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知识点和练习.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知识点和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知识点和练习.doc(2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知识点和练习高一化学必修1知识点综合高一化学教学资料(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短周期(第1、2、3周期)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主族7个:A-A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B
2、第族1个(3个纵行)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练习】1主族元素的次外层电子数(除氢)A一定是8个B一定是2个C一定是18个D是2个、8个或18个2若某B族元素原子序数为x,那么原子序数为x+1的元素位于AB族 BA族 CB族DA族3已知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A、B元素A一定是第二周期元素 B一定是同一主族元素C可能是二、三周期元素 D可以相互化合形成化合物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_个原子结构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点燃点燃4Li
3、 + O2 Li2O 2Na + O2 Na2O2 2 Na + 2H2O 2NaOH + H2 2K + 2H2O 2KOH + H22R + 2 H2O 2 ROH + H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价。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_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结论:)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
4、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2)递变性(从锂到铯):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 熔点、沸点逐渐降低3)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小结: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了碱金属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递变性: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_,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_,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_,即金属性逐渐_。【练习】4关于碱金属元素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碱金属元素原子最
5、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B依Li、Na、K、Rb、Cs,单质熔沸点升高,密度增大C随核电荷数递增,氢氧化物碱性增强D随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金属还原性增强5关于钠和钾元素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A钾原子失电子比钠原子容易 B钾离子氧化性比钠离子强C钾与水反应比钠剧烈 DKOH碱性比NaOH强6下列关于碱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碱金属单质与水反应都能生成碱和H2B碱金属单质都是质软、熔点低、密度均小于1的轻金属C碱金属元素随原子半径增大,原子核吸引最外层电子的能力增强D碱金属单质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过氧化物(二)卤族元素: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_个原子结构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
6、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2到2)()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密度逐渐增大;()单质的熔、沸点升高3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2 H2 2 HX 卤素单质与H2 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 ; 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2NaBr +Cl2 2NaCl + Br2 氧化性:Cl2_Br2 ; 还原性:Cl_Br 2NaI +Cl2 2NaCl + I2 氧化性:Cl2_I2 ; 还原性:Cl_I2NaI +Br2 2NaBr + I2 氧化性:Br2_I2 ; 还原性:Br_I结论: 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5. 非金属性
7、的强弱的判断依据:1. 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2.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3. 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元素性质反应原子结构。同主族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决定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练习】7a、b、c、d四个集气瓶中装有Cl2、H2、HCl、HBr中的任一种气体,若a、d两瓶气体混合后强光照射下发生爆炸,a、b
8、两瓶气体相混,瓶壁上出现红棕色液滴,则a、b、c、d四瓶中气体应是( )ACl2、HBr、HCl、H2 BCl2、HCl、HBr、H2CH2、HBr、HCl、Cl2 DH2、HCl、HBr、Cl28某溶液中Cl-、Br-、I-三种离子物质的量之比是123,通入一定量Cl2充分反应后,该比值为321,则通入Cl2和原溶液中I-离子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12 C13 D149砹(At)原子序数85,与F、Cl、Br、I同族,推测砹或砹的化合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砹是有色固体 B非金属性:AtICHAt非常稳定 DI2 可以At从At的可溶性的盐溶液置换出来。三核素(一)原子的构成:(
9、)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质子 Z个()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中子 N个=(AZ)个原子X原子核核外电子 Z个【练习】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氢有三种同位素,即有三种氢原子 B所有元素的原子核均由质子和中子构成C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的粒子,总称为元素 DH是一种同位素11在Li、N、Na、Mg、Li、C中:(1) 和 互为同位素。(2) 和 质量数相等,但不能互称同位素。(3) 和 的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
10、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一种元素。(二)核素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或: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两 同:质子数相同、同一元素()两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练习】12在过氧化钠中含有,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是:16 、8 、2 、2 、1 。13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X,元素Y的一种同位素Y,已知ac,bd,则元素X和Y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关系为()A.XY B.X=Y C.XYD.不能确定高一化学教学资料(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11、)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电子分层排布。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练习】14.填写下表:15判断下列示意图是否正确?为什么?16填空(1)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 , 电性。(2)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
12、,该粒子是 离子,带 电荷。(3)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 离子,带 电荷。二元素周期律:核外电子层排布: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从_个递增到_个的情况(K层由12)而达到结构的变化规律。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高价由,中部出现负价,由的变化规律。()O、F无正价,金属无负价()最高正化合价: 最低负化合价:0()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_()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0 、2、 4、 6【练习】17.在下列元素中,最高正化合价数值最大的是(
13、 ) A.NaB.PC.ClD.Ar 18.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 ) A.XY2B.X2Y3C.X3Y2D.X2Y 19下列各组指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A.6和8 B.16和8 C.12和9 D.11和6三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Na + 2H2O 2NaOH + H2 (容易) Mg + 2 H2O 2Mg(OH)2 + H2 (较难) 金属性:Na MgMg + 2HCl MgCl2 + H2 (容易) 2Al + 6 HCl 2AlCl3 +3H2 (较难) 金属性:Mg Al 根
14、据1、2得出:金属性Na Mg Al碱性 NaOH Mg(OH)2 Al(OH)3 金属性:金属性Na Mg AlNa Mg Al金属性逐渐减弱结论:Si P S Cl 单质与2的反应越来越容易 生成的氢化物越来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故:非金属性逐渐增强。Na Mg AlSi P S 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练习】20用元素符号回答原子序数1118号的元素的有关问题。 (1)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
15、性最强的是_。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3)最容易生成氢化物且最稳定的是。 21.从原子序数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所叙递变关系错误的是( ) A.电子层数逐渐增多B.原子核吸引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C.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D.从硅到氯负价从-4-1 22.已知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B.非金属活泼性:YXZ C.单质的氧化性:X2Y2Z2 D.原子最外电子层上电子数相等23.稳定性强弱:HFHClHBrHI NH3HF NH3P
16、H3 24.碱性强弱:KOHNaOHMg(OH)2 25.酸性强弱:HClO4HBrO4 HNO3H3PO4 四、同周期、同主族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是:1. 周期表中金属性、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在分界线附近元素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2. 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左下角是,Cs;非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右上角,是。3.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4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对我们的指导作用在周期表中寻找新的农药。在周期表中寻找半导体材料。在周期表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练习】 1、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17、A、14 B、15 C、16 D、172、原子核外的M电子层和L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的关系是(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能确定3、若aAn+与bB2-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的数值为( )A.b+n+2 B.b+n-2 C.b-n-2D.b-n+24、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元素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B两个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一定是同一种元素C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不一定是8个D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5、元素X的原子核外M电子层上有3个电子,元素的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则这两种元素可形成的化合物为()。A B C D6、A、
18、B均为原子序数120的元素,已知A的原子序数为n,离子比离子少8个电子,则B的原子序数为()。An4 Bn6 Cn8 Dn107、118号元素的离子中,原子核电荷数和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是()。A B C D8、118号元素中,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与电子层数相同的是()。A氢 B铍 C铝 D氯9、在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核电荷数递增而粒子半径递减的一组是()A.F、Cl、Br B.P、S、Cl C.Na、Al、F D.Na+、K+、Rb+10、X元素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Y元素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X、Y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A.Y2X7 B.Y7X2C.Y2X D.YX211、下列各组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高中化学 必修 知识点 练习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