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学家表.doc
《中国古代史学家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学家表.doc(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中国古代史学家表时代时代朝代史学家知人论世代表作卷数、篇数体例记述范围史学地位备注先秦春秋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4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春秋一万八千字编年体公元前722公元前4811.开创了私人撰史的风气,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促进了私人修史和私人论史,有利于史学的进步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2.春秋是中国编年体史书的雏形,对后世编年体史学形成和发展影响重大
2、。私撰春秋左丘明左丘明(公元前502年-公元前422年),姓左,名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也有说姓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传十万八千字国别体公元前722公元前4531.取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很高史料价值。2.重点突出,别具史识,对编年体发展有重大影响。3.文笔生动,叙事得法,在历史文学方面具有很高成就。私撰两汉西汉司马迁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年后),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史记总卷数130卷、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纪传体黄帝太初年间1.创立了完备的纪传体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极大,“史家之极则”。2.
3、史记以据史实录精神,全面客观而深刻的记录社会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史料。3.形成了明确的史学理念,也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私撰西汉刘向刘向(约前77前6) 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别录共20卷1.全面而系统地整理了西汉的典籍,保存了大量史料。2.创立了校雠学,恢复了大量典籍的原貌,对后世图书整理启发很大。私撰西汉刘歆刘歆,(约前50年后23年),字子骏,西汉末年人。七略书分为六略三十八种,著录603家,共13219卷1.建立了系统的图书目录分类体系,创立了目录学。2.开创了学术史先河。私撰东汉班固班固(建武八年32年永元四年92年)
4、,东汉史学家班彪之子,字孟坚,汉族,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汉书总卷数120卷、12本纪、8表、10志、70列传纪传体前206年23年1.创立了纪传体断代史,被后世史书奉为定例,影响极大。2.独立而完整的保存了很多西汉的史料。私撰东汉荀悦荀悦(148209),中国东汉末期政论家,史学家。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汉纪共30卷编年体前206年23年1.汉纪是一部编年体断代史,对后世史学影响很大。2.补充了汉书的很多遗漏,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3.汉纪通过“荀悦曰”直接表达了与汉书不同的思想。私撰两晋西晋陈寿陈寿(233297年),字承祚,巴西安汉(现在四川南充)人。西晋史学家。三国志魏书
5、4纪、列传26蜀书15列传吴书20列传纪传体2202801.分国纪史,轻重有别。2.略而有法,舒而不芜。3.曲折尽意,多有回护。私撰东晋干宝干宝 (?336),东晋文人,字令升,祖籍河南新蔡。晋纪20卷编年体私撰东晋袁宏袁宏(约328约376),东晋文学家。字彦伯,小字虎。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后汉纪30卷编年体17220是一部编年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朝的史事,在体例上较荀悦的汉纪上有创新。私撰南北朝南朝裴松之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汉族,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后移居江南。东晋史学家,为三国志注作者。与裴骃、裴子野祖孙三代有史学三裴之称。三国志注220280保存了丰富史
6、料,发展了史书注释的方法。私撰南朝范晔范晔(公元398年公元445年),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后汉书总卷数120卷、30志、10本纪、80列传纪传体252201.继承前史,择善从之。后汉书之前已有八部后汉史,范晔在这些史书基础上,编撰了后汉书,能够做到择善从之。2.叙事得法,编次周密,有单传,类传,合传等形式,改用类叙法,拓宽了史书记载范围,而且较清晰。3.重视史论,其中“序”、“论”是范晔精心写作的,思想深刻,确属奇作。私撰南朝沈约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宋书总卷数100卷、10本纪、30志、60列传纪传体405479
7、宋书在反映时代特点方面是很突出的。第一,创立家传的形式。第二,创索虏传以记北魏史事,正如北齐人魏收撰魏书以岛夷传记南朝史事一样。这是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在史学上的一种特殊的反映。第三,在类传中增立孝义传,提倡“孝行”、“孝廉”。这是魏晋统治者鼓吹“以孝治天下”的遗风。奉敕撰南朝刘勰刘勰(约公元465520),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理论家。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东莞镇 大沈庄(大沈刘庄)。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分上、下部全书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私撰南朝裴子
8、野裴子野(469530年),字几原,生于南朝宋泰始五年(469年),卒于梁中大通二年(530年),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仕齐、梁两朝,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宋略20卷编年体私撰南朝萧子显487年-537年,字景阳,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南朝梁朝史学家,文学家。南齐书共59卷、8本纪、11志、40列传纪传体479502文字比较简洁,文笔流畅,叙事完备。列传的撰写,继承了班固汉书的类叙法,又借鉴沈约宋书的代叙法,能于一传中列述较多人物,避免人各一传不胜其繁的弊病。又书中各志及类传,除少数外,大都写有序文,借以概括全篇内容,提示写作主旨。私撰北朝魏收魏收(507572),字伯起,小字佛
9、助,北齐钜鹿下曲阳人。魏书共130卷、12本纪、20志、98列传纪传体386550举凡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情况,书中都有较详尽的交待。其二十卷志尤有价值,从东汉初班固修汉书到唐初修五代史志近六百年间,魏书以外的各纪传体史书中或根本没有书志部分,或虽有书志,但缺少刑法、食货等重要内容,魏书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食货志对于北魏的均田制有详细记述,为后人研究北魏的土地制度,提供了可贵的材料。释老志是魏书首创,记载了佛道两教在中原地区的传播及其变革,对于佛教发展的记述尤详,可看作是一部中国佛教简史。奉敕撰唐姚思廉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一说名简,字思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10、,唐朝初期史学家。梁书 陈书共56卷、6本纪、50列传共36卷、6本纪、30列传纪传体纪传体5025575575891.它叙梁朝史事在内容上比较全面。2.文字简练。3.它的史论除一般评论人物的功过、长短之外,往往还顾及到对于社会风气和时代特点的概括。文字简洁朴素,力戒追求辞藻的华丽与浮泛,继承了司马迁及班固的文风与笔法,在南朝诸史中是难能可贵的。奉敕撰唐李百药李百药(565-648),字重规,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唐朝史学家。北齐书共50卷、8本纪、42列传纪传体496577以史为鉴,记载丰富,叙事简要奉敕撰唐房玄龄房玄龄,(578年648年),别名房乔,字玄龄(一说名玄龄,字乔松),汉族,
11、唐代齐州临淄(今淄博市临淄区南马坊村人。晋书共130卷、10本纪、20志、70列传、30载记纪传体265420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提名为御撰的史书官修唐魏征隋书共85卷、5本纪、30志、50列传纪传体581618是唐设馆修史以来第一部成于众位史官之手的史书官修唐令狐德棻令狐德棻(583666)唐初政治家,史学家。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周书共50卷、8本纪、42列传纪传体505581文笔简洁爽劲,视野开阔。不只是记述西魏及北周皇朝的史事,内容兼顾了同时代的东魏、北齐、梁与陈等四朝的重大史事,对于帝位更迭、重大动乱,皆详加载明,反映了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大势及纷繁的历史事件。官修唐李延寿李延寿,生卒
12、年待考。字遐龄,唐代史学家。安阳市人。南史北史共80卷、10本纪、70列传共100卷、12本纪、88列传纪传体纪传体4205893866181.没有采取编年体,而是把南朝各史的纪传汇合起来,删烦就简,以便阅读。2.文字简明,事增文省,在史学上占有重要地位。1.体例完整、材料充实、文字简练。2.与魏、齐、周、隋四书有互相补充的作用,不可偏废。私撰唐刘知几刘知几(661-721) 字子玄,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史通内篇39篇外篇30篇纪传体1. 第一次系统而全面的总结了唐以前的史学发展状况,史家大学篇和二体篇,把唐以前史学发展道路概括为六个流派和两种样式。2. 系统评价史学相关要素,包括史体、史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古代史 学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