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酶、ATP、细胞呼吸》知识梳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酶、ATP、细胞呼吸》知识梳理.doc(6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一轮复习酶、ATP、细胞呼吸知识梳理一轮复习酶、ATP、细胞呼吸知识梳理第一课:酶、ATP和细胞呼吸【高考真题】1、(2012年)将玉米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_,通过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2、(2)萌发过程中在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mg。(3)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mg粒-1d-1。(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 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原因是。2、(2013年)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3、(2013年)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
3、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 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 色的脂肪微粒。(2)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 (填“C”、“N”或“O”)。(3)实验第11d如果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 和 。4、(2014年)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
4、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5(2016年)离子泵是一张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呢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阶梯进行的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扩膜运输离子的速率【知识梳理】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1、酶的产生场所、本质、作用、作用场所、合成原料、鉴定酶本质的方法(1)产生场所:活细胞中的核糖体或者细胞核(哺乳动物成熟的红
5、细胞除外);(2)本质:有机物,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3)作用:催化作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酶只有催化作用,没有调节作用。(4)作用场所:细胞内、细胞外、体外;(5)合成原料: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6)鉴定酶本质的方法:用双缩脲试剂或吡罗红试剂检测,用标准蛋白质样液或标准RNA样液做标准对照(空白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还可以用蛋白酶或者RNA酶与待测酶液混合,观察是否发生反应。【例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B人体中的酶只在内环境中起作用 C酶都是由内分泌腺细胞合成的 D酶可提供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例
6、2】下列有关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是所有的酶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B酶在化学反应前后自身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C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 D酶只有在活细胞中才具有催化作用2、酶的特性(1)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可以用“1种酶催化2种底物”或者“2种酶催化一种底物”来证明酶的专一性。 例如:用淀粉酶分别处理淀粉和蔗糖,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检测,结果淀粉酶只能水解淀粉,不能水解蔗糖,说明酶具有专一性(不能用碘液检测,为什么?)。也可以用蛋白酶和淀粉酶处理淀粉溶液,用碘液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检测,结果只有淀粉酶才能水解淀粉,说明酶具有专一性。生物体内具有专一性的物质有
7、:酶、载体、抗体、激素、tRNA、神经递质等。21(2)高效性:只有与无机催化剂比较,才能得出“酶具有高效性”的结论。3 实例: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和2比较,说明酶具有高效性,1和3比较,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3)酶的作用条件温和:需要适宜的温度、PH 高温、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等条件下,酶由于空间结构被破坏而永久性失去活性(但仍然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低温下,酶的空间结构因改变而活性暂时降低,随着温度的升高,活性会逐渐恢复。、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以用淀粉酶水解淀粉,可以用蛋白酶水解蛋白质,但是不能用肝脏研磨液分解H2O2,因为H2O2在高温下分解会加快。在用淀粉酶水解
8、淀粉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因为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必须水浴加热,会改变“温度”这一自变量。同时,必须先用相同温度分开处理酶和淀粉后再混合,以保证反应一开始就在预设的条件下进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一般不用淀粉酶水解淀粉来探究,因为如果用碘液检测,则碘与NaOH反应生成NaI,也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因为斐林试剂中有NaOH,不能检测酸性条件下酶的活性。一般用肝脏研磨液(或H2O2酶)水解H2O2来探究。【例3】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mL0.5mol/L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4号实验B1号和
9、3号对照不能说明酶有专一性C各组实验都不能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D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例4】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组。(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原因是_。(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其特性有_(答出两点即可)。【例5】下列有关酶
10、的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C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例6】在研究不同金属离子对某水解酶活性的影响时,得到如表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Mn2降低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BCo2或Mg2可能导致酶结构的改变使其活性降低C不同离子对酶的活性有提高或降低作用D该水解酶的用量是实验的无关变量3、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温度、PH: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从图C可以看出,溶液PH的变化不改变
11、酶的最适温度。(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速率酶促反应速率 底物浓度 酶浓度(酶量一定情况下) (底物足量情况下)注意: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会不同,对于同一个细胞而言,在不同的时期或生理状态下,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发生变化。4、实验: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速率(1)4组实验:1组不做处理(常温下),2组加热,3组加FeCl无机催化剂,4组加酶。1和2对照,说明H2O2在高温下分解,1和4对照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3和4作用说明酶具有高效性。(2)实验中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变量:指试验中可以改变的因素;自变量:人为可以改变的变量;如上叙试验中对不同组
12、做的不同处理,包括温度,无机催化剂,酶;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如上叙实验中气泡的产生速率,卫生香的燃烧情况等。、无关变量:一般指会影响实验结果但不会改变结论的变量,如实验中的H2O2的量。【例8】在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中,温度、pH分别()A自变量和因变量 B无关变量和因变量C无关变量和自变量 D因变量和自变量【例9】实验中的变量主要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下列不属于控制无关变量的操作是( )A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B探究淀粉酶的最适pH的实验中,先将每一组温度控制在60C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D绿叶中色素的提
13、取和分离实验中,制备滤纸条时剪去两角细胞的能量“通货”ATP1、ATP的结构、功能、ATP和ADP的相互转化(1)组成元素:C、H、O、N、P;(2)结构简式:APPP,1分子ATP包括1三分子磷酸和1分子腺苷,1分子腺苷由1分子腺嘌呤和1分子核糖构成(也可以说1分子ATP由1分子核糖核苷酸和2分子磷酸构成)。ATP中有2个高能磷酸键,1个普通的磷酸键,其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3)功能:生命活动的直接供能物质。(4)ATP和ADP的相互转化:ATP的水解:ATP可以水解成ADP,ADP可以水解成AMP(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可以水解成A(腺苷)。ATP的合成:ADP吸收光能(光合
14、作用)或化学能(呼吸作用)可以合成ATP。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只有呼吸作用产生的ATP中的能量才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ATP和ADP在细胞中含量很少,但是转化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剧烈运动等时候。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物质可逆,但酶的种类、反应场所、能量的来源与去向是不一样的。 ATP转化成ADP需要水,因为这是ATP发生水解。(5)能够产生ATP的生理过程:光反应(类囊体薄膜)、有氧呼吸第一、二、三阶段(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不产生)。(6)消耗ATP的过程:主动运输、胞吞胞吐、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
15、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淀粉的合成(淀粉酶分解淀粉不需要消耗ATP)等。 注意:ATP是一种物质,不等同于能量。【例10】ATP是直接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酒精发酵过程中有ATP生成 BATP可为物质跨膜运输提供能量CATP中高能磷酸键水解可释放能量 DATP由腺嘌呤、脱氧核糖和磷酸组成【例11】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 )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 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例12】葡萄糖酒酿制期间,酵母细胞内由ADP转化为ATP的过程( )A在
16、无氧条件下不能进行 B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C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D需要酶的催化ATP产生量2、ATP的产生量与O2供给量的关系ATP产生量 C B AO O O2浓度 O2浓度(甲图) (乙图)(1)甲图:A点表示无氧呼吸产生少量ATP,AB段表示随O2浓度的增加,有氧呼吸增强,产生的ATP增多,BC段表示,随氧气浓度的增加,ATP的产生量不再增加,限制因素可能是酶、ADP、磷酸等。(2)乙图:说明随O2的增加,ATP产生量不增加,说明反应与O2浓度无关,是无氧呼吸。该图可表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呼吸过程。【例13】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和表示ATP或dATP(
17、d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PP或dA-PPP)。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TP的_(填“”“”或”)位上。(2)若用带有32P标记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_(填“”“”或”)位上。(3)将一个带有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
18、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_。细胞呼吸1、实验: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1)酵母菌:异养兼性厌氧型真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无氧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CO2,并释放少量能量。(2)酵母菌呼吸产物的检测: CO2: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黄变绿再变蓝; 酒精:在酸性条件下,使橙色的重铬酸钾变成灰绿色。(3)试验中的注意事项: 甲图中,空气先通过NaOH溶液的目的是:消除空气中的CO2,以保证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是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 B瓶应先密封一段时间后,再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的目的:耗尽氧
19、气,确保使乙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 甲图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快,乙图中的慢。【例14】下图表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相关叙述正确是( )AB瓶、D瓶酵母菌培养液均由新鲜酵母与生理盐水配制而成 BC瓶、E瓶均为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用于检查测酒精生成量 CA瓶盛有NaOH溶液用于吸收空气中CO2,目的是控制无关变量 D实验的观测指标是溶液的颜色变化,E瓶变色所需的时间比C瓶的短【例15】下图表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相关叙述正确是( )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说明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B在相同时间内,瓶中酵母菌释放热量比瓶多C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充足
20、,酵母菌的数量呈“J”型增长D瓶酵母菌培养液配好后立即连接瓶,可减少实验误差【例16】在野生型酵母菌线粒体内有氧呼吸相关酶作用下,显色剂TTC与H结合使酵母菌呈红色。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由于缺乏有氧呼吸相关酶,TTC不能使其呈红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TC可用来鉴别野生型和呼吸缺陷型酵母菌B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细胞呼吸不产生HC野生型酵母菌有氧呼吸时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分解D有氧条件下野生型和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不同2、有氧呼吸酶(1)第一阶段:C6H12O6 2 C3H4O3 + 4H + 少量能量(细胞质基质中)酶(2)第二阶段:2 C3H4O3 + 6H2O 6CO2 + 20H
21、+ 少量能量(线粒体基质中)酶(3)第三阶段:24H + 6O2 12H2O + 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上) 上叙三个反应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2+2+34)ATP中。酶线粒体(4)总反应式:C6H12O6 + 6 O2 + 12H2O 6 CO2 +12H2O + 能量(5)元素的来源与去向:3、无氧呼吸(1)第一阶段:反应过程和场所与有氧呼吸相同(2)第二阶段:在不同的生物中,反应不一样: 在大部分植物、酵母菌等生物中,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和CO2:酶总反应式:C6H12O6 2 C2H5OH+2 CO2 + 少量能量 在动物、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中,无氧
22、呼吸生成乳酸:酶总反应式:C6H12O6 2 C3H6O3 + 少量能量 注意:在有氧呼吸中,第二阶段是不释放能量的,只有第一阶段才产生少量能量。【例17】甲图是细胞呼吸示意图,乙图是某细胞器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阶段均放出少量能量B水参与第阶段的反应,该过程发生在乙图中的b处C人体细胞分解等量的葡萄糖,阶段释放CO2的量是阶段的1/3D分别发生在乙图中的a、c处【例18】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和分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中,产生的CO2中的氧全部来自葡萄糖B过程中,产生的( 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C真核生物的过程只在叶绿体中进行,过程只在线粒体中进行D细胞中
23、的线粒体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这样的细胞能进行过程【例19】下列与微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例20】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动植物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产物基本相同 B没有线粒体的细胞消耗的能量既可能来自有氧呼吸,也可能来自于无氧呼吸 C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最终转变成热能和ATP D有氧呼吸过程有大量热能释放,而无氧呼吸则没有热能的释放4、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1)O2浓度 图中表示CO2释放的总量
24、。表示无氧呼吸。表示有氧呼吸。表示无氧呼吸消失点。产生CO2最少时的氧气浓度,是细胞呼吸最弱的点,也是最适合储存蔬菜、水果的氧气浓度。O2浓度低时,无氧呼吸占优势;随O2浓度增大,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有氧呼吸不断加强;但当O2浓度达到一定值后,随O2浓度增大,有氧呼吸不再加强(受呼吸酶数量等的影响)。 (2)温度:影响呼吸酶的活性;(3)含水量:一定范围内,随含水量的增加,细胞呼吸增强。(4)CO2浓度:随CO2浓度的增加,细胞呼吸减弱。(5)水稻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玉米胚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都有毒害作用。5、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伤口包扎、提倡慢跑、及时松土、稻田定期排水、发酵等。【例2
25、1】如图表示光照、储藏温度对番茄果实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番茄果实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的抑制作用8时比15时更强C低温、黑暗条件下更有利于贮存番茄果实D贮藏温度下降时果实呼吸减弱,可能与细胞内酶活性降低有关【例22】下列有关生产措施或生活中所涉及的细胞呼吸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倡慢跑,可防止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人体肌肉酸胀乏力 B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的过程中,pH 发生变化是其死亡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C利用醋酸菌及发酵罐生产食用醋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通气(无氧) D作物种子贮藏前需要干燥,主要是通过减少水分以抑制细胞呼
26、吸【例23】如图表示大气温度及氧气浓度对非绿色植物组织内产生CO2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图甲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时所处的温度为B点所对应的温度B图甲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C图乙中DE段有氧呼吸逐渐减弱,EF段有氧呼吸逐渐增强D和D、F点相比,图乙中E点对应的氧浓度更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例24】右图表示的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 )A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B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C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
27、6、细胞呼吸方式的判断(1)“三看法”判断细胞呼吸类型 看反应物和产物:如果反应物中消耗O2或产生了H2O,则一定存在有氧呼吸;如果产物中有酒精或者乳酸,则一定有无氧呼吸。 看物质的量的关系:a、不消耗O2,只产生CO2,则只进行酒精发酵;b、无CO2释放,则只进行乳酸发酵;c、酒精产量等于CO2产量,则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d、CO2的释放量= O2的吸收量,则只进行有氧呼吸; 哦e、CO2的释放量大于O2的吸收量,则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酒精发酵;f、酒精产生量小于CO2的量,则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酒精发酵。 看反应场所: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则只有无氧呼吸;如果有线粒体参与,则存在有
28、氧呼吸。(2)实验法判断生物呼吸类型实验现象结论装置1装置2不动不动只进行乳酸发酵或种子死亡不动右移只进行酒精发酵左移右移有氧呼吸和酒精发酵同时进行左移不动只进行有氧呼吸或有氧呼吸和乳酸发酵同时进行注意物理误差的校正:如果是探究种子的呼吸状况,不需要遮光,但需死种子做对照;如果是探究植物(或幼苗)的呼吸状况,则应遮光处理,以防止光合作用的干扰,同时设置同种状况但杀死的植物(或幼苗)做对照。将种子煮熟或生物材料灭活,是为防止气压、温度等物理因素引起的误差而设置的对照试验。如果还要考虑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则试验材料应进行消毒处理。【例25】甲、乙两图均表示氧浓度对呼吸作用(底物为葡萄糖)的影响,下列
29、相关叙述中正确的( )A甲图中,氧浓度为a时只进行无氧呼吸,呼吸产物中有乳酸或酒精B甲图中,氧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C乙图中,储存种子或水果时,A点对应的氧浓度最适宜D根据乙图可知,氧浓度较低时抑制有氧呼吸,氧浓度较高时促进有氧呼吸【例26】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通过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氧浓度(%)abcD产生CO2的量9 mol12.5 mol15 mol30 mol产生酒精的量9 mol6.5 mol6 mol0 molAa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Bb浓度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大于无氧呼吸速率Cc浓度时有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Da、b、c、d不同氧浓度下,细胞都产生H和ATP【例27】如图是探究酵母菌爆呼吸方式的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装置一中液滴不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C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死亡D装置一中液滴左移,装置二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