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情绪心理学思想.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古代的情绪心理学思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的情绪心理学思想.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中国古代的情绪心理学思想情绪心理学中国情绪心理学思想论文摘要 从古自今、人类一直在发展,不管从身体素质、生活水平还是思想文化,从人类开始繁衍的时代、到现代,情绪的分类、由来、意义虽然众说纷纭,但是那些情绪的底蕴是不变的。关键词 古代 情绪 现代正文以下是选取较为全面的现代情绪释义:1944年,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传鼎从说文解字一书中找出了354个描述人的情绪表现词,按其
2、释义把它们分为18类,即安静、喜悦、恨怒、哀怜、悲痛、忧愁、愤急、烦闷、惊骇、恭敬、抚爱、憎恶、贪欲、耻辱等。他认为,人类丰富多变的情绪主要就是由18类基本情绪所组合而成的,一个人在某一时刻可能体会到其中的一种情绪,也可能同时产生多种情绪。再了解下东方古老中国人的情绪观:一、 柳宗元的情绪观 柳宗元认为情不能免。他是继承了儒、墨二派的思想。而扬弃另一派的主张情不可有,老庄道家是持这样的观点。柳宗元以音乐与圣人作譬如:说明情感 (情绪)是人所不能免的,他认为人有情感才能产生乐。意谓音乐是为表达人的情而产生的,并非圣人所始作。他说: 乐之来,由人情出者也,其始非圣人作也。圣人以为人情之所不能免,因
3、而象政令之美,使之存乎其申,是圣人肴乎乐也。(柳河东集.无射) 以上柳宗元这个观点,很显然地承礼记所说的: 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声成文,谓之音。(礼记.乐记) 所以,圣人是为了象政令之美而作乐,肴乎乐,乃是基于人情不能免的结果。 我国情绪分类观点中,以七情说最为普遍,即喜、怒、哀、乐、爱、恶、欲,或喜、怒、忧、思、悲、恐、惊。前者见诸于一般哲学思想家的著作;后者见于医学方面著述。柳宗元则对忧、恐与欲的情绪,单独提出他的见解。关于忧,他写了一篇的专文,意谓忧与惧是一样的,都是人人先天就具有的基本情绪。但如果一个人总是无忧无虑,那忧
4、虑反而会天天产生。正如现代年轻人追求自由,不喜欢父母及法律拘束一样,如果有一天给他完全自由,父母长辈不管他,躯体、精神的束缚固然没有了,可是衣食靠谁,整天在冶游,时间久了,生活无目的,心中必然傍徨,忧虑必随之天天产生,不得不回家或找寻工作,这样就必然会牺牲一部份自由。当然,一个人也不能经常忧虑,经常忧虑就无欢乐可言。依柳宗元观点,忧虑不在有无,而在于忧虑是否合理;如果所忧在道,那就可预测吉凶祸福,从而减少使人犯错的机会。这个观点,也是现代心理学所主张的。人不能无焦虑,但焦虑需要适中,过之与不及都会产生病态心理。合理的焦虑,可促使人提高警觉,努力去解决问题。 关于恐惧的情绪,柳宗元也写了一篇丈戒
5、惧箴二,他告诉人们首先要认识恐惧是必要的,如同焦虑一样,不知道恐惧的人,反而不知有所作为,但一个人不能祇知道恐惧就算了事,而应积极地采取措施消除这种恐惧心理。其次是一个人不能等到灾祸临头才觉知到。 二 、关尹子的情绪观 关尹子是书名,道教奉为经典的书,又称无上妙道文始真经。相传为周代尹喜所著,但原著已失,据考今本成书年代,可能在唐末宋初之间,作伪者系五代杜光庭。该书对情绪方面的着墨不少,是今人研究中国古代情绪心理历史不可或缺的文献。 中国历代大多数思想家都肯定性,是与生俱来。情,是由外界刺激产生。前者是静态的,后者是动态的。关尹子在前人的思想基础上也作了一番阐述,并提出一些独特的见解。它把 性
6、、心、情三者统一的关联性作一论述,认为: 情生于心,心生于性。情,波也;心,流也;性,水也。(五鉴篇) 依上文解释,情、心、性都是动态性的,流水生波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水不流则波不兴。相反的,心如死水,情绪就不会有起伏现象发生。也说明情、心、性三者是一体的,相互关连的。情、心、性也是静态性的,无外来刺激,则情不生,水不流、波不动,其因果关系取决于外在环境,故情、心、性三者虽然是动态性的,但不是主动的,还是需视外物的刺激而定,所以说它也是静态的。 三、张载的情绪观 张载生于宋真宗年间 (公元一0二0至-0七七年),由于他在横渠(今陕西省)讲学,时称横渠先生,是濂、洛、关、闽四大学派之一的关派代表
7、人物。是宋明以来最重要的学术思想家。张载承传中国自古以来的思想,也有他独特的见解。关于情绪心理方面,他未作直接的论述,但仍离不开心、性、情、欲方面的探索,这些都是与情绪息息相关的。他注意到情绪的根源,是出自外物。心理因外物不同的刺激而有不同的变异,他说: 人本无心,因物为心。(语录下) 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无物则何所感!(语录上) 心所以万殊者,感外物为不一也。(正蒙、太和) 明显的,张载所谓的心,应解释是一种认知的主体,是静止的,并没有所谓之有与无的存在问题,它的存在,是由外界的事物影响。人之有情绪 (情感),当然也是受外来刺激引起,不同的外来刺激就产生不同的情绪。苟无外物,就不会知道
8、心的存在,也谈不上什么情绪反应了,以此推论,心与物是为一体存在的,不能缺少任何一方,所以张载说: 有无一,内外合,此人心之所来也。人之有受,由内外之合也。(正蒙.干称) 有是指客观的事物,无是心理主观意识。前者是有形的,后者是无形的。无形意识的存在,是靠客观的事物。也就是说心理现象之发生,要靠物体的刺激的结合。究竟孰先孰后,以哲学观点,历来争论不休,张载主张内外合,应该切合现代心理学的观点,而不必去争论哲学家观点的主、客孰先孰后问题。所以有人称张载是宋明以来学术思想的一位重要关键人物,也把中国哲学思想推向一个新阶段,实不为过。四、王安石的情绪观 王安石受到卜子的情者性之质,及礼记的性静情动说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情绪 心理学 思想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