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范式的设计与阐释上.doc
《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范式的设计与阐释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范式的设计与阐释上.doc(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范式的设计与阐释上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范式的设计与阐释上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范式的设计与阐释(上)李金华2012-12-28 11:28:01来源:中国社会科学(京)2009年1期第8498页内容提要:联合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2003)(SEEA),对构建各国的环境核算理论体系和指导各国的环境核算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按照SEEA的构架,可以
2、设计出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CSEEA)的范式。CSEEA的理论基础是环境学、经济学、统计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环境资源的存流量、资源消耗、自然灾害、环境成本、环境保护投入以及环境资产重估价等是CSEEA的重要核算内容;账户、核算表、指标体系是CSEEA的主要核算工具。关键词:中国 环境经济 核算体系 范式作者简介:李金华,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732)一、问题的提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已成为现代发展观的核心因子,经济增长必须连带环境保护。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今天,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资源和环境问题。因此,单一的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
3、estic Product,GDP)指标已不能再成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唯一考核指标,污染物的排放、资源的消耗、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应被列入考量体系,这已成为大众的共识。所以,世界各国纷纷对本国的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修正,或者重构适合本国国情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以测度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同样地,我国政府统计部门也在不断探索包容经济、环境的新核算体系,以满足新形势下国民经济核算要求的变化。事实上,为指导和协调世界各国的环境经济核算活动,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与欧洲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于2003年联合推出了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2003)(简称SEEA)。此前,联合国还
4、向世界各国推荐过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s Balances,简称MPS)以及社会和人口统计体系(System of Social and Demographic Statistics,简称SSDS)。同SNA一样,SEEA一面世就被各国的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视为国民核算理论的圭臬,受到热烈追捧。这也使得SEEA在世界各国的统计核算实践中占有了重要地位,特别是对成员国的环境经济核算产生了积极影响。现在,不少国家已将其作为范本,积极构造适合本国国情的环境经济核算体
5、系。20世纪9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规划局编制了“综合环境经济核算卫星体系”,并对本国1970-1995年间的环境资源状况进行了试估计;菲律宾国家统计协调委员会(NSCB)开发了菲律宾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PSEEA),通过编制环境账户和环保支出调查,进行了自然资源的存流量核算;澳大利亚统计局(ABS)已按照SEEA的框架进行了自然资源的核算,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际资料和核算经验;欧盟则建立了5个成员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账户、3个成员国的森林账户,并正在积极利用绿色国民统计和建模程序(Green Stamp)开发环境账户;欧洲统计所支持的绿色核算研究计划(GARP)正尝试编制一个基于成本损害和污
6、染越境转移的跨15个成员国的可比货币账户,并取得了重要进展。类似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理查德J.埃斯蒂斯(R. J. Estes)教授于1984年提出了社会进步指数(Index of Social Progress,简记为ISP),它从教育、健康状况、妇女地位、国防、经济、人口、地理、政治参与、文化、福利成就等10个领域,选择了36个指标,整合成ISP。4年后,埃斯蒂斯在世界社会发展的趋势一书中又提出了加权社会进步指数(Weighted Index of Social Progress,简记为WISP),用以评价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在环境核算技术方面,中外专家也作过许多有益的探索。Verbr
7、uggen对可持续的国民收入核算方法、经济增长与环境测度理论进行过研究,取得了有影响的成果;Meyer和Ewerhart运用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对德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作出了解释,该模型按产业进行了分解,并把碳排放许可销售作为实现排放削减目标的工具,模型成果的应用,为决策者提供了有用信息;Kulshreshtha分析了SEEA的框架以及亚洲一些国家进行环境核算的实践,提出了环境核算的新工具;Glenn-Mare Lange则论述了环境核算的政策应用问题。类似的研究,大大丰富了环境核算的理论和方法。在中国,如何在SEEA的框架下,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实现环境核算数据的国际对比,一直
8、是一些学者长期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也是有关部门力主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核算实践方面,中国国家统计局为实现环境核算的目标对现行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Chinese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以下简称CSNA)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增加了对自然资源、环境损失方面的核算内容。然而,即便如此,学术界对CSNA的功能、范围的质疑仍然没有停止。焦点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体系的范围,二是体系的核心指标。许多学者认为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范围过窄,体系中的核心指标GDP没有反映经济活动成果的环境成本,不是理想的测度全社会一定时期新创
9、造价值成果的指标。故不少学者提出要拓展现今CSNA的范围,加强对环境资源的全面核算,构造中国的大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笔者主张,可依据联合国SEEA的框架,构造一个中国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作为CSNA的附属体系,对中国的环境资源以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进行深入的计量分析。新构造的体系既自成一体,又与CSNA保持密切联系;既对CSNA作补充,又能对环境资源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核算。本文旨在对所构想的这一体系的范式及相关的若干重大问题展开研究。二、联合国SEEA的启示(一)SEEA与SNA联合国最早推出的核算体系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而SEEA是作为SNA的卫星账户形式出现的。SNA的雏形可追溯
10、到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统计学家理查德斯通(John Richard Nicolas Stone)(11)教授于1947年提交的一份关于国民收入和相关总量的定义与计算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推荐了一套含有9张反映国民收入统计资料的表格来反映一个经济体的基本交易,这些表格是计算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基础。1950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从41个国家的原始资料中进行了国民收入的估计核算,而这一年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公布了一套由其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机构编制的账户,该套账户可描述整个经济活动和经济交易,并能促进各国国民经济核算资料的对比,这成为195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文本的基础。此后,各成员国进一步加强联
11、系,朝着制定一个统一核算标准的目标推进。至1952年,联合国专家组在纽约召开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辅助表,并于1953年正式公布,此即1953年版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称SNA1953)。它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最初成文版,标志着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经过成员国十余年核算实践的检验,联合国决定对SNA1953进行扩展和修订。1968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批准了修订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SNA1968。SNA1968包含20个账户、26张标准辅助表和补充表。较之SNA1953,它做了两方面的扩展:一是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开发,扩展了账户内容,更多关注了不变价的估计,如
12、将生产账户扩充成投入产出账户,将收入与支出账户分解成反映机构部门活动的多个账户,增设了资产负债表和新的分类等;二是建立了总量分解经济模型,用以进行经济分析和政策分析。但是,对SNA的扩展和完善并没有就此终结。从1975年开始,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对各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经验进行总结,着手SNA的进一步修订。专家组经过数十次会议的讨论、咨询,“一本拥有582页的SNA临时修订草案于1991年提交给统计委员会”,(12)1992年夏,专家组对各章和附件草案作了进一步的加工和整理,1993年正式成文。联合国统计委员会认为:“修订后的SNA是对1968年SNA的极其重大的改进,一致建议采用1993年SNA”。
13、而且,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也敦促其成员国和有关国际组织采用1993年SNA(简称SNA1993)。SNA1993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理论的巅峰之作,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代表了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的最高水平。它不仅在核算内容、核算范围上大大宽于SNA1968,而且在核算方法、核算工具方面,也远远优于前面的版本。特别地,它首次将环境与资源纳入了SNA框架,关注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提供了环境经济核算的卫星账户(13)(Satellite Account,简称SA)和社会核算矩阵(14)(Social Accounting Matrix,简称SAM)的编制方法,为联合国环境经
14、济综合核算体系的编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在不断发展和完善SNA的过程中,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也很早开始关注环境与资源的核算。从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国家的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就开始了环境资源核算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至90年代,联合国统计署、欧盟、经合组织、世界银行为实现环境资源核算框架和方法的标准化,推出了环境核算临时手册(1993)。而后,经各国环境核算实践,于1998年开始修订,最终于2003年推出了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2003)(SEEA)。SEEA的目标是:“探讨如何编制可以研究和分析经济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各种账户,(因为)唯有将两个领域结合起来,才能检查不同生产与消费模式对
15、可持续性的意义,或者研究保持给定的环境标准的经济后果”。(15)因此,从一开始,SEEA就被定位为SNA的一个卫星账户体系,用以对SNA核算的结果进行延伸和补充。(二)SEEA解读联合国2003年推出的SEEA,是一部系统完整阐述环境资源核算准则、规范以及方法的核算体系,是环境核算理论和方法之集大成。其性质和地位在其“引论”中得到明确阐述:“SEEA是SNA的一个卫星体系,由四个类别的账户构成SEEA的最后一个类别的账户考虑的是如何对现行的SNA进行调整,以说明经济对环境的影响”。(16)特别地,SEEA的附录9,则专门论及其与SNA的联系:“SEEA被设想为1993年SNA的一个卫星账户本附
16、录的目的是说明SEEA核算体系如何与SNA核算体系相互联系起来,说明这两个体系的概念与定义、核算准则与估价方法之间的联系。”(17)SEEA有11章9个附录,含表157个,图48幅,框图27幅。SEEA的第一、二章介绍的是体系的理论基础、核算工具和结构框架。第三章至第十章是体系的主体,分别论及的是实物流量账户、复合流量账户、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和产品的核算、与环境有关的交易的核算、资产账户、具体资源账户、退化计量的估价技术、流量账户的环境调整等,这部分详细论述了环境资源的核算工具和核算方法。结尾篇第十一章和附录部分介绍的是政策用途和一些重要的分类,如环境产业分类、资产分类以及残余物的分类等。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环境经济 核算 体系 范式 设计 阐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