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研究.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研究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研究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研究【摘要】 中等职业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新型人才。笔者通过对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职业能力问题和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
2、养的对策。关键词:农村;职业学校;中职学生;职业能力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重任1。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首要任务,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一、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职业能力问题第一,学生的自卑感强,对自己的未来的信心不足。在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中很多的学生都是文化课程基础不好的学生。他们升到高等学府的机会很小,总会觉得自己的前途渺茫,大部分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选择了职业学校,所以很多学生都不认为中等职业学校也能为自己的未
3、来奠定成功的基础。第二,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以及专业所应对的工作等相关知识了解的太少。主要表现在在选课是盲目,选专业时不够主见,会随着同学的走或者只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懂得挖掘自己的潜能,更不懂得如何去扬长避短的发展自己。第三,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的思想准备不够,大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在学校学校知识就能立足于社会,对如何融入社会的能力不重视,忽视了对自身的全面素质的提高。第四,对“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依法就业、持证上岗“的就业市场机制思想准备不足,缺少通过提高自身素质以增强竞争实力的动力。二、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性1、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改善我
4、国职业劳动者队伍结构的需要。中国经过了改革开放以来这几十年的发展,很多的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也被看作“世界工厂”,中国拥有占全世界约15的人口与劳动力,虽然劳动力多,但是具有高素质劳动者和特殊技能的专业人才却紧缺,这也使得我国的很多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有时候“高级技能型人才身价超过硕士”、“没有一流的技术工人,就生产不出一流的产品”这些早就成为大家的一种共识。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对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了,优化我国劳动者队伍的迫切需要。2、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国民经济总量与规模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在国民
5、经济各部门、各行各业中迫切需要大量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以满足全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要。3、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西部地区的广西,面临西部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以及承接广东等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等重大机遇,迫切需要培养大量的较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为广西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二)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必要性1、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克服中职学生缺陷的需要。由于近年来放宽了申高中的条件,加上学生对职业学校的认识不够,认为只有读大学才是最高的出路,使得职业学校生源质量出现滑坡,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综合素质、能力较差。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
6、差,较薄弱的文化基础给学生们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学生们往往遇难而退,缺乏进取心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2、培养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解决中职学生就业的需要。因我国中职学生存在着上述职业能力差距,在就业中的矛盾就比较突出。一方面,受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需要很多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另一方面是却又供不应求,结构性就业矛盾非常突出,很大一部分中职毕业生因自身职业能力有限而出现就业困难的现象。三、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在经济全球化席卷世界的今天,我国农村也在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当中的重中之重。面对经济和政治大环境的改变,既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
7、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要想在激烈的职业教育的竞争中突出重围,取得发展与进步,就必须解决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应对日趋复杂的社会变化。(一)明确农村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根据社会需要设置专业培养目标是不同学校对学生培养质量的不同要求,培养目标要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自己学校实际情况来确定的。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就业教育,农村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也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特点及实际情况来确定。因此,农村中等职校的培养目标要立足于本地区城乡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来适应社会多元化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培养具有实践技能的初中级专门技术人才,即以农村中职生的成功就业和职
8、业岗位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新农民工”或“农村创业者”。农村职业教育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伴随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而不断调整其专业结构,农村职业教育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对于农村职业教育来说,其专业设置要立足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要把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需要的新型农业人才和技术人才作为专业设置的基本方向;另一方面要明确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本地人力资源发展的情况和对劳动力的需求,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为专业设置的突破口,帮助学生走出农村,实现更好的就业。此外,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应该是综合的、能够满足同类型岗位上多种工作需要的宽口径专业,使学生真正实
9、现“一专多能”,从而使毕业生可以拓宽就业方向,能够适应更多岗位的要求。(二)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采取多种办学模式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最重要任务就是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过于重视学历,职业教育普教化现象明显。这种办学理念,不仅严重阻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没有发挥出职业教育应有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要想使得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对趋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就必须要转变办学理念,改变办学模式2。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具备非常有利地条件来采取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首先,农村中职学校招生的对象已经不仅局限于初中毕业生,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农村青年劳动力。农
10、村中职学校可以与当地的农民、农业经营大户、乡镇企业联合办学,使得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机会和更广阔的实践基地,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此外,还可以结合学生情况,把学校的实验基地搬到学生自家的田间地头,解决农民在实际生产过程不能够遇到的困难。另外,针对农民的实际需求,农村中职学校还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农闲时间对农民开展农业知识或其它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可以使农民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并且不耽误农民的生存劳动时间;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农村中职吸收更多的学生,增加学校的收入。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办职业教育,一方面可以解决职业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创新职业教育办
11、学模式,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法中指出,国家鼓励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它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现职业教育办学的民营化,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三)农村中职学校要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体系课程是学校教学内容的核心,是基于目标的重要体现。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和普通高校的课程模式有很大不同,职业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具有职业性和技术应用性的特点。但是,很多农村中职学校在办学时采用以学科为中心构建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组织教学内容,其课程结构上主要采用“三段式”形式。职业教育应该尽量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教学方式的设计上也应该以人为本,灵活
12、开放。首先,教师要树立这样一种理念:每个学生都能够学习并获得成功,只不过是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尊严,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尽最大可能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其次,学校要营造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职业能力培养氛围。学校管理者要树立全新的管理理念,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管理当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实现自我管理。政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职校学生的发展,为职校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更多的选择机会。第三,学校要构建促进学生职业发展的全程化职业指导体系,帮助学生终身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四)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13、“国为兴,比贵师而重傅”。没有一流的师资就没有一流的教育,没有一流的教育就培养不出一流的人才3。而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无论是在文化基础课还是在专业技能课方面师资都非常缺乏,教师的学历不高,教学水平令人堪忧都严重影响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所以,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农村中职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要有一部分专任教师既具有专业理论水平也具有专业实践能力,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另一方面,职业学校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坚持专职与兼职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
14、、培养与引进结合,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能力与专业实践经验并重、学历提高与专业培训并重的基本原则。(五)加强对农村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种将职业生涯概念纳入教与学活动的教育策略,通过职业生涯认知、职业生涯探索、职业生涯定向、职业生涯准备、职业生涯熟练等步骤的实施,促使学生获得职业生涯能力,从而建立起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形态4。更完整的说,就是通过以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课程教学为主线的职业指导体系和以社会市场服务为主导的就业服务体系,对中职生讲授关于社会职业和中职生个性发展特点的基本知识,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的引导,以提升中职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决策技
15、能。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教育是中职校教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引导与教育实施则是进行教育的关键。既要在充分认识中职生各年级学生身心特点、各专业教育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不同项目的职业生涯规划训练;又要针对不同项目的职业生涯规划训练的目的与要求,积极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予以促成。四、结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的能力的竞争5。笔者结合了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分析了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对我国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参考意见。参考文献:1 谭卫东 .走出中等职业教育的深层次思考 J.教育科学,2010(1):2 严光宇 .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J.文教资料,2010(2):3 庞世俊 .职业能力概念及相关问题研究综述 J.职业技术教育,2008(28):4 秦雄志. 浅论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0(07)5 李晓玲. 高职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的必要性J.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1)本资料由-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