明活动,遵循进步繁荣发展的基本规 律,呈现加速度发展的趋势,已经演进成为人类的一种具有独立体系 的文化形态。它渗进了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 生活。我国著名体育社会学学者卢元镇在其著作中指出, 20世纪体 育的运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体育现象的扩大化与复杂化。体育现象扩 大化表现在 :体
15、育的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 (如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 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竞技活动的参与等 ); 体育文化的普及(如体育教 育的普及、人的主体意识在体育中的觉醒、体育生活方式的确立等 ); 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高度结合(如电视转播的出现和繁荣 ); 体育 的大众化与平民化发展(如体育人口的迅速增加、体育场地设施的社 区化、体育管理的社团化等 )。体育现象的复杂化表现在 .“ 大量经济 活动介入体育之中(如体育业余原则被废除、体育商业化、职业化高 速发展,体育产业形成规模等 ); 体育现象的社会政治化(如体育成 为当代和平与民主潮流的一部分,同时也沦为政治角逐、政治统治的 工具 ); 体育社会问题的广
16、泛出现(如球场暴力、妇女 歧视、种族歧 视、兴奋剂、体育中的腐败现象、宗教对体育的渗透和利用等 )。 体育现象的扩大化与复杂化是体育在社会生活中有力拓展生存 空间所带来的影响。体育深入渗透社会,在给社会带来各种效益的同 时,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传统的体育教育理论已无法全面回答作为社 会现实的体育运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众多现象需要从不同的学科角 度去解释和控制,体育社会心理学正是在实践迫切需要、各门社会科 学不断进步和繁荣的环境和氛围中应运而生。体育社会心理学作为一 门新兴的学科,为认识体育提供了一个新的科学视角,对体育社会心 卢元镇 “ 中国体育杜会学 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 ,5
17、: 1-2 理学这一学科进行研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能在理论上拓展体育科 学的研究范畴和角度,深化和丰富已有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体育社 会心理学学科体系,在实践上为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体育中人的行 为、社会问题提供方法和依据,对促进体育、人和社会三者的良性运 行起到一定作用。 体育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为我们更好认识体育提供了 一个有效途径。现有的研究认为,体育社会心理学是随着体育科学与 心理科学的 发展而产生的一门应用性学科,它研究体育活动领域中的 各种社会心理问题。体育现象的扩大化和复杂化需要从体育社会心理 学这一新学科视角进行研究,实践证明体育社会心理学在研究体育问 题时确实起到了重
18、要的作用。但是,体育社会心理学在运动心理学学 科体系中仍然处于边缘的位置,发展落后于社会实践的需要,研究内 容还比较狭窄,研究内容远没有社会心理学宽广,对社会心理学中已 有的研究引入也远远不够。到目前,它仍然处在 前学科 或 潜学 科 阶段,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1997年,罗加冰在 九十年 代世界体育新学科研究发展 势态 文中罗列的体育学科多达 20多 门,体育社会心理学却无一席之地,凡涉及体育社会心理的相关问题 只能由体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 C运动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片面反映与 分析。体育社会心理学一直处于失语地位,仅仅被包含在上述学科中 以微弱的态势成长,尤其是具体到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19、内容更是众 说不一。为了让众多的体育社会心理现象得到更加合理的解释,让众 多的体育社会心理研究内容找到其稳定的学科归属,让体育社会心理 学在实践上能够为我们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体育中的社会心理问 题,并为研究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体育活动 中人们的社会心理和行 为提供方法和依据,拓宽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层面,构建和规划体 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体系从实践角度来说也很有必要。 从目前国内外已出版的体育社会心理学专著和研究现状来看,体 * 4 颜军 .蔡先锋 .90年代以来我国体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的发展 .体育与科学 J, 2003, 24 (4) : 15-18 育社会心理学的内容多是取自社会心理学
20、和相关学科,且说法不一致, 体系也各不相同,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体育社会心理学理论体系。理论 与实际的脱节已经开始受到体育界学者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关于对 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稍有起色,并且已经对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对象进行了探讨与界定,但是,体育社会心理学还没有形成自己完整 的理论体系,这主要表现为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比较紊乱,还没 有形成相对合理的内容体系。日本学者松井三雄 (1979)认为 : 学科 体系的建立,只有经过长年累月积累丰富的研究成果才能形成,不能 指望刚诞生不久的体育社会心理学就具有完善的体系 。内容与体系 是不可分的,学科体系完善与否,内容结构是否严谨实用,是新兴交 叉学
21、科建设 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对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 容进行探讨,构建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 际意义。 1.2研究现状综述 1.2.1国外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综述 1897年,美国心理学家 Triplett发现在有竞争对手的参与条件下, 自行车选手的运动成绩提高很大,这是一项有关体育活动中社会促进 作用的研究,它是早期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经典范例,也被公认为 体育与运动社会心理学正式起源的标志。自此,从二十年代至四十年 代,美国、东欧及西欧一些国家均开展了一些有关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而这些 研究大多数只是一种调查性的,未能深入探讨参加体育活动对 于发展个体的认知与情
22、感等有关问题。 20世纪 50年代开始,随着科 学的深入与科学家对于体育活动中个体社会行为问题研究的深入,以 及研究方法的改进,出现了许多较好的研究,美国 Research Quarterly (研究季刊)一类的权威性杂志上,出现了对运动活动所 产生的社会心理效应的探讨。 1964年,国际运动社会学研究会议召 开了第一次会议以及随后在德国的科隆、瑞士的日内瓦和前苏联的莫 斯科等地召开的研讨会中,学者们研究发现,对于体育社会学的研究 有必要考察主题活动的心理活动维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个体的社 会行为活动。在这一时期,许多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加入了社会心理 学研究的内容,有关的教科书主要探讨的内容包
23、括:运动学习和运动 心理学及运动与社会等。如 1967年,美国学者 B.J.Cratty论述体育活 动中的社会心理学问题的专著 Social Dimensions of Physical Activity (体育活动的社会方面)正式出版。 1968年,在美国华盛顿 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运动心理学会议上,正式提出要研究 运动、观众 和选手行动与交互作 用。 。 的问题。从此,体育运动社会心理学 的研究成为体育与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七十年代,是体育与运动社会心理学研究初步发展时期,这一时 期的特点是开始尝试建立体育与运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与从事 具体的研究工作。美国、加拿大等国开始对体育
24、社会心理学进行正式 深入的研究,主要探讨运动活动时所产生的社会心理效应。 1970年, 美国学者 Vanek.Miroslav Byrant.J.Cratty 出版了 Mental Preparation and Excellent Movement (心理的准备和优秀运动)包括体育活动的 心理准备、激活与唤醒、攻击的控制与调整、团体交互作用、恐怕和 焦虑的处理、运动员的自我准备。 1973年, ByranU.Cratty在 Psychology in Contemporary Sport (当代运动心理学)一书中,涉 及到的研究内容有学科定义、社会促进、模仿和观察学习、社会强化、 社会化过程
25、、人际关系、运动攻击、运动人格,系统探讨了教练的心 理和团体内的交互作用、观众与运动迷、 运动领导等有关的体育与运 动社会心理学问题。 1975年,美国学者 Rainer. Martens出版的 Social Psychology and Physical Activity (体育活动的社会心理学),主要研 究内容为学科定义、社会促进、模仿和观察学习、社会强化、社会化 过程、人际关系能力、运动攻击、态度、运动人格等; 1979年,日 邱卓英 .邱宜均 .当代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主要问题 m.武汉体育学院学 报, 1995, 1: 17-22 本松田岩男编 写的体育社会心理学参考教材
26、,对体育和培养人、 体育运动集体的心理等体育社会心理内容进行了探讨。 进入八十年代,体育与运动社会心理学进入大发展时期,这一 时期的特点是:研究的课题范围扩大,研究深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 体育与运动社会心理学体系。 1980年,加拿大学者 Albertv.Carron在 Social Psychology of Sport (运动社会心理学 )一 书中,主要探讨 了影响运动能力表现的主要社会心理变量(包括:观众、团体、选手 和教练 ),研究了体育运动社会心理学展望、人格和运动员、心理动 机和运动能力表现、领导性质和动因、团体、团体凝聚力和社会促进; 同年,美国、前苏联两国学者 ByrantJ.
27、CrattyYuril.Hanin在 The Athletes in the Campaign Team (运动团队中的运动员)中,虽未冠以 体育社会心理学名称,但其探讨的内容,均属体育社会心理学范畴, 研究了运动团体的种类和特征、团体构成和关系、人际沟通、人际知 觉、个体和团体的价值体系、教练员与运动员、评价和测量、个案研 究等; 1981 年,美国学者 Bryant.J.Cratty 在 Social Psychology of Sport (运动社会心理学)中,研究了竞争与使用、早期的社会经验和 以后的运动参与、社会环境中选手的动机、团体凝聚、团体动机与抱 负、运动攻击、观众影响、领导心
28、理等; 1983年,美国学者 Bryant.J.Cratty 在 Psychology in Contemporary Sport(Second Edition) (现代体育心理学,第二版 )中,分析了动机、运动攻击、运动中的女 性、运动中的儿童、队友与竞争; 1993年,国际运动社会学会出版 的 International Psychology of Sport Handbook (国际运动心理学 手册)中,所涉及到的体育社会心理学内容有动机和社会认知、社会 影响、团体动力、个体终身发展 ;1997年,澳大利亚学者 Mark.H.Anshel 在 Sport Psychology - fro
29、m Theory to Practice(Third Edition)(体 育心理学 -从理论到实践,第三版)中就归因、运动攻击、运动中的 领导、沟通、团队气氛等进行了研究。 2002年, Richard. H.Cox在 Sport Psychology:Cocept and Applications (运动心理学 一 概念与应用)中, 具体研究了体育运动中的攻击行为与暴力行为、观众效应、团队凝聚 力、体育中的领导; 2003 年,美国 Robert.S.WeinberghDanielGould 在 Foundations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 (体
30、育运动心理学 基础)中对竞争与合作、团体动力与凝聚力、领导、沟通、不健康行 为、运动与儿童心理发展、运动攻 击、个性发展与运动人格进行了研 究。除了上述文献中所反映出的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动态外,国 际运动心理学会议研究主题的不断变化也可以反映体育社会心理学 研究动态。自 1968年后,国际运动心理学会议上体育社会心理学内 容也成为了一个主要的研究课题。 1968年,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 二届国际运动心理学会议上,正式提出要研究 运动、观众和选手行 动的交互作用 ; 1977年,在布拉格国际运动心理学大会上确立的社 会心理主题有社会心理学与体育活动、青少年成人的娱乐心理; 1993 年,在葡
31、萄牙举行的国际运动心理学大会 上社会心理学过程成为社会 心理研究主题; 1997年、 2001年国际运动心理学会分别在以色列和 希腊举行,此时的社会心理研究主题又有了新的血液,这两届的主题 分别是社会心理手段、药物、暴力及其道德问题、性别、文化与体育 运动;攻击性行为与暴力、凝聚力、自我知觉、人际关系与文化差异。 1.2.2国内体育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综述 体育社会心理学在我国起步很晚,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才出现研究文献,并且这些研究文献的主要内容绝大部分来自对国外 研究成果的引用和介绍。目前,我国涉及到体育社会心理学研究内容 的专著主要 有:1993年国家教委体卫艺司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 科体育教育专业十一课程基本要求,明确了对体育心理学等课程的 基本要求。根据这一文件精神, 1995年祝蓓里主编了体育心理学新 编,涉及的体育社会心理内容有 :学生的体育动机、兴趣和态度、体 育品德心理、体育活动中的团体心理与人际交往等。 1996年,马启伟 主编的体育心理学教材中专门有一节体育社会心理。同年,华东 师大的季浏、朱学雷等人主编的体育社会心理学一书,丰富翔实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