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立秋.doc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立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立秋.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立秋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立秋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立秋立秋:暑去凉来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阳达到黄经135度,为立秋。立秋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凉爽的秋天将来临。 古人认为,一到立秋,梧桐树就开始落叶,甚至这还成了立秋的象征。据记载,宋朝时国家有“迎立秋”仪式:立秋这天,
2、皇宫里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百 官到场等候,立秋的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这时,梧桐会应声落下一片叶子。因此还留下了“一叶落知天下秋”的成语。 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这时,农事也进入秋收的准备阶段,民谚有“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的说法。立秋“三候”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初候,凉风至【礼记作盲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
3、,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立秋不代表入秋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 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 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
4、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 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立秋节气的习俗 立秋不仅是一个重要节气,也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时至今日,我国民间仍有在立秋这天“贴秋膘”“咬秋”等习俗。“贴秋膘”就是吃一些炖肉、烤肉、红烧 肉、酱肘子等,补一下由于夏天苦夏造成的营养不足。除了“贴秋膘”,我国民间立秋日还有吃西瓜“咬秋”习俗,表达人们“啃下酷夏,迎接秋爽”的祈愿。在
5、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还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们都亲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设坛迎秋。此时也是军士们开始勤操战技,准备作战的季节。 立秋节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时间在公历每年8月7日或8日开始。 周代是日天子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少嗥、蓐收的仪式(见礼祀月令)。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 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新唐书礼乐志:“立秋立冬祀五帝于四郊。”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有以石楠红叶剪刻花瓣簪插
6、 鬓边的风俗,也有以秋水吞食小赤豆七粒的风俗(见临安岁时记),明承宋俗。清代在立秋节这天,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 民国以来,在广大农村中,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秋忙会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 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 杂货市等。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
7、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晒秋 每年立秋,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进入了晒秋最旺季节。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 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 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发展至今,全国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
8、图腾”和名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篁岭赏秋拍摄。 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 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等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时,就要吃 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贴秋膘”在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啃秋”“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历 二十四节气 立秋
限制150内